九、马蹄韵与联句的层次性
对联的联句,有些是一个层次上的,有些是另一个层次上的,这就是联句的层次性。不分清各个联句所属的层次,对马蹄韵的把握,有时就会出差错。
联句通常都只在一个层次上
所谓“通常”,就是说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如此。看王益吾集陆游句题吴城全楚会馆联(二句):
宾馆喜重逢,同上吴城观落日;
○ ●
乡关渺何处,却寻衡岳望归云。
● ○
这副对联,上联两句处在同一层次上,下联两句亦处在同一层次上。
又河南许昌灞陵桥联(三句):
灞桥自古有行人,问谁策马而驰,传名不朽;
○ ○ ●
曹魏于今无寸土,赖此绨袍之赠,遗像犹存。
● ● ○
这副对联,上联三句处在同一层次上,下联三句亦处在同一层次上。
又长沙天心阁联(四句):
望不断七二峰衡岳,流不尽八百里洞庭,明月当头,如许江山容我醉;
● ○ ○ ●
是谁赋屈大夫离骚,问谁虚贾太傅前席,幽情无限,满城风雨自西来。
○ ● ● ○
这副对联,上联四句处在同一层次上,下联四句亦处在同一层次上。
又刘重威题衡山南岳大庙联(五句):
本南天保障,望七二峰朱陵紫盖,郁郁乎壮哉!愧小子是匹马征夫,也许碧山探芝术。
● ● ○ ○ ●
正沧海横流,问三千年金简玉书,爽爽然在否?更何处访元夸使者,上邀赤帝扫欃枪。
○ ○ ● ● ○
这副对联,上联五句处在同一层次上,下联五句亦处在同一层次上。
余不赘举。
联句为并列成分时,有的可能退居第二层次
并列成分退居第二层次的情况,时或有之,但大都出现在作宾语的时候。如何绍基述志联:
行路有何难,我曾从天柱、九嶷、三涂、太白、紫阁、终南,直到上京王者地;
○ · ̄ ̄ ̄ ̄ ̄ ̄ ̄ ̄ ̄ ̄ ̄ ̄ ̄ ̄ ̄ ̄○ ●
得师真不易,所愿与高堂、二戴、安国、子长、相如、正则,同依东鲁圣人难。
● · ̄ ̄ ̄ ̄ ̄ ̄ ̄ ̄ ̄ ̄ ̄ ̄ ̄ ̄ ̄ ̄● ○
这副对联,上联之“天柱、九嶷、三涂、太白、紫阁、终南”,联合起来作“从”的宾语。这六个并列成分,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才能与联句的其他成分处于同一层次,就其并列的每个成分而言,皆属第二层次。下联之“高堂、二戴、安国、子长、相如、正则”,联合起来作“与”的宾语,情形与上联之“天柱”等六个并列成分同。
又陈觉是题杭州西湖湖心亭联:
双峰云起,古寺钟声,试把酒临流,恰对着曲院风荷,六桥细柳;
● ○ ○ ·· ̄ ̄ ̄ ̄ ̄ ̄ ̄ ̄●
三面山环,一亭水绕,倘倚栏凭吊,犹想见旧时帝子,何处人家。
○ ● ● ·· ̄ ̄ ̄ ̄ ̄ ̄ ̄ ̄○
这副对联,上联之“曲院风荷,六桥细柳”联合起来作“对着”的宾语。这两个并列成分,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才能与联句的其他成分处于同一层次。下联“旧时帝子,何处人家”联合起来作“想见”的宾语,情形同于上联。
不同层次的联句怎样按马蹄韵安排,完全由作者创作时的考虑所决定
作者在写对联时,尽管都用的马蹄韵,但对并列成分的处理,却各有差别。
有的凡属第二层次者,皆合起来作一句看待,其句脚只作一个平仄处理,平仄标在最后一个并列成分的句脚上。这样,第二层次就只以一个整体上升为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中的停顿,只是节奏性停顿。如刘树屏题南京愚园联:
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雨雨风风,清清冷冷;
● ○ ○ ●
鲽鲽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
○ ● ● ○
在这副对联中,上联末二句之“雨雨风风,清清冷冷”,是并列成分作“不教”的宾语。两个并列成分合起来作一句看待,平仄只标在末句句脚“冷”字下面,“风”字退居第二层次,其平仄隐去不标。这样上联句脚就合马蹄韵“仄平平仄”的规则了。如果把“风”字亦独立并上升到第一层次,把其平仄也标出来,马蹄韵的句脚规则就会打破。下联“暮”字下不标平仄,情形与上联同。这样,句脚就合马蹄韵“平仄仄平”的规矩。
又成都望江楼联:
策杖喜重来。∥看风涛滚滚,流不尽云影波光。天外更昂头,岂徒览南浦清江,
○ ● ○ ○
西山白雪。
●
临轩空四顾。∥怅今古茫茫,历多少佳人才子。蜀中堪屈指。复何数吴宫花草,
● ○ ● ●
晋代衣冠。
○
这副对联,马蹄韵是按两段安排的。“南浦风光,西山白雪”为并列成分,联合起来作“览”的宾语,在“雪”字下标平仄,这样上联第二段的句脚便符合马蹄韵“仄平平仄”的规矩。如果在属于第二层次的“江”字下也标出平仄,马蹄韵就会打破。“草”字下不标平仄,情形同此。这样下联第二段句脚也合马蹄韵“平仄仄平”的规矩。
有的并列成分,按语法结构尽管应当居于第二层次,但作者并未这样安排,而是将各个并列成分都上升到第一层次,让其句脚都置于马蹄韵之中。如九龙宋城联:
拓地远尘嚣,适吾居矣。喜园林日永,景物常新,好领取柳底莺声,松间鹤影。
○ ● ● ○ ○ ●
升堂多俊杰,把手欣然。想文酒风流,琴棋继兴,勿虚掉梅花时序,荔子光阴。
● ○ ○ ● ● ○
这副对联,“园林日永,景物常新”作“喜”的宾语,“柳底莺声,松间鹤影”作“领取”的宾语。“永”与“声”所在句,本皆属第二层次,但上联若不明其平仄,马蹄韵就会打破。平仄标出来了,其合马蹄韵“平仄仄平平仄”的规矩便一目了然。下联“文酒风流,琴棋继兴”作“想”的宾语,“梅花时序,荔子光阴”作“虚掉”的宾语,情形与上联同,唯平仄相反。
又吴良桐题四川新蔡东湖香晚斋联:
有这样湖山比邻官舍,五花判别,作此间半日主人,试看他丛竹团烟,残荷战雨;
● ● ○ ○ ●
最可怜身世隐抱杞忧,百感中来,忍不住一腔积愤,只落得依栏长啸,对酒当歌。
○ ○ ● ● ○
这副对联,上联并列成分“丛竹团烟,残荷战雨”作“试看他”的宾语,按理“烟”字所在句应入第二层次。但如归入第二层次,平仄隐没,马蹄韵“仄仄平平仄”的句脚规则就会打破。而升入第一层次,把“烟”字的平仄也计算进去,马蹄韵就符合了。下联“依栏长啸,对酒当歌”作“只落得”的宾语,情形与上联同,唯平仄相反而已。
同为第二层次,出现两种不同的处理情况,皆因作者当初创作这些对联时考虑不同所致,笔者的分析,无非是指明了这两种情况的存在而已。
有的虽居第二层次,但并列成分的句脚又按马蹄韵安排,于是出现了马蹄韵中又套马蹄韵的情况。
这样的对联,又分为两类。
一类是既自成系统,又融入所在上联或者下联中,与其他句脚一起配套使用,以合马蹄韵在上联或下联的总体运用规则者。如李士廉题四川灌县青城后山联:
览胜且入长坪。问小波义旗,献忠佚史,唐求隐迹,杜宇遗踪,往事动高吟,
○ ○ ● ● ○ ○
千古豪情添绝唱。
●
探奇须登大面。看泰安佛殿,宋明墓群,灵谷飞泉,丹岩云洞,风光宜细赏,
● ● ○ ○ ● ●
一山幽意论平分。
○
在这副对联中,上联之“小波义旗,献忠佚史,唐求隐迹,杜宇遗踪”,句脚平仄依次为“平仄仄平”,合每边四句的马蹄韵规则。因其合起来才能作“问”的宾语,按理这四个并列成分居第二层次,前三句的句脚平仄应当隐去。但这里却不能隐没。因为它们作为上联句脚的一部分,又与上联其他句脚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以合每边七句即“平平仄仄平平仄”的马蹄韵句脚规则。下联之“泰安佛殿,宋明墓群,灵谷飞泉,丹岩云洞”,句脚平仄依次为“仄平平仄”,作“看”的宾语,情形与上联四个并列成分相同。这种情况在合马蹄韵的对联中并不罕见,前面所举的例句中,有的便是如此,只是并列成分不一定都是四项罢了。
另一类是仅自成系统,除最后一个并列成分的句脚而外,其他并列成分的句脚皆与所在上联或者下联的其他句脚不相干。如闻楚卿题黄山观日峰联:
奇松、怪石、云海、飞泉,是处堪称诗世界;
○ ● ● △ ▲
绝色、仙姿、朝霞、夕照,他乡无此好河山。
● ○ ○ ▲ △
这副对联,每边四个并列成分。因皆为名词,中间的顿号皆可去掉,故当合起来作一句看。这样,对联每边皆为两句,句脚平仄为“平仄,仄平”,合马蹄韵规则。上联的“奇松、怪石、云海、飞泉”,因只有最后一字“泉”可与上联末字“界”视为同一层次,可以标出平仄,其余“松”、“石”、“海”三字,皆居第二层次,平仄不能标出来。但是四个并列词语之末字,其平仄为“平仄仄平”,又独自符合马蹄韵每边四句的句脚规则。下联“绝色、仙姿、朝霞、夕照”,情形同此,唯平仄相反而已。
又王镇藩题武昌黄鹤楼联:
形势出层霄,看江汉交流,龟蛇拱秀,爽心豁目,好消受明月清风。更四顾无边,
△ △ ▲ ▲ △ ▲
尽教北瞻岘首,东望雪堂,西控岳阳,南凌滕阁。
·· ● ○ ○ ●
沧桑经几劫,举名公宴集,词客登临,感古怀今,都付与白云夕照。溯千年以往,
▲ ▲ △ △ ▲ ▲
只数笛弄费祎,酒贳吕祖,诗题崔颢,笔搁青莲。
·· ○ ● ● ○
这副对联,每边四个并列成分。上联“北瞻岘首,东望雪堂,西控岳阳,南凌滕阁”作“尽教”的宾语,只最后一个“阁”字可与上联其他句脚视为同一层次,标出平仄,其余“首”、“堂”、“阳”三字,皆居第二层次,平仄不能标出来。但四个并列成分的最末一字,其平仄为“仄平平仄”,又独自符合马蹄韵每边四句的句脚规则。下联“笛弄费祎,酒贳吕祖,诗题崔颢,笔搁青莲”作“只数”的宾语,情形与上联同,唯平仄相反而已。
这类对联与上一类对联的不同是,如果将并列成分的句脚成分全视为第一层次,全联马蹄韵的规则就会打破。如闻楚卿这副对联,句脚就会变成“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本来是有规矩的,就会变得没有规矩了。
这类对联,非马蹄韵用得十分熟练者,不能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