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云网
历史回顾 后汉书 |
*子瑗孙寔* 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也。高祖父朝,昭帝时为幽州从事,谏刺史无与燕剌王通。及剌王败,擢为侍御史。[一]生子舒,历四郡太守,所在有能名。 注[一]燕剌王旦,武帝子,坐与上官桀等谋乱,自杀。剌,力割反。 舒小子篆,王莽时为郡文学,以明经征诣公车。太保甄丰举为步兵校尉,篆辞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一]战陈不访儒士。[二]此举奚为至哉?”遂投劾归。 [三] 注[一]前书董仲舒曰:“昔*(在)**[者]*鲁君问柳下惠曰:‘吾欲伐齐,如何?’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注[二]论语曰:“韂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注[三]投辞自劾有过,不合应举。 莽嫌诸不附己者,多以法中伤之。时篆兄发以佞巧幸于莽,位至大司空。母师氏能通经学﹑百家之言,莽宠以殊礼,赐号义成夫人,金印紫绶,文轩丹毂,显于新世。 后以篆为建新大尹,[一]篆不得已,乃叹曰:“吾生无妄之世,值浇﹑羿之君,[二]上有老母,下有兄弟,安得独洁己而危所生哉?”乃遂单车到官,称疾不视事,三年不行县。[三]门下掾倪敞谏,篆乃强起班春。[四]所至之县,狱犴填满。[五]篆垂涕曰:“嗟乎!刑罚不中,乃陷人于藊。此皆何罪,而至于是!” 遂平理,所出二千余人。掾吏叩头谏曰:“朝廷初政,州牧峻刻。[六]宥过申枉,诚仁者之心;然独为君子,将有悔乎!”篆曰:“邾文公不以一人易其身,君子谓之知命。[七]如杀一大尹赎二千人,盖所愿也。”遂称疾去。 注[一]莽改千乘郡曰建新,守曰大尹。 注[二]易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左传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人以代夏政,而淫于原兽。用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而虞羿于田,以取其国家。浞因羿室,生浇及□,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人。” 浇音五吊反。□音许既反。 注[三]续汉志曰:“郡国常以春行*(至)**[主]*县,劝人农桑,振救乏绝。” 注[四]班布春令。 注[五]犴音岸。前书音义曰:“乡亭之狱曰犴。” 注[六]初政谓莽即位。 注[七]左传曰“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人,不利于君。’邾子曰:‘苟利于人,孤之利也。人既利矣,孤必与焉。’遂迁于绎。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也。 建武初,朝廷多荐言之者,幽州刺史又举篆贤良。篆自以宗门受莽伪宠,臱愧汉朝,遂辞归不仕。客居荥阳,闭门潜思,着周易林六十四篇,用决吉凶,多所占验。临终作赋以自悼,名曰慰志。其辞曰: 嘉昔人之遘辰兮,[一]美伊﹑傅之□时。[二]应规矩之淑质兮,过班﹑倕而裁之。[三]协准矱之贞度兮,同断金之玄策。[四]何天衢于盛世兮,超千载而垂绩。[五]岂修德之极致兮,将天祚之攸适? 注[一]遘,遇也。辰,时也。 注[二]伊尹干汤,傅说遇高宗。尔雅曰:“□,遇也。”音五故反。 注[三]公输班,鲁人也。倕,舜时为共工之官。皆巧人也。以喻汤及高宗也。 注[四]准,绳也。矱,尺也。贞,正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玄策犹妙策也。 注[五]易大畜卦,干下艮上,其上九曰:“何天之衢,亨。”郑玄云:“艮为手,手上肩也。干为首。首肩之闲荷物处。干为天,艮为径路,天衢象也。” 愍余生之不造兮,[一]丁汉氏之中微。[二]氛霓郁以横厉兮,羲和忽以潜晖。[三] 六柄制于家门兮,王纲漼以陵彁。[四]黎﹑共奋以跋扈兮,羿﹑浞狂以恣睢。[五] 睹嫚臧而乘衅兮,窃神器之万机。[六]思辅弼以偷存兮,亦号咷以詶咨。[七]嗟三事之我负兮,乃迫余以天威。[八]岂无熊僚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九]庶明哲之末风兮,惧大雅之所讥。[一0]遂翕翼以委命兮,受符守乎艮维。[一一] 恨遭闭而不隐兮,违石门之高踪。[一二]扬蛾眉于复关兮,犯孔戒之冶容。[一三]懿氓蚩之悟悔兮,慕白驹之所从。[一四]乃称疾而屡复兮,历三祀而见许。 [一五]悠轻举以远遁兮,托峻峗以幽处。[一六]竫潜思于至赜兮,骋六经之奥府。[一七]皇再命而绍恤兮,乃云眷乎建武。[一八]运欃枪以电埽兮,清六合之土宇。[一九]圣德滂以横被兮,黎庶恺以鼓舞。辟四门以博延兮,彼幽牧之我举。[二0]分画定而计决兮,岂云贲乎鄙耇,[二一]遂悬车以絷马兮,绝时俗之进取。叹暮春之成服兮,阖衡门以埽轨。[二二]聊优游以永日兮,守性命以尽齿。[二三]贵启体之归全兮,庶不忝乎先子。[二四] 注[一]造,成也。 注[二]丁,当也。 注[三]氛,祲也。霓,日傍之气。横厉谓气盛而陵于天也。羲和,日也。气盛而日光微,谕王莽篡汉。 注[四]国语管仲对齐桓公曰:“昔者圣人之理天下也,而慎用其六柄焉。”韦昭注云:“六柄,生﹑杀﹑贫﹑贱﹑富﹑贵也。”漼犹摧落也,音千隗反。 注[五]国语曰:“昔少鮬之衰,九黎乱德,人神杂揉,不可方物。”淮南子曰: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跋扈,强梁也。恣睢,自用之貌也。恣音訾。睢音许维反。羿﹑浞已见上。 注[六]易曰:“嫚藏诲盗。”衅,隙也。神器,帝王之位。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书云:“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 注[七]辅弼谓王莽辅政也。偷,苟且也。号咷,哀呼也。前书王莽策孺子婴为定安公,莽亲执孺子手,流涕歔欷也。 注[八]三事谓三公也。负谓太保甄丰举也。 注[九]左传曰:“楚白公胜为乱。石乞曰:‘市南有熊相宜僚者,若得之,可以当五百人矣。’从白公而见之。与之言,说;告之故,辞;承之以□,不动。 胜曰:‘不为利*(齳)**[谄]*,不为威惕,不泄人言以求媚者。’去之。”介,耿介也。我生谓母也。歼,灭也。夷,伤也。言其母老,恐祸及也。 注[一0]诗大雅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注[一一]艮,东北之位。谓篆为千乘太守也。 注[一二]易曰:“天地闭而贤人隐。”论语曰:“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注[一三]楚词曰:“觽女皆妒余之蛾眉。”诗国风序曰:“氓,刺时也。淫风大行,男女无别,故序其事以风焉。”其诗曰:“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毛苌注云:“垝,毁也。复关,君子所近之处也。”易系辞曰:“冶容诲淫。”郑玄云: “谓饰其容而见于外曰冶。” 注[一四]诗曰“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注云:“氓,人也。蚩蚩,殷厚之貌。布,币也。即,就也。言此之人,非买丝来,就我为室家也。”又曰:“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注云: “我欲与汝俱至老,汝反薄我使怨也。”又曰:“皎皎白驹。”谕贤人也。 注[一五]复犹白也。 注[一六]峻峗谓山也。峗音鱼委反。 注[一七]赜,深也。 注[一八]皇,天也。绍,继也。恤,忧也。言天忧恤眷顾汉家,所以再命光武也。 注[一九]欃枪,彗也。 注[二0]开辟四方之门,广求贤也。幽牧谓为幽州刺史所举也。 注[二一]贲,饰也。易曰“束帛戋戋,贲于丘园”也。 注[二二]论语曾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衡,横也,谓横木为门。轨,迹也。 注[二三]齿,年也。 注[二四]论语曰:“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余足。’”注云:“父母全己生之,亦当全而归之。”忝,辱也。先子谓先人也。孟子曾西曰:“吾先子之所畏。” 篆生毅,以疾隐身不仕。 毅生骃,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属文。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骃拟杨雄解嘲,作达旨以荅焉。[一]其辞曰: 注[一]华峤书曰:“骃讥杨雄,以为范﹑蔡﹑邹衍之徒,乘衅相倾,诳曜诸侯者也,而云‘彼我异时’。又曰,窃赀卓氏,割炙细君,斯盖士之赘行,而云‘不能与此数公者同’。以为失类而改之也。” 或说己曰:“易称‘备物致用’,‘可观而有所合’,故能扶阳以出,顺阴而入。[一]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爰登其质。今子韫椟六经,服膺道术,[二] 历世而游,高谈有日,俯钩深于重渊,仰探远乎九干,[三]穷至赜于幽微,测潜隐之无源。然下不步卿相之廷,上不登王公之门,进不党以赞己,退不黩于庸人。[四]独师友道德,合符曩真,抱景特立,与士不髃。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五]于时太上运天德以君世,宪王僚而布官;[六] 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七]率惇德以厉忠孝,扬茂化以砥仁义;[八] 选利器于良材,求镆□于明智。[九]不以此时攀台阶,窥紫闼,[一0]据高轩,望朱阙,夫欲千里而咫尺未发,[一一]蒙窃惑焉。故英人乘斯时也,[一二]犹逸禽之赴深林,鰦蚋之趣大沛。[一三]胡为嘿嘿而久沉滞也?” 注[一]“备物致用”,易系辞之文也。“可观而有所合”,序卦之文也。郑玄注易干凿度曰:“阳起于子,阴起于午,天数大分。以阳出离,以阴入坎,坎为中男,离为中女。太一之行,出从中男,入从中女。因阴阳男女之偶为终始也。” 注[二]韫,匣也。椟,匮也。论语曰:“有美玉,韫椟而臧诸。” 注[三]易曰:“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九干谓天有九重也。离骚天问曰:“圆则九重,孰营度之?” 注[四]赞犹称也。 注[五]华峤书作“高树不庇”。易曰:“随时之义大矣哉!”老子曰:“和其光而同其尘。”故言道贵从凡。 注[六]太上,明帝也。传曰:“太上立德。”天德,含弘光大也。易曰:“乃位乎天德。”尚书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亦克用乂。”宪,法也。 僚,官也。言法三王而建官也。 注[七]天子辟雍,诸侯頖宫。璧雍者,环之以水,圆而如璧也。頖,半也。诸侯半天子之宫。皆所以立学垂教也。 注[八]砥,砺也。 注[九]吴越春秋曰:“干将,吴人也,造二□,一曰干将,二曰莫邪。莫邪者,干将之妻名也。干将作□,采五山之精,合六金之英,百神临观,遂以成□。” 说苑曰:“所以尚干将、莫邪者,贵其立断。所以尚骐驎者,贵其立至。必且历日旷久,丝牦犹能栔石,驽马亦能致远。是以聪明敏捷,人之美材也。” 注[一0]三台谓之三阶,三公之象也。 注[一一]八寸为咫。 注[一二]文子曰:“智过万人谓之英,千人谓之俊。” 注[一三]蚋,小虫,蚊之类。蚋音芮。说文曰:“秦谓之蚋,楚谓之蚊。”孟子曰:“污池沛泽。”刘熙曰:“沛,水草相半。” 荅曰:“有是言乎?子苟欲勉我以世路,不知其跌而失吾之度也。古者阴阳始分,天地初制,[一]皇纲云绪,帝纪乃设,传序历数,三代兴灭。昔大庭尚矣,赫胥罔识。[二] 淳□散离,人物错乖。高辛攸降,厥趣各违。[三]道无常稽,与时张□。[四] 失仁为非,得义为是。[五]君子通变,各审所履。故士或掩目而渊潜,[六]或盥耳而山栖;[七]或草耕而仅饱,[八]或木茹而长饥;[九]或重聘而不来,[一0]或屡黜而不去;[一一]或冒纮以干进,或望色而斯举;[一二]或以役夫发梦于王公,[一三]或以渔父见兆于元龟。[一四]若夫纷□塞路,凶虐播流,[一五] 人有昏垫之□,主有畴咨之忧,[一六]条垂藟蔓,上下相求。[一七]于是乎贤人授手,援世之灾,[一八]跋涉赴俗,急斯时也。[一九]昔尧含戚而嚱陶谟,高祖叹而子房虑;[二0]祸不散而曹、绛奋,[二一]结不解而陈平权。[二二] 及其策合道从,克乱弭冲,乃将镂玄珪,册显功,[二三]铭昆吾之冶,[二四] 勒景、襄之钟。[二五]与其有事,则褰裳濡足,冠挂不顾。[二六]人溺不拯,则非仁也。当其无事,则躐缨整襟,规矩其步。[二七]德让不修,则非忠也。 是以险则救俗,平则守礼,举以公心,不私其体。 注[一]制,协韵音之设反。 注[二]大庭、赫胥并古帝王号也。尚,远也。罔,无也。识,记也。 注[三]高辛氏,帝喾也。 注[四]随时□张,不考之于常道也。 注[五]老子曰:“失道后德,失德后仁,失仁后义,失义后礼。” 注[六]庄子曰“北人无泽与舜为友,舜以天下让之,无泽乃自投清泠之渊,终身不反”也。 注[七]盥,洗也。许由字武仲,隐于沛泽之中。尧闻之,乃致天下而让焉。由以为污,乃临池洗耳。其友巢父饮犊,闻由为尧所让,曰:“何以污吾犊口!” 牵于上流而饮之。见庄子及高士传。 注[八]伯成子高,唐虞时为诸侯。至禹,去而耕。禹往见之,则耕在野。见吕氏春秋。 注[九]说苑曰:“鲍焦衣木皮,食木实。”韩诗外传曰“焦□其蔬,而立槁死于洛滨”也。 注[一0]狂接舆者,楚人也。耕而食。楚王闻其贤,使使者持金百溢、车二驷聘之,曰:“愿烦先生理江南。”接舆笑而不应。使者去而远徙,莫知所之。见庄子。 注[一一]论语曰“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可以去矣。’曰:‘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三黜’”也。 注[一二]纮,辱也,音火豆反。新序曰:“伊尹蒙耻辱,负鼎俎以干汤。”论语曰:“色斯举矣,翔而后集。”举,协韵音据。 注[一三]高宗梦得说,乃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孔安国曰:“傅氏之岩,在虞、虢之界,信道所经,有涧水坏道,常使胥靡刑人筑护此道。说贤而隐,代胥靡筑之以供食。”事见尚书。王公,总而言也。尔雅:“皇、王、后、辟、公、侯,君也。” 注[一四]战国策曰:“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史记曰:“太公以钓干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熊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西伯猎,果遇太公渭水之阳,与语大说。”元,大也。 注[一五]方言云:“□,盛多也。”音奴董反。 注[一六]尚书曰:“下人昏垫。”孔安国曰“昏瞀垫溺,皆困水灾也。”又曰: “帝曰:咨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有能俾乂。” 注[一七]藟,藤也。音垒。诗曰:“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注[一八]孟子曰“天下溺则援之以道,嫂溺则援之以手”也。 注[一九]草行为跋。 注[二0]谟,谋也。尧遭洪水,咨嗟忧愁,访下人有能理者,嚱陶、大禹陈其谋。见尚书。史记曰,高祖为项羽所败,下马踞鞍而问子房曰:“吾欲捐关以东,谁可与共功者?”子房曰:“九江王布、彭越、韩信。即欲捐之此三人,楚可破*(之)**[也]*。” 注[二一]曹参及绛侯周勃,皆从高祖征伐,以定天下也。 注[二二]高祖击匈奴,至白登,被围七日,用陈平计得出。 注[二三]珪,玉也。诗含神雾曰:“刻之玉版,臧之金匮。” 注[二四]墨子曰:“昔夏后开*(冶)*使飞廉析金于山,以铸鼎于昆吾。”蔡邕铭论曰“吕尚作周太师,其功铭于昆吾之鼎”也。 注[二五]国语曰:“晋魏颗以其身退秦师于辅氏,其勋铭于景钟。”此兼言襄也。 注[二六]褰裳,涉水也。新序曰:“今为濡足之故,不救人溺,可乎?”淮南子曰“禹之趋时,冠挂而不顾,履遗而不取”也。 注[二七]躐音吕涉反。躐,践也。此字宜从“手”。广雅云:“擸,持也。”言持缨整襟,修其容止。史记曰:“摄缨整襟。”华峤书“躐”作“摄”也。 “今圣上之育斯人也,朴以皇质,雕以唐文。[一]六合怡怡,比屋为仁。壹天下之觽异,齐品类之万殊。参差同量,坏冶一陶。[二]髃生得理,庶绩其凝。[三] 家家有以乐和,人人有以自优。威械臧而俎豆布,六典陈而九刑厝。[四]济兹兆庶,出于平易之路。虽有力牧之略,尚父之厉,[五]伊、嚱不论,奚事范、蔡?[六]夫广厦成而茂木畅,远求存而良马絷,[七]阴事终而水宿臧,[八]场功毕而大火入。[九]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譬犹衡阳之林,岱阴之麓,[一0]伐寻抱不为之稀,蓺拱把不为之数。[一一]悠悠罔极,亦各有得。[一二]彼采其华,我收其实。舍之则臧,己所学也。[一三]故进动以道,则不辞执珪而秉柱国;[一四]复静以理,则甘糟糠而安藜藿。 注[一]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焕乎其有文章。”故言唐文。 注[二]坏,土器之未烧者。郭璞注尔雅曰:“坏胎,物之始也。”坏音普才反。 注[三]凝,成也。 注[三]械谓器械甲兵之属也。厝谓置之不用也。周礼:“太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理邦国;一曰理典,二曰教典,三曰礼典,四曰政典,五曰刑典,六曰事典。”左传曰:“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杜预注云:“周之衰,为刑书,谓之九刑。” 注[五]力牧,黄帝臣也。史记,尚父吕望相武王以伐纣。厉谓威容严厉。 注[六]伊尹、嚱繇、范睢、蔡泽。 注[七]广厦既成,不求材,故林木条畅也。远求谓方珍异之物也。存犹止息也。 言所求之物既止,不资良马之力也。 注[八]立冬之后,盛德在水,阴气用事,故曰阴事。水宿谓远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也。月令曰,孟冬之月昏危中,仲冬昏东壁中,季冬昏娄中,孟春昏参中,水星伏臧不见也。 注[九]尔雅曰:“心为大火。”诗豳风曰:“七月流火。”又曰“九月筑场圃”也。 注[一0]山南曰阳,山北曰阴。谷梁传曰:“林属于山曰麓。” 注[一一]八尺曰寻。蓺,殖也。两手曰拱。数犹穊也。数音疏角反。 注[一二]悠悠,觽多也。罔极犹无穷也。亦各有得,言皆自以为得也。 注[一三]彼,彼觽人也。论语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臧。” 注[一四]吕氏春秋曰:“得伍员者位执珪。”前书音义曰:“古爵名也。”又曰: “柱国,楚官,犹秦之相国也。” “夫君子非不欲仕也。耻夸毗以求举;[一]非不欲室也,恶登墙而搂处。[二] 叫呼衒鬻,县旌自表,非随和之宝也。暴智耀世,因以干禄,非仲尼之道也。[三] 游不伦党,苟以徇己,[四]汗血竞时,利合而友。[五]子笑我之沉滞,吾亦病子幥幥而不已也。[六]先人有则而我弗亏,行有枉径而我弗随。[七]臧否在予,唯世所议。固将因天质之自然,诵上哲之高训;咏太平之清风,行天下之至顺。 惧吾躬之秽德,勤百亩之不耘。[八]絷余马以安行,俟性命之所存。[九]昔孔子起威于夹谷,[一0]晏婴发勇于崔杼;[一一]曹刿举节于柯盟,[一二]卞严克捷于强御;[一三]范蠡错埶于会稽,[一四]五员树功于柏举;[一五]鲁连辩言以退燕,[一六]包胥单辞而存楚;[一七]唐且华颠以悟秦,[一八]甘罗童牙而报赵;[一九]原衰见廉于壶飧,[二0]宣孟收德于束脯;[二一]吴札结信于丘木,[二二]展季暛贞于门女;[二三]颜回明仁于度毂,程婴显义于赵武。[二四]仆诚不能编德于数者,窃慕古人之所序。” 注[一]夸毗谓佞人足恭,善为进退。 注[二]孟子曰:“踰东家墙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将搂之乎?”赵岐注云:“搂,牵也。”其字从“手”。“处子,处女也。” 注[三]华峤书*(曰)*“因”字作“回”。回,邪也。 注[四]伦谓等伦,党谓朋党。徇,营也。言交非其类,苟以营己而已。 注[五]汗血谓劳力也。竞时谓趋时也。利合而友,不以道义。 注[六]幥幥犹区区也。 注[七]枉,曲也。径,道也。 注[八]尚书曰:“秽德彰闻。”礼记曰:“夫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古者夫田百亩。耘,除草也。 注[九]安行,不奔驰也。天命之谓性。言隐居以体命。 注[一0]解见陈禅传。 注[一一]解见冯衍传。 注[一二]曹刿,曹沬也。史记曰,曹沬以勇事鲁庄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庄公惧,乃献遂邑地以和,犹以为将。齐桓公与庄公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左右莫敢动,乃还鲁之侵地。 注[一三]新序曰“卞庄子养母,战而三北,交游非之,国君辱之。及母死三年,齐与鲁战,庄子请从,遂赴敌而□,三获甲首。曰:‘夫三北,以养母也。今志节小具,而责塞矣。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遂反敌,杀十人而死。君子曰: 三北已塞,灭世断宗,于孝未终”也。 注[一四]错,置也,音七故反。埶谓谋略也。史记曰,吴王败越于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于会稽。吴师追而围之。越王谓范蠡曰:“柰何?”范蠡对曰: “卑辞厚礼以遗之。”句践乃命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句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乃赦越王。越王反国,拊循其士。范蠡曰:“可矣。”乃伐吴。 吴师败,越复栖吴王姑苏之山也。 注[一五]伍子胥名员,楚人也。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矢而干吴王阖闾,阖闾甚勇之,为兴师伐楚,战于柏举,楚师败绩。事见谷梁传。 注[一六]史记曰,鲁仲连,齐人也。燕将攻下齐聊城,固保守之,田单攻之不下。鲁仲连乃为书遗燕将。燕将见书,泣三日,乃自杀。遂平聊城。 注[一七]左传曰,楚昭王为吴所败,奔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慐,以荐食上国,寡君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师乃出,军败吴而复楚国。 注[一八]唐且即唐睢也。战国策曰:“齐、楚伐魏,魏使人请救*[于秦]*,不至。 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矣,西见秦王。秦王曰:‘丈人忙然乃远至*(魏)*此,*[魏]*来者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且曰:‘夫魏,万乘之国也。称东藩者,以秦之强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且割地而约从。是王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秦王悟,遽发兵救魏。”尔雅曰:“颠,顶也。”华颠谓白首也。 注[一九]甘罗,下蔡人,甘茂孙也。年十二,事秦相吕不韦。秦使张唐往相燕。 罗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不韦乃言之于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事见史记。童牙谓幼小也。 注[二0]昔赵衰为原大夫,故曰原衰。左传曰,晋侯问原守于寺人勃鞮,对曰: “昔赵衰以壶飧从径,馁而不食,故使处原。”见音胡殿反。 注[二一]吕览曰,昔赵宣孟将之绛,见桑下有饿人,宣孟止车下食而餔之,再咽而能视。宣孟问之曰:“汝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官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故至行此。”宣子与脯三朐,拜受而弗敢食。问其故。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宣孟曰:“食之,吾更与汝。”乃复与脯二束。 注[二二]史记曰:“吴公子季札使过徐,徐君好季札□,口不敢言。季札知之,为使上国,未献。洎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系之徐君頉树而去。” 注[二三]展季,柳下惠也。韩诗外传曰:“鲁有男子独处,夜暴风雨至,妇人趋而托之,男子闭户不纳,曰:‘吾闻男子不六十不闲居。’妇人曰:‘子何不学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焉。’”注[二四]程婴解见冯衍传。度毂,未详。 元和中,肃宗始修古礼,巡狩方岳。骃上四巡颂以称汉德,辞甚典美,文多故不载。[一]帝雅好文章,自见骃颂后,*(帝)**[常]*嗟叹之,谓侍中窦宪曰:“卿宁知崔骃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也。”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试请见之。”[二]骃由此候宪。宪屣履迎门,[三]笑谓骃曰:“亭伯,吾受诏交公,公何得薄哉?”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宪谏,以为不宜与白衣会。帝悟曰:“吾能令骃朝夕在傍,何必于此!” 适欲官之,会帝崩。 注[一]案:骃集有东、西、南、北四巡颂,流俗本“四”多作“西”者,误。 注[二]刘向新序曰:“子张见鲁哀公,七日,哀公不礼焉而去,曰:‘君之好士,有似叶公子高好龙。天龙闻而降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注[三]屣履谓纳履曳之而行,言箶遽也。屣音山尔反。 窦太后临朝,宪以重戚出内诏命。骃献书诫之曰: 骃闻交浅而言深者,愚也;在贱而望贵者,惑也;未信而纳忠者,谤也。三者皆所不宜,而或蹈之者,思暛其区区,愤盈而不能已也。窃见足下体淳淑之姿,躬高明之量,意美志厉,有上贤之风。骃幸得充下馆,序后陈,[一]是以竭其拳拳,敢进一言。 注[一]陈,列也。 传曰:“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毝。”生富贵而能不骄毝者,未之有也。今宠禄初隆,百僚观行,当尧舜之盛世,处光华之显时,[一]岂可不庶几夙夜,以永觽誉,弘申伯之美,致周邵之事乎?[二]语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三]昔冯野王以外戚居位,称为贤臣,[四]近阴韂尉克己复礼,终受多福。[五]郯氏之宗,非不尊也;[六]阳*(侯)**[平]*之族,非不盛也。重侯累将,建天枢,执斗柄。[七] 其所以获讥于时,垂愆于后者,何也?盖在满而不挹,位有余而仁不足也。汉兴以后,迄于哀、平,外家二十,保族全身,四人而已。[八]书曰:“鉴于有殷。” 可不慎哉! 注[一]尚书大传曰:“舜时百工相和为卿云之歌曰:‘卿云烂兮,*(礼)**[悫]*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注[二]申伯,周宣王之元舅。周公、邵公皆辅佐周室也。 注[三]论语*(曰)*孔子之言也。言但患立身不处于仁义也。 注[四]前书曰,冯野王字君卿,妹为元帝昭仪,野王为左冯翊。御史大夫缺,上使尚书选第中二千石,而野王行能第一。 注[五]阴韂尉,光烈皇后同母弟兴也。以谨□亲幸焉。 注[六]史丹封郯,故云郯氏。前书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祖父恭有女弟,武帝时为韂太子良娣。成帝即位,擢丹为长乐尉,迁右将军,封为武阳侯,封东海郯之武强聚,以旧恩见曪赏,赐累千金。 注[七]王氏九侯五大司马。春秋运斗枢曰:“北斗七星,第一名天枢,第二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杓。杓即柄。前书“斗运中央,制临四海”。 注[八]外家,当为后家也。二十者,谓高帝吕后产、禄谋反诛,惠帝张皇后废,文帝母薄太后弟昭被杀,孝文帝窦皇后从昆弟子婴诛,景帝薄皇后、武帝陈皇后并废,韂皇后自杀,昭帝上官皇后家族诛,宣帝祖母史良娣为巫蛊死,宣帝母王夫人弟子商下狱死,霍皇后家破,元帝王皇后弟*(王)**[子]*莽篡位,成帝许皇后赐死,赵皇后废自杀,哀帝祖母傅太后家属徙合浦,平帝母韂姬家属诛,昭帝赵太后忧死是也。四人者,哀帝母丁姬,景帝王皇后,宣帝许皇后、王皇后,其家族并全。 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一]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二]安丰以佐命着德,显自中兴。[三]内以忠诚自固,外以法度自守,卒享祚国,垂祉于今。夫谦德之光,周易所美;满溢之位,道家所戒。[四]故君子福大而愈惧,爵隆而益恭。 远察近览,俯仰有则,铭诸几杖,刻诸盘杅。[五]矜矜业业,无殆无荒。如此,则百福是荷,庆流无穷矣。 注[一]前书曰,窦婴字王孙,孝文皇后从兄子也。孝文时为吴相,孝景时为詹事也。 注[二]窦太后之弟长君、少君,退让君子,不敢以富贵骄人,故云淳淑守道也。 注[三]窦融封为安丰侯。 注[四]易曰:“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老子曰:“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注[五]太公金匮曰:“武王曰:‘吾欲造起居之诫,随之以身。’几之书曰:‘安无忘危,存无忘亡,孰惟二者,必后无凶。’杖之书曰:‘辅人无苟,扶人无*(容)**[咎]*。’”墨子曰:“尧、舜、禹、汤书其事于竹帛,瑑之盘盂。”杅亦盂也。 及宪为车骑将军,辟骃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骃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闲。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簄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岑长。[一]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永元四年,卒于家。所着诗、赋、铭、颂、书、记、表、七依、婚礼结言、达旨、酒警合二十一篇。中子瑗。 注[一]长岑,县,属乐浪郡,其地在辽东。 瑗字子玉,早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年十八,至京师,从侍中贾逵质正大义,逵善待之,瑗因留游学,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六日七分。[一] 诸儒宗之。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初,瑗兄章为州人所杀,瑗手刃报仇,因亡命。会赦,归家。家贫,兄弟同居数十年,乡邑化之。 注[一]解见郎顗传。 年四十余,始为郡吏。以事系东郡发干狱。[一]狱掾善为礼,瑗闲考讯时,辄问以礼说。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后事释归家,为度辽将军邓遵所辟。 居无何,遵被诛,瑗免归。 注[一]发干县之狱也。 后复辟车骑将军阎显府。时阎太后称制,显入参政事。先是安帝废太子为济阴王,而以北乡侯为嗣。瑗以侯立不以正,知显将败,欲说令废立,而显日沉醉,不能得见。乃谓长史陈禅曰:“中常侍江京、陈达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遂使废黜正统,扶立簄孽。少帝即位,发病庙中,周勃之征,于斯复见。[一]今欲与长史君共求见,说将军白太后,收京等,废少帝,引立济阴王,必上当天心,下合人望。伊、霍之功,不下席而立,则将军兄弟传祚于无穷。若拒违天意,久旷神器,则将以无罪并辜元恶。[二]此所谓祸福之会,分功之时。”[三]禅犹豫未敢从。会北乡侯薨,孙程立济阴王,是为顺帝。阎显兄弟悉伏诛,瑗坐被斥。门生苏只具知瑗谋,欲上书言状,瑗闻而遽止之。时陈禅为司隶校尉,召瑗谓曰:“第听只上书,禅请为之证。”[四]瑗曰:“此譬犹儿妾屏语耳,愿使君勿复出口。”遂辞归,不复应州郡命。 注[一]吕后立惠帝后宫子为少帝,周勃废之也。 注[二]元,大也。书曰:“元恶大憝。” 注[三]史记蔡泽说范睢曰:“君独不观夫博者乎?或欲大投,或欲分功。今君相秦,坐制诸侯,使天下皆畏秦,此亦秦分功之时也。” 注[四]第,但也。司马相如*[传]*曰:“第如临邛。” 久之,大将军梁商初开莫府,复首辟瑗。自以再为贵戚吏,不遇被斥,遂以疾固辞。岁中举茂才,迁汲令。[一]在事数言便宜,为人开稻田数百顷。视事七年,百姓歌之。 注[一]汲,县名,属河内。 汉安初,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荐瑗宿德大儒,从政有夡,不宜久在下位,由此迁济北相。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致殷勤。岁余,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一]以臧罪奏瑗,征诣廷尉。瑗上书自讼,得理出。 会病卒,年六十六。临终,顾命子寔曰:“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乡里。其赗赠之物,羊豕之奠,一不得受。”寔奉遗令,遂留葬洛阳。 注[一]八使见周举传。 瑗高于文辞,尤善为书、记、箴、铭,所着赋、碑、铭、箴、颂、七苏、[一] 南阳文学官志、叹辞、移社文、悔祈、草书埶、七言,凡五十七篇。其南阳文学官志称于后世,诸能为文者皆自以弗及。瑗爱士,好宾客,盛修肴膳,单极滋味,不问余产。居常蔬食菜羹而已。家无担石储,当世清之。[二] 注[一]瑗集载其文,即枚乘七发之流。 注[二]华峤书曰“瑗爱士,好宾客,盛修肴膳。或言其太奢。瑗闻之怒,□妻子曰:‘吾并日而食,以供宾客,而反以获讥,士大夫不足养如此。后勿过菜具,无为诸子所蚩也。’终不能改,奉禄尽于宾飨”也。 寔字子真,一名台,字符始。少沉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 桓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辩而确,[一]当世称之。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其辞曰: 注[一]确,坚正也,音口角反。 自尧舜之帝,汤武之王,皆赖明哲之佐,博物之臣。故嚱陶陈谟而唐虞以兴,伊、箕作训而殷周用隆。[一]及继体之君,欲立中兴之功者,曷尝不赖贤哲之谋乎!凡天下所以不理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久,俗渐敝而不悟,政寖衰而不改,习乱安危,怢不自鷪。[二]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三] 或犹豫歧路,莫适所从;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四]或簄远之臣,言以贱废。 是以王纲纵□于上,智士郁伊于下。[五]悲夫! 注[一]伊尹作伊训,箕子作洪范。 注[二]怢音他没反。怢,忽忘也。 注[三]厌饫奸伪,轻忽至真。 注[四]易曰:“恬囊无咎无誉。”括,结也。结囊不言,持禄而已。 注[五]郁伊,不申之貌。楚词曰“独郁伊而谁语”也。 自汉兴以来,三百五十余岁矣。政令垢翫,上下怠懈,[一]风俗雕敝,人庶巧伪,百姓嚣然,咸复思中兴之救矣。且济时拯世之术,岂必体尧蹈舜然后乃理哉?期于补□决坏,枝柱邪倾,[二]随形裁割,要措斯世于安宁之域而已。故圣人执权,遭时定制,[三]步骤之差,各有云设。不强人以不能,背急切而慕所闻也。[四]盖孔子对叶公以来远,哀公以临人,景公以节礼,非其不同,所急异务也。[五]是以受命之君,每辄创制;中兴之主,亦匡时失。昔盘庚愍殷,迁都易民;[六]周穆有阙,甫侯正刑。[七]俗人拘文牵古,不达权制,奇伟所闻,简忽所见,乌可与论国家之大事哉!故言事者,虽合圣德,辄见掎夺。[八] 何者?其顽士闇于时权,安习所见,不知乐成,况可虑始,[九]苟云率由旧章而已。其达者或矜名妒能,耻策非己,舞笔奋辞,以破其义,寡不胜觽,遂见摈□。虽稷、契复存,犹将困焉。斯贾生之所以排于绛、灌,屈子之所以摅其幽愤者也。[一0]夫以文帝之明,贾生之贤,绛、灌之忠,而有此患,况其余哉! 注[一]垢,恶也。 注[二]□音直苋反,礼记曰:“衣裳□裂纫箴请补缀。”柱音陟主反。 注[三]权谓变也。遭遇其时而定法制,不循于旧也。 注[四]背当时之急切,而慕所闻之事,则非济时之要。 注[五]韩子曰,叶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鲁哀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选贤。”齐景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节财。”此云“临人”“节礼”,文不同也。 注[六]盘庚,殷王也。自耿迁于亳邑,作书三篇以告之。 注[七]甫侯即吕侯也。为周穆王训夏禹用刑之法。并见尚书。 注[八]掎音居蚁反。贾逵注国语曰:“从后牵曰掎。” 注[九]前书刘歆曰:“夫可与乐成,难与虑始,此乃觽庶所为耳。” 注[一0]孝文帝时,贾谊请更定律,令列侯就国,周勃、灌婴等毁之。屈原为楚三闾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忧愁愤懑,遂作离骚经。 *(故宜)*量力度德,春秋之义。[一]今既不能纯法八*(世)**[代]*,故宜参以霸政,[二]则宜重赏深罚以御之,明着法术以检之。自非上德,严之则理,宽之则乱。何以明其然也?近孝宣皇帝明于君人之道,审于为政之理,故严刑峻法,破奸轨之胆,海内清肃,天下密如。[三]荐勋祖庙,享号中宗。筭计见效,优于孝文。及元帝即位,多行宽政,卒以堕损,[四]威权始夺,遂为汉室基祸之主。政道得失,于斯可监。昔孔子作春秋,曪齐桓,懿晋文,叹管仲之功。夫岂不美文、武之道哉?诚达权救敝之理也。[五] 故圣人能与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变,[六]以为结绳之约,可复理乱秦之绪,干戚之舞,足以解平城之围。[七] 注[一]左氏传曰,息侯伐郑,“不度德,不量力”。 注[二]八*(世)**[代]*谓三皇、五帝也。霸政谓齐桓、晋文也。 注[三]密,静也。 注[四]堕读曰隳。 注[五]左传,齐桓公伐楚,责以包茅不贡,王祭不供;晋文公召王盟诸侯于践土;管仲相公子纠而射桓公:此并权变之道也。 注[六]楚词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与时推移”也。 注[七]易曰:“上古结绳而化,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干,盾也。戚,钺也。 尚书曰,苗人逆命,禹乃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前书,高祖被匈奴围于平城,用陈平计得解。言干戚之舞,非平城之所用也。 夫熊经鸟伸,虽延历之术,非伤寒之理;呼吸吐纳,虽度纪之道,非续骨之膏。 [一]盖为国之法,有似理身,平则致养,疾则攻焉。夫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 德教者,兴平之梁肉也。夫以德教除残,是以梁肉理疾也;以刑罚理平,是以药石供养也。方今承百王之敝,值□运之会。自数世以来,政多恩贷,驭委其辔,马骀其衔,四牡横奔,皇路险倾。[二]方将柑勒鞬辀以救之,岂暇鸣和銮,清节奏哉?[三]昔高祖令萧何作九章之律,有夷三族之令,黥、劓、斩趾、断舌、枭首,故谓之具五刑。文帝虽除肉刑,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趾者笞五百,当斩右趾者□巿。右趾者既殒其命,笞挞者往往至死,虽有轻刑之名,其实杀也。当此之时,民皆思复肉刑。至景帝元年,乃下诏曰:“*[加]*笞与重罪无异,幸而不死,不可为*(民)**[人]*。”乃定律,减笞轻捶。自是之后,笞者得全。[四]以此言之,文帝乃重刑,非轻之也;以严致平,非以宽致平也。必欲行若言,当大定其本,使人主师五帝而式三王。[五]荡亡秦之俗,遵先圣之风,□苟全之政,蹈稽古之踪,复五等之爵,立井田之制。[六]然后选稷契为佐,伊吕为辅,乐作而凤皇仪,击石而百兽舞。[七]若不然,则多为累而已。 注[一]庄子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也。” 黄帝素问曰:“人伤于寒而转为热,何也?夫寒盛则生于热也。”度纪犹延年也。 言鸟伸不可疗伤寒,吸气不能续断骨也。 注[二]家语曰:“古者天子以德法为衔勒,以百官为辔策。善御马者,正衔勒,齐辔策,钧马力,和马心,故口无声而极千里。善御人者,一其德法,正其百官,均齐人物,和安人心,故刑不用而天下化。”说文曰:“骀,马衔脱也。” 音达来反。皇路,天路也。 注[三]何休注公羊传曰:“柑,以木衔其口也。”柑音巨炎反。勒,马辔。辀,车辕。鞬犹束也。说苑曰:“銮设于镳,和设于轼,马动*[则]*銮鸣,銮鸣则*[和]*应,行*[之]*节也。” 注[四]此以上并见前书刑法志。 注[五]式,法也。 注[六]亩百为夫,九夫为井。 注[七]尚书曰:“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又“夔曰:‘于余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议郎,迁大将军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 出为五原太守。五原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寔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綀缊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一]是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至九奔命。寔整厉士马,严烽候,虏不敢犯,常为边最。[二] 注[一]杜预注左传曰:“织□,织布者。”孔安国论语注曰:“缊,枲也。” 注[二]最为第一。 以病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会梁冀诛,寔以故吏免官,禁锢数年。 时鲜卑数犯边,诏三公举威武谋略之士,司空黄琼荐寔,拜辽东太守。行道,母刘氏病卒,上疏求归葬行丧。母有母仪淑德,博览书传。初,寔在五原,常训以临民之政,寔之善绩,母有其助焉。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 初,寔父卒,剽卖田宅,起頉茔,立碑颂。[一]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酤酿贩鬻为业。时人多以*[此]*讥之,寔终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余。及仕官,历位边郡,而愈贫薄。建宁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颎为备棺椁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碑颂德。所着碑、论、箴、铭、荅、七言、祠、文、表、记、书凡十五篇。 注[一]广雅曰:“剽,削也,音匹妙反。”一作“标”。 寔从兄烈,有重名于北州,历位郡守、九卿。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其富者则先入钱,贫者到官而后倍输,或因常侍、阿保别自通达。[一]是时段颎、樊陵、张温等虽有功勤名誉,然皆先输货财而后登公位。烈时因傅母入钱五百万,得为司徒。及拜日,天子临轩,百僚毕会。 帝顾谓亲幸者曰:“悔不小靳,可至千万。”[二]程夫人于傍应曰:“崔公冀州名士,岂肯买官?赖我得是,反不知姝邪!”[三]烈于是声誉衰减。久之不自安,从容问其子钧曰:“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钧曰:“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为然也?” 钧曰:“论者嫌其铜臭。”烈怒,举杖击之。钧时为虎贲中郎将,服武弁,戴鹖尾,狼狈而走。烈骂曰:“死卒,父檛而走,孝乎?”[四]钧曰:“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 [五]烈臱而止。烈后拜太尉。 注[一]阿保谓傅母也。 注[二]靳,固惜之也。靳或作“傿”。说文曰:“傿,引为价也。”音一建反。 注[三]姝,美也。言反不知斯事之美也。姝或作“株”。株,根本也。 注[四]以其武官,故骂为卒。或作“孔卒”者,误也。 注[五]家语曰:“曾子耘瓜,误伤其根。曾鴋怒,建大杖以击其首。曾子仆地不知人,有顷乃苏。孔子闻之怒,谓门弟子曰:‘参来勿内也。昔瞽叟有子曰舜,瞽叟欲使之,未尝不往,则欲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大杖则逃,不陷父于不义也。’”钧少交结英豪,有名称,为西河太守。献帝初,钧与袁绍俱起兵山东,董卓以是收烈付郿狱,锢之,锒铛铁锁。[一]卓既诛,拜烈城门校尉。及李傕入长安,为乱兵所杀。 注[一]说文曰:“锒铛,锁也。”前书曰:“人犯铸钱,以铁锁锒铛其颈。”锒音郎,铛音当。 烈有文才,所着诗、书、教、颂等凡四篇。 论曰: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骃、瑗虽先尽心于贵戚,而能终之以居正,则其归旨异夫进趣者乎!李固,高絜之士也,与瑗蝰郡,奉贽以结好。[一]由此知杜乔之劾,殆其过矣。寔之政论,言当世理乱,虽□错之徒不能过也。 注[一]仪礼曰:“士相见之礼,贽冬用雉,夏用腒,奉之曰:‘某也欲见无由达。’”腒,干*(腒)*[朐],音渠。 赞曰:崔为文宗,世禅雕龙。[一]建新耻洁,摧志求容。永矣长岑,于辽之阴。 不有直道,曷取泥沉。瑗不言禄,亦离冤辱。子真持论,感起昏俗。 注[一]史记曰:“谈天衍,雕龙奭。”刘向别录曰:“言邹奭修饰之文若雕龙文也。”禅谓相传授也。 校勘记 一七0三页三行谏刺史无与燕剌王通按:“刺史”之“刺”从朿,“剌王”之“剌”从束,二字音义并异,各本往往斗混。 一七0三页六行太保甄丰按:集解引黄山说,谓前书王莽传甄邯为太保,丰为太阿,未为太保也,“保”“丰”二字当有一误。 一七0三页八行昔*(在)**[者]*鲁君问柳下惠曰据汲本改,与前书董仲舒传合。 一七0四页五行掾吏叩头谏曰按:刊误谓“吏”当作“史”。总言之,掾、史皆吏也,独言之当云史耳。 一七0四页一二行郡国常以春行*(至)**[主]*县陈景云谓“至”当从续志本文作“主”。主县者,所主之县也。按:百官志云“当以春行所主县”,陈说是,今据改。 一七0六页九行阖衡门以埽轨按:“埽”原斗“归”,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七0七页五行偷苟且也按:汲本、殿本“偷”作“偷”,与正文合,然偷偷同字,似不必改归一律,今仍之。 一七0七页八行不为利*(齳)**[谄]*据集解本改。 一七0八页一0行暮春*[者]*春服既成据汲本、殿本补,与论语合。 一七0八页一二行启余足按:汲本、殿本“余”作“予”,与论语合。 一七0八页一二行父母全己生之按:汲本、殿本“己”作“而”。 一七一0页九行所以尚骐驎者汲本、殿本“驎”作“骥”。按:骐骥、骐驎皆谓良马也。 一七一一页四行纷□塞路“□”汲本、殿本作“繷”。集解引惠栋说,谓“繷”依方言作“□”,云“南楚凡大而多谓之郺,或谓之□”。郭璞曰“□音奴动反”。 按:据惠说,则字当作“□”。 一七一一页八行与其有事按:刊误谓案文“与”合作“当”,上又合有“故”字,杨雄、蔡邕同用此律也。 一七一三页五行楚可破*(之)**[也]*据刊误改。 一七一三页一0行昔夏后开*(冶)*使飞廉析金于山沉钦韩谓“冶”字衍文,见墨子耕柱篇。今据删。按:墨子“析”作“折”,王念孙谓作“折”是。 一七一五页一四行五员树功于柏举汲本、殿本“五”作“伍”。按:五伍通。 一七一六页一行原衰见廉于壸飧按:“衰”原斗“襄”,径改正。 一七一六页七行华峤书*(曰)*因字作回按:“曰”字当衍,今删。 一七一六页九行利合而友按:“利”原斗“时”,径改正。 一七一七页一四行奔随按:“随”原斗“遗”,殿本斗“隋”,径据汲本改正。 一七一七页一五行军败吴而复楚国按:“军”字疑衍。 一七一七页一六行唐且即唐雎也按:“雎”字各本并斗“睢”,径改正。 一七一七页一六行魏使人请救*[于秦]*据汲本、殿本补。 一七一七页一七行丈人忙然乃远至*(魏)*此*[魏]*来者数矣据汲本改。按:今本战国策作“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 一七一八页五行昔赵衰为原大夫按:陈景云谓“昔”当作“晋”。 一七一八页一六行*(帝)**[常]*嗟叹之据汲本改。 一七二0页二行阳*(侯)**[平]*之族刊误谓案文“侯”当作“平”,王凤封阳平侯,前书亦谓阳平之王也。今据改。按:集解引黄山说,谓凤乃嗣侯,始封阳平者,凤父顷侯禁也。 一七二0页六行*(礼)**[悫]*漫漫兮据殿本改。按:疑“悫”先斗作“礼”,转写又斗作“礼”。 一七二0页八行论语*(曰)*孔子之言也据校补删。 一七二一页一行元帝王皇后弟*(王)**[子]*莽篡位校补谓“王”乃“子”之斗,莽乃后弟曼子也,各本皆未正。今据改。 一七二一页七行矜矜业业按:汲本“矜矜”作“兢兢”。 一七二一页一三行扶人无*(容)**[咎]*据殿本改。按:集解引钱大昭说,谓“容”当作“咎”。 一七二三页七行第听只上书“第”原作“弟”,殿本同,此据汲本改,注同。按: 第弟通。 一七二三页一四行司马相如*[传]*曰据集解引黄山说改。按:此非司马相如语,乃文君谓相如云云也。 一七二四页一一行单极滋味按:御览九七六引“单”作“殚”。 一七二六页一0行虽合圣德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治要“德”作“听”,疑“听”字是。 一七二七页一二行*(故宜)*量力度德刊误谓案文多“故宜”二字,下文自有用“故宜”字处。今据删。 一七二七页一二行纯法八*(世)**[代]*刊误谓“世”当作“代”。集解引惠栋说,谓文选注引作“八代”。按:此转改之失,今据改。注同。 一七二八页八行管仲相公子纠而射桓公按:集解引黄山说,谓原注“射桓公”下当有“卒乃相桓公”句。 一七二八页一四行平则致养按:殿本无“致”字。 一七二九页一行岂暇鸣和銮清节奏哉按:“清”原斗“请”,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七二九页四行*[加]*笞与重罪无异据汲本、殿本补,与前志合。 一七二九页五行不可为*(民)**[人]*按:校补案前志本作“不可为人”,此转改之失。今据改。 一七二九页一四行皇路天路也按:汲本“天”作“大”。 一七三0页一行马动*[则]*銮鸣銮鸣则*[和]*应据汲本、殿本补。 一七三0页一行行*[之]*节也据今本说苑补“之”字。按:汲本、殿本“节也”上无“行”字。 一七三一页四行时人多以*[此]*讥之据汲本、殿本补。 一七三一页四行及仕宦汲本、殿本“官”作“宦”,勘误谓案文“宦”当作“官”。 按:集解引王会汾说,谓古书中言“仕宦”者甚多,“仕官”不成文理,此传写互误,传及注“宦”字当本作“官”,刘注当本作“官当作宦”。 一七三一页七行一作标按:“标”原斗“摽”,径改正。 一七三二页一行父檛而走按:汲本“檛”作“挝”。 一七三三页三行腒干*(腒)**[朐]*按:张元济后汉书校勘记谓汪文盛刊本、元大德本并作“干朐”。今据改。又按:殿本作“干雉”,与仪礼士相见礼“夏用腒”释文合。 ------------------ YOUTH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