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云网 >> 历史回顾 >> 赵无眠《百年功罪》

 

赵无眠《百年功罪》和其他

他们的民族英雄

  1909年10月26日,日本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公爵抵达中国哈尔滨火车站,准备与沙俄财政大臣密商国是。刚步出站台,一位身著西装、头戴鸭舌帽的青年男子,突然从欢迎人群中冲进警戒线,趁众多沙俄卫士来不及反应,朝满面春风点头微笑的伊藤博文连开三枪。一枪中胸,一枪中肋,一枪中腹。接着又击中日本总领事川上,秘书馆森,铁道总裁田中。伊藤倒地,十时许死于伤势过重。

  行刺者是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五个月以后,在旅顺被处决,年仅三十二岁。他在法庭上大义凛然宣称:"我是为了具有四千年历史的祖国和两千万同胞,一举处决蹂躏朝鲜主权、扰乱东洋和平的奸贼。正因如此,我的目的是正大光明的。我是作为一个国家的人民,尽了自己应尽的义务?quot;还曾作诗:"丈夫处其世兮,其志大矣。时造英雄兮,英雄造时。雄视天下兮,何日成业。东风渐寒兮,壮士义烈。愤慨一去兮,必成目的。鼠窃伊藤兮,岂肯比命。岂度至此兮,事势固然。同胞同胞兮,速成大业。万岁万岁兮,大韩独立。万岁万岁兮,大韩同胞。"

  侵略元凶也是民族英雄

  那是一个国际间风云变幻,各国国内政体动摇振荡,酝育着无数突渐分合、崩溃重建,英雄辈出的时代。就在安重根行刑前夕,二十七岁的革命党人汪精卫在北京谋炸清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判处终身监禁。他在狱中所作"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绝句,不胫而走,同文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秋瑾女士的"秋风秋雨愁煞人"一样,成为千古绝唱。1914年6 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波斯尼亚"成员普林西波等人在萨拉热窝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普林西波不会作诗,但同样誉为"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志士载入史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朝鲜曾拍摄一部历史故事片《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近年,韩国也拍摄电视连续剧《安重根》,还邀中国影星出演女主角。在韩都汉城中心,有一个专门纪念安重根的南山公园。朝、韩虽因意识形态对立,但对于安重根这样的烈士,却同声称赞评价甚高,就因为他是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是超越党派之争的,有时还超越国度。民国初年,中国曾流行文明戏《安重根》,周恩来在南开读书的时候,就帮助过直隶女师的学生们排演这部新剧。中国与朝韩都是日本侵略的受害国,当年的反日斗士理所当然受到人们尊敬。反过来,安重根所击毙?quot;鼠窃伊藤",则因其身为日本侵略中朝的元凶,被定义为一个骄横跋扈、嚣张狂妄、甚至愚顽刚愎的人物形象。

  然而,伊藤博文也是一位民族英雄,而且是一位份量、影响和功勋远远超过安重根的民族英雄。只不过,他是日本的民族英雄,是"他们的"民族英雄。

  伊藤博文出身贫寒。其父林十藏为贫困所迫作人养子,改姓伊藤,又因外出作工亦无法养家糊口,七岁的伊藤博文只好随母寄居外祖父家。他的青年时代,西方列强以武力威胁强行捅开了日本闭关的国门,"培里叩关""黑船来航"事件,使日本同中国一样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他投身救国运动,成为尊王攘夷派的一名志士,积极倡导维新。他熟习汉学,曾到英国学习海军,并以政府使节团副使的身份随团考察欧美十二国,学贯东西。?quot;明治三杰"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相继去世之后,他跃升为维新派的第一号重要人物。1885年,他成为日本第一位内阁首相,前后四次拜相,累计在位时间几为日本历代首相之最(战后佐藤荣作打破其记录,多了三个月)。他还三次担任另一要职:枢密院议长,主持制订日本第一部宪法。伊藤博文推行欧化,将西方工业文明引进日本,极大地增强了国力,逐步以与列强签订的平等新约取代不平等旧约,废除治外法权,并迅速跻身为列强之一。在使日本摆脱落后屈辱、成为亚洲第一强国的明治维新运动中,伊藤博文当居功臣之首,被尊为日本的现代化之父。另一方面,他在首相任上,发动甲午战争,出兵朝鲜,吞并台湾,向中国索取大量赔款,对中朝两国而言,又是一大侵略者。所以中国史书的评价是:明治维新的元勋,侵略中朝的元凶。

  一个侵略他国的元凶,怎么会是民族英雄呢?从感情上,实在不好接受,却是事实。历史上,民族英雄往往同时又是一个侵略者,大英雄往往就是大侵略者。当然,成功的英雄不会说自己是侵略者,他会用一个好听得多的词来代替:征服者。成吉思汗西征,灭四十国,是不是侵略?当然是。网上曾经流传过一篇文章,认为成吉思汗不应该算民族英雄,而是一个残暴的侵略者。这篇文章是一位经济学家写的。在他的观念中,英雄是不能残暴的,侵略者更不能同时冠以英雄的头衔。他提出的问题很有意义,但他的观念却无法解释所见的史实。他的论著被迫删改,内心非常矛盾乃至痛苦,只好写成专文放到网上来讨论。显然,这样的讨论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与天地同辉的侵略者

  长期以来,甚至可以说"自古以来",我们受到的教育便是如此。英雄必然是" "的,侵略者必然是""的,所谓"清自清,浊自浊",非此即彼,泾渭分明。即使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人性的角度看问题,好人有坏的一面,坏人也有好的一面;英雄也可能有某些缺点,侵略者个人品德也可能不错,--能这样看问题已实属不易,但在评价一个人的主要"业绩"上,仍走不出好坏分明思维模式,即不可能同时又""""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有两座纪念碑。一座是麦哲伦纪念碑,建于1866年;一座是拉布拉布纪念碑,建于1933年。麦哲伦被公认是人类第一位环球航行的航海家,他的名字应该与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第一位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并列于世界史册。加加林是苏联(俄罗斯)的民族英雄,阿姆斯特朗是美国的民族英雄。麦哲伦呢?他是葡萄牙人,环球航行却是在放弃了葡萄牙国籍之后,为西班牙国王效劳。但几乎全体葡萄牙人都认为他属于葡萄牙,是葡萄牙的民族英雄。其实,这几位的名字早已超越国界,他们属于全人类,应该是人类的英雄。严格地说,麦哲伦并未亲身完成环球航行的壮举,他在马克坦岛死于与当地酋长拉布拉布的战斗之中。拉布拉布纪念碑的铜像,塑造了这位上身赤裸的土著英雄手持蛮刀、长杵,奋起保卫其领地的英姿,颇有"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气概。麦哲伦是不是拉布拉布亲手砍死,不得而知;意义则十分明显:反击侵略者。

  两座意义截然相反的纪念碑,耸立在同一个小岛上。两个你死我活的对手的名字,成了当地的主要地名:马克坦?quot;麦哲伦"的误读,岛上的主要市镇是拉布拉布市,还有一个供游人凭吊的麦哲伦海滩,--这位伟大的航海家的殒身之地。最有意思的,是一个双面碑亭,正反两面镌刻着以完全不同的"立场"撰写、记载同一事件的两篇碑文:

  正面:公元1521年4 月27日,拉布拉布率部众在此击溃西班牙侵略者,毙其统帅斐迪南。

  麦哲伦。菲律宾人抵抗欧洲人入侵,拉布拉布为首举义者,特此纪念。

  背面:公元1521年4 月27日,斐迪南。麦哲伦与马克坦岛酋长拉布拉布所部激战,重伤身亡于此。是年5 月1 日,胡安。塞巴斯蒂安。埃尔卡诺率领麦哲伦船队的维多利亚号航离宿雾,翌年9 月6 日归抵巴拉米达的圣罗卡港,完成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

  (以上两篇碑文,诗人流沙河在他的散文《双面碑》中,已作妙趣横生的翻译。我没有去过菲律宾,亦未见原碑文。本文所引系根据其译作改写,以合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有兴趣者可找流作欣赏。)

  抵抗入侵之敌的是民族英雄,侵略者同样是民族英雄,甚至是一位伟大得多的民族英雄。除了当地人,大概知道拉布拉布的人是不多的。而即使是与马克坦岛一桥相连的宿雾,麦哲伦的名字都仿若神祗。国外游客至此,看到那幅拉布拉布手挥蛮刀砍向麦哲伦的"历史画卷",恐怕都难免心情复杂。这位注定将以其不朽之名命名地球上一道海峡、南天上两团星云,"与天地同辉"的探险家,竟如此窝囊地死于一个小部落头领的刀下么?另一方面,一个酋长,不管他可能多么愚昧、不开化,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进程、对地球的是方是圆是长是扁毫无兴趣,他奋起保卫自己的家园不受外来人侵犯总是对的,无可指责。不能因为你有先进的航海技术,首先知道地球是圆的,你就有权要求我臣服。否则,英国人发动的鸦片战争也就是"先进打落后",天经地义了。

  不同阵营的民族英雄

  凡是为本民族作出过贡献与牺牲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民族英雄。贡献突出、牺牲壮烈者,为世人所景仰、纪念,则扬名于世,垂名于史。如果以直接对历史的影响而论,按照我们一般所说的民族英雄的定义,大体上分为这样几类:

  一,统一诸部或诸国,建立强大的王朝

  如秦始皇、松赞干布(吐蕃)、耶律阿保机(契丹)、完颜阿骨打(女真)、成吉思汗(蒙古)、努尔哈赤(满洲)、默罕穆德(阿拉伯)。

  二,大肆扩张,征服其他弱小民族、国家

  如成吉思汗、多尔衮、康熙、彼得大帝、拿破仑。

  三,奋力抵抗外敌,收复失地,为国捐躯,节操气壮山河

  如岳飞、文天祥、陆秀夫、袁崇焕、史可法、郑成功。

  四,摆脱异族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如华盛顿、玻利瓦尔、孙中山、潘佩珠、胡志明、苏加诺、甘地、尼赫鲁。

  五,改革创新,励精图治以振兴民族,大辐提升本国的国际地位

  如伊藤博文、彼得大帝、维多利亚女王。

  世界现存约一千多个民族,历史上出现过的民族更不计其数,土地资源却十分有限。为了争取尽可能大的生存空间,相互间免不了摩擦、竞争、冲突乃至战争。这么多民族,往往还杂居于一国,或分居于多国,矛盾则更加难免。争取本民族的最大利益这没错,但如果要别的民族付出代价,道理就有些含混了。中国人往往?quot;各为其主",亦即各自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说话、行事,如此一说下去,世界便不可能有什么公理道义,于是强权即公理。所以我主张,讨论历史问题,不妨有时站在另一个角度去观察、思考,以避免偏狭的结论。我们看到,所谓民族英雄,往往成双成对(对应而非对等)地出现。有统一诸部的英雄,就有谋求独立的英雄;有扩张领土的英雄,就有抵抗侵略的英雄。有秦始皇,就有荆轲;有金兀术,就有岳飞;有忽必烈、伯颜,就有文天祥、陆秀夫;有努尔哈赤、多尔衮,就有袁崇焕、史可法;有伊藤博文,就有邓世昌、安重根;有拿破仑,就有苏沃诺夫、威灵顿;有麦哲伦,就有拉布拉布;有达扬,就有阿拉法特。

  秦始皇横扫六合,灭周及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国王朝,融华夏诸族于一炉,形成最初的汉民族。他当然是民族英雄,还是大英雄。没有秦始皇,也就没有今天意义上的中国,没有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所谓"融华夏诸族于一炉",听起来不错,颇具"进步的历史意义",实施起来却并不那么美妙,必然弄到焚书坑儒的地步才成。什么叫"统一"?就是夷灭民族文化差异,度量、车轨、礼法、风俗崇尚、政治制度,……都要以秦国为标准。比方统一文字,就是不许再使用楚国字、韩国字、燕国字、齐国字、越国字,只准通用秦国字:篆书。汉民族的形成固然是件了不起的大事,楚族、越族、齐族、晋族的消亡,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除了"千百万人头落地",还包括文化的代价。我就认为,楚文化与齐鲁文化都远远优于秦文化。

  面临秦国的纵横中原、大举入侵,各国也不乏奋起反抗、救国救亡的民族英雄。屈原力图挽救楚国,壮志未酬,投江而死。荆轲受燕太子丹重托,只身入秦,谋刺秦王于大殿之上,虽不得逞,其壮烈不下于安重根、汪精卫。张良为复国以石狙击秦王不中,投身反秦大军,成为汉朝开国名相。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率楚军击溃秦军主力,实现?quot;亡秦必楚"的民族梦想。这些英雄人物,在史家司马迁的笔下,都得到生动的再现。

  秦始皇与屈原、荆轲、张良、项羽,谁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谁是"他们的"民族英雄?这就有点说不清楚了。说不清楚的原因,在于秦始皇的"文化统一"做得如此彻底,乃至于秦王朝崩溃后,恢复原主要国家及其文化传承已无可能。各国旧贵族们只能报仇,不能复国,就连重新分封也不能持久,只能走一个中国的道路。这样一个无可更改的结局,使得英雄们都没法定位,就算是没有对错正邪之分,所谓"春秋无义战",连他们各自原本十分强烈的民族性都被渐渐淡化、抹杀,最终都只说是英雄,而不再说是民族英雄了。

  将相失和的悲剧

  说起"我们的"民族英雄,首先就得提到宋代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如果要评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大概会以第一高票当选。他几乎成了"民族英雄"的代名词,就像他的政治对手秦桧几乎是"汉奸"的代名词一样。岳飞享有如此高的地位,除了他的英雄业绩,主要还是因为秦桧。秦桧为人所唾骂千年,主要也因为岳飞。岳飞秦桧,忠奸分明,大忠巨奸,经过民间文学作品的不断提炼、塑造,完全合乎中国传统的道德尺度及民众心目中的历史观,而形成今日之难以改变的形象。不过,我们平常所说的岳飞、秦桧,毕竟与真正的历史人物不是一回事。正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曹操,并不等同于《三国志》中的诸葛亮、曹操,更不是真正的诸葛亮、曹操。

  照道理,民族英雄的主要敌人,应该是敌对民族及其代表人物,而非本民族的内奸。秦桧是否内奸--汉奸,还可以讨论。他杀害岳飞,并首创"莫须有"罪名,是非常恶劣卑鄙的政治谋杀。但他与岳飞的分歧,即与金国的和战之议,仍属政治方策之争。如果说一个人当了民族英雄,为民族立过大功,他的政治理念就一定正确,谁反对谁就是汉奸、恶魔,罪该万死,那么这逻辑与秦桧杀岳飞又有什么两样呢?秦桧能当上南宋权相,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也是一位民族英雄。他本为北宋王朝的著名主战派,反对和议,官至御史中丞。靖康之耻时,金兵立张邦昌为伪帝,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只有秦桧挺身而出,领头坚决反对,终于为金放所忌恨,执之随徽钦二帝北上。其身处险境表现出的大义凛然、民族气节,较之以大臣身份使秦而完璧归赵的蔺相如如何?本来大敌当前将相失和,如果也能像蔺相如与廉颇那样处理得当,不至于闹出这样的悲剧。秦桧既杀岳飞,他头上民族英雄的桂冠即被换成汉奸帽子,一跪千年。秦桧之罪,罪在冤杀岳飞以阻主战之议,而非与金和议的政治主张。和议本身不能成为汉奸的罪名。

  作为民族英雄代表的岳飞,其主要英雄业绩,应是对金抗战,绝非被"汉奸"冤杀。正如率领八百勇士坚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团附,其主要英雄业绩是孤军抗日,而非被三个手下败类谋杀。顺便说一句,这三个败类也都是八百勇士之一。究到底,秦桧是对金战略的主要策划者和制订者,是岳飞的同僚、上级,是同一阵营里的政治对手而非敌对阵营的敌人。岳飞的主要敌人应该是,--读过小说《说岳全传》或听过这一段评书的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是金兀术。

  对于中国--时称大宋帝国--而言,这金兀术乃是侵华元凶,相当于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应当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冈村做总司令不足一年)。事实上,八百年后的抗日战争,岳飞抗金的故事仍然被当作激励民族精神、反抗外敌入侵的范本。抗金与抗日,本质上并无区别。今日中国的领土已经收揽了女真人原住地的大部,中华民族也几乎囊括了女真人的后裔,例如完颜氏都汉化成了姓王的,仍然没有几个中国人会对金兀术有什么好印象。大概总与凶神恶煞的魔鬼差不多吧:

  "脸如火炭,发似乌云。虬眉长髯,阔口圆睛。身长一丈,膀阔三停。分明是狠金刚下降,却错认开路神狰狞?quot;"好像开山力士,浑如混世魔王。"

  比较一下岳飞的形象:

  "头戴着烂银盔,身披着锁子甲。银鬃马,正拟白龙戏水;沥泉枪,犹如凤舞梨花。浑身雪白,遍体银装。马似掀天狮子,人如立地金刚。"(清。钱彩《说岳全传》,上同)

  在各种各样的文章、书籍、作品中,我们已经习惯由浑身雪白、遍体银装的立地金刚当主角,却很少从那些脸如火炭、发似乌云的混世魔王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这回咱们讨论的民族英雄是"他们的",所以笔墨要多落在混世魔王而不是立地金刚身上。咱们重点谈"他大金"而非我大宋,重点谈金兀术而非岳飞。

  兼秦桧与岳飞于一身的金兀术

  金兀术是民间习称,意指"金国的兀术",或"金人兀术",并不姓金。金人叫岳飞,是否也叫他宋岳飞,或干脆叫"宋飞",因后世没有《说兀全传》不得而知。金兀术是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又叫四太子,正式姓名为完颜宗弼,--史籍中他以此名传世。金朝立国,干了两件大事,一是灭契丹,一是灭北宋。女真族曾先后臣服于高丽、渤海、契丹,终于公元十二世纪初叶建立了自己的强大王朝,先后战胜辽、宋两个大国,入主中原一百余年。灭掉别的国家,扩张自己的版图,建立疆域辽阔的王朝,为本民族开拓尽可能大的生存空间,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民族英雄之所为。汉击匈奴,唐征突厥,都是如此。从女真人的立场看,完颜氏父子是他们的民族英雄。没有完颜阿骨打,女真人不可能摆脱异族附庸的地位,取代辽朝成为北方强国。没有完颜兀术,金朝不可能以压倒优势横扫宋军,将汉人政权逐出中原。

  《金史》中的完颜宗弼,未经民间的妖魔化加工,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宗王,也是一位极为难得的军事统帅与重要宰执。战场上,他身先士卒,用兵神速,胆略过人,连连大破宋朝名将宗泽、韩世忠,平定中原,追击宋朝皇帝赵构,迫使宋朝上表称臣,确立金朝不可撼动的超级政治大国地位。在朝中开国元老或死或叛、政局不稳之时,他独撑危局,使王朝顺利度过难关。金朝的第五位君王、以"小尧舜"美名著称于史的金世宗对他赞誉有加。《金史。宗弼传》赞曰:"宗弼蹙宋主于海岛,卒定画淮之约。熙宗举河南、陕西以与宋人,矫而正之者,宗弼也。宗翰死,宗磐、宗隽、挞懒湛溺富贵,人人有自为之心,宗干独立,不能如之何,时无宗弼,金之国势亦曰殆哉。世宗尝有言曰:"宗翰之后,惟宗弼一人。'非虚言也。"

  相对于同时代的南宋王朝,金兀术出而帅入为相,集秦桧与岳飞于一身。设若我们从金朝而非南宋的角度,检讨他施政方略上的主要失误,居然就是允许南宋议和,没有打过长江去?quot;将革命进行到底",征服全中国。以区区一纸甘愿俯首称臣的不平等条约,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便放过这个既已结下深仇大恨的死敌,使之守住江南的半壁江山,埋下百年之后腹背受敌而终至亡国的祸根。事实是,战略上金兀术赢了曾大破其拐子马战术、千古流芳的民族英雄岳飞;政治上却输给了做过其俘虏、遗臭万年的古代首席汉奸秦桧。

 绻狄话阒泄诵哪恐校贾瞻阎幻鸬粢话胫泄慕鹭J跞献嘉致哉撸敲春罄唇鲋泄济鸬舻暮霰亓胰幢淮蠖嗍泄说背闪?quot;咱们?quot;民族英雄,甚至包括他爷爷成吉思汗,--"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看来干一件事,不管是好是坏,是正义是邪恶,都得干彻底,干不彻底不如不干。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必须彻底征服,或赶尽杀绝,或人分四等地进行统治和奴役,这样人家才真心服你,千秋万代地歌颂你的雄才大略。你要是还留一半给人家,或竟扶植一个什么伪政权之类,嘿嘿,你等着人家的子子孙孙劈棺鞭尸吧。这就是所谓"成则英雄败则寇"的著名的历史学原理。

  清乾隆皇帝征准噶尔汗国,用的就是赶尽杀绝这一招,结果大获成功,使中国-- 时称大清帝国--的版图达到空前绝后的辽阔。准噶尔部在反抗征服的过程中,那些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没有人还记得他们。都死了,只剩下一个地理名词。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认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应有智慧和勇气接受屈辱,瓦全还有复兴之日,玉碎便永无希望了。准噶尔人的遭遇,使我们惊悸。"

  谁是"我们"和我们的对手

  准噶尔部被"咱们中国"彻底消灭,变成了新疆的一个盆地,我们庆幸还来不及,干嘛反倒"惊悸"呢?原来,"咱们中国"与那关外的满清,正如《红灯记》李奶奶痛说的家史那样,"本不是一家人呐",咱们也是被人家征服过来的。想当初多尔衮入关,八旗军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强奸妇女,跑马圈地,驱赶汉人出京城,有比南京大屠杀更为惨烈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些都大量见诸史料文字的记载,不容抹杀和篡改。倘若"我们"没有接受屈辱的智慧和勇气,以剃发易服求得"瓦全",说不定也早变成一个地理名词了。

  中央电视台曾拍过一部电视片《努尔哈赤》,在解说词的结束语中总结:"努尔哈赤不但是满族的民族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其实,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都不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而只是满族的民族英雄。对于当时的中国--时称大明帝国,--他们都是侵略者。抗清与抗金,本质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当时中国的民族英雄是抗清的袁崇焕、史可法、郑成功,而绝非宣?quot;七大恨"的努尔哈赤。

  满清爱新觉罗氏皇族,虽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一支皇族,却一直要到康熙才能说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且不说他为中国创造了最为长久的盛世,就连中国的领土至有今日之庞大,民族至有今日之众多,也都由他的文治武功所奠定。不能因为其祖辈是侵略者,就否定康熙的辉煌成就;也不能因为康熙的英雄业绩,便反过来否定其祖辈是侵略者这一史实。

  满清立国近三百年,前二百多年向外扩张、征服异族,几乎没遇到过真正的对手。只有最后几十年,才遭遇西方列强沉重打击。这时候,扩张、征服的民族英雄换成了保家卫国、守土抗敌的民族英雄。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读者,一定记得那位蒙古将领、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怎样用一面被打得百孔千疮的令旗,指挥他的骑兵不畏枪林弹雨一次又一次冲向来犯的英法联军。此次京津保卫战,昭乌达盟骑兵一千人仅剩一百余人生还。蒙古骑兵的英勇与惨痛失败,激动得我们热血沸腾,只?quot;咱们的"铁蹄不够凶狠,竟不能踏平"匈奴",扬我大""之威。此刻谁又会想到,当初蒙古铁蹄横扫欧亚大陆,灭国四十余个,动辄屠城,是怎样教西方人震惊,惊叹"上帝之鞭"降临。那时的蒙古人,是我们与西方人共同的敌人,是把中国的君臣逼得跳海、?quot;我们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绑赴燕市、扬言要杀尽汉人"张王刘李赵"五大姓的征服者,是把"我们"列到比西方人还要低一到二等、小命仅抵一头毛驴儿价钱的奴役者。经过数百年的离合融汇,蒙古人成了"我们"--时称"我大清"--中的一员,而僧格林沁也成了"我大清"抵抗西方列强的民族英雄。

  走到穷途末路的我大清,首先遇到的西方强敌是英国,它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和意义,不用我细说。为什么打成那样?因为"我们"--从皇上、钦差、督抚、守将,直至士兵与平民,太不了解对手了。英国是个怎样的国家,欧洲又是怎么回事,有谁知道?魏源的《海国图志》还得两年以后才出版呢。而魏源写作出版该书的直接动因,正是打败了鸦片战争,深恨我们没能预先知己知彼。事情过去了一百六十多年,"我们"对当时英国的了解增加了多少呢?难说。关于鸦片战争的电影、电视剧拍了不知多少部,历史教科书更出了不知多少版本,请想想看,对"我们"当时的对手,究竟有过几笔象样、真实的描写。我们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英国鸦片贩子及侵略者,与当年我大清的钦差大臣林则徐、琦善、裕谦眼中的英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反正是一伙蛮横无理、恃强凌弱、虚伪狡诈的强盗和骗子,用民间俗语叫做:鬼子。而只要做了鬼子,那就不是人,是人面兽心、披着人皮的狼了,尽可以妖魔化、脸谱化。英国鬼子和法国鬼子,美国鬼子和德国鬼子,俄国鬼子和日本鬼子……有什么两样,都差不多,连性格语言思维逻辑都一样。

  即以我们最为熟悉的日本鬼子形象为例,满脸横肉,敞露着胸毛,两眼眯成一条缝,额头上流着油汗,络腮胡子刮得铁青,眼睛瞪得像铜铃,鹰视狼顾,讲一口怪腔怪调令人反感的汉语,一拳砸破一大块玻璃,把正在附庸风雅的琴猛地摔成碎片。他们一定都喜怒无常,笑是狰狞的笑,凄厉的笑,皮笑肉不笑,骨子里不怀好意的笑,总之要笑得你心里发毛、发怵。--这些都还是鬼子军官,如果是鬼子兵,则形同白痴厉鬼,除了杀人放火抢花姑娘翻得到处鸡飞狗跳抽一个大耳光什么都不会。《红高粱》里的日本鬼子,与《小兵张嘎》、《红灯记》、《三进山城》里的日本鬼子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以这些文学、银幕塑造的形象来研究历史,恰如以《说岳全传》的四太子金兀术代替《金史》中的完颜宗弼,固然可以获取听说书、读演义的快感,却无助于了解我们曾经历过的对手,无法从史实真相中得到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