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占极重要的一页,经过这场战争,日本才成为亚洲的强
国。
光绪廿年(1894年)五月初三日,李鸿章奏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
共率芦榆防兵四营援朝。聂士成率前锋800人先发,初六抵朝鲜后,两天后叶志超亦赶到,
合屯牙山。牙山在仁川之南,成欢之西,去汉城150里。
清廷当时判断日本因明治维新后,议会可能阻碍政府,所以日本不会出兵朝鲜,因
此在清兵出动后,根据《天津条约》照会日本,说明中国出兵系应朝鲜之请。这时日本
首相是伊藤博文,外务大臣是陆奥重光,他们采取了断然处置,一面奏请日皇裁可出兵,
一面把议会解散,并派日本公使大鸟圭介乘坐军舰八重山号驰抵仁川,并率400人前往汉
城,另派六艘兵舰停泊汉江口。清朝出兵是以朝鲜忠清道的牙山为目的地,目的在替朝
鲜平乱;日本则是以汉城为目的地,目的在控制朝鲜全局和挟持朝鲜政府。东学党起义
平后,日本陆军源源而入,迄五月中旬,日军已达8000人,均驰屯汉城周围要害,为陆
军少将大鸟义昌旅长所率领的第九旅团。中国驰屯牙山的总数只有3000人。
此后有将近两个月时间,在清廷方面只是希望中日同时撤兵,而日本则要求中日共
同改革朝鲜内政,日本目的是求得一个开战口实。
袁世凯回国是六月十五日,六天后(廿一日)大鸟即率兵包围王宫,掳去国王,拥
大院君主政。廿三日朝鲜的新政府宣布“朝鲜自主,不再进贡”,第二天又矫诏请日本
驱逐中国驻牙山的军队。
袁世凯回天津向李鸿章报告日方在朝鲜情况,李乃知中日两国非战不可,六月廿二
日一面电令牙山速备战守,另派马玉昆的毅军、左宝贵的奉军、卫汝贵的淮军和盛军、
丰陞阿的盛军,合共廿九营,1.4万人由陆路渡鸭绿江入朝鲜。
六月廿三日发生了丰岛海战,济远、广乙两舰掩护高升(英轮)和操江两船傤防兵
两营增援牙山,日舰吉野、浪速、秋津洲来袭。广乙、济远均受重伤,操江被协悬白旗,
为日舰秋津洲掠去,高升船拒绝投降,被日方鱼雷击沉。
牙山外援继绝,日军遂大举进攻,聂、叶两军苦斗,且战且退,七月廿一日绕过汉
城退抵平壤。叶志超竟向清廷谎报战功,宣称毙敌无算。捷报传到北京,清廷大加奖赏,
命叶统率各军驻节平壤。各军咸知叶战败谎报战胜,对清廷命叶指挥调度极不满意,叶
也内愧,不敢指挥,于是平壤的清军便各不相属。
七月初一,中日两国同日宣战,第二天李鸿章所派四路大军始抵平壤。
平壤之战正式爆发于八月十六日,战斗只一天平壤即告陷落。清军最勇者为马玉昆
部,死难最烈者为左宝贵部。清军阵亡2000余人,被俘数百人,城内所有兵械、饷粮以
及公文密电均为日军所有。败军直奔500里,退过鸭绿江,朝鲜全境遂落入日军手中。
平壤陆战结束后,八月十八日爆发了黄海海战,这场海上主力战仅历时半天。
清朝北洋海军由提督丁汝昌指挥。丁汝昌是淮军老人,甲午春间,海军刚好大检阅,
阅兵后不久战争爆发。照理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怎知清朝海军除了船多吨位多外,一无
所长;战舰既陈旧,防炮钢板又薄弱,速度也慢,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
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这样的海军,怎能一
战呢!
中日海军在黄海上相遇,清海军排成人字形,张开两翼以待敌舰;日本海军则排成
一字形,相机变化以争取有利形势。丁汝昌乘坐旗舰定远号督战,他用望远镜一看,见
日本舰队如一字长蛇,遂下令开炮,冀图把对方的阵形打散,可是两军之间的间隔还有
九海里,因此清军的炮弹大多数落在海面,激起了无数浪花,打死了无数鱼虾。日本舰
队这时并不还击,只是开足马力前进,去抄袭清军的背面。日本海军统帅是伊东祐亨,
他命令日舰驶入大炮射程以内,才下令开炮。日炮都是大口径,日舰速度又快过清舰,
于是在日炮集中轰击下,清军超通舰首被击沉。清军这时慌了手脚,阵势也乱了,一场
激战,前后仅只四小时,清舰队惨败,超勇、扬威、致远、广甲四舰被击沉;经远、广
丙被俘;剩下定远旗舰和镇远、来远、济远、平远等舰狼狈逃回旅顺港,不敢出战,黄
海的制海权遂全部由日本海军所掌握。
日军在陆上和海上都已获大胜,但是它并不满足,在朝鲜的日军攻占平壤后,继续
向鸭绿江南岸推进,而清朝的大军则猬集九连城,清廷下旨逮问叶志超,另派宋庆总统
各军。宋庆是湘军系统,但资望甚浅,各军不愿受其约束。这时清军合起来不下70余营,
但宋庆无法指挥,又非善战骁将,胸中毫无韬略。大敌当前,他竟不以重兵扼守鸭绿江
沿岸,阻截日兵渡江,仅以少数哨兵据守江边。光绪廿年九月二十六日(1894年10月24
日),日军强渡鸭绿江,宋庆只得放弃九连城,仓皇退却,日军乘胜急追,又占凤凰城
和摩天岭;另一支日军则由新义州渡江北上,攻陷安东、岫岩州、析木城、直逼海城,
截断了清军退路。
日本海军由大山岩率师进窥大连、旅顺,原在旅顺的北洋舰队已闻风先逃,而陆军
驰守旅顺的部队则已开至九连城增援,接防旅顺的是提督姜桂题、程永和所募的新兵。
十月九日,日军攻陷金州,分三路进逼旅顺、大连,不到一个月工夫,旅顺、大连相继
被日军占领。
清陆军已然溃不成军,不过残余的海军尚逃匿威海卫,日本军方毫不留情,要彻底
消灭清朝海军,因此向威海卫发动攻势。光绪廿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95年1月10日)自
荣成登陆,向西攻击,以拊威海卫之背。光绪廿一年正月初五日(1895年1月30日)攻陷
威海卫炮台,同日,日舰25艘包围威海卫港口,海陆两军夹攻停泊在刘公岛的大清北洋
舰队,海战爆发,定远和来远两舰中鱼雷沉没,靖远则被大炮击沉,丁汝昌眼见大清海
军败得如此凄惨,自己身为海军统帅,有何面目上岸,因此放声痛哭,仰药自尽。丁汝
昌一死,北洋舰队大小军舰30余艘,高竖降旗,悉为日本俘获。
当时清朝的海军可分为北洋、南洋、闽洋、粤洋四支,北洋舰队最强最大,四支海
军互不相属。甲午年春间李鸿章主持海军大会操,粤洋舰队的广甲、广乙、广丙三舰被
檄调参加会操,操毕恰遇战争,遂并入北洋舰队以壮声势。六月廿三日,广乙护送高升
轮载兵往牙山,遇敌火攻,两船被毁。八月十八日鸭绿江之战,广甲逃回大连,中途搁
于沙碛,亦告沉没。广丙则为日军所俘。接洽投降的道员牛道竟致书日本受降的海军提
督伊东祐亨说:
“广甲、广乙、广丙三舰向隶广东,冠以广字可为证明;查广东一省,本与军事不
相干涉,今甲乙之劫,仅存一丙,北洋已无以对广东,望贵提督念广东为局外之义,并
思该舰管带张副将(实系程璧光)日来有往返传语之劳,可否提出该舰,即交与该副将
带回广东,俾得于总督前略存体面,不胜感激。”
中日两国在朝鲜开战后,李鸿章委直隶臬司周馥办理东征转运事宜。周馥邀袁世凯
襄助,袁乃赴凤凰城设局,这时候日兵已将渡鸭绿江而西。扼江的清军各路统帅如宋庆、
刘盛休、马金叙等兵杂将嚣,毫无纪律,索械索饷,随给随弃。
袁世凯就清军的后勤补给作了一个全盘的建议,他说:
“新民厅在榆关至凤凰城中间,东扼辽河,水陆通衢,奉北杂粮,辐辏于此,宜设
粮台,厚储粮饷,按前后要站,分设官车,随时协雇民车,分段转运。盛京以东亦有数
处当可采买,拟于驻兵处就近买存。总以新民厅为根据地。”
光绪廿年(1894年)九月,日军渡辽河,马玉昆、宋得胜力战败北。宋庆拟退扼摩
天岭,袁认为日兵必分三路进,徒守一路,无济于事,这时他害肺炎,力疾赴辽设饷局
所。而日军在岫岩州花园口下游登陆,分两路进军,一支向大东沟,一支向皮子窝进发,
防守的清军疲于奔命。十月袁至望宝台,溃兵抢掠运局车马,袁搜截数百人,杀戮数人,
才阻遏了抢掠。
清军无论训练和作战、都是旧法,日军已完全西法,两相对比,不堪一击,袁据此
给了盛宣怀一个电报云:
“西人用兵大概分为四排队,前一排散打,败则退至第三排后整队,以第二排接应,
轮流不断,后排队伍严整,亦以防包抄傍击。又队后数里驻兵设炮,遏止追兵,掩护残
卒,虽败不溃。今前敌各军平时操练亦有此法,乃临阵多用非所学,每照击土匪法,挑
奋勇为一簇,飞奔直前,宛同孤注,喘息未定,已逼敌军,后队不敢放枪,恐误击前队。
只恃簇前数十人,拥挤一处,易中敌弹,故难取胜。后队又不驻兵收束,一败即溃。请
告统帅,饬各军照西法认真练习。”
又说:“刘盛休军事以溃掠为事,毫无战志。聂士成军兵不过千余,又精壮俱殁,
吕道生军亦伤亡大半,实难再战。莫若调回整顿。……宋庆南援,似知岭不可守,退难
过沈,故请作游击之师。事势至此,惟有停战议和,较为合算。”
光绪廿年(1894年)十二月,清廷派两江总督刘坤一督办关外军事,驻节榆关。光
绪廿一年(1895年)二月牛庄、营口相继失陷,李鸿章奉命赴日本议和。袁向刘坤一陈
说战略:
“管见用兵必须尝罚公平始足以资鼓励,我公驻关督师,应请随时分别贤否,立予
抑扬,庶诸将咸知惩劝,冀可挽救。查马玉昆胆识兼优,宋得胜忠勇成性,均叠经苦战,
始终如一。似宜请旨嘉奖,俾益加奋勉。吴凤柱、徐邦道兵多骚扰,不知自爱,似宜申
斥,俾知警惕。营口防营蒋希夷委弃重地,肆行克扣,似宜俟兵队解散后,从严参办。
此五人只举其尤,时艰至此,惟望淑慝先分,庶中材皆知激劝。”
光绪廿一年(1895年)正月,袁复赶返前所(地名),与聂士成会晤。二月返石山
站,牛庄和营口相继陷落,于是清廷下诏派李鸿章赴日本议和。这时,由于清军海陆均
惨败,举国震动,朝野哗然,众谤集于李鸿章,有谓李鸿章私通日本,“用一卫汝贵而
百战之淮军化为叛卒,用一丁汝昌而大桅之铁甲尽属漏舟”,有人竟参奏李鸿章的亲信
运军火接济日军。大家不相信中国会败于日本,遂将战败责任诿诸李鸿章。李奉命接洽
议和,不敢成行,因西太后正在生病,而光绪不允割地。在这和战未决的当口,日军扬
言将北取辽阳,西攻山海关,清将长顺、依克唐阿匆遽告急,而关外各军亦争弃防地,
纷纷后退,自相惊扰,不久辽南和牛庄亦告陷落。
清朝的海陆大军都已彻底溃败,局势演变到了非和不可,清廷这才再下谕旨,责成
李鸿章前往马关与日本订城下之盟。
光绪廿一年(1805年)二月,清廷正式向日本求和,并派遣日方所指定的李鸿章为
谈判代表。这时日军已陷威海卫和辽东半岛,北京危如累卵。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
文、外相陆奥重光于三月廿日在马关举行首次会议。李鸿章和伊藤本系旧识,两人见面
甚为亲切,一谈就谈了三个多小时,在这次会议上,李代表战败国,一切都立于不利地
位。日本因为是战胜一方,所以条件极为苛刻。
当马关和会开始后的第三天,就是三月廿四日,李鸿章竟在会后返回旅邸途中,被
日人狙击,子弹轰入面颊,登时晕绝。当他苏醒后,拒绝停止会谈转而就医,他说,
“国步艰难,和局之成,刻不容缓,岂能延宕误国,宁死不愿就医。”他的衫履满布鲜
血,李鸿章慨然说:“此血所以报国也。”他有马关记事诗一首,诗曰“劳劳车马未离
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路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征旗
大将坛,寰海尘氛纷未已,诸君莫作等闲看”。
日本自信可以战胜中国,不过未料到胜得如此迅速和容易,途一经开战后,清朝竟
如此的不堪一击。日本食髓知味,因此野心大增,得寸进尺,在谈和时并不停止军事行
动,俾求议和条件可以更有利于日本。马关和谈开始时,日本的种种留难,借故拖延,
都是因为这个原因。不过当李鸿章被刺后,情势遂为之一变,一个战败国家的议和首席
代表,竟被日人狙击,给国际间的印象是太恶劣了;李鸿章因被刺而换到和平,但《马
关条约》仍是很苛刻的。
《马关条约》于光绪廿一年(1895年)四月十七日签署,内容是:
(一)朝鲜独立;
(二)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让给日本;
(三)中国赔偿给日本军费二万万两;
(四)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各通商口岸从事商业工艺制造;
(五)凡西洋各国在中国所获的特权,日本均得享受。
这个条约签署后,西方国家为之大哗,认为日本已侵犯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利益。
尤其是俄国,俄国一直把辽东半岛当作势力范围,如今竟被日人夺取,怎肯干休,于是
便联合德、法等国出面共同干涉,而日本则表示英国可以占舟山,俄国可以占北满,德
国亦可取沿海一岛。日本这个主意是瓜分中国的办法,但俄国不愿接受。俄国野心不止
是北满,而是包括朝鲜和东北,双方利益上既有这么大的冲突,当然很难谈得拢,幸而
日本这时还不敢公然和列强决裂,因此勉强地把辽东半岛退还中国,由清朝出银3000万
两为交换条件。
和议后,李鸿章成为众矢之的,万谤交集。他这年73岁,担承衰老的清廷内外大政,
内心确是非常痛苦。他曾写了一封信给新疆巡抚陶模,可见其心境:
“十年以来,文娱武嬉,酿成此变。平日讲求武备,辄以铺张靡费为言,至以购械
购船悉为历禁。一旦有事,明知兵力不敌,而淆于群哄,轻于一掷,遂致益发不可收拾。
战绌而后言和,且值都城危急,事急万分,更非平常交际可比,兵事甫解,谤书又腾,
知我罪我,付之千载,固非口舌所能分析矣。”
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大大地伤了中国人的自尊心,可是中国人,并没有接受这
个教训而自觉自强。
------------------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