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运动是南北战争和直皖战争后的一个新兴主张,首倡自治的是湖南省,湖
南是南北战争中兵家必争之地,身受战火洗劫最为浩大,因此逐渐地产生一种“保境息
民”的愿望,希望不介入国内政争。
“自治”的性质和“独立”或“自主”完全不同。湖南首倡自治,提倡制定省宪法,
不受外力干涉,反对中央集权,反对客军侵入湖南。
这个运动以后支配了北洋时代若干年,以后的若干年中,中央集权和联省自治一直
是两个不同的观念在互争长短。
联省自治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赵恒惕氏曾回忆当时倡议的经过如下:
“湖南主张联省自治,谭公组庵实首倡斯议,日后余等之积极推行,实以完成谭公
未竟之意旨而已。缘护法战争,湘省首当其冲,受祸最烈。张敬尧之荼毒三湘,尤令省
民身受其痛。故九年夏湘省光复,谭公即于七月十七日以湘军总司令名义发布筱电,宣
告湖南省自治宗旨,冀超出南北政争之外,予省民休养生息之机会。当时上海北京各界
名流多表同情。至于省治之初步展开,则在是年冬季翦除反侧,安定全省之后。首先成
立省宪筹备会,分湘中、湘西、湘南三路,挽省议会议长彭兆璜、国会议员吴景鸿、钟
才宏分任三路筹备委员。复敦聘名流专家王正廷,蒋方震、彭允彝、李剑农、汤漪等十
一人为省宪起草委员。假岳麓书院开会草拟宪法,自民国十年三月中旬,迄四月中旬,
前后凡一月,谢绝访客,悉心起草。以后复召集审查委员会,详细审订修正。审查会由
大县推举代表二人,小县推举一人组成。惜因种种关系,宪草之审查迟迟不能完成,而
援鄂战事又告发生。省宪之正式订定与联治运动之具体进展,乃在援鄂失败之后。然而
联治之说已风行全国。国民苦于南北兵事有年,联治运动有时雨之望。名贤纷纷撰论阐
扬,川、滇、浙诸省相继仿效,而鄂人且乞湘援手,助成其省治之实现也。
直系王占元主鄂政有年,日事聚敛,所部军队复兵变迭起。当联省自治运动盛行之
际,鄂人乃图驱逐占元自治,而苦无兵力,于是推李书成、蒋作宾、何成浚、孔庚等乞
援于湘、川两省,以达成其目的。
湖南既倡导省治于先,与湖北又有唇齿之谊,故慨允出兵相助。李、蒋等人并公布
湖北省自治临时约法一件,举蒋作宾为总监,孔庚领自治军,而以留湘数年之夏斗寅部
鄂军为先锋,湘省则遣宋鹤庚为第一师援军主力。余曾躬赴前线视师。”
9年冬天起,各省都进行争取自治,各省的团体争取自治的通电和各省代表到北京请
愿实施自治的新闻,占满了报纸的篇幅,自治运动成为五四运动后规模最大的一项运动。
在北京,自治运动有两个联合组织,一个是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甘肃、
广东、四川、福建、湖北、广西、山西12省和北京市代表组成的各省区自治联合会。一
个是直隶、山东、河南、山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广东、广西14省代表组成的自治运动同志会。在北京以外,天津成立了直隶、山东、河
南、山西、陕西、热河五省一区自治运动的联合办事处。上海成立了旅沪各省区自治联
合会。
“自治”这时成为时髦的名称,军阀们为了割据一方,要自治,反对军阀希望保境
安民的人们也以自治为号召。
自治运动发源于湖南,蓬勃于南方各省,但很快地就蔓延到北京政府的管辖区。长
江流域掀起了废除督军和主张民选省长运动:江苏省议会在李纯自杀后,决议废除督军,
江西省议会弹劾省长戚扬并通过民选省长案,安徽和湖北两省也有同样的呼声。在北方,
直隶省议会建议各省省议会派代表到上海于10年1月17日举行联省会议,讨论制定省自治
法的问题;甘肃各团体和旅京同乡,在北京政府任命蔡成勋为甘肃督军后,于9年12月3
1日发起拒蔡、废督、和“甘人治甘”运动,吓得蔡成勋不敢到任。
北京政府面对这个“离心”运动,也手足无措,例如:已经决定派王克敏为江苏省
长,由于江苏团体的反对,又改派了江苏籍的王瑚,已经任命孙振家为湖北省长,由于
湖北团体的反对,又派了湖北籍的夏寿康。北京政府的困难是既不敢得罪握有兵权的各
省督军,不能随便调动他们,所以只敢做到任命本省人为本省省长,以缓和各省自治浪
潮。有军权的督军们当然反对北京政府这种做法,因为有的督军想自兼省长,有的想用
自己人为省长,所以常发生北京政府任命的省长,因事先未征求各该省督军的同意而被
挡驾。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湖北省长夏寿康因为受到督军王占元的反对,只得在汉口设
立省长行署,不久就被驱逐下台。
其实,自治运动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废除督军,如果督军制不能废除,即使本
省人做了省长,这个省长也只是一个傀儡,不可能发生什么作用。即使督军是本省人,
也不过是自治其名,军人专政是实。
自治运动是民国初年一项政治愿望,可是这个愿望是和军人野心家的行动背道而驰
的。
与“自治”相反的,是北京政府强调“统一”,由于桂系退出广东时,宣布撤销军
政府和取消两广自主,因此北京政府即据以宣告“全国统一”。
北京政府于9年12月29日任命陆荣廷督办粤边防务,任命谭浩明为广西督军,李静诚
为广西省长。30日任命刘存厚为四川督军,熊克武为四川省长,刘湘为重庆护军使,31
日颁布对广西及四川的军要授勋令。10年1月31日改派陆荣廷督办广西边防军务。同时对
于湖南、云南和贵州三省则派员前往“接洽统一事宜”。可是北京政府的命令,只有广
西一省奉行,四川军人除了刘存厚外,一致拒绝接受北京任命。湖南方面赵恒惕一再通
电否认依附北方,云南的唐继尧和贵州的卢焘也对北京命令置之不理。
北京方面为了要在国际间造成已经统一的印象,因此自说自话的大作“统一”文章,
在国务院下面成立“统一善后委员会”,并定每个星期四接待外国记者,宣布和解答关
于“统一善后”的各项问题。
为了促成表面的统一,北京政府于9年11月17日宣布筹办地方自治,这与满清在宣统
年间允许筹办立宪一样,只是想拖时间。当然不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由于以前国会被
非法解散,因此制宪工作未能完成,各省自治运动的代表以及西南方面都主张,由下而
上,由各省制定省宪法“省自治法”,规定一省的职权,实现省长民选,俾将来制定国
宪时承认既成事实,将省宪纳入国宪之中。
废督是一个关键,北京各省区自治联合会因为湖北在几个月内发生兵变20余次,人
民生命财产都受到极大的损害,所以推举代表请愿罢免湖北督军王占元,废督即从湖北
开始。总统徐世昌和国务总理靳云鹏都不肯接见他们,派总统府秘书长吴笈孙、国务院
秘书许钟潞代为接见。吴、许两人都很坦白地告诉请愿代表说:“中央政府没有力量裁
兵,也没有力度废督。”代表们气忿地说:“那么我们要一个中央政府做什么?我们还
不如脱离中央政府”。许钟潞冷笑说:“那也很好,反正中央是个空架子,你们脱不脱
离都没有关系。”
江苏旅京同乡在李纯自杀后,推举张一麐为代表,请求徐世昌不要派新督军,乘此
机会从江苏开始度督。但是结果如何呢?北京政府不止发表一个新督军,还发表了一个
包括江苏地区的新巡阅使。
孙中山领导的广州军政府也反对自治,因为西南各省的自治破坏了军政府,孙在广
州恢复军政府的目的,在于出兵北伐,打倒北洋军阀,西南各省的自治正是北伐的阻碍
力量。
湖南是首先倡出自治的一省,也是第一个制定湖南省宪法的一省。湖南省宪法内容
节录如下:
序言:湖南全省人民为增进幸福,巩固国基,制定宪法如左。
第一章:总纲:湖南为中华民国之自治省,以现有土地为区域,省自治权属于省民
全体。
第二章:人民之权利义务,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无男女种族宗教阶级之区别。
人民有保护其身体生命权,有保护其私有财产之权,有保护其居宅之权,有营业自由之
权,有受教育之义务……等。
第三章:省之事权,包括地方制度及地方自治之监督,制定户籍法及登记法,矿业
农林之保护及发电,省内之军政军令事项,省警察行政事项……等。
第四章:省议会以全省公民直接选出之议员组织之,公民年满卅岁以上,皆得被选
为省议员,省议员任期三年,设议长一人,副议长二人,闭会时设常驻委员会。省长有
重大犯罪行为,议员可提出弹劾。
第五章:省长及省务院
一、省长:省行政权由省长及省务员行使之。省长由省议会选出四人交由全省公民
总投票决选,以得票最多数者为当选。当选后得爱国政府之任命。凡湖南公民年满卅五
以上在湖南居住五年以上者得被选为省长,现职军人被选为省长时,须解除本职方得就
任,省长任期四年,期满改选,可连选连任一次,省长之职权包括:公布法律及发布执
行法律之命令,统率全省军队管理全省军政,任免全省文武官吏。
二、省务院下设内务司、财政司、教育司、实业司、司法司。省务院设于省长署内,
省长为省务院长,各司长为省务员。各司司长任期三年。省务院设政务会议,省长依政
务会议决定之施政方针对于省议会负其责任。
第六章:立法
第七章:行政包括财政、教育、实业、军事
第八章:司法
第九章:审计处
第十章:县制大纲
第十一章:市乡自治制大纲
第十二章:本法之修正及解释
第十三章:附则:省法律未公布以前,中华民国现行法律及基于法律之命令与本法
不相抵触者,仍得适用于本省。国宪未实施以前,应归于国之事权,得由省议会议决执
行之。
湖南省议会以全省公民间接选出之议员组织之,凡有左列资格者皆得被选:一、曾
在国内外专门学校毕业者;二、曾任荐任职一年以上,或委任职三年以上无过失者;三、
曾任省县议员三年以上者;四、曾任中等学校以上校长、教员二年以上者;五、曾任省
县公团法团职务五年以上者。省议员之名额暂定一百○八名,全省分三大区,一区卅七
名,二区卅六名,三区卅五名。
湖南宪法会议第一次名单如下:
主席:荆嗣佑,副主席:江隽
议员:唐国珍,黄英灏,陈小元,汤日新,晏孝泽,严国桢,左全志,唐陶,雷飞
鹏,王克家,陈振东,黄钺,彭定均,周天爵,鲁兆庆,胡毓桢,黄纯垓,黄衍,杨华,
陈坚,熊焱华,方荣煊,杨云鹤,唐德度,李宗嵘,黄藻奇,何炳麟,宾步程,朱继承,
马续常,曹典球,唐瓛,杨树穀,符定一,程子枢,李希贤,陈强,张声树。
主任秘书李鸿辉。
湖南省宪的制定,曾延聘王正廷、蒋方震、彭允彝、李剑农等十一人为省宪起草委
员,审查委员则由各县派选,县选一人,大县加选一人为审查委员,对省宪有修正之权,
但决定权则属于全省公民总投票。筹备工作由国会议员吴景鸿、钟才宏及省议会议长彭
兆璜主持。筹备了一年多,直到民国十一年元旦才公布省宪法。
四川的各派各系军人联合驱逐滇黔军时,曾在重庆成立联合办事处,推第二军军长
刘湘为处长,第一军军长但懋辛,第三军军长刘成勋为副处长。这个联合办事处长等于
就是督军或者总司令。
早在9年12月10日,四川军人在重庆开了一个军事会议,在会议中已经作了四川自治
的决定,这个决定由全体川军将领署名公布。四川是继湖南之后第二个宣布自治的省份。
北京政府认为四川已倾向北方,于是发表了刘存厚为四川督军,熊克武为四川省长,
熊于10年1月12日通电拒绝接受省长,21日全体川军将领联名通电否认北京政府对四川的
人事命令,在这种气氛下,倾向北方的刘存厚也不敢接受督军任命,同时也只能赞成自
治,在成都挂起了筹备自治的招牌。不过刘存厚内心仍愿靠拢北京,所以他打了一个密
电到北京,表示自己始终拥护“中央”,由于目前四川环境特殊,所以不能公开表示态
度,请“中央”予以谅解。这时北京政府正因为在四川问题上丢了面子,碰了钉子,所
以就把刘存厚的密电公布出来,借以遮羞。这一来刘存厚变成川人之敌,大家骂刘口是
心非,甘心降北。刘存厚丢了人,于是打电报到北京,埋怨北京政府不该把他的密电公
开,使他无地自容。使刘存厚更尴尬的,还不只此,他曾收买刘湘的部下,以军长职务
为饵,引诱刘湘的部下第二师师长陈能芳倒戈,结果被刘湘发现,即将陈能芳撤职。同
时在唐继尧还未下台时,刘存厚派周扬前往昆明,劝唐反攻四川,自己愿为内应,周扬
经过嘉定时,被第八师师长张体乾捕获,搜出刘存厚的亲笔信和秘电本,于是把周扬移
送在重庆的“联合办事处”处理。
由于这一连串的事件,使川军一二两军将领大为愤激,他们联名斥责刘存厚“阻挠
自治,倾心北廷,包办选举,自居督军,扩充军队”,并决定第一军担任北路,第二军
担任东路,两路会攻成都。
“联合军”要取成都,刘存厚所属的边防军司令赖心辉首先倒戈,由保宁开往潼川,
绵阳来会合北路军,刘存厚所属的陈国栋、唐廷牧两师长也派人与刘湘勾结,邓锡侯、
田颂尧两师长则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在众叛亲离,土崩瓦解的形势下,3月12日刘存厚在成都被迫通电下野,退往灌县,
在离开成都前,所部交成都卫戍总司令、第三军军长刘成勋接收。
联合军开进了简阳、新都,对于退往新繁、彭县的邓、田两师采取了和平办法,予
以吸收改编。
川军将领公推刘湘继任川军总司令。
刘存厚集合了他的部下万余人退往陕南宁羌一带,准备重整旗鼓。
贵州是仅次于湖南和四川之后,第三个宣布自治的省份,它是于10年1月28日宣布的。
贵州军人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旧军,以刘显世为首;一个是新军,以王文华为首。
民国初年,黔军经常侵占湘西晃县、洪江一带,这些地区是出口鸦片和交换军火物资的
交通孔道,黔军和湘西地方军人朋比分肥,所以大家水乳交融,相安无事。湖南当局对
于这块地方,有“虽鞭之长不及马腹”之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理会。
护国讨袁时期,黔军团长王文华调往四川作战,刘显世改派旧军统领王华裔进驻湘
西。后来王文华升任师长,授川黔军总司令等职,因此贵州的新军便逐渐抬头,力量也
一天比一天超过了旧军。
9年10月王文华的黔军退出重庆,有意回师贵阳夺取督军宝座,但王文华是刘显世的
外甥,因此不大好意思,乃派卢焘代理黔军总司令,命他率军回黔,夺取贵阳,王文华
自己却悄悄地跑到上海,隔岸观火,坐观其成。
卢焘率军回黔,刘显世无力抗拒,乃放弃贵阳,循滇黔公路到了昆明,拟求助于唐
继尧。同时派其心腹将领袁祖铭到湖北求助于王占元。
刘显世也知道王文华是卢焘的幕后指使人,所以恨王入骨,袁祖铭经由汉口到上海,
收买上海的流氓,打算把王文华刺死。10年3月16日,王文华在上海一品香饭店被流氓刺
杀,当场毙命。
王文华遇刺后,无形中替卢焘造成了机会,他在获知王文华的正式死讯后,就由代
理总司令自动调整为贵州总司令了。
刘显世到了昆明不久,他所托庇的唐继尧也被部下赶走,仓皇离开昆明,其命运一
如刘显世之离黔,后来湖北的王占元也垮了台,因此,刘显世想借助外力复辟再起的计
划便落了空。
袁祖铭因为和王占元有香火缘,因此搭上了直系新兴领袖吴佩孚,所以取得了军费
和军火的接济,偷偷地折返,在湘鄂边境组织了一支武力,号为“定黔军”。由于这支
“定黔军”是北方军人所支持,因此卢焘便和北方为敌。
10年4月2日卢焘通电响应联省自治,并且组织了省宪会议。
早在3月间,他已正式接受广州方面的任命,为贵州总司令了。
赵恒惕(炎午)先生曾就当时湖南倡言自治,及应付当时湖南内外情势种种阐叙綦
详,特录如下:
中江仁世先生文席:读五十五年十一月六日北洋军伐九七二段大著,谓鄙人以自治
号召,保境息民。一方面以川、滇、黔、粤四省,成立联省自治阵线;一方面又与鄂、
赣两省成联防条约云云,事实殊未能如此。敞省倡言自治,并未注重联省。意在各制省
宪,合制国宪。如省宪与国宪条文有冲突时,即须改省宪。故湖南省宪,绝无联省字句。
当时西南情形,卢焘主黔政,而非黔籍。故对自治极冷淡。四川省军各据防地,不能统
一,仅与杨子惠(森)、熊锦帆(克武)、刘甫澄(湘)有往来,其他首领,绝无交往。
云南唐、顾之争正剧,相距稍远,通讯亦难。广东客车各有防地,既不统一,难言自治,
仅与许汝为(崇智)因同学关系,又有许崇清之联系,故有往来。陈竞存(炯明)及其
他军要,殊少交涉。西南各省情形复杂,故不能积极以自治相劝请。仅于李宗仁、白崇
禧主持桂政时,见其朝气勃勃,努力图治,全省统一,曾力劝其制订省宪,亦因湘桂交
通较便,故亟思结合,成一坚固之自治阵线,庶几于省防省治,皆有大益。此为当时西
南之实际情形也。至于鄂、赣两省之主政,皆为北洋军伐,绝无成立联防条约之事,不
独自毁护法立场,亦且堵塞自治路线。倘有联防条约,则援鄂之役,彼岂不严词诘责耶?
自问当时对时事极隔膜,政略更幼稚(当时倘能了知如大著所述各方情形,则应付必较
灵活,贡献国家必有可观)。亦因连年战事,民力凋敝,财政枯竭,即派遣代表旅费,
往往筹措维艰,迟延甚久,或竟终止。如此岂能于竞争角逐之场,有以自立耶?……当
时孙中山在桂休,急欲北伐,我以北洋势力尚盛,须整训两年,政军并修,则胜算可期。
未得孙中山许可,乃与胡毅生商定湘粤米盐互换以裕饷源。军事则有两种计划:一、湘
粤军分路作战,即粤军利用铁路由岳州羊褛司进攻蒲圻。湘军则由平江长寿街抄袭蒲圻,
以收夹击之效。亦因湘军路线较熟,步行较便也。二、湘粤军混合作战,岳州与平江由
湘粤军联合担任。请由孙中山裁定。并派参议员李汉丞至桂林欢迎,惜因陈炯明叛变,
此计落空。……此颂。撰
祺
弟赵恒惕启十一月九日
------------------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