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词鉴赏 >> 全唐诗

 

 

   327_1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三首】权德舆

覆露雍熙运,澄清教化源。赓歌凝庶绩,羽舞被深恩。
纂业光文祖,贻谋属孝孙。恭闻留末命,犹是爱元元。


梯航来万国,玉帛庆三朝。湛露恩方浃,薰风曲正调。
晏车悲卤簿,广乐遏箫韶。最怆号弓处,龙髯上紫霄。


常时柏梁宴,今日谷林归。玉斝恩波遍,灵輼烟雨霏。
乔山森羽骑,渭水拥旌旂。仙驭何由见,耘田鸟自飞。

   327_2 【顺宗至德大安孝皇帝挽歌三首(时充卤簿使)】权德舆

十叶开昌运,三辰丽德音。荐功期瘗玉,昭俭每捐金。
解泽皇风遍,虞泉白日沈。仍闻起居注,焚奏感人心。


孝理本忧勤,玄功在啬神。睿图传上嗣,寿酒比家人。
仙驭三清远,行宫万象新。小臣司吉从,还扈属车尘。


候晓传清跸,迎风引彩旒。共瞻宫辂出,遥想望陵愁。
弓剑随云气,衣冠奉月游。空馀驾龙处,摇落鼎湖秋。

   327_3 【昭德皇后挽歌词】权德舆

淮水源流远,涂山礼命升。往年求故剑,今夕祔初陵。
鸾镜金波涩,翚衣玉彩凝。千年子孙庆,孝理在蒸蒸。

   327_4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王氏)】权德舆

筮水灵源濬,因山祔礼崇。从龙开ek路,合璧向方中。
殿帐金根出,廞衣玉座空。唯馀文母化,阴德满公宫。


配礼归清庙,灵仪出直城。九虞宁厚载,一惠易尊名。
晓漏铜壶涩,秋风羽翣轻。容车攀望处,孺慕切皇情。


哀笳出长信,宝剑入延津。呜咽宫车进,凄凉祠殿新。
青乌灵兆久,白燕瑞书频。从此山园夕,金波照玉尘。

   327_5 【惠昭皇太子挽歌词二首】权德舆

前星落庆霄,薤露逐晨飙。宫仗黄麾出,仙游紫府遥。
空嗟凤吹去,无复鸡鸣朝。今夜西园月,重轮更寂寥。


东朝闻楚挽,羽翿依稀转。天归京兆新,日与长安远。
兰芳落故殿,桂影销空苑。骑吹咽不前,风悲九旗卷。

   327_6 【赠文敬太子挽歌词二首】权德舆

盘石公封重,瑶山赠礼尊。归全荣备物,乐善积深恩。
雁沼寒波咽,鸾旌夕吹翻。唯馀西靡树,千古霸陵原。


铜壶晓漏初,羽翣拥涂车。方外留鸿宝,人间得善书。
清笳悲画绶,朱邸散长裾。还似缑山驾,飘飘向碧虚。

   327_7 【赠郑国庄穆公主挽歌二首】权德舆

追饰崇汤沐,遗芳蔼禁闱。秋原森羽卫,夜壑掩容辉。
睿藻悲难尽,公宫望不归。笳箫向烟雾,疑是彩鸾飞。


旧馆闭平阳,容车启寿堂。霜凝蕣英落,风度薤歌长。
淑德图书在,皇慈礼命彰。凄凉霸川曲,垄树已成行。

   327_8 【赠魏国宪穆公主挽歌词二首】权德舆

汉制荣车服,周诗美肃雍。礼尊同姓主,恩锡大名封。
外馆留图史,阴堂闭德容。睿词悲薤露,千古仰芳踪。


秦楼晓月残,卤簿列材官。红绶兰桂歇,粉田风露寒。
凝笳悲驷马,清镜掩孤鸾。愍册徽音在,都人雪涕看。

   327_9 【赠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二首】权德舆

外馆嫔仪贵,中参睿渥深。初笄横白玉,盛服镂黄金。
风度箫声远,河低婺彩沈。夜台留册谥,凄怆即徽音。


杳霭异湘川,飘飖驾紫烟。凤楼人已去,鸾镜月空悬。
雾湿汤沐地,霜凝脂粉田。音容无处所,应在玉皇前。

   327_10 【故太尉兼中书令赠太师西平王挽词】权德舆

翊戴推元老,谋猷合大君。河山封故地,金石表新坟。
剑履归长夜,笳箫咽暮云。还经誓师处,薤露不堪闻。

   327_11 【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北平王挽词】权德舆

授律勋庸盛,居中鼎鼐和。佐时调四气,尽力净三河。
忽访天京兆,空传汉伏波。今朝麟阁上,偏轸圣情多。

   327_12 【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权德舆

直城朱户相逦连,九逵丹毂声阗阗。春官自有花源赏,
终日南山当目前。晨摇玉佩趋温室,莫入竹溪疑洞天。
烟销雨过看不足,晴翠鲜飙逗深谷。独谣一曲泛流霞,
闲对千竿连净绿。萦回疏凿随胜地,石磴岩扉光景异。
虚斋寂寂清籁吟,幽涧纷纷杂英坠。家承麟趾贵,
剑有龙泉赐,上奉明时事无事。人间方外兴偏多,
能以簪缨狎薜萝。常通内学青莲偈,更奏新声白雪歌。
风入松,云归栋,鸿飞灭处犹目送。蝶舞闲时梦忽成,
兰台有客叙交情,返照中林曳履声。直为君恩催造膝,
东方辨色谒承明。

   327_13 【奉和张仆射朝天行】权德舆

元侯重寄贞师律,三郡四封今静谧。丹毂常思阙下来,
紫泥忽自天中出。军装喜气倍趋程,千骑鸣珂入凤城。
周王致理称申甫,今日贤臣见明主。拜恩稽首纷无已,
凝旒前席皇情喜。逢时自是山出云,献可还同石投水。
昔岁褒衣梁甫吟,当时已有致君心。专城一鼓妖氛静,
拥旆十年天泽深。
日日披诚奉昌运,王人织路传清问。
仙酝尝分玉斝浓,御闲更辍金羁骏。元正前殿朝君臣,
一人负扆百福新。宫悬彩仗俨然合,瑞气炉烟相与春。
万年枝上东风早,珮玉晨趋光景好。涂山已见首诸侯,
麟阁终当画元老。温室沈沈漏刻移,退朝宾侣每相随。
雄词乐职波涛阔,旷度交欢云雾披。自古全才贵文武,
懦夫只解冠章甫。见公抽匣百炼光,试欲磨铅谅无助。

   卷327_14 【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权德舆

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时过宝地寻香径,
已见新花出故丛。曲水亭西杏园北,浓芳深院红霞色。
擢秀全胜珠树林,结根幸在青莲域。艳蕊鲜房次第开,
含烟洗露照苍苔。庞眉倚杖禅僧起,轻翅萦枝舞蝶来。
独坐南台时共美,闲行古刹情何已。花间一曲奏阳春,
应为芬芳比君子。

   卷327_15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权德舆

上人远自西天竺,头陀行遍国朝寺。口翻贝叶古字经,
手持金策声泠泠。护法护身唯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
乍来松径风更寒,遥映霜天月成魄。后夜空山禅诵时,
寥寥挂在枯树枝。真法常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
佛川此去何时回,应真莫便游天台。

   卷327_16 【马秀才草书歌(大理马正之二)】权德舆

伯英草圣称绝伦,后来学者无其人。白眉年少未弱冠,
落纸纷纷运纤腕。初闻之子十岁馀,当时时辈皆不如。
犹轻昔日墨池学,未许前贤团扇书。艳彩芳姿相点缀,
水映荷花风转蕙。三春并向指下生,万象争分笔端势。
有时当暑如清秋,满堂风雨寒飕飕。乍疑崩崖瀑水落,
又见古木饥鼯愁。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
忆昔谢安问献之,时人虽见那得知。

   卷327_17 【离合诗赠张监阁老(一作以离合诗赠秘书监张荐)】权德舆

黄叶从风散,暗嗟时节换。忽见鬓边霜,勿辞林下觞。
躬行君子道,身负芳名早。帐殿汉官仪,巾车塞垣草。
交情剧断金,文律每招寻。始知蓬山下,如见古人心。

   卷327_18 【春日雪酬潘孟阳回文】权德舆

酒杯春醉好,飞雪晚庭闲。久忆同前赏,中林对远山。

   卷327_19 【五杂组】权德舆

五杂组,旗亭客。往复还,城南陌。不得已,天涯谪。

   卷327_20 【数名诗】权德舆

一区扬雄宅,恬然无所欲。二顷季子田,岁晏常自足。
三端固为累,事物反徽束。四体苟不勤,安得丰菽粟。
五侯诚暐晔,荣甚或为辱。六翮未骞翔,虞罗乃相触。
七人称作者,杳杳有遐躅。八桂挺奇姿,森森照初旭。
九歌伤泽畔,怨思徒刺促。十翼有格言,幽贞谢浮俗。

   卷327_21 【星名诗】权德舆

虚怀何所欲,岁晏聊懒逸。云翼谢翩翻,松心保贞实。
风秋景气爽,叶落井径出。陶然美酒酣,所谓幽人吉。
自当轻尺璧,岂复扫一室。安用簪进贤,少微斯可必。

   卷327_22 【卦名诗】权德舆

节变忽惊春,临风骋望频。支颐倦书幌,步履整山巾。
时鸟渐成曲,杂芳随意新。曙霞连观阙,绮陌丽咸秦。
天地今交泰,云雷背遘屯。中孚谅可乐,书此示家人。

   卷327_23 【药名诗】权德舆

七泽兰芳千里春,潇湘花落石磷磷。
有时浪白微风起,坐钓藤阴不见人。

   卷327_24 【古人名诗】权德舆

藩宣秉戎寄,衡石崇势位。年纪信不留,弛张良自愧。
樵苏则为惬,瓜李斯可畏。不顾荣官尊,每陈丰亩利。
家林类岩巘,负郭躬敛积。忌满宠生嫌,养蒙恬胜智。
疏钟皓月晓,晚景丹霞异。涧谷永不谖,山梁冀无累。
颇符生肇学,得展禽尚志。从此直不疑,支离疏世事。

   卷327_25 【州名诗寄道士】权德舆

金兰同道义,琼简复芝田。平楚白云合,幽崖丹桂连。
松峰明爱景,石窦纳新泉。冀永南山寿,欢随万福延。

   卷327_26 【八音诗】权德舆

金谷盛繁华,凉台列簪组。石崇留客醉,绿珠当座舞。
丝泪可销骨,冶容竟何补。竹林谅贤人,满酌无所苦。
匏居容宴豆,儒室贵环堵。土鼓与污尊,颐神则为愈。
革道当在早,谦光斯可取。木雁才不才,吾知养生主。

   卷327_27 【建除诗】权德舆

建节出王都,雄雄大丈夫。除书加右职,骑吏拥前驱。
满月张繁弱,含霜耀鹿卢。平明跃騕褭,清夜击珊瑚。
定远功那比,平津策乃迂。执心思报国,效节在忘躯。
破胆销丹浦,颦蛾舞绿珠。危冠徒自爱,长毂事应殊。
成绩封千室,畴劳使五符。收功轻骠卫,致埋迈黄虞。
开济今如此,英威古不侔。闭关草玄者,无乃误为儒。

   卷327_28 【六府诗】权德舆

金罍映玉俎,宾友纷宴喜。木兰泛方塘,桂酒启皓齿。
水榭临空迥,酣歌当座起。火云散奇峰,瑶瑟韵清徵。
土梗乃虚论,康庄有逸轨。穀成一编书,谈笑佐天子。

   327_29 【三妇诗】权德舆

大妇刺绣文,中妇缝罗裙。小妇无所作,娇歌遏行云。
丈人且安坐,金炉香正薰。

   327_30 【安语】权德舆

岩岩五岳镇方舆,八极廓清氛祲除。
挥金得谢归里闾,象床角枕支体舒。

   327_31 【危语】权德舆

被病独行逢乳虎,狂风骇浪失棹橹。
举人看榜闻晓鼓,孱夫孽子遇妒母。

   327_32 【大言】权德舆

华嵩为佩河为带,南交北朔跬步内。
搏鹏作腊巨鳌鲙,伸舒轶出元气外。

   327_33 【小言】权德舆

醯鸡伺晨驾蚊翼,毫端棘刺分畛域。
蛛丝结构聊荫息,蚁垤崔嵬不可陟。

 

知古斋主精校 2000.01.22.

版权所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制作 Copyright©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