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词鉴赏 >> 全唐诗

 

 

   卷686_1 【阌乡寓居十首·阿对泉】吴融

六载抽毫侍禁闱,可堪多病决然归。
五陵年少如相问,阿对泉头一布衣。

   卷686_2 【阌乡寓居十首·蛙声】吴融

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
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

   卷686_3 【阌乡寓居十首·茆堂】吴融

结得茆檐瞰碧溪,闲云之外不同栖。
犹嫌未远函关道,正睡刚闻报晓鸡。

   卷686_4 【阌乡寓居十首·清溪】吴融

清溪见底露苍苔,密竹垂藤锁不开。
应是仙家在深处,爱流花片引人来。

   卷686_5 【阌乡寓居十首·钓竿】吴融

曾抛钓渚入秦关,今却持竿傍碧滩。
认得旧溪兼旧意,恰如羊祜识金环。

   卷686_6 【阌乡寓居十首·山僧】吴融

石臼山头有一僧,朝无香积夜无灯。
近嫌俗客知踪迹,拟向中方断石层。

   卷686_7 【阌乡寓居十首·小径】吴融

碍竹妨花一径幽,攀援可到玉峰头。
若教须作康庄好,更有高车驷马忧。

   卷686_8 【阌乡寓居十首·闻提壶鸟】吴融

早于批鵊巧于莺,故国春林足此声。
今在天涯别馆里,为君沽酒复何情。

   卷686_9 【阌乡寓居十首·木塔偶题】吴融

西南古刹近芳林,偶得高秋试一吟。
无限黄花衬黄叶,可须春月始伤心。

   卷686_10 【阌乡寓居十首·山禽】吴融

碧嶂为家烟外栖,衔红啄翠入芳蹊。
可能知我心无定,频袅花枝拂面啼。

   卷686_11 【闻歌】吴融

贯珠一夜奏累累,尽是荀家旧教词。
落尽梁尘肠不断,九原谁报小怜知。

   卷686_12 【即席】吴融

竹引丝随袅翠楼,满筵惊动玉关秋。
何人借与丹青笔,画取当时八字愁。

   卷686_13 【便殿候对】吴融

宣呼昼入蕊珠宫,玉女窗扉薄雾笼。
待得华胥春梦觉,半竿斜日下厢风。

   卷686_14 【南迁途中作七首·登七盘岭二首】吴融

才非贾傅亦迁官,五月驱羸上七盘。
从此自知身计定,不能回首望长安。

七盘岭上一长号,将谓青天鉴郁陶。
近日青天都不鉴,七盘应是未高高。

   卷686_15 【南迁途中作七首·渡汉江初尝鳊鱼有作】吴融

啸父知机先忆鱼,季鹰无事已思鲈。
自惭初识查头味,正是栖栖哭阮涂。

   卷686_16 【南迁途中作七首·溪翁】吴融

饭稻羹菰晓复昏,碧滩声里长诸孙。
应嗟独上涔阳客,排比椒浆奠楚魂。

   卷686_17 【南迁途中作七首·寄友人】吴融

惊魂往往坐疑飘,便好为文慰寂寥。
若待清湘葬鱼了,纵然招得不堪招。

   卷686_18 【南迁途中作七首·途中偶怀】吴融

无路能酬国士恩,短亭寂寂到黄昏。
回肠一寸危如线,赖得商山未有猿。

   卷686_19 【南迁途中作七首·访贯休上人】吴融

休公为我设兰汤,方便教人学洗肠。
自觉尘缨顿潇洒,南行不复问沧浪。

   卷686_20 【鸳鸯】吴融

翠翘红颈覆金衣,滩上双双去又归。
长短死生无两处,可怜黄鹄爱分飞。

   卷686_21 【野步】吴融

一曲两曲涧边草,千枝万枝村落花。
携筇深去不知处,几叹山阿隔酒家。

   卷686_22 【酬僧】吴融

玉堂全不限常朝,卧待重城宿雾销。
翻忆故山深雪里,满炉枯柏带烟烧。

   卷686_23 【买带花樱桃】吴融

粉红轻浅靓妆新,和露和烟别近邻。
万一有情应有恨,一年荣落两家春。

   卷686_24 【海棠二首】吴融

太尉园林两树春,年年奔走探花人。
今来独倚荆山看,回首长安落战尘。

云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
若教更近天街种,马上多逢醉五侯。

   卷686_25 【送僧上峡归东蜀】吴融

巴字江流一棹回,紫袈裟是禁中裁。
如从十二峰前过,莫赋佳人殊未来。

   卷686_26 【杏花】吴融

春物竞相妒,杏花应最娇。红轻欲愁杀,粉薄似啼销。
愿作南华蝶,翩翩绕此条。

   卷686_27 【草】吴融

染亦不可成,画亦不可得。苌弘未死时,应无此颜色。

   卷686_28 【和杨侍郎】吴融

目极家山远,身拘禁苑深。烟霄惭暮齿,麋鹿愧初心。

   卷686_29 【山居喜友人相访】吴融

秋雨空山夜,非君不此来。高于剡溪雪,一棹到门回。

   卷686_30 【远山】吴融

隐隐隔千里,巍巍知几重。平时未能去,梦断一声钟。

   卷686_31 【江树】吴融

终日冲奔浪,何年坠乱风。谢公堪入咏,目极在云中。

   卷686_32 【蔷薇】吴融

万卉春风度,繁花夏景长。馆娃人尽醉,西子始新妆。

   卷686_33 【梅雨】吴融

浑开又密望中迷,乳燕归迟粉竹低。扑地暗来飞野马,
舞风斜去散醯鸡。初从滴沥妨琴榭,渐到潺湲绕药畦。
少傍海边飘泊处,中庭自有两犁泥。

   卷686_34 【登途怀友人】吴融

日落野原秀,雨馀云物闲。清时正愁绝,高处正跻攀。
京洛遥天外,江河战鼓间。孤怀欲谁寄,应望塞鸿还。

   卷686_35 【闻蝉】吴融

夏在先催过,秋赊已被迎。自应人不会,莫道物无情。
木叶纵未落,鬓丝还易生。西风正相乱,休上夕阳城。

   卷686_36 【秋色】吴融

染不成乾画未销,霏霏拂拂又迢迢。
曾从建业城边路,蔓草寒烟锁六朝。

   卷686_37 【自讽】吴融

本是沧洲把钓人,无端三署接清尘。
从来不解长流涕,也渡湘漓作逐臣。

   卷686_38 【宿青云驿】吴融

苍黄负谴走商颜,保得微躬出武关。
今夜青云驿前月,伴吟应到落西山。

   卷686_39 【秋闻子规】吴融

年年春恨化冤魂,血染枝红压叠繁。
正是西风花落尽,不知何处认啼痕。

   卷686_40 【荆南席上闻歌】吴融

迎愁敛黛一声分,吊屈江边日暮闻。
何事遏云翻不定,自缘踪迹爱行云。

   卷686_41 【武关】吴融

时来时去若循环,双阖平云谩锁山。只道地教秦设险,
不知天与汉为关。贪生莫作千年计,到了都成一梦闲。
争得便如岩下水,从他兴废自潺潺。

   卷686_42 【月夕追事】吴融

曾听豪家碧玉歌,云床冰簟落秋河。月临高阁帘无影,
风过回廊幕有波。屈指尽随云雨散,满头赢得雪霜多。
此时空见清凉影,来伴蛩声咽砌莎。

   卷686_43 【上阳宫辞】吴融

苑路青青半是苔,翠华西去未知回。景阳春漏无人报,
太液秋波有雁来。单影可堪明月照,红颜无奈落花催。
谁能赋得长门事,不惜千金奉酒杯。

   卷686_44 【送于员外归隐蓝田】吴融

曾吟工部两峰寒,今日星郎得挂冠。吾道不行归始是,
世情如此住应难。围棋已访生云石,把钓先寻急雨滩。
若遇秦时雪髯客,紫芝兼可备朝餐。

   卷686_45 【废宅】吴融

风飘碧瓦雨摧垣,却有邻人与锁门。几树好花闲白昼,
满庭荒草易黄昏。放鱼池涸蛙争聚,栖燕梁空雀自喧。
不独凄凉眼前事,咸阳一火便成原。

   卷686_46 【湖州晚望】吴融

鼓角迎秋晚韵长,断虹疏雨间微阳。两条溪水分头碧,
四面人家入骨凉。独鸟归时云斗迥,残蝉急处日争忙。
他年若得壶中术,一簇汀洲尽贮将。

   卷686_47 【宋玉宅】吴融

草白烟寒半野陂,临江旧宅指遗基。已怀湘浦招魂事,
更忆高唐说梦时。穿径早曾闻客住,登墙岂复见人窥。
今朝送别还经此,吟断当年几许悲。

   卷686_48 【春晚书怀】吴融

落尽红芳春意阑,绿芜空锁辟疆园。嫦娥断影霜轮冷,
帝子无踪泪竹繁。未达东邻还绝想,不劳南浦更销魂。
晚来虽共残莺约,争奈风凄又雨昏。

   卷686_49 【寄杨侍郎】吴融

云情鹤态莫夸慵,正上仙楼十二重。吟逸易沈鳷鹊月,
梦长先断景阳钟。奇文已刻金书券,秘语看镌玉检封。
何事春来待归隐,探知溪畔有风松。

   卷686_50 【杏花】吴融

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软非因醉都无力,
凝不成歌亦自愁。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
裴回尽日难成别,更待黄昏对酒楼。

   卷686_51 【宪丞裴公上洛退居有寄二首】吴融

鸿在冥冥已自由,紫芝峰下更高秋。抛来簪绂都如梦,
泥著杯香不为愁。晚树拂檐风脱翠,夜滩当户月和流。
自嗟不得从公去,共上仙家十二楼。


瘦如仙鹤爽风篁,外却尘嚣兴绪长。偶坐几回沈皓月,
闲吟是处到残阳。门前立使修书懒,花下留宾压酒忙。
目断琼林攀不得,一重丹水抵三湘。

   卷686_52 【丛祠】吴融

丛祠一炬照秦川,雨散云飞二十年。长路未归萍逐水,
旧居难问草平烟。金鞍正伴桐乡客,粉壁犹怀桂苑仙。
何必向来曾识面,拂尘看字也凄然。

   卷686_53 【分水岭】吴融

两派潺湲不暂停,岭头长泻别离情。南随去马通巴栈,
北逐归人达渭城。澄处好窥双黛影,咽时堪寄断肠声。
紫溪旧隐还如此,清夜梁山月更明。

   卷686_54 【赴职西川过便桥书怀寄同年】吴融

平门桥下水东驰,万里从军一望时。乡思旋生芳草见,
客愁何限夕阳知。秦陵无树烟犹锁,汉苑空墙浪欲吹。
不是伤春爱回首,杏坛恩重马迟迟。

   卷686_55 【太保中书令军前新楼】吴融

十二阑干压锦城,半空人语落滩声。风流近接平津阁,
气色高含细柳营。尽日卷帘江草绿,有时欹枕雪峰晴。
不知捧诏朝天后,谁此登临看月明。

   卷686_56 【玉女庙】吴融

九清何日降仙霓,掩映荒祠路欲迷。愁黛不开山浅浅,
离心长在草萋萋。檐横渌派王馀掷,窗袅红枝杜宇啼。
若得洗头盆置此,靓妆无复碧莲西。

   卷686_57 【坤维军前寄江南弟兄】吴融

二年征战剑山秋,家在松江白浪头。关月几时干客泪,
戍烟终日起乡愁。未知辽堞何当下,转觉燕台不易酬。
独羡一声南去雁,满天风雨到汀州。

   卷686_58 【浐水席上献座主侍郎】吴融

暖泉宫里告虔回,略避红尘小宴开。落絮已随流水去,
啼莺还傍夕阳来。草能缘岸侵罗荐,花不容枝蘸玉杯。
莫讶诸生中独醉,感恩伤别正难裁。

   卷686_59 【送知古上人】吴融

昔年离别浙河东,多难相逢旧楚宫。振锡才寻三径草,
登船忽挂一帆风。几程村饭添盂白,何处山花照衲红。
不似投荒憔悴客,沧浪无际问渔翁。

   卷686_60 【和座主尚书登布善寺楼】吴融

往事何时不系肠,更堪凝睇白云乡。楚王城垒空秋色,
羊祜江山只暝光。林下远分南去马,渡头偏认北归航。
谁知此日凭轩处,一笔工夫胜七襄。

   卷686_61 【金桥感事】吴融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春郊尚朔风。饮马早闻临渭北,
射雕今欲过山东。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卷686_62 【萧县道中】吴融

戍火三笼滞晚程,枯桑系马上寒城。满川落照无人过,
卷地飞蓬有烧明。楚客早闻歌凤德,刘琨休更舞鸡声。
草堂旧隐终归去,寄语岩猿莫晓惊。

   卷686_63 【题衮州泗河中石床(李白、杜甫皆此饮咏)】吴融

一片苔床水漱痕,何人清赏动乾坤。谪仙醉后云为态,
野客吟时月作魂。光景不回波自远,风流难问石无言。
迩来多少登临客,千载谁将胜事论。

   卷686_64 【禁直偶书】吴融

玉皇新复五城居,仙馆词臣在碧虚。锦砌渐看翻芍药,
锁窗还咏隔蟾蜍。敢期林上灵乌语,贪草云间彩凤书。
争奈沧洲频入梦,白波无际落红蕖。

   卷686_65 【送弟东归】吴融

偶持麟笔侍金闺,梦想三年在故溪。祖竹定欺檐雪折,
稚杉应拂栋云齐。谩劳筋力趋丹凤,可有文词咏碧鸡。
此别更无闲事嘱,北山高处谢猿啼。

   卷686_66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吴融

海燕初归朔雁回,静眠深掩百花台。春蔬已为高僧掇,
腊酝还因熟客开。檐外暖丝兼絮堕,槛前轻浪带鸥来。
谢公难避苍生意,自古风流必上台。

   卷686_67 【僧舍白牡丹二首】吴融

腻若裁云薄缀霜,春残独自殿群芳。梅妆向日霏霏暖,
纨扇摇风闪闪光。月魄照来空见影,露华凝后更多香。
天生洁白宜清净,何必殷红映洞房。


侯家万朵簇霞丹,若并霜林素艳难。合影只应天际月,
分香多是畹中兰。虽饶百卉争先发,还在三春向后残。
想得惠林凭此槛,肯将荣落意来看。

   卷686_68 【八月十五夜禁直寄同僚】吴融

中秋月满尽相寻,独入非烟宿禁林。曾恨人间千里隔,
更堪天上九门深。明涵太液鱼龙定,静锁圆灵象纬沈。
目断枚皋何处在,阑干十二忆登临。

   卷686_69 【上巳日花下闲看】吴融

十里香尘扑马飞,碧莲峰下踏青时。云鬟照水和花重,
罗袖抬风惹絮迟。可便无心邀妩媚,还应有泪忆袁熙。
如烟如梦争寻得,溪柳回头万万丝。

   卷686_70 【禅院弈棋偶题】吴融

裛尘丝雨送微凉,偶出樊笼入道场。半偈已能消万事,
一枰兼得了残阳。寻知世界都如梦,自喜身心甚不忙。
更约西风摇落后,醉来终日卧禅房。

   卷686_71 【和张舍人】吴融

玉女盆边雪未销,正多春事莫无憀。杏花向日红匀脸,
云带环山白系腰。莺转树头欹枕听,冻开泉眼杖藜挑。
陵迁谷变如须问,控鹤山人字子乔。

   卷686_72 【送友赴阙】吴融

故人归去指翔鸾,乐带离声可有欢。驿路两行秋吹急,
渭波千叠夕阳寒。空郊已叹周禾熟,旧苑应寻汉火残。
遥羡从公无一事,探花先醉曲江干。

   卷686_73 【过邓城县作】吴融

不用登临足感伤,古来今往尽茫茫。未知尧桀谁臧否,
可便彭殇有短长。楚垒万重多故事,汉波千叠更残阳。
到头一切皆身外,只觉关身是醉乡。

   卷686_74 【文德初闻车驾东游】吴融

龙旆丛丛下剑门,还将瑞气入中原。鳌头一荡山虽没,
乌足重安日不昏。晋客已知周礼在,秦人仍喜汉官存。
自怜闲坐渔矶石,万级云台落梦魂。

   卷686_75 【子规】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
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卷686_76 【简州归降贺京兆公】吴融

分栋山前曙色开,三千铁骑简州回。云间堕箭飞书去,
风里擎竿露布来。古谓伐谋为上策,今看静胜自中台。
功名一似淮西事,只是元臣不姓裴。

   卷686_77 【登汉州城楼】吴融

雨馀秋色拂孤城,远目凝时万象清。叠翠北来千嶂尽,
漫流东去一江平。从军固有荆州乐,怀古能无岘首情。
欲下阑干一回首,乌归帆没戍烟明。

   卷686_78 【岐下寓居见槐花落因寄从事】吴融

才开便落不胜黄,覆著庭莎衬夕阳。只共蝉催双鬓老,
可知人已十年忙。晓窗须为吟秋兴,夜枕应教梦帝乡。
蜀国马卿看从猎,肯将闲事入凄凉。

   卷686_79 【和人有感】吴融

莫愁家住石城西,月坠星沈客到迷。一院无人春寂寂,
九原何处草萋萋。香魂未散烟笼水,舞袖休翻柳拂堤。
兰棹一移风雨急,流莺千万莫长啼。

 

知古斋主精校 2000.01.22.

版权所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制作 Copyright©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