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词鉴赏 >> 全唐诗

 

 

   720_1 【游洞庭湖】裴说

楚云团翠八百里,澧兰吹香堕春水。白头渔子摇苍烟,
鸂鶒眠沙晓惊起。沙头龙叟夜叹忧,铁笛未响春风羞。
露寒紫藟结新愁,城角泣断关河秋。谪仙欲识雷斧手,
刬却古今愁共丑。鲸游碧落杳无踪,作诗三叹君知否。
瀛洲一棹何时还,满江宫锦看湖山。

   720_2 【怀素台歌(一作题怀素台)】裴说

我呼古人名,鬼神侧耳听:杜甫李白与怀素,
文星酒星草书星。永州东郭有奇怪,笔冢墨池遗迹在。
笔冢低低高如山,墨池浅浅深如海。我来恨不已,
争得青天化为一张纸,高声唤起怀素书,
搦管研朱点湘水。欲归家,重叹嗟。眼前有,三个字:
枯树槎。乌梢蛇,墨老鸦。

   720_3 【闻砧(一作寄边衣)】裴说

深闺乍冷鉴开箧,玉箸微微湿红颊。一阵霜风杀柳条,
浓烟半夜成黄叶。垂垂白练明如雪,独下闲阶转凄切。
只知抱杵捣秋砧,不觉高楼已无月。时闻寒雁声相唤,
纱窗只有灯相伴。几展齐纨又懒裁,离肠恐逐金刀断。
细想仪形执牙尺,回刀剪破澄江色。愁捻银针信手缝,
惆怅无人试宽窄。时时举袖匀红泪,红笺谩有千行字。
书中不尽心中事,一片殷勤寄边使。

   720_4 【春早寄华下同人】裴说

正是花时节,思君寝复兴。市沽终不醉,春梦亦无凭。
岳面悬青雨,河心走浊冰。东门一条路,离恨镇相仍。

   720_5 【赠衡山令】裴说

君吟十二载,辛苦必能官。造化犹难隐,生灵岂易谩。
猿跳高岳静,鱼摆大江宽。与我为同道,相留夜话阑。

   720_6 【南中县令】裴说

寂寥虽下邑,良宰有清威。苦节长如病,为官岂肯肥。
山多村地狭,水浅客舟稀。上国搜贤急,陶公早晚归。

   720_7 【寄曹松(一作洛中作)】裴说

莫怪苦吟迟,诗成鬓亦丝。鬓丝犹可染,诗病却难医。
山暝云横处,星沈月侧时。
冥搜不可得,一句至公知。

   720_8 【赠宾贡】裴说

惟君怀至业,万里信悠悠。路向东溟出,枝来北阙求。
家无一夜梦,帆挂隔年秋。鬓发争禁得,孤舟往复愁。

   720_9 【汉南邮亭】裴说

高阁水风清,开门日送迎。帆张独鸟起,乐奏大鱼惊。
骤雨拖山过,微风拂面生。闲吟虽得句,留此谢多情。

   720_10 【棋】裴说

十九条平路,言平又嶮巇。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
势迥流星远,声干下雹迟。临轩才一局,寒日又西垂。

   720_11 【夏日即事】裴说

僻居门巷静,竟日坐阶墀。鹊喜虽传信,蛩吟不见诗。
笋抽通旧竹,梅落立闲枝。此际无尘挠,僧来称所宜。

   720_12 【送人宰邑】裴说

官小任还重,命官难偶然。皇恩轻一邑,赤子病三年。
瘦马稀餐粟,羸童不识钱。如君清苦节,到处有人传。

   720_13 【春暖送人下第】裴说

相送短亭前,知君愚复贤。事多凭夜梦,老为待明年。
春树添山脊,晴云学晓烟。雄文有公道,此别莫潸然。

   720_14 【湖外送何崇入阁】裴说

因诗相识久,忽此告临途。便是有船发,也须容市沽。
精吟五个字,稳泛两重湖。长短逢公道,清名振帝都。

   720_15 【送进士苏瞻乱后出家】裴说

因乱事空王,孤心亦不伤。梵僧为骨肉,柏寺作家乡。
眼闭千行泪,头梳一把霜。诗书不得力,谁与问苍苍。

   720_16 【秋日送河北从事】裴说

北风沙漠地,吾子远从军。官路虽非远,诗名要且闻。
蝉悲欲落日,雕下拟阴云。此去难相恋,前山掺袂分。

   720_17 【喜友人再面】裴说

一别几寒暄,迢迢隔塞垣。相思长有事,及见却无言。
静坐将茶试,闲书把叶翻。依依又留宿,圆月上东轩。

   720_18 【对雪】裴说

大片向空舞,出门肌骨寒。路岐平即易,沟壑满应难。
兔穴归时失,禽枝宿处干。豪家宁肯厌,五月画图看。

   720_19 【冬日后作】裴说

寂寞掩荆扉,昏昏坐欲痴。事无前定处,愁有并来时。
日影才添线,鬓根已半丝。明庭正公道,应许苦心诗。

   720_20 【冬日作】裴说

粝食拥败絮,苦吟吟过冬。稍寒人却健,太饱事多慵。
树老生烟薄,墙阴贮雪重。安能只如此,公道会相容。

   卷720_21 【中秋月】裴说

一岁几盈亏,当轩重此期。幸无偏照处,刚有不明时。
色静云归早,光寒鹤睡迟。相看吟未足,皎皎下疏篱。

   卷720_22 【塞上曲】裴说

极目望空阔,马羸程又赊。月生方见树,风定始无沙。
楚水辞鱼窟,燕山到雁家。如斯名利役,争不老天涯。

   卷720_23 【终南山】裴说

九衢南面色,苍翠绝纤尘。寸步有闲处,百年无到人。
禁林寒对望,太华净相邻。谁与群峰并,祥云瑞露频。

   卷720_24 【访道士】裴说

高冈微雨后,木脱草堂新。惟有疏慵者,来看淡薄人。
竹牙生碍路,松子落敲巾。粗得玄中趣,当期宿话频。

   卷720_25 【道林寺】裴说

独立凭危阑,高低落照间。寺分一派水,僧锁半房山。
对面浮世隔,垂帘到老闲。烟云与尘土,寸步不相关。

   卷720_26 【般若寺】裴说

南岳古般若,自来天下知。翠笼无价寺,光射有名诗。
一水涌兽迹,五峰排凤仪。高僧引闲步,昼出夕阳归。

   卷720_27 【兜率寺】裴说

一片无尘地,高连梦泽南。僧居跨鸟道,佛影照鱼潭。
朽枿云斜映,平芜日半涵。行行不得住,回首望烟岚。

   卷720_28 【鹿门寺】裴说

鹿门山上寺,突兀尽无尘。到此修行者,应非取次人。
鸟过惊石磬,日出碍金身。何计生烦恼,虚空是四邻。

   卷720_29 【题岳州僧舍】裴说

喜到重湖北,孤州横晚烟。鹭衔鱼入寺,鸦接饭随船。
松桧君山迥,菰蒲梦泽连。与师吟论处,秋水浸遥天。

   卷720_30 【过洞庭湖】裴说

浪高风力大,挂席亦言迟。及到堪忧处,争如未济时。
鱼龙侵莫测,雷雨动须疑。此际情无赖,何门寄所思。

   卷720_31 【旅行闻寇】裴说

动步忧多事,将行问四邻。深山不畏虎,当路却防人。
豪富田园废,疲羸屋舍新。自惭为旅客,无计避烟尘。

   卷720_32 【旅中作】裴说

妄动远抛山,其如馁与寒。投人言去易,开口说贫难。
泽国云千片,湘江竹一竿。时明未忍别,犹待计穷看。

   卷720_33 【旅次衡阳】裴说

欲往几经年,今来意豁然。江风长借客,岳雨不因天。
戏鹭飞轻雪,惊鸿叫乱烟。晚秋红藕里,十宿寄渔船。

   卷720_34 【不出院僧】裴说

四远参寻遍,修行却不行。耳边无俗语,门外是前生。
塔见移来影,钟闻过去声。一斋唯默坐,应笑我营营。

   卷720_35 【湖外寄处宾上人】裴说

怪得意相亲,高携一轴新。能搜大雅句,不似小乘人。
岳麓擎枯桧,潇湘吐白蘋。他年遇同道,为我话风尘。

   卷720_36 【寄贯休】裴说

忆昔与吾师,山中静论时。总无方是法,难得始为诗。
冻犬眠干叶,饥禽啄病梨。他年白莲社,犹许重相期。

   卷720_37 【寄僧尚颜】裴说

曾居五老峰,所得共谁同。才大天全与,吟精楚欲空。
客来庭减日,鸟过竹生风。早晚摇轻拂,重归瀑布中。

   卷720_38 【哭处默上人】裴说

凄凉繐幕下,香吐一灯分。斗老输寒桧,留闲与白云。
挈盂曾几度,传衲不教焚。泣罢重回首,暮山钟半闻。

   卷720_39 【庐山瀑布】裴说

静景凭高望,光分翠嶂开。嶮飞千尺雪,寒扑一声雷。
过去云冲断,旁来烧隔回。何当住峰下,终岁绝尘埃。

   卷720_40 【华山上方】裴说

独上上方上,立高聊称心。气冲云易黑,影落县多阴。
有云草不死,无风松自吟。会当求大药,他日复追寻。

   卷720_41 【咏鹦鹉】裴说

常贵西山鸟,衔恩在玉堂。语传明主意,衣拂美人香。
缓步寻珠网,高飞上画梁。长安频道乐,何日从君王。

   卷720_42 【鹭鸶】裴说

秋江清浅时,鱼过亦频窥。却为分明极,翻成所得迟。
浴偎红日色,栖压碧芦枝。会共鹓同侣,翱翔应可期。

   卷720_43 【牡丹】裴说

数朵欲倾城,安同桃李荣。未尝贫处见,不似地中生。
此物疑无价,当春独有名。游蜂与蝴蝶,来往自多情。

   卷720_44 【见王贞白】裴说

共贺登科后,明宣入紫宸。又看重试榜,还见苦吟人。
此得名浑别,归来话亦新。分明一枝桂,堪动楚江滨。

   卷720_45 【经杜工部坟】裴说

骚人久不出,安得国风清。拟掘孤坟破,重教大雅生。
皇天高莫问,白酒恨难平。悒怏寒江上,谁人知此情。

   卷720_46 【寄僧知乾】裴说

貌高清入骨,帝里旧临坛。出语经相似,行心佛证安。

   卷720_47 【乱中偷路入故乡】裴说

愁看贼火起诸烽,偷得馀程怅望中。
一国半为亡国烬,数城俱作古城空。

   卷720_48 【蔷薇】裴说

一架长条万朵春,嫩红深绿小窠匀。
只应根下千年土,曾葬西川织锦人。

   卷720_49 【春日山中竹】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卷720_50 【柳】裴说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720_51 【岳阳兵火后题僧舍】裴说

十年兵火真多事,再到禅扉却破颜。
唯有两般烧不得,洞庭湖水老僧闲。

   720_52 【句】裴说

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苕溪渔隐》)


苦吟僧入定,得句将成功。(以下《诗话》)

是事精皆易,唯诗会却难。(《赠贯休》)

因携一家住,赢得半年吟。(《石首县》)

吟馀潮入浦,坐久烧移山。(《湘江》)

三年清似水,六月冷如冰。(《赠县令》)

一通红锦重,三事紫罗轻。(以下《绣石书堂》)

瘦肌寒带粟,病眼馁生花。

避乱一生多。

雪留寒竹寺舍冷,风撼早梅城郭香。(《锦绣万花谷》)

画球轻蹴壶中地,彩索高飞掌上身。(清明,事文类聚)

 

知古斋主精校 2000.01.22.

版权所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制作 Copyright©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