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词鉴赏 >> 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

 

 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

 

第四十三讲 杜甫诗(十)

浣花溪水水西头 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 更有澄江销客忧
无数蜻蜓齐上下 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 须向山阴上小舟
             --卜居

 

  杜甫在秦州一无所获,经剑阁入川抵达成都,继续"因人",入住浣花溪畔。《卜居》诗句,从表面看很有点"终于安顿下来了"、"毕竟是个有如世外桃源的地方"之感。看!林塘幽静处,蜻蜓水鸟都无忧无虑,人还有什么尘事牵挂么?但是,我们读杜诗,需要捉摸杜甫复杂的心灵世界。杜甫不是个可能玩物丧志的人。无论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他可以陶醉,却决不会沉迷。杜甫把这诗写成这样,是有背景的。他得到当地那位"主人"盛情接待和安置,他能不花点笔墨赞誉这居所吗?幽,是这居所的总体特色。而此地之幽主要体现在水,故此诗以水为线索。水是流动的,杜甫的心也在动。看蜻蜓水鸟,目光散漫,其实因为六神无主。其后忽然兴致勃勃想起王徽之雪夜乘舟访戴逵的故事,在不经意中透露出一点心灵隐秘。有文学史家认为杜甫心里并不喜欢巴蜀而经常向往江东。我也觉得杜甫在蜀的许多篇什可作证明,而本篇正是其一。杜甫从扔掉参军之职那天起,便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征程。他考虑要去投靠的人肯定不止一个,到秦州、入蜀、向往江东,各地都该有我们所不知而杜甫觉得会有助于他重返朝廷的人在。这样,我们读《卜居》,就可以从杜甫对着主人的笑容里仍然读出许多苦涩,从飘飘然的文字里读出许多茫茫然的无奈。这里的主人看来并不是杜甫的目标人物。
 

锦里烟尘外 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 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 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 不得问丹砂
        --为农

 

  天下大乱,而锦官城(成都)不在乱中。身之所在,是个寥落的江村。杜甫这样写,是乐还是不乐呢?今人表示豪气,便说希望置身于风口浪尖。这豪气杜甫也有的,胸怀"致君尧舜上"大志的杜甫怎会甘于投闲置散?眼前的圆荷小叶细麦轻花,?quot;小""细""轻"其实都是"不能承受之轻"。我们记得"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之句,便不可能不和杜甫一起感受到那种轻得不能承受的苦痛。后面几句,设想渐远渐荒唐,也渐使人明白:那不过是一种极其无奈的自嘲。杜甫不会真下决心"为农"而"从兹老",更不会下决心追随葛洪故事去学炼丹砂。愤世之言,不可坐实。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首句显出急切,如闻其声。急切之情分明来自敬仰。单?quot;柏森森"来写,可见作者远望其地便兴奋得不能自已:那是万古长青之所在啊!进得祠内,谁都可能眼见草色耳听莺声,但杜甫下了"自""空"两字,便把很一般的写景句化为热辣辣的抒情句了。试把"自""空"分别用"看""听"两字置换,对比着原句好好琢磨,我们就比较明白好诗该怎么写了。草色莺声固然好看好听,但一心缅怀武侯的作者完全不为所动,何等倾心!中华美学所讲的"虚实""空灵"是什么意思?就该在这等名句中细细体味。"三顾"两句极尽锤炼能事。诸葛亮有德有才。从德上说,则一是只愿追随可与共事的明主,二是一旦认准明主便鞠躬尽瘁。从才上说,诸葛亮却是个失败的英雄,实在难以给出准确的定位。这么复杂的情况,真难为杜甫竟用十四个字照顾周全:该强调的强调了,该回避的也回避了。末联仍作轻巧的回避,却把几乎全部激情化作一腔热泪。杜甫借诸葛亮的故事进入一个怎样的虚幻角色,那就有待能深入杜甫心灵世界的读者去探寻了?quot;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杜甫恐怕只肯和"知我者"打交道。且看他对宾客的态度吧:
 

幽栖地僻经过少 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 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 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 乘兴还来看药栏
            --宾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客至

 

两诗都写接待宾客,但一首冷淡一首热烈,泾渭分明。
 

  《宾至》可谓纯属客套,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杜甫强压反感虚与委蛇的神情。不想"再拜"而推托"老病人扶",对方恭维则循例答以"岂有",看着"车马驻江干"的气派不无反感地说是"漫劳",那人不客气地"竟日淹留"自己也不客气只待以"百年粗粝",道别时只淡淡说句"有兴致的话再来看看花吧"。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其中冷冷的语调令人想起《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见第三十七讲)。
 

  与《宾至》相反,《客至》可谓全情投入。首先是氛围的铺垫。杜甫这时也是"幽居在空谷",门前冷落车马稀。他不想接待俗客,却非常希望有一二知己登门。可是从舍南舍北所见只是春水和水上飞翔的沙鸥(重叠"舍"字甚有必要,倘把"舍南舍北"改成"我家南北"就没了诗味了,爱诗者于此值得多加以体味)。正死心塌地,忽而贵客临门,何等惊喜啊!于是立刻张罗酒饭,读者细心,大可以听到杜甫不绝于耳的说话声。而这诗最出彩的一笔,是结尾那个特殊建议:把邻家老头子也邀来喝两杯好吗?须知,提这建议是建立在对来客--一位县令--的深刻了解上的。他们志同道合,都没有什么架子。这一神来之笔,把来客的品位突显出来了。读诗至此我们就可以预期将要到来的是一番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对饮。
 

  曾见有人论诗,以为诗一定要有深情。其实,按中华智慧思考问题,真理全是相对的、互补的,切忌执一理而成死理。且看杜甫吧,《客至》是情深的,《宾至》则是情浅的。浅,是因为作者对那位宾热情不起来。写出热情不起来的尴尬,不也是一种成功么?在尴尬的背后,是杜甫的风骨!

 

友 好 诤 言

 

  第十讲分析《蜀相》得体而见功力,评杜甫心目中的诸葛亮很有分寸度和力度。有的论者认为杜甫蜀中诗常有"蜀相情结",其实是古代士人普遍深藏着的追求知遇的"明主情结",作为唐诗"底蕴",大可探讨。诗人因怀李白而写梦、招魂、问天;咏绝代佳人被遗弃而幽居山谷的高洁情操;以及萦绕心头"蜀相情结"的悲剧感、沧桑感,都是诗人流徙秦州、孤寂无告所引发充满悲剧感的心灵共振,是怀挚友兼为自己招魂;咏佳人抒自我情操;感君臣知遇之难而痛洒同情之泪,读者不可不察。《卜居》、《为农》、《宾至》,并非诗人秦州之作中佳什,《客至》自然比《宾至》写得更投入,可作比较,但不宜太凿实,将《宾至》分析得如本事诗那样便诗味索然了。我倒认为"岂有文章惊海内","百年粗粝腐儒餐"二联并非客套,倒显出老杜质朴的、平易的心态。这一讲平平,笔墨上也嫌累赘,九、十两讲用力不均轻重失衡。由于篇幅限制,只能讲这些。感谢兄为我借箸处,下封信再细谈。所惠墨宝,上联虚誉,下联颇合弟的体质、个性、信手拈来老杜咏马佳句,竟点化活了。春风骀荡,善摄为盼。
 

文斌
2002.2.21.深夜

 

来源 中华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