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词鉴赏 >> 周振甫《诗词例话》

 

周振甫《诗词例话》

立意


  老杜《剑阁》诗云:“吾将罪真宰①,意欲铲②迭嶂。”与太白“捶碎黄鹤搂”,“铲却君山好”语亦何异!然《剑阁》诗意在削平僭窃③,尊崇王室,凛凛有义气;“捶碎”“铲却”之语,但一味豪放了。故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黄彻《蛩溪诗话》)

  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云:“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乐天《新制布裘》云:“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⑤。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薪制绫袄成》:“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山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⑥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皆伊尹自任一夫不获之辜⑦也。或谓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乐天诗意推身利以利人,二者较之,少陵为难。然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白氏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忧劳者易生于善虑,安乐者多失于不思,乐天宜优。或又谓白氏之官稍达,而少陵尤卑,子美之语在前,而长庆在后。达者宜急,卑者可缓也;前者唱导,后者和之耳。同合而论,则立意老杜之仁心差贤矣。(同上)

①真宰:犹天公。 ②铲(chǎn产):削,平。 ③僭(jiàn剑)窃:越分冒用名物,这里指封建割据。 ④指屋漏,衣被给雨淋湿,夜长,等天亮很难熬。彻:通,指天亮。 ⑤四垠(yín银):四面边界。 ⑥争得:怎得。 ⑦《孟子·万章》篇里说,伊尹认为要是有一个人没有得到仁政的好处,好像自己把他推落到水沟里一样,认作自己的罪过。辜,罪。

  有些诗句就字面看好像写得同样豪迈,由于含意的深浅,就分出高下来。比方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他在江夏和友人韦冰喝酒,看到那里的“头陀(寺)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对于黄鹤山上的古迹像头陀寺、黄鹤楼都看不上眼,对于长江边的鹦鹉洲也觉得讨厌,酒中忽发狂言,说要捶碎这些古迹,倒却鹦鹉洲,使得眼前空阔,所以说“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又《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第二首说,“醉后发清狂”。要铲却君山,正是醉后的狂言。君山在洞庭湖中,遮住人们望洞庭湖的视线,比鹦鹉洲更讨厌,所以想铲除。“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望出去更加扩大了,更好喝酒来欣赏洞庭湖的风光,所以说“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这些话写得意气豪迈,但并没有什么深意。杜甫《剑阁》诗讲到剑门形势险要,野心家利用它来进行封建割据,所以说:“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吾将罪真宰,意欲铲迭嶂。”杜甫反对野心家的封建割据,所以说要责备天公,想铲除重重迭迭的山峰。这样说就有含意,在当时反对割据是进步的,所以有思想性。

  这里也引了杜甫和白居易的名篇,这三首诗的含意都比较深刻,所以经常为人称道。杜甫在茅屋给秋风吹破后,又淋了雨,可是他却不是首先想到自己,而是想到天下寒士,只要天下寒士都有广厦住,自己就是冻死也感到满足。白居易在自己新制布裘时,想到天下挨冻的人;新制绫袄时,想到人民的啼饥号寒。这在当时都是比较难得的。这种关心人民的思想,给他们的作品奠定了较高的思想性,使它们成为传诵的名篇。

  有人在讨论这几首诗谁写得更好,都从用意着眼,有的认为白居易更难得,有的认为杜甫的用心更好。假如从用意着眼,杜甫想到的是寒士,白居易想到是百姓,好像白居易比杜甫更高一些。其实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以及其他关心人民的诗,他何尝不想到人民。只是写这几首诗时,两人联系各自的处境着想,白居易在做地方官,自然想到他治下的百姓。杜甫当时的处境比较困苦,自然想到寒士。因此,要评价这几首诗,不能脱离两人的处境来看用意,还要结合用意和艺术成就来看。就用意说,都是好的,就艺术成就说,杜甫的就比白居易的两首高,因为他还有“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进一层写,就更有力量,在艺术上的成就更高了。


  范元实《诗眼》云:“尝爱崔涂《孤雁》诗,云‘几行归塞尽’者八句。豫章先生①使余读老杜‘孤雁不饮啄’者,然后知崔涂之无奇。”(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引赵彦材说)

  杜甫《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飞鸣念群,一诗之骨,片影重云,失群之所以结念也。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末用借结法。(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之五)

  崔涂《孤雁》:“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②,孤飞自可疑。”(《全唐诗》卷六七九)

①豫章先生:宋诗人黄庭坚。豫章,即江西,黄庭坚,江西分宁人。 ②矰缴(zēngzhuó增灼):箭和系箭的绳子。

  上文指出风格相同的诗,即同样刚健,由于立意不同而分高下。这里指出同一题材,写得同样工巧,也因立意不同而分高下。如唐诗人崔涂的《孤雁》诗很有名,刻划孤雁,用暮雨、寒塘、渚云、关月来烘托气氛,很成功。一结说孤飞可疑,刻划孤凄心情,诗写得很有技巧。黄庭坚认为它不及杜甫的《孤雁》,主要还是从立意上来考虑。杜甫的诗不同干崔涂的,在于他不光写孤雁,还把自己的心情写进去了,也把乱离飘泊中失群的人的痛苦心情写进去了,它概括得更广更深,它的思想性比崔涂的诗就强多了。“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深刻地写出失群者的心情,事实上望不到自己的一群了,可是还好像看到的那样,好像听到的那样,这显出他对群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所以浦起龙说它会使天都感泣。这也是以立意决定作品高下的一例。


  张芸叟①作《渔父诗》曰:“家在耒江②边,门前碧水连。小舟胜养马,大罟③当耕田。保甲原无籍④,青苗不著钱⑤。桃源⑥在何处?此地有神仙⑦。”盖元丰⑧中谪官湖湘时所作。东坡取其意为《鱼蛮子》云。(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

①芸叟:宋诗人张舜民字。 ②耒(lěi垒)江:在湖南省。 ③大罟(gǔ古):大网,指捕鱼。 ④在水上生活,不编入保甲的名册中。 ⑤王安石实行新法,在苗青时由公家借钱给农民,称青苗钱,这是说不用借青苗钱。 ⑥桃源:指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 ⑦神仙:指渔民的生活像桃花源中人。 ⑧元丰:宋神宗年号。

  作品的思想性的强弱,同是否符合生活真实有关。张舜民同苏轼同样写湖南的渔民,张诗说“门前碧水连”,“小舟胜养马”,生活很美好,所以“此地有神仙”,把渔民说成神仙。题目叫《渔父诗》,渔父是对渔民的美称。这样写是不真实的,这是因他在思想上有问题,要美化渔民生活来反对王安石比较进步的新法,保甲、青苗都是针对新法说的。

  苏轼写渔民的生活就不同了,他说:“破釜不著盐,雷鳞芼(maò帽)青疏。一饱便甘寝,何异獭与狙(jū俱)。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不如鱼蛮子,驾浪浮空虚。空虚未可知,会当算舟车。蛮子叩头泣,勿语桑大夫。”这里写渔民只有破釜,吃的连盐也没有。他们煮鱼,只是同青菜一起煮,芼是合煮的意思。再写他们的生活像水獭和猴子,是比较原始的。这就真实地写出渔民的痛苦生话,所以题目也称为《鱼蛮子》。最后说渔民的不纳税也是靠不住的,将来可能对渔船也要抽税。桑大夫是汉朝的桑弘羊,他对车和船都要抽税。他讲究理财,王安石也讲究理财。一结说“蛮子叩头泣,勿语桑大夫”,写出渔民对那样贫困的生活也害怕保不住,他们怕桑大夫,这里似含有讽刺王安石的意味,这是不对的。不过苏诗比较真实地写出渔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深切同情,在思想性上远胜张作。


  《尧山堂外纪》曰:有王昭仪清蕙①者,题《满江红》于驿壁,传播中原。文文山②读至卒章,“愿嫦娥相顾肯从容,随圆缺③。”乃曰:“惜哉!夫人于此少商量矣。”为之代作二首,有云:“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④。”(沈雄《古今词话》卷上)

①《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著。王清蕙:南宋末年被选入宫作昭仪。昭仪,女官名。宋亡,被元人掳往燕京。 ②文文山:文天祥,号文山。 ③《文山先生全集》里引这首词作“若嫦娥于我肯相容,从圆缺。” ④金瓯缺:比喻国家残破。

  这里指出思想性的强弱,同人的志气节操有关。王清蕙被掳北去,说,要是嫦娥肯照顾我,那我愿意同月亮一同圆缺,她这里的“嫦娥相顾”,指谢太后能够照顾她。当时,她同谢太后一同被掳北去,她表示愿意同谢太后取同一态度,想一起出家,文天祥就不同了,他不愿苟且偷生。因此他认为王清蕙的话欠考虑,代她说,自己不愿像宋朝那样屈辱,要保持民族气节,后来他实践了这个诺言。这也是立意决定作品高下的一例。

来源 中华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