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云网主页 >> 对联大观 >>  肖大志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

 

 

肖大志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

  

下篇     

 

. ()

    

诸行缘起性空,无常无尽

万法圆融平等,自在自然

 

一切如来,自在神通圆满

十方国土,庄严清净光明(题《华严经·华藏世界品》)

   

地上树,天上星,法门无尽

镜中花,水中月,实相是空

    1:根桑泽程《密宗法义精要》载:无垢光尊者云:“佛法如天上星,地上树, 依法而修,何时可完?但成佛法要,是在能圆融一切无二。”

    2:《大智度论》卷6:“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

 

无边色相身形,皆为密印

一切音声话语,尽是真言

1:密印:根据密教之教义,诸佛菩萨皆有本誓,为标示此本誓,常以两手十指或某一特殊身势动作,呈现种种相,是为本誓之印相或印契,故称之为“印”,又以其所标帜之义理旨趣极为秘密深奥,故称之为“密”。

2:《大日经·密印品》云:“秘密主,乃至身分举动住止,应知皆是密印;舌相所转众多言说,应知皆是真言。”

 

业力追人,智者甘承苦受

人心造业,凡夫难免轮回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有天有地有苦海有恶时

注:恶时:恶行盛之时。所谓“五浊恶时。”

 

妙观一切众生,同成正觉

普见十方诸佛,示入涅槃

 

常住真心,不以修行而得

如来妙相,实非欲爱所生

1:《宗镜录》卷54云:“此识心本来湛然,不从修得。”

2:《楞严经》卷1云:“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

 

莫轻善恶业行,轮回甚苦

谨记圣贤教诲,因果最真

 

佛法高深,根本在于因果

菩提广大,始终不出慈悲

 

树枝挂果之前,果在哪里

蜡烛烧光以后,光去何方

 

一天又一天,真我未曾变

明日复明日,幻身不可留

 

扰扰尘寰,一世百年易过

悠悠苦海,千生万死难熬

 

不知有涅槃,因此恋三界

未脱于烦恼,云何得一心

注:《楞严经》卷10云:“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昧心即是魔,明心即是佛

有我谓之业,无我谓之空

 

凡情少信心,何以窥知宿命

俗见多私欲,岂能测度佛心

    :宿命:过去世之命运,即过去无量生中之受报、苦乐情状。若能知此情状,则为宿命通。凡夫不知宿命,故常憍慢,不畏造恶果报,亦不精进于众善。

   

秽污触目时,多是六根不净

烦恼缠身者,当思宿业未清

    :宿业:又称宿行。在过去世所造的或善或恶的行为。这些行为可影响现世的生活情态。

 

莫道不相承,种烂苗生果结

岂非彰报应,锅烹席坐轮回

    :古德有诗偈云:“六道轮回转,孙儿娶祖母,猪羊席上坐,六亲锅里煮”。

 

飞鸟在天,不知地上有投影

游鱼离水,方觉火中实烫身

    1:《智悲光功德论》喻业力不失云:“比如鸟飞上天,不见自影,一落地时,影即随现。”

    2:《西藏度亡经》在描述中阴境界时有云:“如鱼离水,掷诸烈烬。”

 

道在真心,并非传统即真理

佛无俗骨,不可随流就俗情

 

众生成佛时,普见众生是佛

万法悟空后,始知万法不空

    :《华严经》云:“如来成正觉时,普见一切众生皆成正觉。”又,《六祖坛经》云:“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大限未临,夫妻好比林间鸟

无常一到,你我方知梦里人

1:俗语云:“夫妻好比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

2:古德云:“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为富须知,钱多易惹人间鬼

做官谨记,势大难通地府神

 

声色场中,虚情假意无非苦

温柔乡里,海誓山盟亦是空

 

你不回头,虽然妙法也难度

佛虽登岸,不以空无舍大悲

注:僧肇云:“诸法之相,唯空唯无,然不以空无舍于大悲也。”

 

大道无为,任凭无数幻身坏

悲心有愿,不忍有情苦受增

 

痴迷时,众生器界皆为物欲

觉悟处,万象虚空尽出法音

 

心生贪念有羞惭,犹存慈种

口出恶言无顾忌,易断善根

    :《大宝积经》云:“因贪犯戒,尚摄众生;因瞋犯戒,弃舍众生。”

   

大因缘宛若虚空,岂能超出

真解脱譬如幻物,不可执持

    注:《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云:“又解脱者名不可执,譬如幻物,不可执持。解脱亦尔,不可执持。不可执持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正眼正观,一朵莲花藏海众

妙心妙察,十方刹土入毫端

    1:海众:指僧众。众生一入佛门,便悉皆平等,成为一体; 宛如百川流入大海,而成一味。

    2:《普贤行愿品》云:“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

 

业海涌波,三千世界皆空苦

红尘掠影,亿万姿颜竞艳华

 

苦海茫茫,众生造业何时了

红尘滚滚,万物随缘转眼空

 

世事无常,镜花水月何时了

人生如梦,火宅泥船转眼空

 

不信前生,今世人缘何有解

能修现在,未来佛果岂无成

 

小人常贪享安闲,焉能成佛

大士不历经磨难,何以修心

 

苦海茫茫,成住坏空常变幻

红尘滚滚,醉生梦死永轮回

 

异熟现行,众生业力不思议

上求下化,菩萨悲心难测量

1:异熟:(1)异类而熟:异熟基本上是依过去的善恶行为(业)而得的果报的总称;但果报却异于原因的性质而成熟。如善业感乐果,恶业感苦果。此中,苦乐是无记性,对于善恶业来说,可云异类。(2)异时而熟:结果与原因,在时间上有一段距离;结果在不同时间中成熟,或竟隔世而成熟。

2:现行:据唯识说,阿赖耶识中含藏种子,具有生起一切法的能力。种子是潜存状态,一切法是实现状态,由潜存状态转而为实现状态,即是现行。

 

时代变迁,佛法衰微魔网密

世风败坏,人心险恶罪根深

    注:罪根:谓深植罪恶而不可拔者。或谓罪恶之行为乃招致罪报之根本,故称罪根。

 

堪叹娑婆薄福人,难生正信

可怜末世钝根者,不解真文

1:钝根:又作下根、钝机,指根机迟钝者,即难以领会佛法真理的根器。

2:真文:指佛菩萨所说或经典之文句。

 

所作不亡,因行定得未来果

遇缘则受,果报皆由过去因

 

波罗蜜多,因圆果满得真我

阿赖耶识,去后来先做主公

1:因圆果满:谓因位之万行圆备,果位之万德充满。《心地观经》卷1云:“三僧祇劫度众生,勤修八万波罗蜜,因圆果满成正觉,住寿凝然无去来。”

2:玄奘《八识规矩颂》云:[阿赖耶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做主公。”

 

三际假名,不生不灭亦无住

一期幻梦,是苦是空岂有常

1:三际:前际,后际,中际,分别指过去,未来,现在。亦即三世。

2:《华严经》卷35云:“观一切有为法如实相,所谓无常、苦、不净、不安稳、败坏、不久住、刹那生灭,非从前际生,非向后际去,非于现在住。”

 

不愿实修,皓首穷经多么傻

只求福报,贪心拜佛一何愚

 

天象地形,轮回变化真奇妙

物情人性,深奥参差不简单

 

我色是空,树影婆娑随你踩

此心自在,花枝招展任人评

 

心照乾坤,胎藏万物真奇妙

性含空有,缘起群萌大自然

 

三界唯心,甚深缘起不思议

众生同体,无尽轮回难了知

 

水月镜花,无从执捉无从得

风踪云态,不可撮摩不可停

 

果受今生,莫造新殃常积德

业牵来世,欲无后有要修行

 

生死死生,生生死死何时了

色空空色,色色空空万念消

 

贪欲乐人,惟利是图而有悔

信因果者,制心不犯即无忧

 

真实行人,一片身心无渗漏

娑婆迷子,万般苦恼在贪求

1:古德有偈云:“最上乘,要真参,急急用功勿等闲,一片身心无渗漏,管教直下透三关。”

2:迷子:指不明事理之人。凡夫本具佛性,却迷而不知,致流转三界,受无量苦。

    3:佛教有偈云:“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

 

波罗蜜多,超越时空无束缚

阎浮提众,轮回生死被牵缠

 

短暂人生,叹今世不思来世事

无边业海,问没头可盼出头时

 

迷执幻身生有死无,其心怎放

觉知真我随缘不变,此意常如

1:幻身:人身无实如幻,是名幻身。

2:真我:意指真实之我。对外道、凡夫之妄我,而谓涅槃之我德为真我。

3:随缘不变:《大乘起信论》认为真如有随缘与不变二义,:真如一方面随顺众缘,而生起现象世界;一方面又能保持其自身的清净性不变。

 

莫言老实吃亏,善业终无苦报

务必真诚悔过,恶人才有正机

    :恶人正机:由于是恶人,因而正具有为阿弥陀佛的本愿所救度的资格。据净土教的一些说法,阿弥陀佛的本愿,主要在于救度恶人。《无量寿经》云:“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

 

因缘奥妙难知,痴汉从而狂妄

果报丝毫不爽,慧根所以虔诚

 

娑婆不发出离,佛土何由成立

善恶如无报应,众生哪肯修行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槃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1:涅槃岸:即彼岸,与此岸(生死岸)对说。

2:《大涅槃经·师子吼菩萨品》云:“譬如有人恶心害母,害已生悔,三业虽善,是人故名地狱人也。何以故?是人定当堕地狱故。是人虽无地狱阴界诸入,犹故得名为地狱人。善男子,是故我于诸经中说,若见有人修行善者名见天人,修行恶者名见地狱人。何以故?定受报故。”

 

诸佛菩萨,非去非来,非一非异

大千世界,不生不灭,不减不增

 

进入山门,或结胜缘,或因胜愿

来闻佛法,皆成善果,皆有善根(题诸山门及诸讲堂)

 

生死轮回,得失怨亲,在家皆有

天堂地狱,贤愚罪福,出世全无

    :《景德传灯录》卷7载智藏禅师的一则公案:师住西堂后,有一俗士问:“有天堂地狱否?”师曰:“有。”曰:“有佛法僧宝否?”师曰:“有。”更有多问,尽答言有。曰:“和尚恁么道莫错否?”师曰:“汝曾见尊宿来耶?”曰:“某甲曾参径山和尚来。” 师曰:“径山向汝作么生道?”曰:“他道一切总无。”师曰:“汝有妻否?”曰:“有。”师曰:“径山和尚有妻否?”曰:“无。”师曰:“径山和尚道无即得。”俗士礼谢而去。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

空空者也,空即不空,空亦复空

    1:《楞严经》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意思是:在眼见的作用中,见到所见的事物之时,眼前所见的事物并非能见的自性;能见的自性,是远离所见的事物和能见的功能的,因为能见的自性,不是能见的功能所能见到的。

    2:空空:空亦复空;即不执著于内外一切法为空。

    3:《宝积经》云:“若以得空便依于空,是于佛法则为退堕。如是迦叶!宁起我见积若须弥,非以空见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诸见,以空得脱,若起空见,则不可除。”又,《中论·破行品》云:“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尘尘刹刹,尘尘刹刹,尘尘刹刹

色色空空,色色空空,色色空空

 

因缘聚合,缘至尽头,各随果报

骨肉分离,肉归泥土,魂弃骷髅

 

论其性、命、心、灵,当体众生平等

稽首梵、天、神、佛,立身唯我独尊

    1:性:指本来具足之性质,事物之实体(自性)。

    2::(1)佛教所说“命根”之意;(2)为印度耆那教之根本学说,即指灵魂。耆那教将命视为宇宙之根本原理,与“无命”一起并为构成宇宙之二大要素。

    3::或称精、精神、精识等,指人之神识或物之精。我国古代(如道教)将人之心识,称为魂神或精魂;而依大乘佛教之意,由善恶之业,招感苦乐果报之心识,则称阿赖耶识。

4:稽首:以头()接触他人的足部而礼拜;这是古印度最上的敬礼。也作顶礼。

5::意译寂静、清静、离欲。作为人格神(或神格)的梵,其义有二:(1)为印度正统婆罗门教思想之最高原理。婆罗门教视梵为世界万有之原理,以梵为主体,展开宇宙创造说,并由此确立梵我一如说。(2)梵天之略称。色界诸天离欲清静,总名梵天。

    6::作为人格神(或神格)的天,其义有二:(1)在佛教,与天道、天界等同义。(2)我国传统观念指宇宙的主宰者、造物。

    7::超越人格的一种宗教信仰之对象。一般被视为能对物质世界施加影响,直至主宰物质世界之一定部分或全部。佛教否定神创造说(神意说),主张因缘、缘起之法为世界之根本原理。在佛教中,神只是六道中福报最大的一类众生而已。佛教之最高者为佛,佛断迷悟道,超越诸天、诸神而存在,被称为超神、神中之神、天中天、天人师等。

 

佛眼看红尘,灵魂肉体真纯洁

道心观世界,物性人情大自然

 

求佛乎?求神乎?到底回头是岸

贪财也,贪色也,无非转眼皆空

 

报应倘来,手里黑钱它何管用

时辰一到,眼前恶趣你哪能逃

 

赤贫诚可怜,怜福薄难捱今世

痴富更堪叹,叹障深不信来生

 

般若等观万法皆空,无上中下

菩提透见三时如幻,非去来今

 

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

妙矣!明星一睹即成无上菩提

注: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即叹曰:“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清净智,自然智,无师智,自然现前。”

 

众生入我,我入此身,此身非我

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何处不一

 

性海圆融,遍去来今世大方广

佛心自在,如日月珠光妙净明

 

佛性法身,常住湛然,遍周尘刹

众生器界,暴流不息,终付劫灰

注:暴流:又作瀑流。(1)为烦恼之别名。大水暴涨之时,可漂流人畜、房屋等,诸烦恼亦然,能使众生于三界六道生死流转不已,故以暴流喻之。(2)依唯识说,阿赖耶识于轮回之际仍持续不断,犹如暴流。

 

圣人悟理,非但见真,亦能了俗

痴汉迷情,不离恋色,及以贪财

1:《妙法莲华经玄义》卷2云:“圣人悟理,非但见真,亦能了俗。”

2:《净心诫观法》云:“一切苦因果,财色为本。”

 

虽罪福皆空,却易消福难受罪

若根尘俱彻,则外离尘内脱根

 

莫争不急,名利梦空,且随它去

但念无常,死生事大,如救头燃

 

恩爱绵绵一世缘,叹此身如寄

尘寰扰扰百年梦,问何处是归

 

阎浮提众,动念举心,无非是罪

波罗蜜多,因圆果满,成就不空

注:《地藏菩萨本愿经·利益存亡品》云:“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

 

应怜世俗愚痴,不知骨肉烹锅内

可笑众生颠倒,常见猪羊坐席前

 

奈何短暂人身,善良聪慧爪中土

可叹无边苦海,恶劣愚顽地上尘

:《涅槃经》云:“为善清升,譬同爪土;为恶沉滞,喻等地尘。”《大毗婆沙论》云:“性愚钝者如大地土,性聪慧者如爪上土。”

 

为恩爱,尽抛万贯家财,已殊非易

向无常,仅换半条人命,却更是难

 

笑骂由人总有因,因此由人笑骂

修行在我岂无果,果然在我修行

 

死生其实圆融,并无世外涅槃岸

迷悟本来同体,哪有梦中觉醒人

    1:《楞伽经》云:“非于涅槃彼生死,非于生死彼涅槃。”《中论·观涅槃品》云:“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

    2:佛教有“同体之惑”说,谓人之根本无明,乃真如自体之迷惑。此无明与真如二者,犹如波与水之为同体,故称同体之惑。故佛教也常说迷悟同体。

 

后来苦趣时长,应当行善顾身后

前去轮回路险,何必积财图眼前

 

世事纷纷,待人接物时,应无执意

红尘滚滚,触目动心者,皆有前缘

    :前缘:即前世因缘之略称。佛教认为,人际交往,都是由过去世结下的缘分。有时特指男女之间的缘分。

 

望大海苍茫,潮涨潮消,不增不减

仰长天浩瀚,云舒云卷,即有即空

 

物换星移,生死死生,看时轮永转

刹尘劫海,色空空色,念法界常如

注:时轮:为古印度之计时器具。又,密教有时轮密法,又称时轮怛特罗。其方法为观察宇宙之结构与活动,即日月星辰之运行及其迁流变化,并控制与此对应之人体脉管、轮、气息之迁流变化,以期达到究极合一之境界。

 

众生性相空虚,轮转如流何有我

万法因缘和合,变迁不住本无常

 

既有此身,则情由应有前生来世

若无业体,即事理皆无后果原因

注:业体:又称业性。指业之自体,即能招引苦乐果报之异熟因。

 

法身常在十方,随缘不变本来净

佛眼遍观三界,生死往还毕竟空

 

人事百年,生老死忧悲苦恼何堪忍

乾坤一梦,去来今成住坏空不可留

 

无关善恶正邪,魔境亦菩提之道场

不论贤愚利钝,众生皆佛果之树根

    1:古德有云:“魔是磨真道,真道才有魔;越磨越光亮,光亮更要磨。磨得如秋月,空中照群魔;群魔照退了,现出本来佛。”

    2:《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智者圣人已自由,尚无酒肉肠中过

凡夫俗子难清净,应有羞惭心底留

  

贪念毒谋,未明善恶是非,慧资何有

慢心邪见,不畏业因果报,苦受自增

 

奈何老病死生,此身毕竟去来随业

无论根尘心色,诸法终究内外皆空

    :根尘心色:根是认识器官,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尘是认识对象,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境;心指精神;色指物质。

 

欲与佛门结胜缘,到此要称名稽首

渴求来世生莲刹,如今应发愿起行(题诸佛寺)

   

喜色慈颜,怪脸怒容,诸佛应机显现

恶因苦果,善行福报,众生随业升沉

:密宗的佛像往往是通过佛的形象、姿态、动作、特征等寓意的形式来表达某些佛教义理(如裸体常表示脱离尘世)。因此,密宗佛像多为面目狰狞、凶恶丑陋、赤身裸体,甚至怪脸兽形。这些都是用来象征降伏恶魔时的大无畏、大愤怒、大欢喜等。

 

觉时说梦梦非真,惟觉者能听能解

醉里贪欢欢实苦,而醉人不醒不知

    :《大般若经》卷596:“如人梦中说梦,所见种种自性,如是所说梦境,自性都无所有。何以故?善勇猛,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说!”又,《成唯识论》卷7:“未得真觉,恒处梦中,故佛说为生死长夜。”

 

境似水波心似流,外境随心心不住

身如旅舍我如客,此身非我我无归

1:《思益梵天所问经》云:“一切法无住,而众生有住,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归处,而众生乐于归处,如来于此而起大悲。”   

2:《六祖坛经》云:“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 《思益梵天所问经》云:“众生身为怨贼,贪著养育以为亲友。”

 

横遍十方,非有非空,幻网重重无尽

竖穷三世,缘生缘灭,红尘滚滚轮回

    1:十方三世:十方指东、西、南、北、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是就空间方面而言;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是就时间方面而言。

    2:幻网:即帝网,又称帝释网、因陀罗网。帝释天宫中之宝网,在一个个网结中,布满珠玉,它们交相辉映,重重无尽,互相交涉、含摄而又不互相阻碍,形成一个无限的反映关系。

 

不管它假假真真,滚滚红尘多变幻

无非这空空色色,花花世界永轮回

 

天上人间本太空,厌世应知天上冷

地球月亮皆微粒,穷途莫忘地球圆

:作者《七律·偶感》云:“遥观月亮挂天边,忘却地球也是圆。一悟微尘旋脚下,顿知大梦即当前。百年老病何堪忍,刹那死生殊可怜。鹤到辽东空感叹,不如吹笛隐林泉。”

 

中外圣贤,过化存神,都是承担道义

古今宗教,悲时悯俗,无非劝信来生

    注:过化存神:谓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语出《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朱熹集注:“圣人过化存神之妙,未易窥测。”

 

可怜末法时期,物欲喧嚣,人心混浊

堪叹文明社会,世风败坏,佛教衰微

 

应解三时果报,现报未临,岂无后报

可怜六道众生,前生已昧,难信来生

:三时果报:又作三时业、三时报。善恶行为召感未来的结果,在时间上分三种:(1)顺现受业;现世之业,在现世召感果报。(2)顺次受业;现世之业,在下一世召感果报。(1)顺后受业;现世之业,在多世以后召感果报。

 

感岁月蹉跎,转眼间,晚辈已成前辈

叹时轮飞快,百年后,今人都是古人

 

每日穿衣吃饭,并未挂一丝、咬一粒

整天争利图名,何妨退几步、让几分

 

五蕴皆空业不空,生死轮回谁忍受

此身非我行由我,酸甜苦辣自承担

    注:憨山《醒世歌》云:“老病生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担。”

 

知觉见闻被色迷,尘寰扰扰百年梦

悲欢离合叹情苦,恩爱绵绵一场空

 

地球只是微尘,微尘里亦有三千世界

生命无非幻梦,幻梦中何来八万心行

    注:八万心行:又作八万四千心行,谓众生八万四千诸垢尘劳心行差别。此能障碍八万四千波罗蜜多陀罗尼门三摩地等。

 

色身易坏心难了,才脱皮毛,又生鳞角

罪性虽空报不亡,但消业障,莫造新殃(仿一剪梅词谱联)

    :永嘉禅师云:“了即业障本来空,不了应须偿宿债。”又,《放生仪》云:“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骨肉分离全是苦,肉归泥土,残余枯骨

由来聚合总难留,来到尽头,各听缘由(仿一剪梅词谱联)

注:《佛说八师经》云:“身烂还为土,魂魄随因缘。”

 

算命烧钱,叹痴人耗眼前财,求梦中富

弃钗沉宝,羡禅者撇身外物,得心里轻

    1:南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载:禅师法一、宗杲二人,从东都避乱渡江,各携一笠。宗杲笠中有一枚金钗,时常拿出来细看。法一趁其不在,将金钗投入江中。宗杲起初脸色大变,经法一斥责,翻然省悟。

2:唐朝庞蕴居士曾将家中所有财宝以一船沉入洞庭湖,而全家以编漉篱为生。

 

不生不灭,不减不增,碌碌人间如梦幻

无始无明,无常无尽,茫茫宇宙本空虚

 

水清月现,水浊月亡,月本无为常自在

风住幡停,风吹幡动,幡何有异只随缘

1:智旭《佛遗教经解》云:“譬如月轮在天,水清影现,水浊影亡。是故佛宝常住,未尝灭度。”

2:《六祖坛经》载:六祖慧能“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心生境现,心灭境空,心境本来为一体

风动幡飘,风停幡住,风幡其实不相干

:心境:内心与外境,即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在认识论的层面,二者互相独立;在本体论的层面,二者无差别对立。即所谓“色心不二”、“色心互融”。

 

不生不灭,不减不增,随缘不变真如相

非有非无,非一非异,离断非常中道观

    1:真如相:真如的本相;即无相之相。此中的“相”,只是虚说,非指现象之相,因真如离一切相状。《心经》云:“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2: 离断非常:远离断见与常见。断见,即视一切皆为断灭,人死后一切皆灭;常见, 即视一切皆有恒常性,认为人死之后,自我永久不灭。

3: 中道观:龙树在《中论》一书所提出的不落于空与假两个极端的理论。《中论》主张八不中道(又称八不中观),有偈云:“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无量众生,苦乐沉浮,贤愚善恶难思议

大千世界,循环往复,成住坏空无始终

 

镜含万象,若有若无,你去他来常自在

海纳百川,不增不减,云腾雨降永轮回

 

镜含万象,若有若无,你去他来常自在

月印千江,非一非异,浊亡清现总随缘

 

世事乱麻,绕去绕来,终成死结不能解

人生幻梦,或长或短,皆有穷期何必贪

 

顽童顽劣无知,罪业造成,亦当遭报应

痴汉痴迷不悟,恶因种了,何以免轮回

 

祸福贤愚,贫富寿夭,三时果报难思议

悲欢离合,穷通得失,一世因缘多变迁

 

无我无常,无住无依,观万法皆从缘起

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悟涅槃亦是性空

 

顽空断灭,少有善根,恶意害人多么坏

世智辩聪,几于邪见,慢心谤佛一何愚

 

诸佛觉圆心了了,如寤时人,说梦中事

众生迷乱意昏昏,于眼前镜,觅项上头

注:《楞严经》卷4云:“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

 

沤生沤灭,大海湛然,本来面目认全体

云起云消,虚空不动,脱落身心得总持

1:《楞严经》卷2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又,《楞严经》卷3云:“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

2:脱落身心:又作身心脱落。谓脱却身心之一切烦恼妄想,而入真空无我之自由妙境。

3:总持: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

 

太虚恒尔,无欠无余,云起云消无影响

大海湛然,不增不减,沤生沤灭不相干

 

凡情浅薄,流俗趋时,烦恼缠绵无主见

圣智渊深,背尘合觉,行为独特有真知

 

无量劫久历轮回,众生本性未曾改变

一刹那含藏永远,诸佛涅槃超越时间

 

念物力艰难,衣食住行,都是众生血泪

思法身广大,河池泉井,无非诸佛慈悲

注:《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

 

圣智随缘而不攀缘,即无心见想三颠倒

凡情计我且常执我,则有贪瞋痴诸染污

    1:攀缘:攀取缘虑之意。指心执着于某一对象之作用。众生之妄想缘取三界诸法,此乃一切烦恼的根源。

    2:三颠倒:众生有三种颠倒:(1)心颠倒,不能自觉自己的真心,对对象起虚妄分别;(2)见颠倒,对象本来不存在,而以对象为实有;(3)想颠倒,对对象起种种妄想执着。

   

觉后照空离相,则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

迷时住色起心,即有神有鬼,有地狱天堂

1:照空:即观照实相之空理,照见五蕴皆空、万法皆空之意。

2:《金刚经》云:“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又云:“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3:《永嘉证道歌》:“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日征月迈景常新,看柳绿花红,随时轮转

地久天长人易老,趁风轻云淡,作法界观

注:法界观:指悟入法界真理之观法。有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等三种,又称法界三观。

 

观三界转眼间成住坏空,实在如一场梦

叹众生终日里摸爬滚打,无非为几个钱

 

福因不积,善果何来,劝快种福因成善果

此世苦多,前生业重,应深思此世悟前生

 

天象寒来暑往,地形沧海桑田,亦轮回也

太阳出没升沉,月亮阴晴圆缺,非权现乎

 

海面宽而小镜能容,月影清而污池难现

日光亮而盲人不见,雷声响而聋耳无闻

 

无极无边,无外无中,无欠无余,虚空恒尔

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实相本然

 

时空原是妙空,且不论瞬间永远、微尘世界

果报诚非虚报,却奈何万福易消、一苦难熬

 

观叶落花飞,全体随缘,便知万有有无主宰

悟时移世易,真空不变,可叹众生生死轮回

 

莫说名声容易求,论原由,皆累劫因缘积得

哪来缺陷自然有,依道理,是多生习气染成

 

痴则贪,贪则瞋,瞋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古德云:“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又,释迦牟尼佛灭度前,弟子问:“尔后何以为师?”释迦牟尼佛说:“以戒为师。”

 

格物本非邪,邪于世俗大言唯物,而不除我执

观空何有过,过在冥顽满口恶空,却难舍境贪

    :恶空:以诸法为空,而恣意放肆,目空一切。

 

从十二因缘,看人间种种情形,眼界应当宽也

以三时果报,想世上般般遭遇,心中可否了然

:十二因缘:又作十二缘起。原始佛教极其重要的观念,以十二个因果条件形成一系列,解释人生种种痛苦与烦恼的起源,这亦是佛祖释迦牟尼觉悟的内容。具体为:(1)无明;(2);(3);(4)名色;(5)六入;(6);(7);(8);(9);(10);(11);(12)老死。众生生死流转的因果关系是:(1)无明缘行;(2)行缘识;(3)识缘名色;(4)名色缘六入;(5)六入缘触;(6)触缘受;(7)受缘爱;(8)爱缘取;(9)取缘有;(10)有缘生;(11)生缘老死。因此,只有灭掉无明,才能出离生死,臻于涅槃。

 

六道轮回,即色即空离断常,空色色空如梦幻

三时果报,非无非有显真实,有无无有费思量

 

色相无常毕竟空,一成枯骨,何辨妍媸男女相

幻身有漏终归苦,再度轮回,安知卵化湿胎身

注:佛教认为:六道众生,依其出生方式,可分为:卵生、化生、湿生、胎生四种。

 

看叶落花开,鱼跃鸢飞,悟万法圆融,佛心自在

感桑田沧海,百年一瞬,念众生平等,同体慈悲

 

叹阿鼻,千生万死亦无休,因而地藏菩萨立其誓

观阎浮,动念举心皆有罪,所以释迦如来说此经(题《地藏菩萨本愿经》)

1:阿鼻:又称阿鼻地狱,意译无间或无间地狱。八大地狱之一,是受苦无间断的地狱,也是造极重之罪的人死后所堕落之处。

2:阎浮:即阎浮提,本指印度,后泛指这个现实的人间世界,即娑婆世界,也即四大部洲中的南瞻部洲。

 

看众生奔走,越岭穿山,入海飞天,身外虚空滚滚

羡禅者起行,着衣吃饭,砍柴挑水,心中实相如如

    注:起行:由菩提心之中,发起身、口、意三业之行。

 

菩提证果,有严净土,有清净身,莫言无,莫言断灭

般若观空,如旋火轮,如大火聚,不可住,不可取持

1:《宗镜录》云:“但内守一,攀觉流动,皆从妄生。如旋火轮,辍手则息。”

2:《大般若经》云:“般若如大火聚,四面不可触。”

 

世事乱棋度外赢,纵使时时算计,大局变迁难料定

红尘道场眼前坐,无需处处追求,真心不动即成全

 

想茫茫宇宙,冷冷清清,一颗蓝色星球,正悠然转动

看滚滚红尘,熙熙攘攘,多少黑心事件,在不断发生

 

生老死忧悲苦恼,缘自痴心,有痴心即有守求取受

杀盗淫妄语犯遮,由于恶见,无恶见则无诤讼贪瞋

1:犯遮:在此指犯不饮酒戒。在五戒中,杀、盗、淫、妄语为性戒,不饮酒为遮戒。

2:恶见:又作不正见。指邪恶之见解,亦即违背佛教真理之见解。

 

看出台还出局,知大梦亦真,业果不虚,我自安于本分

任花落又花开,悟红尘无尽,众生平等,人缘岂在他求

 

众生皆演员,角色前缘定,无我无常,贤愚贵贱乃权现

万物具空性,由来大体同,不增不减,修短盛衰本自然

 

观虫出水中,不出火中,死时则死,生时则生,即知缘起

思果非树内,亦非树外,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而悟性空(题缘起性空)

 

失此人身,如砺石沉潭,秤锤落井,朗朗乾坤,须何时再见

造诸罪业,纵神通入海,仙术隐空,冥冥报应,亦在劫难逃

    1:古德云:“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2:《增一阿含经》谓:有四仙人,各以神通天眼,见知各自将受恶报,企图以神通力逃避。于是分别上天入地,隐山藏海,结果仍然摆脱不了业报。《涅槃经·师子吼菩萨品》有偈云:“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业。”

 

溪声山色,处处含藏玄义:宛然一叶一如来,一花一世界

暮鼓晨钟,时时演布法音:所谓三车三解脱,三学三菩提(题山门)

1:山门:寺院的门,又称三门。因通常以寺院喻法空涅槃,以其门喻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或喻智慧门、慈悲门、方便门。即使寺院只有一门,有时亦称三门。

2:《华严经》云:“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苏东坡有诗偈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3:三车:又称三乘,即羊车、鹿车、牛车,喻声闻、缘觉、菩萨三乘。

4:三解脱:又称三空,三解脱门的略称。指空、无相、无愿(或称无作)三者。

5:三学:即戒学、定学、慧学。

7:三菩提:(1)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略称,意为无上觉悟。(2)就菩提的主客体用关系而言, 可分为真性菩提(或称无上菩提)、实智菩提(或称清净菩提)、方便菩提(或称究竟菩提)三种。(3)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诸佛菩提。

 

看天下穷途之辈,几个曾经惜福?但报应来时,方知有苦

问世间得志诸君,谁人愿意修行?待光阴去矣,徒叹无常

 

一期终结,神识迁移,业行随矣,以此因缘,不无受者亦非有

四大分离,根身坏灭,器界共之,论其自性,虽有再生还是无

 

若不解其毛孔收刹海、芥子纳须弥,微尘映世界、瞬间含永远

可推思这小苗变参天、方寸藏万卷,一念遍虚空、午梦历千年

    1:“毛孔收刹海”、“芥子纳须弥”皆为佛典中常见之譬喻;“微尘映世界、瞬间含永远”是《华严经》中所阐明的思想。

2:唐代李渤曾以“一粒芥子怎么容纳得了须弥山”向智常禅师请教,智常以“方寸藏万卷”之喻反问道:“人言博士学览万卷书籍,但你万卷书放在何处?”又,当今科技的发展已从物理意义上体现了“方寸藏万卷”。如,一块小小的电脑硬盘、光盘,所储存的信息数量可达天文数量。

 

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观一切众生,轮回不尽

无边光,无边色,无边体,无边相,无边身,仰十方诸佛,示现无穷

 

念物力艰难,工巧发明不简单,于受用千般,千千莫作轻松想

思佛身广大,神通变现甚奇妙,对日常一切,一一须存恭敬心

 

纵经过去恒沙时劫,又入将来无尽轮回,而众生真性,如如不动

普照十方一切世间,遍弥内外任何处所,叹诸佛妙光,实实难思

1:真性:不妄不变之真实本性。乃吾人本具之心体。佛教主张吾人所具之真性与佛菩萨之真性本无二致。

2:《无量寿经》谓阿弥陀佛之光明,能照破人、法诸障,无论山河云雾等外障,贪瞋痴慢等内障,皆不能障蔽,故称无碍光。由此,阿弥陀佛又称无碍光佛。又,《佛说阿弥陀经》云:“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又,净空《佛说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云:“佛光所及,垣壁俱彻,內外四方,恒与佛对。”

 

悟众生平等,本来无我,一切无常,任凭风水轮流,但得慧心如止水

观诸法纷然,现在难留,尘劳难尽,随顺时空变幻,应知妙色即真空

 

问业轮滚滚,恩爱别离,曾有几多悲泪流?可怜你老来病也,五阴还盛

叹苦海茫茫,怨憎聚会,又将不少孽缘结!怎奈他生者死时,一气难求

(题“八苦”)

    注:八苦:即生、老、病、死、恩爱别、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

 

浊浪滔滔水土流,人间烟火稠;荒漠苍穹须补救,不知颠倒实违天道久

青山隐隐渔樵少,世外桃源渺;红灯绿酒太喧嚣,无可奈何已去圣时遥

(仿虞美人词谱联)

 

六道轮回,分明在眼前,看贤愚利钝妍清浊悬殊,岂非道道包含六道

三生因果,不仅于身后,感祸福穷通夭寿悲欢难料,也是生生显现三生

 

佛经称四大皆空,可以清心寡欲;恶人说四大皆空,便常常趋向颠狂声色

学术谓十方唯物,并非背理乖情;痴汉言十方唯物,则每每落于追逐利名

:四大:指地、水、火、风四种元素。大即是元素之意。坚性为地,湿性为水,热性为火,流动性为风。由于世界万物与生命存在皆由四大和合而成,皆为妄相而无实体,四大之本质亦为空假,故称四大皆空。

 

报应未临,终日里为钱财颠倒,只顾贪贪贪,贪得多乎?问三生因果有谁信

无常奄至,刹时间与眷属分离,不由悔悔悔,悔之晚矣!叹一缕灵魂随业牵

 

求名求利,忙忙碌碌愁无尽,一辈子心思,算来算去徒劳,叹花花世界,魂迷太久

缺德缺能,苟苟营营混不休,几十年光景,糊里糊涂虚度,哀草草人生,梦醒何时

 

天象轮回寒暑推,地形变化沧桑替,空空色色总难留,弹指一挥,问尘缘幻梦有谁醒

物情深奥贤明少,人性参差顽劣多,苟苟营营都混过,登台出局,叹世事乱棋由此来

 

在位做官,须讲三分公理,因果莫推后世,世事总无常,有来路,岂无去路?得意时,还要留三分退路

待人接物,应留一点真情,是非勿论前缘,缘由难说尽,将此心,略比彼心!用权处,也该讲一点良心

 

三时果报,红尘遭遇叹升沉,半假半真,或忧或喜,眨眼功劳尽弃!究所以然,终归业力追来、心行造就

十二因缘,生死轮回常变幻,如痴如梦,忽鬼忽人,转身面目全非!论玄机者,实乃无明发动、赖耶形成

:赖耶:阿赖耶识的略称。阿赖耶识,意译为藏识,唯识学所说八识中之第八识。此识的活动贯穿于众生生死流转的全过程。唯识学以阿赖耶识为心王、心体,为万法所依之体。

 

难得尘缘一百年,醉梦酣兮!看这些芸芸之辈,滚打摸爬,到头来,枉费了一生心力,人去楼空,成功也是一抔土

长嗟历史几千载,风流逝矣!想当初衮衮诸公,纵横驰骋,撒手后,徒留下几片山陵,时移世异,遗迹无非几块砖

 

不生不死,不死不生,生必然死,死必然生,生前有死,死后有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死生,死生生死,于生死轮回,虚生浪死,难得了生脱死,愁愁愁,死生亦大矣

见色见空,见空见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外无空,空中无色,色色空空,空空色色,色空空色,空色色空,悟色空平等,体色入空,原来性色真空,妙妙妙,空色岂殊哉

注:《楞严经》卷3云:“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来源:水流云网经肖大志先生允许刊登此书,其版权为作者所有,转贴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