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云网主页 >> 对联大观 >>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福建省

  福州西湖李纲祠
  林则徐

  进退一身关社稷
  英灵千古镇湖山

  1829年,林则徐主持的福州西湖疏浚完工后,将原在越王山麓已倾圮的李纲祠,移建于西湖荷亭,并题下这副对联。上联写名将的出仕或隐退,事关南宋政权的安危。下联写英雄虽死,但其英灵却永远维护着中华河山。一“关”一“镇”,两字相配,既赞颂了李纲的丰功伟绩,又表达出对他的由衷敬仰。联语字字含情,文情并茂。  (丁仪)

  福州鼓山
  林则徐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福州鼓山,在闽江北岸,登山观海,可以望见金门诸岛。海是无边的,可以越过金马台澎,甚至越过诸大洲诸大洋。天作岸,就是确认大海的汪洋无边,根本没有岸头,这正比喻英雄的素抱、壮士的胸怀不可限量,再沉的担子,再大的困难,也能承受得了。山是高的,但山有顶,到了绝顶,就数我比它高了,这不是教人狂妄任性,而是指人的精神境界应该可以逾越任何难关险阻,叫高山低头。上下两联简洁集中,峻拔高亢,铿锵有力。  (何以聪)

  福州鼓山喝水岩

  江水长流,想见高风终古在
  云山如画,依然诗思逼人来

  喝水岩,在鼓山灵源洞上侧,临深涧,面闽江。相传五代时开山祖师神晏于此念经,因有恶水打扰禅心,遂喝之,水即逆流于东涧,西涧乃涸。出句“江水长流”,叙闽江水奔流不息,也喻神晏“喝水改道”的“高风”如闽江流水,千古长存。“想见”两字,倾慕之情顿现。对句“云山如画”,言此地古木参天,景色幽美绝伦,历代题咏之作颇多,“诗思逼人”,不吐不快。“依然”两字,写出胜迹之世代不灭,与江山风月同在。  (张君宝)

  福州于山大士殿
  朱海谷

  筑寺俯双江,莫辜负山雨浦云,朝飞暮卷
  设亭临九曲,是最好春风秋月,汐去潮来

  大士殿位于福州市中心于山(又名九仙山)上,相传战国时古民族“于越”氏一支居此而得名。山上有云鳌胜迹和二十四景,自古为游览胜地。大士殿又名观音阁,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殿内有乾隆御题“人士出山图”碑刻。联用“俯双江”、“临九曲”概括大士殿的位置。上联俯视闽江、岱江,从而写出于山之高,朝飞山雨暮卷浦云,写出了一种高美的景色。下联写水,对仗工切,意象纷呈,用春风、秋月、潮汐等典型风物来点染于山胜景,托出了一种情趣盎然的意境。  (姚梅乐)

  福州涌泉寺山门

  净地何须扫
  空门不用关

  寺在福州市鼓山半山腰的白云峰下,五代时建,后屡有修葺,规模雄伟,以藏经著称,为福州五大禅寺之一。作者巧妙地选取了两个佛教用语“净地”与“空门”,加以别解:既然是永远干净的地方,何必再去打扫;既是悟空之门径,也就无所谓关与开的问题了。此联言辞简洁,切景切情,自然妥帖。  (谢燕华)

  福州涌泉寺弥勒殿
  王廷琤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么来由

  “携空布袋”,据说五代梁明州奉化县有一游方和尚,自名契此。常以杖挑一个布袋入市行乞,随处寝卧,癫狂难测,世称布袋和尚,死于后梁贞明三年。后来寺庙多塑其像,遂被说成是弥勒佛化身(参见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檀越,佛教对施主之称。信心,指诚意、心诚。头陀,佛教对行脚乞食僧之称,亦泛称和尚。通过对弥勒简朴乐观的神态性格的描绘,启示人们处世要清心寡欲,豁达开朗。联语诙谐寓于庄重之中,“大肚宽肠,……用何物供养”;“欢大喜地……是甚么来由”,写出了神与人、神佛世界与凡尘的区别。  (吴关镛)

  福州林则徐祠堂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依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林则徐,清末政治家,鸦片战争时期,为禁烟派代表人物,以虎门销毁鸦片见称于世。因受投降派诬陷,被充军新疆,后起用为陕西巡抚,云贵总督,1850年在赴桂时病逝军中。其祠堂,在福建福州市澳门路。此联一说系左宗棠所撰。联语缅怀林则徐,盛赞其忧国如家的高尚品质。上联从侧面写林的人品:附和他的人不全是正派之士,进谗言者必定是奸邪小人,林公秉性耿直,直行其道,终不免被诬革职,二百年后的今天,尚可想见其遗风。下联直颂其声誉:朝廷依靠他为坚强支柱,乡野的百姓视他为及时雨,叮惜出战尚未取胜。八千里外征程中竟半途病逝。出师未捷,指1850年奉派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在潮州途中病逝。八千里,自福建闽侯至广西约八千里。联语表现手法巧妙,欲赞其为君子,不直接写,却用“附公者”及“间公者”来反衬。语言抑扬顿挫,曲折跌宕。末尾“出师未捷”两句尤觉哀惋动人。  (谢燕华)

  福州梁章鉅黄楼
  余小霞

  白傅早归,一代福人居福地
  苏公再现,千秋黄巷重黄楼

  清人梁章鉅之福州旧居在黄巷,为唐校书即黄德温故里,即黄巢所称儒者之宅,相戒勿犯之地。黄巷新宅之西有小楼,梁氏五十八岁引疾归里,有口号“择里仍居黄巷宅,辞官恰及白公年”,因葺而新之。黄巷中以此楼为最古,号“黄楼”。梁在此集同人诗作张之,稿寄余小霞,余为题此联。白傅,即白居易。梁引疾归里,与白同龄。福人福地,既指白傅,亦称梁氏,语意双关。苏公句,指苏东坡。秦观初次晋见苏于徐,为赋黄楼,苏公称其才比屈贾。联即指此事。此联运典通于古今,并以白傅、苏公拟梁氏,又同属黄楼,故极工巧。  (周监)

  厦门鼓浪屿重怀旧垒

  出没波涛三万里
  笑谈今古几千年

  厦门鼓浪屿的最高峰称日光岩,山上巨石嵯峨、叠成洞壑,石壁上刻有“闽海雄风”四字,为三百年前郑成功水操台故址。“重怀旧垒”是岛上名胜之一。上联开头用动词“出没”,使无生体变为有生体,其主语当指“重怀旧垒”名胜,因四面环海,言随波上下,有搏击海涛三万里之势。下联用“笑谈”进一步把石垒人格化,说它笑谈古今几千年的历史变化,点明时间的悠久。联语对水操台旧垒的凭吊,使人想像三百年前郑成功率军从厦门渡海赴台湾,赶走荷兰侵略者,搏击时代风云的飒爽英姿。联用拟人手法,给人留下很深印象。  (商启予)

  厦门中岩

  中隐春深飞野鹤
  岩泉石瘦响寒林

  中岩在狮子山万石岩石丛中,近处有“醴泉”,故联语有“中隐春深”之说。上联说春草没膝,岩石深藏,野鹤出没,一派天然景象。
  下联写岩泉潺潺,奇石嶙峋,寒林传来一阵阵飕飕之声,这里作者用“瘦…‘寒”写石写林,带上感情色彩,“响”字传达了天籟之音,振起全篇,全联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现了山野朴素的自然美,使人如身临其境。上下联开头分别用“中岩”两字嵌入,亦妙。 (陈永泉)

  漳州开元寺
  朱 熹

  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
  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

  开元寺在漳州市西北的芝山上,建于唐代。联语扣住“开元”
  (即新年之意),将大地复苏之际的气氛用典型的景物表现出来。上联把鸟作为春的使者,鸟最能领会春天将至、季节转换时的奥妙,是它及时将春“衔”来,在花丛中飞翔。下联的笔触从空中转向水面,游鱼也富于季节的敏感,在春回水暖之中逗弄着月影。从鸟、鱼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生动地描绘出来。用笔细致,有诗意,有色彩。
  以闹春为基调,用飞鸟、游鱼、鲜花、银月等点缀,写活了融融的春意。“衔”、“弄”、“挹”、“吞”等动词的运用也别出心裁。  (王明珍)

  晋江安海镇草庵
  李叔同

  草积不除,便觉眼前生意满
  庵门常掩,毋忘世上苦人多

  草庵在晋江县安海镇华表山苏内村,内供摩尼教教主浮雕石像,为我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遗址。草庵濒临海滨,林木幽深,草积不除,点出这里行人常年不到、寂静深邃的环境。生意,犹生机、生命力。上联谓荒野之地,草木丛生,反有无限生机。下联写庵之远离尘嚣,法师人已出家,但仍关心人间疾苦,“毋忘”两字,道出作者心境的另一面。联语采用鹤顶格,分嵌“草庵”两字于句首。 (张君宝)

  邵武熙春山
  龚正谦

  放开眼孔,看朝日才上,夜月正圆,山雨欲来,溪云初起
  洗净耳根,听林鸟争啼,寺钟答响,渔舟唱晚,牧笛催归

  山在邵武县西,其中峰建有憩亭,登亭俯瞰,城郭景色,尽收眼底。上联领字“看”,开拓了视觉境界:那朝日刚刚上升,夜月正在团圓,山雨快要来到,溪云开始浮动,组成一幅气象万千的生动画面。“山雨”两句见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下联领字“听”,开拓了听觉境界:那林鸟相互争鸣,寺钟先后应和,渔舟傍晚对唱,牧笛催犊归去,凝成一篇协调和谐的乐章。渔舟唱晚,见唐王勃《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联语中副词“才”、“正”、“欲”、“初”以及动词“争”、“催”等对景、情、人、事作了最优选择,凸现了熙春山景物色声兼美。运用古诗文中的典故,更丰富了联语的内涵。  (唐音)

  南安郑成功庙
  沈葆桢

  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
  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

  庙在南安郑成功故里石井镇。一说在台南市东。郑成功,福建南安人,是反清复明名将。曾引军直逼南京,因误信郎廷佐奸计,战败撤退,嗣又收复台湾,1662年病卒。联语评价了郑成功一生事迹,上联“得未曾有”四字赞扬了郑成功做了一桩前人未做过的大事业,在海外留下台湾这一片土地、作为明朝遗民的世界。下联中“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指南明诸王分立,彼此不和,使复明大业未成,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这一遗憾只有还给天地。但郑成功不失为一有开创精神的完人。联语通过具体分析,对郑的功绩与遗憾,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用语贴切,颇合庙主生平的功德事业与精神境界。  (康斯馨)

  武夷山桃源洞

  喜无樵子复观弈
  怕有渔郎来问津

  武夷山在福建崇安县南15公里处,是我国著名风景区。在武夷山六曲北岸苍屏峰与北廊岩之间,有洞称小桃源,因风光似武陵桃花源而得名。上联用了南朝《述异记》所载神话,传说晋时王质入石室山伐木,见童子数人弈棋,置斧观之。不久,童子催归,质视斧柄已烂尽,归家方知已数十年。下联则用《桃花源记》所载渔夫探武陵桃源的典故。津,原指渡口。问津,指问路,引申为探访。
  联语借用典故赞小桃源风光美如仙境。上联之“喜无”、下联之“怕有”四字用得十分精妙。石室山尚有樵子闯入,桃花源亦有渔郎探访,这里却没有人到。“喜无”、“怕有”盛夸此中的风光比石室山、桃花源更好,可谓匠心独运。  (康斯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