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云网主页 >> 对联大观 >>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山东省

  济南趵突泉(一)
  石韫玉

  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泉在济南城西门桥南,泉水从裂缝中分三股涌出,声若隐雷,浪花飞溅,宋代始称趵突泉,名列济南廿二泉之首。上联:彩绘的楼阁,倒影在明镜般的池水中,仿佛幻化成了一片神仙福地,极言景色有如仙境一般美。神仙福地,即洞天福地,指神仙居住之处,亦喻名山胜景。下联:喷涌的飞泉,声传天外,宛如谱写了一部天籁的乐章,极言泉声的悠扬悦耳。云外,白云之外,多指极高极远的地方。山水清音,晋左思《招隐》诗:“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写,指抒发,宣泄。上联写阁,下联写泉,而以“福地”“清音”为喻,把人们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巧妙地联系在一起,颇能传出“趵突”之神韵。(蒋竹荪)

  济南趵突泉(二)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此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趵突泉“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时的逼真情景。两个动词“飘”、“冒”的反复重叠以及顶针修辞的使用十分传神。“玉带”和“珍珠”分别比喻泉瀑和水珠,十分贴切。佛脚,大明湖畔有千佛山,趵突泉在其下。源头活水,化用宋代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吴关镛)

  济南趵突泉泺源堂
  赵盂頫

  云雾润蒸华不注
  波涛声震大明湖

  趵(音bào)突泉,在山东济南市西趵突泉公园內,泉自地下涌出,高或数尺,《水经注》有“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语,为古泺水之源。该泉北侧的泺源堂因此而名。华不注,即华不注山。对联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趵突泉的气势:泉水上涌,浪花四溅,升腾起云烟雾气,把高高的华不注山都润湿和笼罩了;泉水自泉眼喷出,声若隐雷,震动了碧波荡漾的大明湖。联语自然明快,气势恢宏,有声有色,笔墨十分传神。  (谢燕华)

  济南大明湖历下亭(一)

  风雨送新凉,看一派柳浪竹烟,空翠染成摩诘画
  湖山开晚霁,爱十里红情绿意,冷香飞上浣花诗

  大明湖位于济南市旧城北部,《老残游记》称城内“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历下亭在湖中的小岛上,始建于北魏。今存为清代建筑。上联写雨中之景。和风细雨送来了阵阵凉意,放眼一看,柳枝摇曳,竹含烟雾,雨幕中苍翠欲滴的景色好似王摩诘的一幅名画。
  “浪”字描绘了柳枝在风雨中摇曳的风姿。“烟”字表现了雨打竹林,雾气升腾,一片迷濛的景象。摩诘,唐代诗画家王维的字。下联绘雨后风光。雨止之后,丛丛绿树,簇簇红花,在夕阳中更加妩媚多姿,有如五代时诗人韦庄《浣花集》里一首首动人的诗歌。此联用古代著名画家的画和著名诗人的诗来比历下亭雨中雨后的美景,与传统的说法“画是无声之诗,诗是有声之画”相通。  (王明珍)

  济南大明湖历下亭(二)

  有鹤松皆古
  无花地亦香

  联语用律诗工对的手法,赞美古国名亭的秀美:上联谓此地有古松鹤舞,环境清雅古朴;下联极写此地景色富有雅趣,不需要再以香花来增添芬芳。联语文字简练,隽永有味。  (何以聪)

  济南大明湖历下亭(三)
  何绍基

  山左称有古历亭,坐览一带幽燕之盛
  当今谁是名下士?不觉三叹感慨而兴

  上联写登亭所见。说亭上可纵览自古以来幽燕一带人文荟萃的盛况。山左,太行山之左,为山东别称。幽燕,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陈子昂《感遇》诗:“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下联写登亭所感。“当今谁是名下士?”是针对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句“济南名士多”而问。因时势日下,“名士”不多,故作者“三叹”之余且丛生无限“感慨”。本联气韵老成,言简意赅。因对仗关系,“幽燕一带”作“一带幽燕”,这是倒装句法。  (张君宝)

  济南大明湖历下亭(四)
  方萱年

  独上高楼,是山色湖光胜处
  谁家画舫,正清歌美酒良时

  上联从静的角度写,登上高楼,俯瞰全景,把干佛,厶山色、大明湖湖光,尽收眼底,突出了历下亭的秀丽。下联从动的角度写,画舫穿行,满載着清歌美酒,不负良时,这就构成了流动画面,使游人的声音笑貌。仿佛都浮现了出来。上下联高下相映,动静咸宜,把历下亭的美写得浓淡适度,恰到好处。读者可以透过楹联笔墨,窥见作者独上高楼时的拔俗气概和借问画舫时的洒脱神情。  (何以聪)

  济南汇泉寺薜荔楼
  孙星衍

  地占百湾多是水
  楼无一面不当山

  薜荔楼在山东济南大明湖旁,登楼可尽览大明湖名胜,远眺千佛山风光。上联写水。大明湖由于历年失修,泥土淤塞,形成许多港湾,成了一个水泽之地。百湾,指许多港湾。下联写山。大明湖畔有重岩叠嶂的千佛山,登楼眺望,被群峰团团环抱。联语绘景如一幅素描,寥寥几笔,即勾画出大明湖风物的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吴关镛)

  济南李清照纪念堂(一)
  马公愚

  载酒江湖,人比黄花更瘦
  校碑栏槛,梦随玉笛俱飞

  堂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有厅、亭、轩、廊等建筑,庭院幽雅宜人,1956年修建。李清照,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著有《漱玉词》。玉笛,李清照常以秦穆公时爱吹箫的萧史比丈夫赵明诚,以自己比为爱吹箫的弄玉,玉笛象征两人的共同爱好。上联化用李清照《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意,概括她后期艰辛境遇,漂泊江湖,无奈而借洒浇愁,人比黄花(菊花)显得更加憔悴。
  下联回顾前期幸福生活,校碑于书斋,乐趣无穷,连美梦也随着笛声起伏回荡。全联以“栏槛”对“江湖”,点明不同时期的不同环境﹒反映李清照经历南北宋之交、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惨痛变化。“梦随玉笛俱飞”一句,写得恍惚迷离而神采飞动,甚为感人。  (蒋竹荪)

  济南李清照纪念堂(二)
  郭沫若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漱玉集,指南宋词人李清照所写《漱玉词》,金石录,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将所藏金石拓本按序编成目录,并作了考订,名曰《金石录》,李曾参与其事,写了《金石录后序》。后主,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长于作词。遗风,前人传下来的风格。上联描绘李清照故居的位置及其周围景色;湖、泉、柳,备极幽雅。下联概括其创作成果,评说其艺术风格。作者题《故居》诗:“传诵千秋是著书”。李词清新委婉,颇有李后主作品风格。此联不用典故,语言明白。从地、人两个角度,把题目应有之义写足。  (商启予)

  济南千佛寺漱玉泉亭

  翻飞千寻玉
  倒泻万斛珠

  漱玉泉亭在济南千佛山千佛寺旁,亭前有喷泉。上联写清泉自地下涌出,水盛时翻飞出地面近半米之高,水涌若轮,腾跃不息。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下联写泉水跳跃奔腾时如喷雪溅玉的壮观景象。斛,古代计量单位,一斛为十斗。全联描绘泉水喷溅的动态声势,形象生动美丽,比拟贴切传神,抓住了事物的特征。  (吴关镛)

  济南千佛山笑佛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千佛山在山东济南市南,古名历山,传说帝舜曾耕于此,故又名舜耕山。上联脱口而问:笑到几时?赋石佛以生命,非常幽默。
  下联描写石佛安坐,无时无刻不心旷神怡,“开怀”二字,十分生动传神。联语借佛闲静自得、笑口常开的形象与游客中有人追名逐利、愁眉苦脸的行迹作对比,含有警劝之意。  (张一)

  济南千佛山兴国寺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津人

  兴国寺在济南市南千佛山的山崖下,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因寺内有佛雕多尊,又称千佛寺。这是一副宣扬佛法无边的对联,也是一副警世醒人之作。“暮鼓晨钟”“经声佛号”概述寺院众僧日常生活场景,而收尾一用“惊醒”,一用“唤回”,旨在表明佛法的高妙,要那些追逐名利,沉迷苦海中人赶快回头。苦海,佛教用语,指俗世的苦无涯际。联语明快流畅,对仗亦甚工稳。  (张君宝)

  济南千佛山北极台

  出门一瞧,数十里图画屏风,请看些梵宇僧楼,与丹枫翠柏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
  归台再想,几千年江山人物,回溯那朱门黄阁,和白屋蓬扉接壤:名者争名,利者争利,圣者益圣,庸者愈庸

  北极台在济南市区南面干佛山上。上联登临绘景。浓缩《老残游记》第二回里一段:“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梵宇僧楼,点出“干佛山”特点,在丹枫翠柏掩映点缀下更平添秀雅清静之态。火红,指丹枫;碧绿,指翠柏;雪白、靛青,指梵宇僧楼。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图如在眼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下联归台寄慨。从归台后的思索写来,追溯历史,评点古今人物。朱门黃阁,泛指官宦及富贵人家,白屋蓬扉,泛指寻常百姓人家。那些官绅富豪争名逐利越显出他们是庸俗之辈;而世上平民百姓与世无争不求荣华富贵益显出他们是圣人君子。此联是一登临寄慨佳作,使人在观赏名胜古迹中得到启迪,明快畅达,意味深长。  (吴关镛)

  淄博蒲松龄故居
  老舍

  鬼狐有性格
  荚骂成文章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为蒲松龄诞生地,并有他的书房“聊斋”。联语出句赞美了蒲松龄笔下的鬼狐都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对句化用黄庭坚对苏轼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赞语,概括了《聊斋志异》的特色。上句写人物形象,下旬写艺冰特色。
  语言精当,简洁明快。  (王明珍)

  曲阜孔府
  纪昀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曲阜孔府,在山东曲阜县城内,旧称衍圣公府,为历代衍圣公的宫署和私邸。此系曲阜孔府内的一副名联。联语极力颂扬孔府的尊贵显荣,赞其府第安定、库藏充裕、地位崇高、名望显赫,可与国家一起同享福禄;颂其高尚的道德、鸿篇巨作,其文可以与天地日月共存。安富尊朵。《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联语文辞端庄典雅,气魄雄浑。 (谢燕华)

  泰安泰山南天门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南天门又称三天门,在泰山十八道的尽处,过此即至山顶天街。
  《泰山图志》:“磴道盘空,一关独启,而朝天有路矣”,因名南天门。此联以南天门为立足点,从向上仰视与向下俯视两个角度,对泰山顶的壮丽风光作了生动的描绘。上联说,南天门开辟了通向九霄的道路,登山到此,抬头漫步,就可欣赏天上无穷胜景。九霄,天空极高处。三天,道教称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为三天,泛指天上世界。
  下联说,计算来程,已经历了万级台阶,可真险峻,俯看周围,不难领略干峰百嶂都拜倒它脚下的奇观。联语以概括而夸张的语言,突出南天门仰视显其高、俯察显其奇的特点,使人联想到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句的意境。  (唐音)

  泰安泰山晴光阁

  九州积气峰前合
  万里浮云杖底来

  晴光阁在泰山之巅。对联气势恢宏,运笔粗犷简练,气韵生动。
  写出了登阁所见的泰山胜景:高耸、雄伟、险峻、云封雾绕,气势磅礴。九州,《书·禹贡》将我国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个州,也有不同说法。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中国。积气、浮云,都指山的上下雾气烟霭。杖底,指游人脚下。上联写远眺之景,下联写鸟瞰之景,表现出作者豪迈不凡的气度。  (陈永泉)

  泰安泰山楼

  彭玉麟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
  地犹郫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这是一副集唐人诗句而成的名胜楹联,是作者北游山东,经泰安登泰山楼所作。上联两句集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楚狂人”指春秋末楚国的隐者接舆,曾讽劝孔子归隐。湖南春秋时属楚国。作者以“楚狂人”自况,说明了自己的籍贯湖南。作者因参与镇压太平军有功,一再晋升,官至兵部尚书,身享富贵荣华,但无补于清王朝衰败没落的局势,于是萌发寻仙访道的念头。寻仙,归隐名山。下联第一句集唐明皇李隆基(经鲁祭孔子而叹之)诗。哪氏邑,春秋后期鲁邑(在今山东曲阜东南),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为郸邑大夫,孔子就生长在这里。泰安距曲阜不远,所以说“地犹耶氏邑”。因而想到两干多年前的孔子为鲁相三月而国大治的史实,联系当时清王朝外交失利,内政腐败,战祸连年,感慨联翩,唐诗人杜甫《登楼》诗“万方多难此登临”的名句,涌现心头,就成了这副对联的最后一句。“万方多难”四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此联虽为集句,但文句连贯自然,毫无勉强凑合之迹。  (周 艺)

  泰安泰山绝顶亭
  萧髯公

  一日无心出
  群山不敢高

  泰山为我国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之一,高度不及华山、衡山,然地处东部,传统认为东方为生命之源,是希望和吉祥的象征,因而古代帝王常来此封禅,泰山遂为五岳之长。孔子也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说(见《孟子·尽心上》)。联语用侧面烘托手法。上联从高空写,太阳观测了一下泰山的高度,无心出来和它较量了。下联从地面写,群山俯伏在泰山脚下,没有谁敢说声我比它高。
  全联十个字,用拟人法,“无心”、“不敢”,写得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杜甫《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想象从泰山顶俯视群山的矮小,此联则从地面仰视泰山的高大,可谓异曲同工。  (蒋竹荪)

  潍坊四照亭西廊
  刘墉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

  此联摘自唐于良史《舂山夜月》诗。掬(音jū),双手捧取。上联谓掬水时,将月捧到了手上,想象十分大胆。下联说玩弄花朵,花香沾满了衣裳,将不可捉摸之事物写得具体可感,是为妙笔。  (张 一)

  烟台蓬莱阁

  山水有灵,亦惊知己
  性情所得,未能忘言

  此联极写蓬莱阁名胜的魅力。上联写景,意在言外。山川名胜,如果有灵,一定对游客惊为知己,把山川名胜拟人化了。下联化用陶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与上联相呼应,妙在着墨不多,感情白见。诗中有我,则真情在,对联亦然。  (何禹昌)

  兖州盗跖庙

  得失乃今古亡羊,任他们为帝为皇为王为霸,大踏步跳出簪缨范围,说什么柳下圣兄留青史
  富贵亦英雄走马,像俺者不士不农不工不商,小发财坐享早晚香火,也有那花间贤姐唱黄梅

  盗跖庙,在兖州县内,以祀春秋末年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一说原姓展,“盗跖”是旧时诬称。亡羊,《庄子·骈拇》:“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比喻追逐外物而残生伤性。簪缨,指宫宦阶层。柳下圣兄,指柳下惠,亦姓展,春秋时鲁国大夫,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著称,《孟子》中多次将其与伯夷并列,誉为儒家的理想人物。走马,喻转瞬即逝。黄梅,即黃梅戏。上联说,得失成败自古以来就残生伤性,任凭他们做皇帝,称霸王,不如坚决跳出为宫为宦的圈子,何必提柳下惠名垂青史?下联说,富贵权势也不过是英雄亮相,转瞬即逝,像我不读书务农,不从事工商,坐享人们的香火供奉,还有那民间艺人唱戏消遣。此联借盗跖之口宣扬道家一派尊重自然情性,轻视富贵利禄,恬怡适合,养其寿命的思想。写法上用排比句,造成一种节奏感,且多用俗语,如“大踏步”、“说什么”、“小发财”、“贤姐”等,使雅俗兼容而韵味独醇。  (张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