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云网主页 >> 对联大观 >>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湖北省

  武汉黄鹤楼(一)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黄鹤楼在武昌蛇山的黄鹤矾上,楼以山名。相传始建于三国吴时,以后屡毁屡修,其楼轩昂宏伟,辉煌瑰丽,峥嵘缥渺,几似仙宫。上联化用崔颢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芳草萋萋鹦鹉洲”,夹入“自把金樽”四字,一气呵成;且首句以发问出之,感慨深沉。下联化用李白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联系崔诗中的“白云干载”,搏击自如,气盛言宜,一个“问”字,发人遐想,诚为佳构。  (何以聪)

  武汉黄鹤楼(二)
  陈宝裕

  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层放开肚皮,直吞得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人自有眼界,哪管他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

  上联用“一枝笔”形容黄鹤楼的挺拔雄姿,颇有新意。江汉,武昌是长江和汉水的汇合点,这里泛指湘鄂一带。洞庭,号称八百里,古有“洞庭天下水”之说。云梦,古泽薮名,据史书记载古云梦并不大,后人常把洞庭湖包括在内。去早了黄鹤,唐崔颢《黄鹤楼》诗有“昔人已乘黄鹤去”句。来迟了青莲,青莲为李白自号。传说李白登黄鹤楼原想赋诗,因见崔颢诗,而感来迟搁笔不咏。上联从空间写黄鹤楼,想像奇异,气魄宏大。下联从时间跨度上写登临此楼,游者自己要有真才。这就深化了主題,即登楼本无迟早,关键在自己的气度与才华。将境界和游者胸怀联系起来,见识独特。
  联语气势磅礴,语言通俗,明白如话。  (陈永泉)

  武汉黄鹤楼(三)
  余本敦

  此地饶千秋风月
  偶来作半日神仙

  黄鹤楼楹联甚多,此联写法不同。上联写楼的总体面貌。风月,本指良辰美景。据《梁书.徐勉传》:南朝梁大臣徐勉曾与门客夜游,其中有个虞暠向他求官职,他正色答道:“今夕止(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饶,这里是尽,任凭的意思。下联写作者总的感受。神仙,黃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相传仙人王子乔曾乘黄鹤过此。一说蜀费文袜登仙后,曾乘黄鹤憩此。全联意为,此地自有千秋风月,大家应当抛弃俗念,尽情享受,暂且过一过神仙生活。联中没有写出黄鹤楼的具体景物,而黄鹤楼的潇洒脱俗的风度已足令人神往。  (金性尧)

  武汉黄鹤楼(四)
  张之洞

  江汉美中兴,愿诸君努力匡时,莫但赏楼头风月
  輶轩访文献,记早岁放怀纵目,曾饱看春暮烟花

  作者于同治六年(1867)来武汉任湖北学政,以后又调此任湖广总督兼湖北巡抚。在职期间,创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设立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开办萍乡煤矿、芦汉铁路,大力兴办书院及学堂,成为清代洋务运动后期首脑之一。此联为湖广总督任上所作,上联写今。江汉地区今日商贾辐辏,百业繁兴,为国家中兴事业增光添美,由此而希望游人以关心国运、力挽时局为重,不宜一味沉醉于楼头美景。江汉,长江与汉水。此指素有九省通衝之称的武汉。美,使动用法,使之美。中兴,即“同(治)光(绪)新政”,又称“洋务运动”。指清末当权派依赖外国采取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其中心是求强(制武器、练兵)求富(创办近代民间工业),结果随中法、中日两战失敗而破产。
  但是此举客观上也为近代工业的发生与发展、为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一定条件。匡时,挽救时局。风月,清风明月,指美好景色。下联忆往。意谓回忆昔年暮春三月,奉派来此任职,于访求地方文献之余,也曾饱览了槛外绮丽的景色。辅轩,使臣的轻车。此指同治六年,作者由京外放任湖北学政。文献,关于典章掌故的文字资料。烟花,绮丽春景。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历来题黄鹤楼的诗或联,多从白云、黄鹤、仙人、玉笛、李白、崔颢等典故着笔,可发思古之幽情,无裨当今之世道。此联别具手眼,于写楼、写景、写情之外,更勉游人关怀国事,共济时艰,至于徘徊风月,乃其余事。联语立意高而旨趣远。惜下联气势平弱,不免脚轻头重,是为不足。
  (蒋竹荪)

  武汉黄鹤楼太白亭
  朱士彦

  此间可谈风月
  斯世岂有神仙

  上联蕴含一典故。即《梁书·徐勉传》所载,南朝梁大臣徐勉正色对客人说:“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风月,指不涉政治的自然美景。下联也有典。汉武帝好神仙,但屡求不得,说过“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的话。联意谓世间本无神仙,必欲求仙,唯有在此处求之。因李白潇洒脱俗,有谪仙之称。联语洒脱、豪放,在对仗工整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作者以虚衬实,表现了太白亭宛如仙境的特有风韵。  (王明珍)

  武汉晴川阁(一)
  陈大文

  杰观飞甍,槛外蜀吴横万里
  风帆沙鸟,天边江汉涌双流

  晴川阁,遗址在汉阳龟山东禹功矶上。原晴川阁飞阁层轩,规模宏敞,始建于明代,因唐朝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而得名,与武昌蛇山黃鹤楼隔江相望,为武汉胜迹。联语将晴川阁及其周围的景观描绘得极有气魄。杰观,高大的楼台。甍(音méng),屋脊。联写:高耸的楼阁,如飞翼般的屋脊、点点飘动的白帆、向天竞飞的沙鸥;鸟瞰槛外,从西蜀到东吴的水上交通线横亘万里;眺望远处,莽苍的江汉平原上翻腾着长江和汉水的波涛。作者仅以四个字概括楼阁的壮丽,却将大部分笔墨渲染大江的雄伟气势,突出了晴川阁峙立在江边的特色,进而烘托出它的诱人景观。联语词句清丽典雅,“槛外”与“天边”点明距离的远近,一“横”一“涌”,写出景色的壮阔。  (谢燕华)

  武汉晴川阁(二)
  宋 鐄(钅黄)

  栋宇逼层霄,忆几番仙人解珮,词客题襟,风日最佳时,坐倒金尊,却喜青山排闼至
  川原揽全省,看不尽鄂渚烟光,汉阳树色,楼台如画里,卧吹玉笛,还随明月过江来

  上联化用王安石《书湖阳先生壁》“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句,回忆美好的往事,仙人、词客、坐倒金尊的日子,青山忽然迎面而至。仙人解珮,《列仙传》有汉皋二神女解珮珠赠郑交甫的故事。
  词客題襟,唐段成式、温庭筠等有唱和诗《汉上题襟集》传世。坐倒金尊,喻醉。金尊,酒杯。下联化用李白《听黄鹤楼上吹笛》的诗句,放眼四周的景物,鄂渚的烟,汉阳的树,如画的黃鹤楼,月夜还有笛声飘过江来。上联的“忆”是虚写,下联的“看”是实写,虚实相对。此外句间对、句中对都很工巧。“逼”字描绘楼阁的高峻,十分生动。“川原揽全省”,气势开阔,惜下文只写了鄂渚、汉阳等三镇近景,倘能考虑“云梦朝霞”、“屈庙秀色”等远景,前后的呼应当更为紧密。  (蒋竹荪)

  武汉晴川阁(三)
  裘 恕

  隔岸眺仙踪,问楼头黄鹤,天际白云,可被大江留住
  绕栏寻胜迹,看树外烟波,洲边芳草,都凭杰阁收来

  上联写楼,取材于崔颢《黄鹤楼》诗前半:“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大意是说,隔岸眺望仙人的踪迹,当年楼上黄鹤,天空白云,都已逝去,江水不曾把它们留住。下联写阁,仍用崔诗后半:“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大意是说,绕栏寻找美好的景物,汉阳红树,洲上碧草,登阁都能尽收眼底。此联先说仙踪不可觅,是虚景,后说胜迹犹在目,是实景。以虚衬实,也是崔诗的风格,惟思路不够开阔,是其不足之处。  (商启予)

  武汉东湖景区
  周涤非

  鹄比翼,花颦眉,柳拂裙,画意更兼诗意
  林蕴幽,水凝碧,山环翠,东湖不让西湖

  东湖系武汉新建风景区,湖面为杭州西湖的六倍,风景秀丽。
  园林之胜,不外乎花柳禽鸟,山水林泉。此联概括了东湖景物的特征,而且化静为动,写出其神韵。联语中动词的锤炼,如“比”“顰”
  “拂”“蕴”“凝”“环”等字,賦予东湖以蓬勃的生命力。结尾使人于联想中充满信心,寄希望于新建设的诗情画意中,豪情跃然。鹄,天鹅。颦眉,皱眉。拂,舒展。蕴,积聚。凝,聚合。(王齐孙)武汉东湖听涛轩茫茫碧水,昼夜拍丹岩,洗耳涛声常在耳浩浩清风,晴阴敲翠叶,凝思竹韵总于思
  听涛轩是东湖主要风景点。此联紧扣“听涛”之意,彩笔重绘侧耳细听涛声的悠然神态。洗耳,许由优游山林,闻尧让位于己而感到耳受污染,因而临水洗耳(见皇甫谧《高士传》),后以称脱俗不问世事的情怀。为渲染景点的清幽环境,下联宕开一笔,以“凝思”
  翠竹的专注神情追求物我相融,浑然一体的境界。联语中“拍”、“敲”等字賦予画面以动态美。  (王明珍)

  武汉东湖可竹轩

  皓月凝辉,竹影婆娑留画意
  明湖摇翠,桨声欸乃壮诗情

  本联是写景小品。明月当空,竹影摇曳,如翡翠似的水面被小舟轻轻荡开。悠悠传来的摇櫓声使这片竹林愈显静谧。联中的明月、湖水、竹林被描绘得那么清澈、明净而又谐和,甚至连细微的声音、动态都表现得十分逼真。尤其是那船桨摇橹的音响,赋予画面一种宁静而平和的生活气息。联语既描写了无声静态(上句),又表现了有声动态(下句)。静而不寂,动而不嚣,切湖畔、切竹轩,意境幽美。  (王明珍)

  武汉伯牙琴台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琴台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湖畔。传说春秋时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时与钟子期结为至交,后钟死,伯牙即碎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筑台纪念。此为集句联。上联出《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二人结为知音。下联出唐司空图《诗品·实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高雅的琴声,知音者被吸引,听得入神,不谙者则漠然置之,担着柴薪走开。联语围绕琴台的故事讲了“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道理。  (商启予)

  黄冈睡仙亭
  林以钺

  人笑我长眠,世上那堪睁眼看
  我叹人尽梦,道旁曾借枕头来

  睡仙亭,在赤壁公园内,为赤壁六亭之一。联语不见一“睡”
  字,却字字切题。上联的“那堪”,哪里值得之意,把满腹牢骚与对当时社会之愤激,尽露纸上。下联更有看破红尘,一睡方休之意。
  借枕头,用卢生住店,睡吕仙之枕,备极荣华,醒来,店主所炊黄粱尚未熟之典。  (张一)

  黄冈东坡赤壁(一)
  朱珔

  胜迹别嘉鱼,何须订异箴讹,但借江山摅感慨
  豪情传梦鹤,偶尔吟风啸月,毋将赋咏概生平

  东坡赤壁,位于古黄州(今黄冈县)城西门外赤壁山崖上。因崖石赭赤,屹立如壁,故名。俗称“文赤壁”。北宋元丰三年(1080),苏东坡贬官黄州时,爱其风景佳丽,常到此赋诗作文,留下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他同唐宋其他诗人一样,有意或无意地将黄冈赤壁认作是三国时孙、刘联合击败曹操之地的蒲圻赤壁(俗称“武赤壁”)。“胜迹别嘉鱼”,明言东坡赤壁有别于蒲圻赤壁。嘉鱼,县名,即蒲圻赤壁所在地。但不必指摘东坡的谬误,更“何须”订正什么真伪,因这是东坡“借江山抒发其“感慨”罢了。摅(音shū),发抒,抒发。东坡“豪情”也已传付给梦境,不过“偶尔吟风啸月”而已,如把其“賦咏”的多情作为他的生平经历,更加不妥。盖文学作品与史地文献不同。钱钟书先生云:“诗文风景物色,有得之当时目验者,有出于一时兴到者,出于兴到,固属凭空向壁,未宜缘木求鱼,得之目验,或因世事变迁,亦不可守株待兔”(见《管锥篇》),可谓至论。  (张君宝)

  黄冈东坡赤壁(二)

  月色如故
  江流有声

  此联据苏轼《前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的提示,从月与水两方面来描写赤壁景物。上联概括《前赤壁赋》内容写“月”。自曹操赋“月明星稀”,八百多年后,苏轼写“月出于东山之上”,月色仍旧是那个样子一一江山依旧。其中隐含“一世之雄”的曹操“而今安在”的人事已非的感叹。下联直接用《后赤壁赋》句写“水”.苏轼元丰五年七月游赤壁北之矶窝湖。《黄州府志》:“矶窝湖,东坡赤壁游之一也。”《前赤壁赋》云:“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水光接天”,显然是湖景。同年十月游赤壁山南之矶头,写了《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风起水涌”。“江流有声”四字确能代表赤壁江面的景色。全联只八个字,既作了理智的思考,也进行了形象的描绘,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情、景、理汇合交融,不失《赤壁赋》的韵味。  (蒋竹荪)

  蒲圻翼江亭

  江水无情红,凭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卮言、兴霸良策
  湖山一望碧,遗留胜迹,犹怀想周郎声价、陆弟风徽

  翼江亭,位于蒲圻县赤壁上临江的绝壁顶上,近代所建。因赤壁山与铁山两脉如鲲鹏两翼而得名,此处相传为周瑜破曹军的哨所。翼江亭对岸鸟林原是曹军大本营,至今留有“曹操湾”和曹军血流成河的“红血港”等遗迹。“无情红”三字,道出了当年赤壁大战的壮烈与惊心动魄。上下联的末两句,以深沉细膩的笔触,描述了甘宁和张昭的辩论场面与周郎(瑜)、陆弟(逊)指挥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的雄才大略。据《三国志》载:甘宁(字兴霸)向孙权献先取江夏进而夺取荆州之策,遭张昭(字子布)反对,二人争辩不休,后孙权赞同了甘宁的主张。此事即“子布卮言,兴霸良策”的由来。
  上下联的末两句亦套用清朱彝尊《满江红·吴大帝庙》词中旬:“想当日周郎陆弟、一时声价。乞食肯从张子布?举杯但属甘兴霸。”
  对联写景、咏史、抒情结合,读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张君宝)

  恩施问月亭

  有亭翼然,可许题诗玩明月
  斯人宛在,曾经把酒问青天

  传说李白曾来恩施的问月亭游览。亭名即用“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出句说,有座亭子像飞鸟展翅,可以准许在此赏月题诗。有亭翼然,见欧阳修《醉翁亭记》。对句说,诗人好像还在,曾经举起酒杯向青天提出询问。把酒问青天,见苏轼《水调歌头》词。联语嵌入“问月亭”三字。上句写玩月,下句写问月,反映了诗人超脱、豪放的情怀。  (唐音)

  襄阳米公祠
  董其昌

  小楼刻烛听春雨
  白昼垂帘看落花

  祠在襄阳城内,为纪念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而建。联语化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意,由夜景写到昼景。上联取“小楼听雨”镜头,描绘在这般春情雨意中刻烛吟诗,限时完卷,显示出横溢的才情和遄飞的逸兴。下联取“垂帘看花”镜头,烘托出永昼无人,隔帘欣赏落花的雅趣,体现出一种朦胧的意境美。全联对仗既工而含无穷韵味。“听”、“刻”、“看”字虽平常而能传神。  (何以聪)

  公安柳浪馆
  袁宏道

  饶水饶烟火
  临花临柳居

  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创始人,率先倡导文学要崇尚“性灵”,抒写要真率自然,反对摹拟仿古。柳浪馆是宏道家乡的别墅,哪怕在这随意挥洒的自题联中,也体现了他“真率”的主张。短短十个字.对仗也不求工整,水与火,花与柳,取景平淡,“饶烟火”与“临柳居”,又似对非对,两个“饶”,两个“临”,更说不出什么深意和美感,但这些却能显示出别墅主人、楹联作者一种真实自然的风格。由于过分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其诗作往往题材狭窄,没有多少社会意义,此联也有这一弱点。不过,在散文方面,他开拓了晚明小品文的领域,且多上乘之作。  (何以聪)

  浠水闻一多故居

  茫茫人海,同乡、同学、同事,同步行三千里,回首当年伤永诀
  莽莽神州,论学、论品、论文,论豪气十万丈,横视古今有凡人

  作者以一个老同学、老同事、老同乡的身份,在天日重光之后,重新来到闻一多先生故居,题上这副联语,表示祭吊、纪念和景仰之意。步行三千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迁湖南长沙组成临时大学,不久又奉命迁滇,1938年2月,闻一多偕同部分师生二百余人自长沙启程,经历68天,步行三千余里,到达昆明。至情无文,容不得半点矫饰雕凿,所以用大白话,写真性情,字字发自胸臆,恍若当年对话,叙乡情,道友谊,直到同步行三千里壮举,如实道来,越质朴越见肺腑。在莽莽神州、茫茫人海中,长歌当哭,倾吐了永诀之痛,直到最后,凝聚成一句盘空硬语:“横视古今有几人。”概括了闻先生博洽淹贯的学识,独领风骚的诗篇,特别是民主战士面对特务暗杀而无惧容的品格,确能激发出十万丈豪气光芒。这句话是本联的主心骨,写得凝重深沉有力。  (何以聪)

  西陵峡三游洞
  殷昭文

  两代记三游,人杰地灵,割据江山同不朽
  千岳藏一洞,天惊石破,凿开混沌是何年

  三游洞,在西陵峡中灯影峡下游江北,距宜昌市十公里。洞在峭壁之上,背倚西陵峡,面临下牢溪。高崖深谷,风光奇丽。上联叙“人杰地灵”的佚事。“两代记三游”,点明唐宋两代文学家游洞的故实。唐元和十四年(819)春天,白居易及弟白行简在西陵峡与好友元稹相遇,三人结伴赏游,在北峰下发现这一石洞,于是寻幽探胜、赋诗抒怀,白居易并写了《三游洞序》,述其缘由,此洞因名三游。到了宋代,苏洵、苏轼、黄庭坚三人又结伴游览了此洞。文坛佳话遂与奇洞一起,长存不朽。下联以“天惊石破”形容洞的奇特,令人震惊,尤其末句“是何年”的设问,更使奇洞增加了神秘感。混沌,指天地未开辟前的状态。此联跌宕写来,却不失工稳,中间两用成语,亦十分妥帖。  (张君宝)

  蕲春手巾庵

  寺古僧稀,长引烟霞为伴侣
  山深市隔,只凭花草记春秋

  此联写深山古寺生活情景。由于僧人稀少,殿庭古旧寂寥,仅以烟霞为伴;由于远隔市嚣,纸笔缺乏,只据花草盛衰记时。陶渊明《桃花源诗》“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正成岁”描写的正是这种情况。“烟霞为伴”、“花草记时”,反映了作者追求一种淳朴天真,归返自然的生活情趣。  (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