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云网主页 >> 对联大观 >>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广东省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一)
  黄 兴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墓在广州市先烈路。19n年4月27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发动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广州起义,起义者攻打两广总督衙门,经一昼夜血战,起义失敗,不少革命党人牺牲,后收得遗体72具,丛葬于黄花岗,1918年建立墓园。上联写战斗惨烈。七十二位健儿,在与敌激烈战斗中英勇倒下而沉没于血泊中。酣战,激战。春云,指春季,时为4月27日。湛,古沉字,沉没。碧血,烈士的鲜血。《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下联写人民的怀念。四万万同胞沉痛地凝视着凄清的秋雨敲击着岗上的黄花。四百兆,一百万为兆,四百兆即四万万或四亿。国子,原指公卿大夫的子弟,此指人民,百姓。秋雨,喻黑暗统治势力。秋瑾绝命词有“秋雨秋风愁煞人”之句。黄花,也指黄花岗。作者是近代民主革命家,并参与领导了这次广州起义,失败后感触万端。
  “秋雨湿黄花”既是当前景物的实写,又含有黑暗势力尚强之意。“愁看”,反映了无可奈何的伤痛。联语用语十分精练,为死难烈士而伤痛的深沉感情表达得十分强烈。  (蒋竹荪)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二)
  张国学

  黄土一抔,容八九丹心碧血
  花岗万世,砺百千华发青巾

  上联说,一座坟墓,能容得下七十二颗赤诚的心和他们所流的血。抔(音pou2),捧;把。《史记·张释之传》:“取长陵一抔土。”后称坟墓为一抔土。丹心,赤诚的心。碧血,忠臣烈士所流之血。《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下联说,烈士与黄花岗永存,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成百成千游人们的品德节操。华发,老人花白的头发,引申为老人之称。青巾,青色的头巾。借指少年。联语将“黃”、“花”、“岗”、“八”、“九”五字嵌入,用了传统的表意法,两数连文,以其相乘之积表数。上联中的“八九”即指七十二。全联对仗工整,切合庄重肃穆的凭吊主题。  (商启予)

  广州四烈士墓

  生经白刃头方贵
  死葬红花骨亦香

  四烈士指温生才、林冠慈、陈敬岳和钟明光,他们在辛亥革命时期,因先后刺杀清政府官员而被捕牺牲。1918年广州人民在红花岗建墓合葬,称四烈士墓。上联写烈士生前壮举。活着就要与敌人白刃拼杀,才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白刃,锋利的刀。下联写烈士死得其所的光荣,为革命而战死,得葬红花岗胜地,白骨也留芳后世,让世世代代的人们景仰称颂。红花,即红花岗。联语突出与敌人拼杀这一烈士英勇行为,点明死后归葬之处,切题切景。生与死、白刃与红花,对比强烈,热情赞颂了烈士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余心乐)

  广州镇海楼(一)

  急水与天争入海
  乱云随日共沉山

  镇海楼在广州越秀山巅。明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镇守广东时所建。当时倭寇侵扰沿海,建楼有“雄镇海疆”之意。站在高耸入云的镇海楼上,举目远眺,巨流奔涌,一望无垠的水天相接处,水与天似乎在争着入海。水面是这般的热闹,天空也不寂寥,乱云随着夕阳翻卷飞动,也在一起沉落。本联语言明快,画面气势恢宏磅礴,笔力挥洒自如,表现出奔放驰骋的动态美。  (王明珍)

  广州镇海楼(二)

  百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愧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上联极言楼高,虽历遭浩劫,几经沧桑,如今依旧高耸入云。
  接着一个问句展示作者博大胸襟,意气非凡。危楼,高楼。摘斗,摘星。摩霄,靠着天.劫,佛教称天地自形成到毀灭为一劫。下联凭吊古人。故侯,指五百年前创建镇海楼的朱亮祖,曾佐朱元璋取天下有功,封永嘉侯。先一个设问句,引人遐想;接着抒发感慨,缅怀英雄,愧对古人,不免有壮志未酬之叹。联语咏史怀古,隽永深沉,意境恢宏。  (吴关镛)

  广州留侯庙
  郑元濬

  生叔季世,有豪侠心,报韩椎秦,兴刘灭项
  绝富贵交,为神仙侣,进履辟谷,拜石受书

  留侯庙,即张良祠,在广州白云山濂泉寺旁。张良,字子房,为战国时韩国贵族后代,后助汉高祖刘邦灭秦,为刘邦献谋划策,屡建奇功,被封为留侯。上联,叔季世,指衰乱之世,也即末世。报韩椎秦,据《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为了替韩国报仇,曾收买大力士在博浪沙用铁椎刺杀巡视途中的秦始皇,末成。项,指项羽,张良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下联.绝富贵交,指张良帮助刘邦打下江山后,不愿享受荣华富贵,退而隐居。进履,《史记·留侯世家》说,张良少年时,在下邳(音pī)桥上遇一老人将鞋抛到桥下,要张良拾起给他穿上,张良从命,后老人赠他一部《太公兵法》。辟谷,不吃谷物,古代道家的养生学仙途径之一。《史记·留侯世家》说张良“学辟谷,道引轻身”。拜石受书,张良遇到的老人,自称为“谷城山下黄石”。对联抓住“报韩椎秦”和“进履辟谷”两个最富传奇色彩的故事,说明张良从小就有大志,以及功成身退的识见。联语全用四字句组成,琅琅上口,层层递进,恰切地概括了张良一生。  (陶继明)

  广州陈园
  张维屏

  闭门宛在深山,好花解笑,好鸟怡情,尽是天生活泼
  开卷如游往古,几辈英雄,几番事业,都成文字波澜

  陈园原系私人花园,是闹市中的一块静地。上联写陈园景色,进入园中,不仅好花好鸟,备呈丽姿,而且宛在深山,不乏静穆,既胜且幽,媚而不俗,所以“天生活泼”四字,点出了名园个性。下联写陈园的宏富收藏,历史上诸番英雄事业,跃然卷帙之中,那就是古往今来,人物英气,汇成文字的壮阔波澜,给后人以启迪与激励。作者给陈园以极高的评价。联语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气势不凡。  (何以聪)

  广州白云山半山亭
  粱绍壬

  上方月出初生白
  下界尘飞不染红

  白云山,在广州北郊,由三十多个山峰组成,因主峰摩星岭常有白云缭绕而得名。此联切地绘景。立足于小亭,抬头遥望,皓月当空;俯首远眺,清辉普照。道家以“白云”喻仙界,以“红尘”称人世。上联谓云起先是暗黑,至天上月出而始露皎白。下联意谓下界虽尘飞却不染红,即超然于尘俗之外。全联旨在悟道。  (王明珍)

  广州白云山白云山庄

  绿树多生意
  白云无尽时

  白云山庄在白云山北公园内。生意,生机。《世说新语·黜免》:“殷(仲文)视槐良久,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白云,喻客居思亲。《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太行山,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以后成为望云思亲的典故。出句写树,蓊郁的绿树,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对句写人,思亲的深情,没有穷尽的时候。从自然景物的观赏写到自己思亲的深情,显得情文并茂,具有感人力量。  (余心乐)

  广州珠江亭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上句出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下句出宋苏轼《前赤壁赋》。珠江亭,在海珠桥上。海珠桥,橫跨于广州市区的珠江上。行人如流,熙来攘往,上联正是反映了桥上的热闹情景,集句可谓恰到好处。因桥跨珠江,临江面海,游人不绝。下联描绘了清风水波之景,寥寥两笔,点出好一派悠游氛围。真是珠联璧合。联语上下句相对,虽为集句而自然天成,不露痕迹。  (周世达)

  中山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

  一椽得所
  五桂安居

  孙中山故居在广东中山市翠亨村,西倚五桂山脉,东临珠海。
  联语体现了不图个人享受,追求全社会“安居”的博大胸怀。陆游《夜雨》诗之二:“寒雨连三夕,幽居只数椽。”而作者却高咏“一椽得所”即已满足!一椽,代指小屋一间。但“得所”以后并非无求,下联写的就是作者的追求与理想。本联仅八字,浅白、洒脱、自然,无半点雕凿之痕,作者的情操却深寓其中。  (康斯馨)

  潮州韩文公祠

  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
  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祠在潮州湘子桥东端,南宋淳熙十六年,为纪念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韩愈而建。元和十四年,韩愈因谏迎佛骨,上《论佛骨表》一文,触宪宗之怒,要把韩愈处死,后经宰相裴度及诸贵戚共同解救,才贬为潮州刺史。上联即指这事。作者热情地把韩愈被贬说成是“天意”要振兴潮州的文化。斯文,文化。《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下联概括韩愈在潮州的政绩。韩愈到了潮州,访贫问苦,兴利除弊,倡办公学。到任仅八个月就把荒僻落后的潮州引向正路,变成礼仪之邦,成了千万代学习的表率。八个月,韩愈自元和十四年正月贬潮州,同年十月调袁州,实际任官八个月。
  此联紧扣人、地、时,写出了韩愈来潮州仟职的前因后果。先生之被贬是不幸,而对潮州来说却是幸事,文化赖以振兴。叙议结合,用语简洁,字里行间流露赞颂之情。  (王明珍)

  潮州金山
  张丹叔

  明月共天涯,看云影波光,恍疑身在江南,话当年佛祖谈禅、诗仙留带
  春风移岭表,趁蕉阴椰叶,偶尔步来城北,问何处韩公遗迹、常相残题

  上联借镇汀金山衬托潮州金山,仿佛镇江的佛印大师到潮州谈禅来了,又仿佛曾在镇江金山寺留下玉带的诗仙东坡,也到潮州题诗来了。于是“云影波光”,既是岭南,又是江南,形成“明月共天涯”的佳趣,写出了作者广远旷达的胸襟。但这实是衬托。基调却在下联。下联直接描写潮州金山,春风城北,蕉阴椰叶,全是岭表风情,卒章见志,作者更把感情倾注到对韩愈和常衮的怀念上去。
  这两位都是唐代名臣,都在潮州留有治绩,但寻访韩文公遗留的事迹、常刺史题镌的诗碑,既是“偶尔步来”,又是欲“问何处”,十分含蓄,却仍然掩饰不住一种牢落悲凉的感伤之情。  (何以聪)

  潮州步月亭
  陈仲英

  伴云何处住?得住且住
  问月几时圆?见圆便圆

  这副楹联阐述一段禅机禅理,格调带上了佛家偈语色彩。住,留。云行无意念,自然是得住且住。上联寓意在于劝谕世人不要执着胶滞,去苦苦问讯“伴云何处住”,而要圆通超脱,随遇而安,任他水流云住,永远神明若定。月圆有定期,最好的办法是见圆说圆,圆是永恒,圆是本相。下联是劝人但重“见圆”,不必拘泥“几时”,不必自寻烦恼,去区分阴晴圆缺。上下联合起来,便在宣告:云能自住,月能常圆,万物皆能自得,一切无劳人为,这样就可以在步月亭悟禅,到达无挂碍的境地了。  (何以聪)

  潮州西湖公园观稼亭
  王延康

  乱山吞落日
  平畴交远风

  公园在潮州市区,南宋时掘土为湖,湖内有艮山。观稼亭是其胜迹之一。此联写傍晚远眺之景。上联写众峰突兀,岩石嶙岣,夕阳缓缓下沉,一个“吞”字,用拟人手法传神地描绘了日落的动态。
  构思奇妙,形象生动。下联用晋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句,极目开阔的田野,微风徐来,给人爽心舒怀之感。“平畴”二字又紧扣“观稼”主题。  (王明珍)

  潮州西湖山
  蒋厚传

  湖名合杭颍而三,水木清华,惜不令大苏学士到此
  山势分郊郭之半,楼台金碧,还须倩小李将军画来

  潮州的西湖山是城內的西湖和葫芦山的合称。此联写西湖山景色佳丽,上联点“湖”。湖名而三:潮州的西湖与杭州的西湖,颍州(安徽阜阳县)的西湖,合起来为三个。水木清华,景物清幽美丽。晋谢琨《游西池诗》:“水木湛清华”。这一句正面写景色之美。
  下面一个“惜”字从侧面写景色不亚于杭颍二湖。大苏学士,指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曾到过杭颍二西湖,而未曾到潮州西湖。下联点“山”。郊郭之半,半城半郭。先写山势景色及亭台楼阁建筑物,楼台金碧,正面写景色之美。下面一个“倩”(倩,请,央求)字,从側面写景色之佳,说只有请李昭道才能画出这山光水色。小李将军,即唐代著名画家李昭道。李昭道父亲李思训曾任左武卫大将军,时人称李思训为“大李将军”,李昭道为“小李将军”。此联绘西湖山的湖光山色采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别有情趣。  (吴关镛)

  潮州双忠祠

  国士无双双国士
  忠臣不二二忠臣

  双忠祠在广东潮安县,内祀南宋文天祥和谢枋得。文天祥被元军逮捕后不屈,三年后被杀。谢枋得在宋亡后不仕元朝,绝食而死。本联作者抓住了文、谢两人共同的特点进行渲染。对宋朝来说,他们是才智过人的“国士”,又是坚贞不屈的“忠臣”。运用同音假借的修辞手法来强调其含义。下联中的第一个“二”为“贰”的谐音。贰:不专一。背离。《诗.卫风.氓》:“士贰其行。”全联意为:举世无双的“国士”偏偏有一双,忠心不贰的“忠臣”也恰恰有二位。以此写出“双忠祠”名副其实。联语巧用迭字,读之富于节奏感。  (王明珍)

  惠州六如亭

  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柳絮
  自东坡去后,夜灯仙塔,一亭湖月冷梅花

  六如亭在惠州西湖后的孤山上,有苏堤直达。东坡之爱妾王朝云葬此。宋绍圣元年至四年,苏轼谪届惠州,极有政绩,当地人民甚为怀念,有多处纪念物,至今犹存。上联写东坡贬留惠州时之事,对东坡及其爱妾寓惠时的生活作了形象的概括。经卷药炉,引自东坡“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姻缘”诗句,点出东坡偕朝云谪居惠州时药炉为伴、经卷为邻的情景。百尺江楼飞柳絮,相传东坡在惠州合江楼上命朝云唱《蝶恋花.春深》一词,当她唱到“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时,竟然泣不成声,此足证东坡夫妇对已不幸遭遇的伤感。下联写东坡离开惠州后的情景变化。朝云葬于此处,虽有夜灯仙塔陪伴,终不免孤寂凄凉。人去亭空,湖冷月凉,冷到梅花.此联极尽幽眇哀思,低沉婉转,有一唱三叹之致,诚为佳构。  (王齐孙)

  惠州朝云墓
  林兆龙

  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墓在惠州西湖孤山。朝云姓王,浙江钱塘(杭州)人,为苏轼之妾。曾随同苏轼谪居惠州,绍圣三年(1096)病故,时年34岁。相传朝云生前学习东坡书法,诵读佛教经典,临终时仍念《金刚经》“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之句,故覆盖墓上之亭,亦名为“六如”。墓主信仰佛教,作者用佛经的话来怀念她,十分贴切。上联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意为世俗认识和它面对的一切对象,都是虚幻不实的,其实它们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只有具备这种认识,才能把握佛理,达到觉悟解脱的境界。下联出《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为既然一切事物都是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水如电光,那么就应抱“无所住”的态度,对现实世界不应执着留恋。  (唐 音)

  惠州合江楼

  此是东坡旧居,应有文光联北斗
  恰与西湖对峙,长留诗境在南州

  这副楹联在上下联四个角上镶嵌了“东西南北”四字,巧妙而不雕凿。文字的优美缀合与内容的真挚称颂,两者融合无间,相得益彰,洵为大家手笔。东坡处惠州多年,不少著作成于此楼,所以誉之以北斗文光,毫不为过。北斗,星名。文光,指作品的文采。
  杭州有西湖苏堤,刚好与南州(即惠州)西湖对峙。此联以东坡旧居为中心点,赞美其诗境,想像其文光,并与杭州西湖相颉颃.全联主题明确,感情表达有深度,所以既能启发人们对东坡逸致的遐想,又能令人佩服作者的巧妙构思,可谓别具一格。  (何以聪)

  湛江湖光岩楞严寺
  李 纲

  湖水苍茫,客到路从花外问
  岩山寂历,僧归门向月中敲

  湖光岩在广东湛江市西南部,水色湛蓝,晶莹耀目。有楞严寺、白衣庵等古刹。楞严寺依山傍水,环境清幽。联语刻划了山寺昼夜的清静。上联描写湖水旷远无边,寺里极少来客,难得有个过路人,隔着花丛,顺便问了一两声便走了。下联化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句意,写月华如水,岩山寂静,老僧归来,轻敲寺门,传来一阵回响。联语中“问”“敲”都是表示声响的动词,本可打破沉寂,但在那个“苍茫”“寂历”的环境中,反而增添了几分寂静。作者能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生动形象。“花外问路”“月下敲门”来写,颇饶诗情画意。  (蒋竹荪)

  大埔高陂桥

  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
  半轮明月,空藏丹桂宫中

  高陂桥,位于广东大埔县与福建永定县之间的小溪上,为石拱桥。上联写桥高恰似飞虹,从侧面向前看,行人过桥如步青云路上。下联写桥形如半月,透过半月形桥洞往外看,只见农家村落正掩映在水波荡漾的丹桂宫中。丹桂宮,相传月中嫦娥所居,此极言桥景恰如仙境。联语全用比喻,形象优美,写出了景点的幽静清雅。  (周监)

  梅州人境庐(一)
  黄遵宪

  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
  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

  戊戌变法失敗,作者被清廷罢黜,退居故里。联语反映了他身处逆境,仍忧国忧民,对前途抱着坚定信心。上联写景色。流水、竹影、明月,相互衬托,三分、四分、七分,层层点染,写出了人境庐恬静、疏朗、清幽的境界。下联抒情怀。庭园内有五步楼、十步阁等古朴典雅的建筑,登楼四顾,可以眺望百步之外滔滔东流的梅江。联语中“添”“望”两个动词下得极为精炼。“添”字隐含天地无私,明月给我孤独寂寞的生活平添无穷情韵之意。“望”字流露出身遭斥逐、内心仍不断关心国家命运的迫切之情,不说“梅江”而说“长江”,意亦在此。全联明白如话,不用一个典故,充分反映了这位“诗界革命先驱”的思想心绪。  (张一)

  梅州人境庐(二)

  妙境天开,松古石奇原旧馆
  香云风送,山幽房静是清凉

  这是一副典型的写景联,首句“妙境天开”,总体勾勒“人境庐”
  景色的天然。黄遵宪当年建庐便取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意命名。而“妙境天开”亦隐含此意。继以“松古石奇”一语展开这个“天开”的妙境画面。原旧馆,点出了别墅的来历,由此使读者似看到一座古朴的房舍,掩映在古松奇石之间。下联“香云风送”用“香”形容“云”,虽没有交代这香从哪里来,但稍细思之,就知道这里花草茂盛,花香伴随云雾在和风的吹送下,使人闻之心旷神怡。结句“山幽房静是清凉”,照应了开端的“妙境天开”,且又展示了另一幅画面:白云飘香,宁静的山房安卧在幽深的花簇树丛中,一片清凉世界。作者写景,有着眼于动态之美的“香云风送”,又有着眼于静态之美的“山幽房静”,剪裁得体,配合得当。  (张君宝)

  肇庆鼎湖山半山亭

  客游图画里
  僧语云水间

  山在广东肇庆市东北,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本联以游人驻足小亭、举目所见的景物为吟咏对象。作者抓住寺庙的主要人物来写,一是游客,一是僧人。游客陶醉在如画的天地中,寺景之美,不言而喻。僧人在云水迷蒙之中喁喁对话,其闲情逸致可见。此联文字精炼概括,景物形神兼备。给人以超然脱俗之感。  (王明珍)

  肇庆庆云寺

  云里钟声,云外泉声,昼夜喧流,如是法轮常转
  岭南越秀,岭西独秀,江山佳气,都为福地来朝

  庆云寺,在肇庆鼎湖山南麓。寺内殿宇重重、堂室深邃,钟磬之声,悠扬动听,是岭南著名的古刹。上联谓白云缭绕,钟声、泉声在云里云外喧流不止,如此,法轮转了一年又一年。法轮,佛教谓佛法不停滞于一人一处,辗转流传。“喧”、“流”两字,形象地写出了声音的浏亮绵长,也烘托了山林的幽深寂静。一动一静,极富美感。下联由实转虚。“越秀”、“独秀”,分指著名的越秀山、独秀峰,也代称粵中的山光水色、灵秀之气都汇聚于此地,使之更添无穷魅力。此联上下各用一组排比句,增强了节奏感;又各用两“云”字、“声”字和两“岭”字、“秀”字,不但无复沓之嫌,而且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张君宝)

  南海西樵山

  几点梅花归笛孔
  一湾流水入琴心

  西樵山在广东南海县官山圩附近。“南粵名山数二樵”,它是其中之一。上有峰、洞、泉、瀑诸名胜。此联写景,含义双关,梅花又可作梅花笛曲解,流水又指流水琴曲。自然美和音乐美和谐的统一起来。一个动词“归”和一个动词“入”,十分飞动传神,把人们带到充满诗情画意的音响之中,令人陶醉在这美妙的境界里。  (吴关镛)

  南海西樵山云泉仙馆

  花间酒气
  竹里棋声

  西樵山风景十分秀美。云泉仙馆原为明代的玉楼书院,建于西樵山之腰。鲜花丛中仿佛飘出诱人的酒气,翠竹林里好像传来清晰的棋声。喝酒、下棋、花红、竹绿,寥寥数语抓住了富有特点的云泉景物,以简洁直白的文辞,描绘出令人神往的仙乡面貌,十分切合“仙馆”的命名。  (王明珍)

  南海西樵山天湖枕流亭
  梁启超

  春尽花魂犹恋石
  雨余山气欲吞潮

  亭在西樵山天湖畔。上联以缠绵的情调描绘了一幅暮春落红图。春天将尽,花辦纷纷飘落在山间岩石上,迷人的景色中弥漫着一层伤春气氛,以“恋”字突现出来。下联描绘雨后山林中雾气氤氲,翻腾奔涌,好像要吞没山溪春潮。隐寓作者当时有志不得申的愤激之情,以“吞”字表现出来。上联有秀丽、柔婉的阴柔美。下联则是雄奇、劲健的阳刚美。一柔一刚,使意境的表现更有深度。  (王明珍)

  博罗罗浮山酥醪庵
  梁章矩

  万壑烟云留槛外
  半天松竹拂窗来

  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县境内东江之滨,瑰奇灵秀,峭峰林立。
  《太平寰宇记》:“浮水出焉,是谓浮山,与罗山并体,故曰罗浮。”酥醪庵位于罗浮山腹地,建于东晋,为葛洪修道炼丹处。上联说,千山万壑飘浮着的烟云,徘徊、留连于栏杆之外。一个“留”字,写出了烟云非常留恋酥醪庵这个地方,并不敢涌进室内打扰主人的清静。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內编》云:“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作者是深谙此中道理的。下联说,飕飕的松风带着沙沙的竹声拂窗而过。一个“拂”字,把风的神韵从侧面勾画了出来。联语并没有说风,而“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显示了作者锤炼文字的功力。  (王明珍)

  蕉岭长潭林丹九祠

  却聘守贞,素心清似长潭水
  坠崖殉节,碧血光照一线天

  林丹九,明末清初长潭塾师,与乡人筑寨固守抗清。潮州都督屡请他出山任职,他始终拒绝。清兵入据蕉岭,他与三人同抗清兵,顺洽四年坠崖殉节。上联谓,拒绝官位的引诱,保持自身的纯洁,心像长潭的水一样清。素心,纯洁之心。长潭,是一2公里长的峡谷,幽涧深邃,水泉清冽,石陡峡窄,寒气袭人。下联谓,跳悬崖以殉国难,碧血与长天同照后代。碧血,《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用碧血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
  林丹九为一普通平民,并无守土的义务,但他本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义,毅然奋起抗拒清兵。联语中“碧血”、“素心”等词赞扬了他可贵的民族气节,所用比喻亦甚贴切。  (余心乐)

  番禺余荫山房
  邬燕天

  余地三弓红雨足
  荫天一角绿云深

  余荫山房在番禺县南村,是清代广东的四大名园之一。弓为古代量地的器具,五尺为一弓。三弓非确数,而是指园林范围不大。红雨,落花缤纷的样子。荫天一角,指余荫山房园林遮蔽了天际一角。绿云,指树木葱茏。此联为“鹤顶格”,“余荫”两字分嵌上下联之首。联语措辞工巧,富于色彩,写出了山房的小巧玲珑,园林的浓艳娇美。  (陶继明)

  清远飞来寺
  徐琪

  何处寺飞来?天与开山留佛住
  此间尘不到,我非观水亦心清

  传说清远峡风景秀丽,但无寺院,佛祖命轩辕二子大禺和仲阳化为神人将安徽舒城的延祚寺拔起,移建此地。上联介绍寺院来历。认为飞来寺是老天从安徽移来赠给开山祖师的。开山,最先在山上建寺的和尚。下联说明此寺特点。此地不受六尘干扰,不必观水,心也是清的。尘不到,佛教认为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是人们修行成佛的障碍,飞来寺是六尘不到之地。心清,古人认为观水可以使人心清。《孟子·尽心上》有“观水有术”句。  (蒋竹荪)

  清远飞霞洞

  林罅忽明知月上
  竹梢微响觉风来

  飞霞洞在广东清远县城北的飞来峡。置身涧中,当林间的空隙忽然明亮,便知道是月亮已冉冉升起;翠竹的梢头沙沙作响,就感觉到清风徐来。月夜、竹林是这样的空明澄净。联语中的景物有形无形,有声无声的对比描写给人的感受是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深沉。  (王明珍)

  揭阳榕城关帝庙

  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

  榕城在广东省揭阳县,名为榕城镇,内祀三国名将关羽。卧龙,世人对诸葛亮之称。子龙,赵云字。翼德,张飞字。玄德,刘备字。作者别出心裁地把四个人名组成一联,明确表达了各人与关羽之间的关系。“龙”字与“德”字虽各重复四次,但因含义不同,读来自然流畅,既不觉其重复,同时还衬托了关羽高大的形象。
  (王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