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云网主页 >> 对联大观 >>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四川省

  成都望江楼公园(一)
  徐怀璋

  江帆见惯风都熟
  楼槛凭多月亦温

  望江楼在成都东门外锦江南岸,因有唐代女诗人薛涛遗址而闻名。1953年辟为望江楼公园。现有吟诗楼、濯锦楼、崇丽阁等胜迹。联语表现了作者失落中的一种孤寂情趣:看惯了江上来往的帆船,连江上的清风也都熟悉了;靠惯了楼上的栏槛,看到天上的明月也觉温情脉脉。字里行间,寄托了作者的真情,即欲觅取在人间找不到的那种知心和温暖。只有求助于大自然的爱心和安慰。这与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描写与山建立深厚的感情,可谓异曲而同工,从中也可见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真切态度与细致感受。  (商启予)

  成都望江楼公园(二)
  陶亮生

  少陵茅屋,诸葛祠堂,并此鼎足而三;饰崇丽,荡漪澜,系客垂杨歌小雅
  元相诗篇,韦公奏牍,总是关心則一;思贤才,哀窈窕,美人香草续离骚

  少陵茅屋,即杜甫草堂,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诸葛祠堂,即武侯祠,在成都南郊。饰崇丽,指修饰得庄重巍峨的崇丽阁,此阁高三十米,四层,是望江楼的主要建筑。荡漪澜,形容锦江水波潋滟。系客垂杨,《诗经·小雅》有句云“杨柳依依”,因望江楼昔年是水行送别之地。下联,元相诗篇,唐代诗人元稹,有《寄赠薛涛》,句云:“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韦公奏牍,据说韦皋镇成都时,曾奏请朝廷授薛涛“校书”的称号。思贤才,哀窈窕,《毛诗序》中两句,“贤才”指薛涛的诗歌才能,“窈窕”指她的端庄容貌。
  “美人香草”句,《离骚》中常用美人香草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此句说薛涛的诗歌可以承续《离骚》而流传后世。上联点明望江楼是成都三大名胜之一。丽阁清秀、锦江潋滟,都是绘景,从绘景发思古之幽情。下联叙元稹赠诗,韦皋奏牍等史实,推崇薛涛的文学才华,感叹她的不幸身世(薛涛曾是乐伎)。全联融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于一炉,词藻典雅,最足兴感。  (陈家铨)

  成都望江楼公园(三)
  刘映奎

  杯酒送征帆,对杨柳楼台,凡人同唱阳关曲
  锦笺传妙制,过枇杷门巷,千载犹称女校书

  上联登楼寄慨。面对杨柳楼台,登楼送别,有几人同唱阳关曲。征帆,远行的船,望江楼昔年曾是水行起点。阳关曲,古送别曲,有三叠,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下联因楼颂诗人薛涛。过此枇杷门巷,由锦笺而想见女诗人风范。锦笺,薛涛诗笺。枇杷门巷,薛涛所居之地。唐代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联语通过写酒、帆、柳、楼、台、曲、笺、巷等具体景物,反映了此地原是送别之地,并由此寄其离别之情;发其怀旧之念。遂觉联语情词并茂,一时无二。  (陈家铨)

  成都望江楼公园崇丽阁(一)
  洪锡爵

  返棹东来,看风景一新,从前碧玉深藏,仙客晚吟诗卷处
  凭栏北顾,正斗躔相映,定有朱衣暗点,何人先夺锦标归

  崇丽阁为望江楼公园內的主要建筑,取晋人左思《蜀都赋》“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之意而命名。原馆早毁,清光绪年间重建,洪氏为题此联。上联写景。作者返乡,目睹崇丽阁新建,确是仙人吟咏之所。返棹东来,指作者乘船返乡。作者原在湖北为官,湖北在成都东,故称东来。棹,船桨。碧玉,用以比喻崇丽阁的华丽玲珑。
  下联抒情。登楼北望,北斗星光芒照眼,定有神仙指点,不知谁能金榜题名而归。斗躔相映,斗谓北斗星,躔谓日月星辰运行的轨迹,借指管文运的星光相互辉映,暗谓人间将出俊才。朱衣暗点,相传宋欧阳修主试,每阅试卷,常觉身后有朱衣人时复点头者,皆为合格之文,后即用为中试之典。见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八引《侯鲭录》。锦标,锦制之旗,以奖竞赛取胜者。唐卢肇状元及第归,赋诗曰:“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衔得锦标归。”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题崇丽阁,而及斗躔相映,朱衣暗点,其育才之心切,情见乎辞。运典亦甚切当。  (吴关镛)

  成都望江楼公园崇丽阁(二)
  刘成荥

  此间寻校书门巷,白杨中,问他旧日风流。汲来古井余芬,一样渡名桃叶好
  西去接工部草堂,秋水外,同是天涯沦落,自有浣笺留韵,不妨诗让杜陵多

  上联述薛涛遗迹。校书门巷,指薛涛浣花溪旧居。韦皋初镇蜀时,薛涛被召行酒赋诗,年已十六,因编入乐籍。武元衡镇西川时,重薛涛之才,奏为校书郎,时人称为“女校书”。她又曾与诗人元稹、白居易等唱和。“旧日风流”即指这些事。古井,即今园内所存一口古井。薛涛制笺原在浣花溪,明代始有井水造笺之说,所以上联谓古井之水尚有余芬。后人用此水制的笺称薛涛笺,如同名渡口曰“桃叶”(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相传晋朝王献之临渡作《桃叶歌》送其爱妾桃叶,因用作渡名)一样美妙。下联赞薛涛诗作。工部草堂,即杜甫草堂,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故云“西去接”。后两句谓:作为乐籍中人,薛涛声名当然不及有诗史之称的杜甫,但她制笺赋诗之事,足以名传千古。此联从景点的位置、景物的铺陈写到薛涛的生前活动。同情其身世,赞扬其才华,情文并茂,对仗工整。  (张君宝)

  成都望江楼公园崇丽阁(三)
  钟祖芬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只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呜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些幽恨闲愁;曲槛回栏,消受得清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据说清光绪年间,四川旱情严重,地方官在赈济中营私舞弊,作者挺身出来揭发,被罗织罪名,逮捕下狱,在狱中写了此联。上联先总提周围的山川形势,巍峨的楼阁与东面的龙泉峰对峙,统领着近水远山。接着具体刻划:葱岭的积雪,白河的飘烟.丹景山的彩霞,青衣江的薄雾,组成一幅壮丽的画卷.第三层转而写游人引起感慨。来此游览的,有时是吊古的诗人,有时是守边的猛士。一转眼,花蕊夫人早巳香消玉殒,才女薛涛只留下寂寞青冢。人海茫茫,令人百感交集,可笑那醉心名利的憨蝴蝶,只在做庄周一梦。
  第四层以疑问作结,究竟半江月色,谁是它的主人?东面峰,成都东南的龙泉山。葱岭,广元东北的龙门山,亦称葱岭山。白河,源出四川松潘,流入嘉陵江。丹景,四川彭县西北的山名。青衣,水名。源出四川宝兴,流入岷江。筹边,唐西川节度使李德裕曾在成都建筹边楼,日与习边事者筹画其上。花蕊,即花蕊夫人。五代后蜀主孟昶之妃。枇杷,即枇杷门巷,唐代女诗人薛涛在成都的故居。香坟,薛涛墓。憨蝴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蝴蝶之梦为周与?”此指虚幻、迷蒙状态。下联先说历史上人物辈出,千年来四川政局变动频繁,煌煌史册,记载着许多英雄事迹。继而具体描绘:诸葛亮崛起于卧龙岗,庞统在落凤坡下丧生,李崇有“卧虎当关”的雅号,孙述被讥为井底蛙。第三层由世变沧桑转而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一时是群雄争夺的战场,一时又是歌舞升平的景象。倒不如文人们高兴时写诗作赋排遣胸中的郁闷,闲暇时漫步廊槛,赏听些清风好雨。可叹自己今日已不可能,只因时运不济,无处安身,几番挣扎,也跳不出世间罗网。第四层回到阁楼,顿兴无限怅惘:姑且凭槛观望,看啊看,哪一块云是我头上的天?岗上龙,诸葛亮隐居隆中(在今湖北襄阳),人称“卧龙”。刘备的谋士庞统,号称凤雏,作战时中箭死于罗江畔。关下虎,北魏时凉州刺史李崇,兴兵讨平四川一带氐蛮势力,时人称为卧虎当关。井底蛙,东汉末年,公孙述称帝于成都,马援称他为“井底蛙”。铁马金戈,指代战争。银笙玉笛,指代太平盛世。蹙蹙,局促不得伸展。乾坤套,圈套,又名乾坤圈。
  上联开头写景,下联开头论史,都是先总提,继以排句具体刻划,似受孙髯《昆明大观楼》长联的影响。然孙作重点明确,上联之景为下联之史的陪衬,最末提出封建社会终必崩溃的卓越见解,气势磅礴,石破天惊。而钟作景、史杂糅,归结为个人遭遇不幸之哀叹:“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虽可认为是受当时认识、处境所限,不得不尔,但两联胸襟识见,实不能相提并论。  (蒋竹荪)

  成都望江楼公园濯锦楼(一)
  李 绪

  花影常迷径
  波光欲上楼

  楼在望江楼公园内,传以薛涛曾在此濯锦而得名。上联写楼周围环境。写出了小径曲幽,花影迷人的景致。下联写锦江之水,波光荡漾,与楼交相辉映。一个“上”字,写出江水的动势,并从波光对楼的依恋,刻划出楼之美不同一般。联语恰如好诗意境,隽永而有韵致。  (王明珍)

  成都望江楼公园灌锦楼(二)
  顾复初

  汉水接苍茫。看滚滚江涛,流不尽云影天光,万里朝宗东入海
  锦城通咫尺。听纷纷丝管,送来些鸟声花气,四时引兴此登楼

  此联写登临望江楼所见所闻和所感。上联写放眼锦江,昂头天外,见江涛滚滚,云影波光,汇入大海,气势宏伟,景色无限。汉水,四川境内汉川江,流入大渡河。朝宗,指百川人海,犹诸侯朝见天子。《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下联写成都市丝竹传声,鸟语花香,一派繁华情景,游客登楼倍增情趣。锦城,锦官城,成都的别称。因四川织锦自古驰名海内,三国蜀汉设官管理织锦,故名。
  丝管,丝竹管弦,乐器总称,杜甫诗有“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之句。联语通过一“看”一“听”,描绘出望江楼景物的佳丽,诗味醇厚,耐人吟哦品味。  (吴关镛)

  成都望江楼公园吟诗楼(一)
  何绍基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上联说,独出心裁的浣花笺,芳留齿颊的井水茶,干百年来,盛名不衰。花笺,唐代女诗人薛涛居浣花溪,命匠人按她的设计制成深红小笺,作写短诗之用,称浣花笺或薛涛笺,其后竞起仿效,风行千载。茗碗,茶碗,此指茶香。据考证,明人称薛涛墓附近之井为薛涛井,康熙时始立碑石,据云,“其水甘冽,异于江水”,烹茶最宜。下联写楼,却从天云、光影着笔,意谓随着天上云影的移动,锦江波光的变幻,使吟诗楼景象万千,时时不同。一楼,薛涛所建的吟诗楼,原在成都西北角碧鸡坊,早已倾圮。嘉庆时有人移建吟诗楼于井之右,后又毁,今楼系光绪十年重建。此联从侧面着笔,以“香”形容“花笺”“茗碗”,以“活”形容“楼”,意在烘托才女薛涛的美名百世不朽。  (蒋竹荪)

  成都望江楼公园吟诗楼(二)
  林山腴

  夕阳红到枇杷,阅古今过客词人,苔荒洪度千年井
  春水绿生杨柳,绾多少离怀别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上联绘景,色彩鲜明,意境开阔,交代了时序:春日的黄昏.但见晚霞遍照,使枇杷更显浓艳。这里的“枇杷”是实景,因枇杷原产于四川夹江一带,也切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旧居“枇杷门巷”。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有:“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景物虽好,但人去楼圮,薛涛井也已青苔覆盖,一派荒凉。洪度千年井,即薛涛井。洪度,喻时间的久远,又妙切薛涛(薛涛,字洪度),一语双关。一“阅”字,包揽了作者无限的慨叹,亦是出句的联眼。
  “夕阳红到枇杷”是近景。下联“春水绿生杨柳”,则是远景描摹。“春来江水绿如蓝”(自居易《忆江南》),杨柳也开始泛青,绿生,写活了春天的景色。“杨柳”也属实景,又领起下两句怨离恨别之情。
  乐府诗有《折杨柳》曲,大多为伤别之辞,所以杨柳青青,亦勾联起多少离怀别绪。绾,贯联。春天来了,游子又将告别亲人远离家门,凭栏望去,那江边欲去江南的船只,正载着游子征人渐渐驶向远方。“门泊东吴万里船”,见杜甫《绝句》。此处现成用来,既贴切江楼景点的所在,而且充满不尽韵味。可谓神笔天成。  (张君宝)

  成都望江楼公园浣笺亭(一)
  欧阳梦兰

  古井平涵修竹影
  新诗快写浣花笺

  浣花笺是唐代女诗人薛涛生前为写诗而自制的彩笺,亦称薛涛笺。后明朝蜀藩在其故址挖一井,用井水仿制薛涛笺,因称“薛涛井”,井旁之亭称浣笺亭。联语格调闲雅,融景入情,用辞简炼,寓意深沉。全联意为:薛涛古井中的清泉,涵映着千竿修长的竹影,值此有浣花笺在,乘兴写出新诗来,定能增添雅兴。上联重在写景,以“古井”、“竹影”烘托出四周景致的清幽;下联重在抒情,“快写”两字,文人墨客的闲情逸致呼之欲出。一“古”一“新”,不仅文字对称,而且使人产生关于薛涛轶事的翩翩联想,回味无穷。联语构思用辞看似平易,其实精心着意,颇有艺术功力。  (谢燕华)

  成都望江楼公园浣笺亭(二)
  顾复初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伫凉月,予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上联写山。“引”、“拂”,衬出楼阁高耸入云,给人以无限遐想。第二句即景生情。苍茫,形容意境旷远迷茫的状况。以下两句写四周云山连绵,一派春意。剑外,指剑门关以西、以南地方,不足指剑门关外。下联写水。首句摘自谢跳《移病还园示亲属》诗:“停琴伫凉月,灭烛听归鸿”。意即停下抚琴,等待新月上升。予怀浩渺,化用苏轼《前赤壁赋》:“渺渺兮予怀”句。襟怀浩荡,乡思种种,意想随濯锦江水,乘舟回到故乡江南。绿到江南,用王安石《泊舟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句意。联语绘景抒怀,意境深远,格调闲雅,融情入景。“看”“送”两字,给人以舒展之感,“青来”、“绿到”写活了自然界景色,有生意盎然之趣。  (吴关镛)

  成都望江楼公园清婉室
  赵 熙

  独作黄昏谁是伴
  争教红粉不成灰

  清婉室为望江楼公园景点之一。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建,内有薛涛晚年著女冠服像碑。唐贞元元年,薛涛16岁,时韦皋镇蜀,召令侍酒赋诗,因入乐籍,20岁脱乐籍,退隐西郊浣花溪。
  尝与诗人名士唱和往还。元和四年,薛涛30岁,元稹为东川监察御史,慕涛之名,司空严绶知稹意,命薛涛往侍,至梓州晤元稹,作《四友赞》,令元稹叹服不已。据说薛涛颇有意于稹,与稹有诗唱酬,但终身未嫁,人称孤鸾一世。此为集句联。上联出白居易《紫薇花》诗,意谓寂寞对黄昏,试问人间世上有谁来作伴?下联出自居易《燕子楼三首》之三,意谓年华如流水,怎教花容月貌不变成灰土?字里行间,反映作者对薛涛一生坎坷遭遇的无限同情。  (蒋竹荪)

  成都望江楼公园薛涛井
  伍生辉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剩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祠堂

  薛涛,唐乐妓,女诗人,时称女校书。曾居锦江支流浣花溪旁,相传以溪水造十色笺。遗址今存古井一口,掘于明代,明蜀王府汲井水仿制薛涛笺,后人习称薛涛井。上联巧妙地点出薛涛的身份。
  冷落的古井,在夕阳下映衬着荒凉的几树枇杷。联语起问,抒发了物在人非之悲感。几树枇杷,用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句:“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一说为胡曾所作)。下联写登楼远眺,锦江横流,楼台烟月迷人,可与建于浣花溪旁的工部祠堂平分秋色。楼,指薛涛所建吟诗楼,原址已毁,今楼为清代建筑。工部祠堂,即杜甫草堂。将薛涛故居与诗圣杜甫的遗迹相提并论,体现了作者对女诗人的高度评价。剩一楼烟月,非泛饰而是实指,旧时也以“烟月”喻妓院。薛涛曾为妓女,却工诗,所以末句双关。全联格调高雅,构思新巧,绘景追怀,用字准确贴切。 (王明珍)

  成都浣花祠

  搴裙逐马有如此
  翠羽明珰尚俨然

  祠在成都西郊,初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是为了纪念唐时成都的女杰浣花夫人而建。夫人姓任,为唐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妻。崔宁奉诏入长安,泸州刺史杨子琳领数下骑突入成都,任氏挺身而出,募兵数千,率众出击,获大胜。浣花夫人撩起裙衫,挥鞭策马追击入侵之敌。那用翠绿色的鸟羽制成的衣服与明晃晃的耳饰历历在目。俨然,庄严、整齐的样子。联语如一幅速写画,着墨不多,而一位巾帼女杰的飒爽英姿,跃然纸上,十分传神。 (王明珍)

  成都武侯祠(一)
  游俊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祠在成都南郊,为纪念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祠堂。此为历史题材联,仅用十个字,概括诸葛亮的重大事迹。两表,指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公元227年,刘备已死,刘禅在位,诸葛亮决心北伐。行前上《出师表》,强调为报答先帝恩遇和临终托付,以“讨贼兴复”为己任,要求刘禅亲贤远佞,修明内政,以释后顾之忧。出师失敗后,朝中议论纷纭,诸葛分析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以北伐关系国家存亡,又上《出师表》,再次表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伐魏决心。三顾,相传公元207年,刘备屯兵河南新野,经徐庶推荐,三往隆中(湖北襄阳西)请诸葛出山助己争天下。一对,隆中见面时,诸葛亮预见天下必然三分,提出跨有荆益,联吴伐魏,内修政理以恢复汉室的大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此联抓住有代表性的几件事,评述历史人物,言简意赅,颇中肯綮。上联说,前后《出师表》所显示的耿耿忠心,旨在报答先帝三顾草庐的特殊恩典;下联说,隆中对话所提出的内外策略对蜀汉的创兴具有不朽的历史意义。  (蒋竹荪)

  成都武侯祠(二)
  刘咸荥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上联大意:诸葛亮幸而有理想的儿孙,三代人尽忠国事,受到陈寿“良史之笔”的褒扬。勤王事,勤劳国事。三世忠贞,诸葛亮伐魏时病死五丈原,后“长子瞻与邓艾大战,临阵死。瞻长子尚与瞻俱没”(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史笔,指陈寿《三国志》。陈庶子,即陈寿,巴西安汉(四川南充县)人,有良史之才,曾任太子中庶子之职。下联大意:出师表是惊人的文字,诸葛作,岳飞写,泪痕墨痕,千年之下一片心。千秋涕泪,三国诸葛亮《出师表》中有“临表涕泣”的话。传说南宋岳飞渡江北进,路过南阳武侯祠,曾应道士之请挥笔写了《出师表》,《前表》写到“亲小人,远贤臣”,流下了眼泪,《后表》写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触动心事,又是热泪横流,墨泪交溶,笔随情走。封建时代有“读《出师表》不哭非忠臣”之说,此联的“千秋涕泪”,正反映了诸葛形象对后世影响之深。封建社会君臣之义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臣必须为君尽忠效死。刘备三顾茅庐后与诸葛亮之间便产生了君臣关系,所以,诸葛毕生辅佐刘备父子,一再表示“继之以死”“死而后已”,这一节操,受到历代帝王的赞赏,诸葛亮也成为干百年来贤臣良相的典范。  (蒋竹荪)

  成都武侯祠(三)
  梁伯言

  三顾感殊知,西取东和,远谟早定三分鼎
  两川臻大治,南征北伐,遗表长留两出师

  上联,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此即首句“三顾”典实。
  西取东和,见《隆中对》。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谋取西南,联合东吴以抗曹操的策略。刘备纳其言,后建立蜀汉政权,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谟,谋略。下联“南征北伐”,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汉,对西南各族采用征讨与安抚的策略,又曾六次出兵北伐,与曹魏争夺中原。两川,指东川和西川。“遗表”、“两出师”,言诸葛亮著名的前后《出师表》。上下联的首字和倒数第三字各用两个“三”字,两个“两”字;可谓天衣无缝,颇见匠心独运。  (张君宝)

  成都武侯祠(四)
  顾复初

  一■(扌不)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于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这副对联构思巧妙,气势宏伟。想像丰富,文笔佻脱,对仗工整自然,极易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上联的意思是,先主刘备的陵墓还巍然存在,而在那漳河边上的荒凉的铜雀台旁,哪里还能找到曹操的假坟呢?据说曹操殁后,恐人掘其冢,乃设七十二疑冢于漳河之上。作者即本此说,用对比的手法,尊刘抑曹,反映了封建文人的正统观念。下联驰骋想像,抚今思古,仍用对比法,抒发感情。
  想当年三国鼎立的局面,今已荡然无存,而时隔一千余载的今天,漫步陵前的石麟古道上,令人追想刘备过去登基称帝的盛况。汉代官仪,礼节隆重,是何等气派、何等威严、何等排场。今昔对比,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延 培、张 迈)

  成都武侯祠(五)
  赵藩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此联是众多武侯祠联中压卷之作。上联讲用兵,采攻心方针,自然而然消除了不安定因素,自古以来精通兵法的人未必热衷于攻城夺地。攻心,从思想上心理上制造压力以制服对方。《孙子兵法·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诸葛亮《南征教》:“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反侧,不顺从、不安定.相传诸葛亮平定南中,对孟获曾七擒七纵,最后孟获表示:“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见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好战,此句婉言批评了诸葛六次主动伐魏得不偿失之误。下联评四川时政。如果不审势,不从实际出发,无论政策宽严,都会失败,后来治理四川的人要深思啊!审势,审察形势。后来治蜀:指清末四川总督岑春煊,不审时势,专务镇压人民群众,导致民怨沸腾。撰写诸葛祠联,一般多就“一对”、“两表”、“三顾”等事迹赞其德才与政绩。此联不落俗套,抓住其治军治国的精髓,“审势”“攻心”两方面予以充分肯定并暗示其不足。至于下联以诸葛“审势”为楷模,规劝四川当权者,尤见作者胆识。总之,此联不仅在当时有现实意义,即使今人读之,也有启迪教育作用,短短三十字,字字精要,不同凡响.  (蒋竹荪)

  成都武侯祠(六)

  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人

  上联集《论语·泰伯》句,评论诸葛的才器。谓可把幼小的孤儿托付给他,可把方圆百里的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这是君子一样的人吗?是君子一样的人啊!“可托”二句,见陈寿《诸葛亮传》:“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疾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下联集《论语·季氏》句,评论诸葛的德行。
  谓避世隐居可以保全自己的志向,正义的行为足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听过这样的话,我在历史上见过这样的人!“隐居”二句本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及“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联语评论的内容切合诸葛一生行迹,非熟读《四书》的人不能办到。惟集句改动“未见其人”为“吾见其人”,上下联重见“人”字,是其缺点。  (商启予)

  成都文殊院
  林则徐

  山水之间有清契
  林亭以外无世情

  道光二十七年,作者由陕西赴滇任云贵总督,途经成都,游览文殊院后写了此联。作者认为,寺院周围的山山水水,错落映带,组成一幅和谐平衡的画图,似乎它们之间早已有了默契;而园林以外的现实社会,则是另一景象,倾轧、排挤,无所不至。下联化用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园林无俗情”。清契,投合,世情,做人处世之道。作者在长期接触自然界与社会过程中,有着完全不同的感慨,一是“有清契”,一是“无世情”。他一生主张严禁鸦片,又关怀民生,至于反侵略的言论与实践,更为同时代人所不及。然而禁烟初获胜,就被人构陷,56岁时被遣戍新疆,途中奉命折回河南治水,戴“罪”立功,工程圆满结束,仍被发往伊犁,直到62岁才得复职,任陕甘总督,次年调云贵总督,赴滇途中,小住成都。回首前尘,百感交集,不禁发出“无世情”的慨叹。本联系集《禊帖》字,限制较大,而写来贴切工稳,益见作者功力。  (蒋竹荪)

  成都汉昭烈庙

  惟此弟兄真性情,血泪洒山河,志在五伦扶正轨
  纵极王侯非富贵,英灵照天地,身经百战为斯民

  汉昭烈庙,即刘备庙,在成都武侯祠后。上联描写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肝胆相照,同为恢复汉室呕心沥血。五伦,封建礼教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五种关系。正轨,指正统,王朝的统治系统。下联描写了刘关张三兄弟浴血百战,位跻王侯,但他们不是为荣华富贵,而是为万千百姓而献身。纵,尽管。斯民,其民。联语颂扬历史人物。词句流畅,用语亦富魅力。  (陶继明)

  成都琴台故径
  缪钺

  乘兴上高台,看玉垒浮云,古今多变
  闲来泛溪水,接草堂遗迹,风雅长存

  琴台在成都西城通惠门,据《蜀志》记载,是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旧宅所在地。近年新修一座高大牌楼,题曰“琴台故径”。玉垒,山名,在成都西面五十余公里,其东南新保关为唐代蜀中通往吐蕃的要道.杜甫七律《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溪水,特指浣花溪。草堂,指杜甫草堂,距琴台约二公里。
  风雅长存,杜甫因汉魏(包括司马相如)作品接近于《风》《雅》而十分称赏,主张继承并学习。上联引用杜句,说琴台的原貌,经千万年沧桑变化,已不能辨识。下联赞美杜甫遗迹,谓汉魏《风》《雅》精神还在草堂遗迹中熠熠闪光。联语文辞高雅,赞语贴切不移。  (陈家铨)

  成都杜甫草堂(一)
  顾复初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杜甫草堂,在成都市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公元759年,诗人杜甫曾在此结草庐,故名。上联用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诗意,发出感慨:时代不同了,而历代以来,在祖国如此壮丽河山里,龙蜷虎卧的诗人,又有多少呢?下联说杜甫政治上很不得志,在巴山蜀水之间,过着流寓的生活,可是却留下了不朽诗篇。当月白风清之夜,不知有多少人在草堂留连吟咏,缅怀一代诗圣。此联在用词上颇具匠心,如“先生亦流寓”的“亦”字,有以自己遭遇与杜甫相比之意,天涯沦落,异代同心,在景仰杜甫之余,也流露作者自负之意。  (陶继明)

  成都杜甫草堂(二)
  何绍基

  锦水春风公占却
  草堂人日我归来

  此联据唐代杜甫、高適两诗人酬唱故事写成。杜、高为好友。
  上元元年,高为蜀州(今四川崇庆县)刺史,杜从成都前往看望,作短暂聚会。次年人日,高写了《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谓今年人日是相思不见,岂能预料明年又在何处,杜读后“泪洒行间”。后来杜飘泊湖湘,偶检旧作,见此诗,高已去世五年矣,不胜感慨系之。因作《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中有云:“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锦里春风空烂漫,瑶墀侍臣已冥寂。”
  此故事后遂传为美谈。上联化用杜甫句怀念杜甫。“锦水”,在成都市南。《华阳国志·蜀志》:“锦江织锦濯于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以“锦水”“锦里”指成都,此处则泛指蜀中各地。“锦水春风”谓蜀中美好山水,“公占却”谓被杜甫吟咏殆遍。
  下联化用高適句,记来谒日期。“人日”指正月初七日。《西清诗话》引东方朔《占书》:“岁后八日:一日鸡,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穀。”作者于咸丰二年接任四川学政,四年正月初七日由梁州回成都,谒杜甫故宅。“我归来”隐然有参与杜、高唱和之意,作者缅怀昔贤,往往高自标置,本联之“公”“我”对举,直与杜甫并驾齐驱。又如“四川凌云寺东坡楼”联下句“扁舟载酒我重来”,不啻谓我是继苏轼、苏辙而后的读书人。  (蒋竹荪)

  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
  郭沫若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的主厅,因杜甫被誉为“诗史”而得名。联语盛赞杜甫的伟大胸怀及其杰出诗篇。出句说,唐代自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社会动乱,民生凋敝,杜甫振笔疾呼,揭露社会病态、人间不平,真乃诗坛中一位品德高尚的圣人。对句说,下笔吟哦,不忘百姓疾苦,写出的鸿篇巨制有如浪涛汹涌,震撼人心。联语融入杜甫诗句:“乾坤含疮痍,忧患何时毕!”联中有诗味,贴切而有韵致。  (谢燕华)

  乐山凌云寺山门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现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现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此为叠字联。上联,九个“笑”字,盘旋蓄势,临了爆出一个真谛:世上最大的智慧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不管你对古今东西,南来北去,怀着的是温柔敦厚的笑,抑或是滑稽无赖的笑,待到清醒地承认自己原来是无知无识时,一切贪嗔痴就都勘破、无挂碍了。
  下联九个“观”,也是盘旋蓄势,临了悟出一个哲理:无论是自然界宇宙日月,人世间万事万物,高低上下总是客观存在,特别是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强弱智愚,祸福得失,更是各不相同,你在观察中更要承认这个规律,才能物我无间,处之泰然。这是儒释道三教共认的“真理”,免不了有极端消极味道,而作者用在此处,作为对世上营营扰扰者们敲起警幻破迷的晨钟,看来亦无不可。先短促后平缓的节奏,与带有憨厚幽默味的内容相伴随,读来颇受震撼,又很够家常唠嗑味。  (何以聪)

  乐山凌云寺

  千青云而直上
  障百川而东之

  寺在乐山城外凌云山上,地当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合处,山势高耸,江河奔腾,古有“凌云天下奇”之誉,为川南游览胜地。此联为集句联。上联见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原文,写自山下仰视所见,如摩天大厦,山峰巍然矗立,直冲云霄。下联见唐韩愈《进学解》原文,写自山上俯视所见,像中流砥柱,力阻诸江怒涛,使向东流。联语描绘凌云山雄奇峻伟的山形水势,虽是集句,对仗工整,自然贴切,可谓天衣无缝。  (蒋竹荪)

  乐山凌云寺乐山大佛

  看他怒目攒眉,却具一片慈悲,要人醒悟
  到此清心涤虑,请将万念消化,与佛皈依

  乐山大佛,在乐山市东凌云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水合流处。唐开元元年(713年)名僧海通开凿,贞元十九年(803年)竣工,又名“凌云大佛”。背靠青山,面临三江,体型魁伟,端庄肃穆,高七十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上联写佛像外貌虽是“怒目攒眉”,而内心却一片慈悲,一心希望人们的觉悟.下联说游人至此,应清心涤虑,消除俗念,皈依佛门。联语意在宣扬佛祛,并有劝人投身佛门的意味。  (张君宝)

  乐山凌云寺东坡读书楼(一)
  何绍基

  江上此台高,问坡颍而还,千载读书人几个
  蜀中游迹遍,看嘉峨并秀,扁舟载酒我重来

  楼在四川乐山县大佛之后,为两层木结构,建于明代。相传此地是东坡青年时代读书之处。坡,东坡居士苏轼。颍,颍滨遗老苏辙。嘉,嘉州,今乐山。峨,峨眉山。此联用问答式。出句的“人”和对句的“我”相对。出句问,读书楼高踞岷江之滨,试问东坡兄弟之后,千多年来取得成就的读书人有几个?这是对东坡兄弟苦学成才往迹的缅怀与颂扬。对句答,四川的名山大川我几乎都走遍,眼看乐山峨眉的秀丽风光,我又接迹到此欣赏领略。“重来”含有继苏氏兄弟而起,将蜚声文坛的豪情与愿望。  (蒋竹荪)

  乐山凌云寺东坡读书楼(二)
  郭尚先

  万户侯何足道哉,顾乌帽青鞋,难得津梁逢大佛
  三神山如或见之,问黄楼赤壁,何如乡郡挟飞仙

  作者将苏轼著名诗句融入联中,赞颂了伟大诗人的超旷襟怀。
  全联意为:当万户侯有什么值得称道?做个戴乌帽穿青鞋的归隐之士,难得的机缘是有大佛的渡济和接引。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谁见过?就算那徐州黄楼和黄州赤壁景色美好,还不如回到故乡跟随仙人遨游,求得精神的解脱。黄楼,在今江苏徐州东城门上,苏轼作徐州太守时所建。赤壁,即湖北黃岗县西门外之赤鼻矶,苏轼谪黄州时曾游此。联中融入苏轼“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及“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等著名诗句,使景、情、议论凝为一体。联语虚实结合,上下匀称。意境超俗,在语调上有一波三折的韵致。  (谢燕华)

  乐山乌尤山乌尤寺(一)
  方鹤斋

  胜地接凌云,静里每闻游客屐
  隔江时送雨,望中无限渡人舟

  乌尤山在乐山市东大渡河、青衣江、岷江的汇合处,原与凌云山相连,战国时蜀郡太守李冰为避沫水之害而凿开,又名离堆。鸟尤寺是其胜迹之一,始建于唐。上联写晴日之景。极言寺之高峻,直上云霄,山高路陡,可是登山的屐声时时可闻,足见“胜地”之佳绝。下联写雨中之景。江雨霏霏,放眼一望,无数运载游人的小船冒雨前来。联语作者不从正面刻划乌尤胜迹,而从侧面,写游人不论晴雨络绎不绝的盛况。写作角度较为新颖。“凌云”既形容山势高耸,也指和它相连的“凌云山”,具有双关含义。  (王明珍)

  乐山乌尤山乌尤寺(二)

  于一毫端,见宝王刹
  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联语集《楞严经》句。上联颂佛法无边,“于”介词,“见”音义同“现”。“宝王”是佛陀的尊称。下联赞佛法无敌。法轮.谓佛之说法,能摧毁众生的邪恶,犹如转轮王的轮宝,并且佛法不停滞于一人一处,辗转相传,犹如车轮,故称法轮。联中“毫端一微尘”都含有“小”之意,但小中可见大,佛法无处不在,极尽颂扬之能事.  (周世达)

  乐山乌尤寺方丈室
  翁同龢

  旷然无忧,寂然无虑
  守之以一,养之以和

  此联摘自魏嵇康《养生论》,原文为“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选字颇有斟酌。出句意谓能豁达就不产生忧患,能寂静就无思虑干扰。无虑,《庄子·天地》:“居无思,行无虑。”对句意谓以专心致志的态度守住道,从智慧与恬静中涵养和顺。一,指道。《老子》:“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养之以和,《庄子·缮性》:“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道家与佛家在思想和修养方法上有某些相通之处,作者摘引道家的养生方法赠给寺中住持,对仗颇为工整。  (蒋竹荪)

  新都宝光寺(一)
  何元普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宝光寺在四川新都县城北。相传始建于东汉,现今殿宇为清康熙时重建,规模宏伟,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法,道理。《唯识述记二》云:“法者,道理义也。”法无定法,法包括正反两面,正面一一法;反面一一非法,两方面不断转化,故云无定。不了了之,未了的事情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了结。上联说,在出家人看来,法(道理)并非固定不变,可见非法也是法的一个方面。下联说,天下事错综复杂,看起来好像了结,实际上并未了结,不如搁在一边,不去管它。此联宣传了佛教不拘泥、不执着的思想。出句讲虚,对句讲实,虚实相对,平仄协调。  (蒋竹荪)

  新都宝光寺(二)
  祝允明

  退一步看利所名场,奔走出多少魑魅
  在这里听晨钟暮鼓,打破了无限机关

  新都宝光寺是海内名刹,有五百罗汉等精妙雕塑,作者就这个特色生发开来,点画到“魑魅”(音chī mèi鬼怪,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机关(指周密而巧妙的计谋),实际上是借这个由头,抒写一般人们对浮世众生相的种种感慨:只要是利所名场,定有大批魑魅奔竞,正直的人们只要退后一步,冷眼看去,就可以勘透污浊,洁身自好。另一方面,更凭仗晨钟暮鼓的警策,来打破利所名场中的机关。作者借此宣扬消弭烦恼、保持清净的因果道理,也折射出他自己“亦儒亦道”的处世哲学。联语立意在于劝戒,以语录形式出之,遣词亦较通俗。  (何以聪)

  新都桂湖(一)

  呼吸湖光餐桂露
  徘徊秋月漱荷香

  桂湖在四川新都县城西南隅,距成都18公里,夏日荷花满湖,冬季桂蕊飘香,风景绝佳。明代文学家杨慎自幼在湖畔读书。上联写湖光朝露之澄净。下联写夜月荷香之幽雅。呼吸、徘徊、餐、漱等动词运用得精巧,使笔下之景丰满起来。上联重在表现晨景恬美,下联重在显示月夜清幽,从晨到夜的对衬描写,突出了桂湖的佳景时时宜人。  (王明珍)

  新都桂湖(二)
  曾国藩

  五千里桂子湖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上联写湖光山色迷人,我是来此欣赏的过客。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作者为湘人,寓川不过一“过客”。五千里,虚数,夸张之词。下联对景思人,面对荷花满湖,不由得怀念才华横溢而遭贬谪的诗人。诗人,指明文学家杨慎,他自幼在湖畔读书。一万顷,虚数,夸张之词。实际桂湖面积仅60亩。联语先写景后抒情,把景、情、人、我融为一体,表现了高雅的韵致。  (周世达)

  新都桂湖升庵祠
  陈 泽

  烟波送客,风月含情,沧桑变,屡易规模,故址遗基,尚存太史千秋迹
  桂树留人,荷花招我,鞍马闲,流连光景,先忧后乐,惭愧希文一片心

  上联说,桂湖的烟波风月,送往迎来,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沧桑变化,而祠庙故墓,在此留下了珍贵的遗迹。太史,杨慎字升庵,明正德年间状元,授翰林修撰,故称。下联说,桂花荷香吸引着我,趁军务余暇,来此欣赏留连,顿觉自己未曾实践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训诲,感到惭愧。“先忧后乐”出范仲淹(字希文)《岳阳楼记》。作者时任新都县长,故云惭愧。烟波送客,风月含情,亦本杨慎诗句,而颂其人。联语由景及人,虽是请人捉刀,却能直抒心臆,仍是好联。  (陈家铨)

  涪陵碧云亭

  看碧云亭新霁初开,一笑昂头,出寺钟声破空去
  问黄山谷旧游何处?几回搔首,隔江岚翠扑人来

  碧云亭在涪陵县东北的长江、涪陵江汇合处,其处多雾,难有晴天。联语用拟人的手法,从声和色两方面人手描写碧云亭佳景,兼及对古人的怀念。霁,雨后转晴。岚翠,指山中翠绿色的雾气。
  黄山谷,即黄庭坚,曾被蔡卞等诬陷,贬四川涪陵。钟声笑声,破空而去;碧云翠岚,扑面而来,充满了山郊古寺的野趣。

  剑阁姜维祠
  陈永泉

  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热心,披开大胆
  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

  姜维,字伯约,三国时蜀汉天水人。原为魏将,后归蜀。诸葛亮死后,维继承遗志,九次伐魏,未成。魏国遣邓艾入蜀,后主刘禅降,并敕维亦降。后因钟会反,为魏所杀,维亦被杀。上联据《三国志.姜维传》引诸葛亮“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一段话,加以生发,赞扬他对蜀汉事业的忠心义胆:剑阁险峻雄壮,衬托了姜维的英雄风姿,据说死后剖腹,发现他的心很热,胆很大。下联据同书注引孙盛《杂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一段,把远志、当归作为两味中药,发挥其双关义:国和家都陷于衰败残破,姜维复兴蜀汉之远志落空,老母望归之愿亦成泡影。此联根据历史与传说材料,赞扬姜维一生复兴蜀汉的雄心壮怀,惋惜其国破人亡的悲剧结局,情词凄婉悲壮。上下联末二句都用双关修辞手法,热心,既指火热的心脏,又含竭尽力量之意,大胆,既是“胆大如斗”,又有英勇无畏之意,远志是中药名,又指远大的志向,当归是中药名,又指归回故土,句中对句间对无不切合,构思精巧,洵属难能可贵。  (蒋竹荪)

  阆中张飞墓

  公真乃世间快人。降曹别称逆,归汉則称兄,语语从肺腑中出,何等悲壮
  我誓诛天下蟊贼.成固不为王,败亦不为寇,事事本良心做去,安问死生

  上联写张飞其人其事。张飞是三国名将,由于后人对张飞的认识大都从小说《三国演义》而来,故上联第二、三句就用《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所叙关羽斩蔡阳前后张飞与关羽之对话,以概括张飞的正直刚烈的性格。“降曹”、“归汉”均指关羽,对这个生死结义的二哥都不含糊,何况他人了。所以说他“语语从肺腑中出.何等悲壮”。下联紧接着表白作者自己志向。蟊(音máo)贼,喻对人民或国家有危害的人和事。末两句“事事本良心做去,安问死生。”也可称快人快语,可见作者的刚烈性格。  (张君宝)

  云阳张桓侯庙

  慕汉宋两完人,文章绝世、书法绝世
  称巴蜀一胜境,琵琶有声、铜锣有声

  张桓侯庙,即张飞庙,在云阳县外濒长江南岸的飞凤山麓。张飞死后谥“桓”。上联写庙中陈列物。“汉宋两完人”是指蜀汉丞相诸葛亮和宋代名将岳飞。诸葛亮写有前后《出师表》,岳飞生前曾草书之,其刻石即存于庙内,故联有“文章”、“书法”两“绝世”语。下联写庙外景物.此庙雄踞江岸,依山傍水,气势巍峨,且林木葱茏,环境清幽,“称巴蜀一胜境”,可谓不虚。又庙背倚“琵琶山”,前临“铜锣渡”。“有声”,夸张而又绘声绘色地颂扬了张飞其人,而得其妙。联语以胜地的“绝世”之作,以绝奇山水来衬托张飞的不俗不凡,在众多题张飞庙(祠、墓)对联中为蹊径另辟的佳作。  (张君宝)

  奉节白帝城

  巫山峡锁全川水
  白帝城排八阵图

  白帝城位于四川奉节县长江北岸的白帝山上,相传为刘备托孤处。上联写形胜。白帝城扼瞿塘峡上口,东有赤甲山,南有白盐山,两峰对峙,直插云天,紧束江面,锁住劈巫山而下的滔滔江水,形成川东要地一一夔门。世称“夔门天下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下联咏史迹。公元222年,蜀主刘备率部与吴将陆逊相拒夷陵,被陆火攻惨败,退入白帝城,陆逊紧追不舍,后为诸葛亮预布的八阵图所迷困,乃惊恐而去。八阵图在白帝城下的江边,随着江水的涨落而时隐时现,看去只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头,实是孔明当年摆下的战阵。上联一个“锁”字,突出了白帝城处水陆要冲,扼全蜀咽喉。 下联一个“排”字,说出了八阵图的奇妙。全联气魄雄伟,笔力千钧。  (王齐孙)

  绵竹张浚祠
  杨 聪

  当年南渡何人,扼此老终身,不教与范富齐勋,坐看淮甸烟尘、汴宫禾黍
  今日北冥多事,请先生复起,安得率刘吴诸将,一赋楼船夜雪、铁马秋风

  张浚祠,又名张魏公祠,旧在绵竹县地,以祀南宋名臣张浚。
  张浚(1097—1164),四川绵竹人。宋高宗时曾任知枢密院事,出为川陕京西诸路宣抚使,力主抗金。秦桧主和议,被贬在外近二十年。孝宗时重起,督师江淮间,封魏国公。后视师江淮,被主和派排挤去职。开端“当年南渡何人”,犹言当年是谁把北方拱手让给敌人,自己仓皇逃往江南,以求偏安?联语以一腔愤恨领起全篇,批评赵构对主战派横加罪名。“扼此老终身”,即指扼杀张浚的抗金热情,使江淮遭敌蹂躪,皇城被毁。范富,分指以天下为己任、拒西夏保边境的宋代名臣范仲淹与曾两度出使契丹、力拒契丹割地要求后任宰相的北宋又一名臣富弼。汴宫,北宋都城开封。禾黍出自《诗序》:“《黍离》,闵(悯)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宮室,尽为禾黍。”末两句为一组对句,冠以“坐看”二字,将张浚当年欲战不能、报国无门的悲痛心情表露无遗。下联奇峰突起,以南宋那段耻辱的历史联系现实落笔。“今日北冥多事”,北冥,北海,借指北京。多事,指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杀害“六君子”及对外屈膝求和等事。在这国家危亡之际,作者希望有张浚一样的将才贤臣重整乾坤。先生,称张浚,亦代称忠臣良将。
  刘吴,指当年被张浚重用的有功人员刘光世和吴玠。结尾用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句意,作者想像中对将士出征雄劲威武形象的描绘,与上联描摹的敌寇肆虐、城郭毁圮的凄惨场景形成强烈对比。  (张君宝)

  合川钓鱼城护国寺

  千寻峭壁江烟锁
  半岭残寺树色封

  钓鱼城在四川合川县东钓鱼山上,为南宋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事余玠为抗击元兵而筑,宋军坚守该城36年之久。护国寺內有宋、元、明、清各代碑刻。联语谓:江雾云烟像一层薄纱将高耸的悬崖峭壁遮掩了,半山上古老的寺庙也被浓郁的树色所隐蔽。联语色调古朴,意境朦胧,通过写景及“峭壁”、“江烟”、“锁”、“封”等词,写出此地不同寻常,使人联想起古城名寺的历史渊源。  (谢燕华)

  眉山三苏祠(一)
  杨庆远

  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
  天心原有属,任凭它千磨百炼,扬不清,沉不浊,弟兄父子,依然风雨共名山

  祠在眉山城内西南隅,是北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故居。上联颂扬“三苏”的器识文章。他们做官的事迹已难查考,只知一门出了三位俊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见识和文章,像江河奔泻于大地,无所不至。宦迹,出仕的经历与行踪。前无古,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器识,器局与见识。江河行大地,苏轼《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下联赞美三苏人格节操。原来是天意所决定,任凭干百次的锻炼、考验,褒扬,不能增他一点光彩,贬斥,也难损他一根毫毛,到如今,父子三人,仍旧在风风雨雨中巍然与名山共存。扬不清,沉不浊,《世说新语.德行》:“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联语从道德与文章两方面称美苏氏父子,可谓得其要领,再用苏轼的话赞扬他们,更觉十分贴切。  (蒋竹荪)

  眉山三苏祠(二)
  张鹏翮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出句说,就宋代文坛而论,苏氏一门父子,就出了三位文学家;对句说,就古今文章宗师而论,共有四位大作家,苏轼是其中之一。
  四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此联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了苏氏父子在古代文坛上的地位。唐宋古文八大家之称,始于明代茅坤。茅坤根据科举考试的需要,即着重文章的声调、气势、开合、转折、正反等技巧法度,从古代散文中选出了适于诵读的文章若干篇,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一书,作为应举士人必读的材料。然就文学成就言,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尚不足以称大家,苏洵、苏辙亦不能与苏轼同日而语。故“千古文章四大家”的提法是适当的。  (陈家铨)

  青城山
  李善济

  溯禹迹奠岷阜以还,南接衡湘,北连秦陇,西通藏卫,东峙夔巫,葱葱郁郁,纵横八百里舆图。试蹑屐登上清绝顶,看雪岭光腾,红吞沧海;锦江春涨,绿到瀛洲。历井扪参,须臾踏蜗牛两角.争奈路隔蚕丛,何处寻神仙帑库,丈人峰直墙堵耳。回思蛾眉秋月、玉垒浮云、剑门细雨,尚依稀绕襟袖间。况乃夜朝群岳,圣灯先列宿柴天;泉喷六时,灵液疑真君唾地。读书台犹存芳躅,飞赴寺安敢跳梁!且逍遥陟蘑蔔岗,渡芙蓉岛,都露出庐山面目,难遽追攀。楼观互玲珑,今幸青崖径达,问当初华渚姚墟,铜铸明皇应宛在
  自轩坛拜宁封而后,汉标李意,晋著范贤,唐隐薛昌,宋徵张愈,烈烈轰轰,上下四千年文物。漫借瓻考前代遗徽,记官临内品,墨敕亲颁;曲和甘州,霓裳同咏。鸾章翠辇,不过留鸿爪一痕。可怜林深杜宇,几番唤望帝归魂。高士传岂欺予哉!莫道赵昱斩蛟、佐卿化鹤、平仲驰骡,悉縹缈若遐荒事。兼之花蕊宫词,巾帼共谯岩竞秀;貂蝉画像,侍中与太古齐名。携孤琴御史曾游,吹长笛放翁再住。休提说王柯丹鼎,谭峭靸鞋,那堪他沫水洪波,无端淘尽,英雄多寄寓,我亦碧落暂栖,待异日龙吟虎啸,铁船贾郁定重来

  青城山在成都西、都江堰市境内,我国道教胜地,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称。此联悬于建福宮后殿楹柱,全长三百九十四字。溯禹迹,追溯大禹的踪迹。传说大禹出生地在今四川西北。蜗牛两角,《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这里泛指许多游览景点。蚕丛,上古蜀王。见汉扬雄《蜀工本纪》。帑(音tǎng)库,指珍藏物品之处。丈人峰,青城山主峰之一。圣灯,借指磷火。柴天,烧柴祭天。芳躅,前贤的遗迹。《史记》:“敏行讷言,俱嗣芳躅。”飞赴寺,佛教寺院,唐玄宗开元年间,飞赴寺僧侵占青城常道观,玄宗敕令归还道家。华渚、姚墟,地名。
  黄帝之子少昊出生于华渚,舜生予姚墟,联泛指古代遗迹。铜铸明皇,原青城储福观,有铜铸明皇及唐睿宗女玉真公主像。宁封,人名,曾隐居青城山,黃帝设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李意,李意期,汉文帝时人。范贤,即范长生,晋代涪陵人,居青城山,助李雄起义,建立成国于成都,拜为丞相,尊称范贤。薛昌,幽蓟人,唐天宝间修炼于青城。张愈,益州郫人,六诏不应,文彦博镇蜀,与张愈交,购清都观侧之地以赠之,号白云隐居。借瓿(音bù),古人向人借书,以瓻盛酒为酬。联借指凭藉书籍资料。官临內品,开元十二年,唐玄宗亲笔草诏书,派遣内品官毛怀景、道士王仙卿至青城,敕令飞赴寺僧将侵占之道观,归还道家,诏书刻石,于今尚在。曲和甘州、霓裳同咏,《甘州曲》,唐教坊曲名;《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乐舞。杜宇,古蜀王,号望帝。《高士传》,晋人皇甫谧撰,记述上古至魏晋隐逸之士几十六人。赵昱,隋朝人,拜嘉州太守,曾入水斩蛟,后归隐青城山。佐卿化鹤,徐佐卿,唐代青城道士,道书谓其曾变为白鹤,飞到长安,平仲驰骡,姚平仲,宋人,世为西陲大将,尝因兵败,骑骡奔亡,隐于青城,陆游撰有《姚平仲小传》。花蕊宫词,花蕊夫人所作之诗歌,历史上有两花蕊夫人,此指后蜀孟昶之妃。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发饰。此借指花蕊夫人。谯岩,用宋人谯定命名之青城大面山。貂蝉画像,宋代画家孙太古所绘范长生像。貂蝉,貂尾蝉文装饰的帽子。御史,指赵抃(音biàn)。北宋人,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贵,京师号称“铁面御史”,知成都时,曾游青城,其《谒青城山》诗云:“背琴肩酒上青城,云为开收月为明。”放翁,宋代人诗人陆游,字放翁,两游青城,有句云:“再到蓬莱路欲平,却吹长笛过青城。”干柯,唐人,在青城炼丹。谭峭,五代泉州人,字景升,道教学者,居南岳炼丹修道,丹成,抛靸鞋《即拖鞋》于东海,入青城仙去。沫水,今大渡河.龙吟虎啸,《易·系辞》:“云从龙,风从虎。”比喻人之得时。铁船贾郁,贾郁,五代闽侯官县人,始任仙游县主簿,秩满升为县令,为官清廉,正身奉法,在审理一起贪污案中,案卷末尾批两语云:“窃铜镪以润家,非因鼓铸;造铁船而渡海,不假炉锤。”铁船渡海,盖当时口语,指不可能之事。此联描述青城山幽深秀丽之景,并汇聚有关人物,表现出作者的文字修养。所述史实有详有略,剪裁得当。但惜联太长,驾驭语言尚欠醇厚功夫。  (陈家铨)

  青城山天师洞(一)
  黄齐生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天师洞,在四川省青城山腰,相传东汉张道陵天师在此讲道,故名。此联悬于天师洞口。联语宣扬了道家老子的思想。上联说,事情办好办坏,关系在乎人,不要说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相信命运。下联说,环境由心(思想、欲望)造成,只要退后一步(寡欲、知足、不争)就能获得宽舒(满足)。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之足,常足矣”、“夫唯不争,故无尤。”联语斩钉截铁,犹如格言。  (蒋竹荪)

  青城山天师洞(二)
  程昌棋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青城山为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道教由古代巫术、神仙、阴阳五行等民间信仰汇合而成。东汉安帝时,张道陵于四川鹤鸣山创五斗米道,其信徒尊张道陵为天师,奉老子为教祖。上联出自《老子》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谓道乃万物本源,在运动中成为混沌的统一体,故云“一”,由此“一”运动变化而为对立的双方,即“二”(阴和阳,天和地),再由“二”运动变化产生新的统一体“气”(“气”在甲骨文及金文中均作三,与三字相似而混同。
  详见于省吾《卜辞求义》),“气”再运动变化而为万物,万物是阴阳二气对立的统一体。是为老子宇宙生成论。下联全句则见《老子》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谓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此为老子的四大存在关系论。“天师洞”本无可言者,倘以道教语组织之,亦徒见堆砌。联集《老子》语,便觉自然,亦有余味。老子哲学思想,此两语亦足以尽之。联语采用“顶针格”,层次明晰,易于记诵。  (蒋竹荪)

  青城山天师洞客堂

  福地证因缘,萍水相逢,谁是主人谁是客
  名山推管领,蒲团静坐,半成隐士半成仙

  联谓在此洞天福地上有这样一个清静的道观,真是天赐良缘。
  人们在这里偶然相遇,如萍水相逢,谁是客人谁是主人呢?在青城这座名山,被推举为执事者,在蒲团上打坐习静,既是隐士,也是神仙啊。因缘,指机缘。萍水相逢,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管领,执事。蒲团,用蒲草编成团形垫具,佛、道教徒们用以打坐、跪拜。联语写出一座著名道观的特殊环境,给人以人间仙府之感。  (吴关镛)

  青城山天师洞斋堂
  郑燮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此为作者旅游四川时所作。斋堂即道士饭厅。上联说,寺后翠竹万竿,扫来的竹叶,足以烹茶。青城茶素有名,山泉亦是佳水,惟烹煮之法,陆羽《茶经》云:“其火用炭,次用劲薪。”此处就地取材,以竹叶充之,可见其简朴。下联说,山前松荫覆地,把松根劈碎,便能煮菜。菜根无味,但古人云:“性定菜根香.”《朱子全书·学四》谓:“某观今人因不能咬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者众矣。可不戒矣。”全联描绘了山中道士简朴生活的风貌,也点明修行人必须经过清苦的历练。上联迭用“叶”字,下联叠用“根”字,以“叶”对“根”,十分工稳。  (蒋竹荪)

  青城山建福宫委心亭

  草亭闲坐看花笑
  竹院敲诗带月归

  建福宫位于青城山丈人峰下。联意谓在草亭中闲适地坐着,尽情地欣赏山花;在竹林掩映的道院中推敲诗句,乘着月光慢慢归来。花笑,为拟人手法,比喻花容之美。联语表现了悠闲恬静的生活情趣,格调淡雅清新,对仗工整,生机盎然。“闲”与“敲”,“看”与“带”显出作者对文字的锤炼能力。  (谢燕华)

  青城山建福宮宁封殿

  晓钟历历,晚磬泠泠,细参个里机关,凡处境无非梦境
  岚气重重,云峰乙乙,饱看天然图画,不学仙也是真仙

  相传轩辕帝曾拜青城山的宁封子为五岳丈人。建福宫,唐称丈人观,宋改今名。内有宁封殿。这是一幅写景的佳构。上联描述道观内部。从晨钟暮磬声中渲染宁封殿这个道教修道的幽静之所。“历历”、“泠泠”,形容声音清越可闻。个里机关,指宫殿里周密巧妙的布置。细细加以体察,使人觉得人世间如同梦境。下联描绘道观四周的自然景色。从岚气云峰中衬托出一派仙景。岚气,山中雾气。乙乙,此处形容山峰在云雾中难以露出之状。山里雾气重重,云中山峰若隐若现,饱览了如画的风光,自然产生一种飘飘欲仙之感。联语切景入题,通过声音和形象的描绘把人带入仙境梦境,令人神往。使人脱俗忘怀。  (吴关镛)

  青城山怡乐窠

  小憩自然凉,何幸今生来福地
  登临勿谓苦,会当绝顶看朝阳

  上联谓游人登攀青城山,巾途在凉亭小憩,凉爽宜人,浏览山景,疲劳消半,因此感到来此福地,三生有幸。下联是瞻望前程,犹言到达绝顶还需付出辛劳,从而激励登山者继续前进。“会当”句用杜甫《望岳》诗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联语平白如话,隐寓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张君宝)

  青城山古黄帝祠
  于右任

  启草昧而兴,有四百兆儿孙飞腾世界
  问龙蹻何道,是五千年文化翊卫神州

  传说黄帝曾来青城山访贤,故后世立祠祭祀。上联颂黄帝功绩,目前已有四亿子孙立足世界并蓬勃发展。草昧,蒙昧时代。四百兆,即四亿。下联分析原因,是什么道理呢?是五千年传统文化哺育并捍卫了它。龙蹻(音qiāo),传说黄帝曾向宁封真君问龙蹻飞行之道,《龙蹻经》又为仙人所读之书。翊(音yì)卫,辅助。五千年文化,指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此联写作上节奏舒婉,赞颂黄帝,勉励炎黄子孙,词语庄重堂皇,充满民族自豪感。  (陈家铨)

  青城山上清宮重门

  钟敲月上,磬歇云归,非仙岛,莫非仙岛
  鸟迭春来,风吹花去,是人间,不是人间

  “青城天下幽”,是千百年来,游人对青城山的赞颂。联语描绘了一派迷人的景色:暮钟悠悠,明月冉冉,鸟语花香,风清云绕。作者在勾画了青城山上清宫的地位与环境后,又以选择问句的形式,渲染出一种飘渺朦胧的气氛;也勾勒出游人至此的神秘感受。并写出环境之清幽。  (王明珍)

  灌县二王庙(一)

  凿內江口以平秋汛,导外江水以慰春耕,盈亏系此身二千年,利溥害除,恩波永照秦时月
  深滩低堰乃安其流,截角抽心乃顺其势,典型在西蜀十四载,科金律玉,敷土同垂禹贡经

  二王庙,坐落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的创建者、秦蜀郡守李冰及子二郎的祀庙。建于南北朝,初名崇德祠,宋以后历朝敕封李冰父子为王,遂易今名。现有建筑系清代重修。上联颂李冰父子筑堰治水、造福人民的伟业。“凿内江口”、“导外江水”两句,是概述李冰治水方法:把岷江分作内外二支,一引水灌溉,一排洪泄水。“盈亏系此身”,二千余年来都江堰一直为川西平原提供巨大的水利效益。溥,通“普”,普及。秦时月,指都江堰,此为秦时建,喻李冰父子的功绩。末二句有一种人去物留、音杳德在的感慨。下联是对李冰及历代治水经验的概括与评价。
  深滩低堰,是治水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的省略,截角抽心,是“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省略。李冰在蜀十余年间兴办了许多水利工程,留下了不少治水经验,而这些“典型”业绩与治水的“金科玉律”,则是华夏民族的宝贵财富。敷,遍。禹贡经,即《尚书·禹贡》,这里代指李冰及后世治水经验的总结。本联比较详尽地评述了都江堰的巨大效用和李冰父子的治水功业,可看作是都江堰的介绍和对李冰父子的评传。  (张君宝)

  灌县二王庙(二)

  一门两禹
  六字千秋

  对联仅用八个字,高度概括和颂扬了李冰父子的历史功绩。
  上联颂扬李家一门涌现出两位夏禹式为民治水的伟人,创下的业绩世人永远不会忘怀。下联评赞李冰提出的“深淘滩。低作堰”的六字治水诀光照千秋,永垂后世。联语用辞极其精练,以四个数词与四个名词结合,简明扼要,易读易记。  (谢燕华)

  峨眉山洪椿坪(一)

  比洪崖胜地如何?听暮鼓晨钟,云去云来空渺渺
  有椿树撑天不老,任风刀霜剑,花开花落自年年

  洪樁坪在峨眉山腰,是一座林木葱茏、环境清幽静雅的山间古刹。现存殿宇为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所建,寺前有古老洪椿树,故名。每当炎夏清晨,常有靡靡细雨向庭院洒落,令人感到清爽,人称“洪椿晓雨”,“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即写此景。出句直以一问句发端,引出江西的传为黄帝之臣洪崖炼丹处作比,来强调此地的出尘迈俗,风景绝异。江西的洪崖虽有石壁陡绝、飞泉奔注,但何及这里“暮鼓晨钟,云去云来”的空洞缥缈的境界。下联直写本地,并紧紧扣住洪椿树抒怀。俗传寺前数株椿树是春秋时代所植,故有“撑天不老”之誉。风刀霜剑,比喻自然界乃至人世间虽有各种严酷事实,椿树仍旧根深叶茂,花开花落,年复一年。联语洒脱传神,令人回味不尽。  (张君宝)

  峨眉山洪椿坪(二)

  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
  机息坐忘磐石上,古今尽属蜉蝣

  上联大意:兴致来时,在落花前醉倒,天空当作衾被,大地就是枕席.有晋刘伶《酒德颂》“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其乐陶陶,兀然而醉”之意。下联大意:名利心息灭了,忘却躯体和智慧,领悟到古往今来不过一瞬间。机息,名利得失的机心息灭。坐忘,《庄子·大宗师》:“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蜉蝣,虫名。寿命极短,朝生夕死,此喻短暂的时间。联语从空间(天地)和时间(古今)两方面抒写了作者追求精神解脱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直觉体验。  (蒋竹荪)

  峨眉山洪椿坪(三)
  爱新觉罗·玄烨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里煮乾坤

  此联出自《五灯会元》卷八:“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內煮山川。”按佛教华严宗教义之一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分析说:“一”是“十”的基数,“十”由十个“一”构成,无“一”即无“十”,可知一就是十;同理,十中每个一的自体,也就是第一个“一”,十之本身无独立自性,所以说十即是一。由此推论,多与一,一与多,整体与部分,一般与个别都是相等关系。那么,一粒米中可知世界之广,半边锅可知天地之大。  (蒋竹荪)

  峨眉山万年寺弥陀龛

  愿将佛手双垂下
  摩得人心一样平

  凡游峨眉,取道“天下第一山”大门牌坊,去清音阁,登金顶,必首经万年寺,寺中即可见弥陀龛排空而立。本联取佛家偈语格式,宣诵菩萨宏愿:祈祷佛手之垂,实现人心之平。从这个“摩”字,可以品味出安详的垂手动态,体现出我佛慈悲之怀。以这庄严佛像,发海潮音,垂手之因,就可结出吉祥之果,希望大千世界,人心一样平和,既无尔虞我诈,亦不狗苟蝇营,皆大欢喜,永弭刀兵,此般若无碍之真谛,亦峨眉传世之因缘。这一通大乘法用通俗的口语道出,游人读来,更加亲切易懂。  (何以聪)

  峨眉山清音阁
  赵朴初

  天著霞衣迎日出
  峰腾云海作舟浮

  阁在峨眉山牛心岭下,山环水抱,风景秀丽。上联描绘日出之景。满天朝霞,五彩纷披,在迎接冉冉上升的红日。下联刻划云海之景,谓山峦在云海中奔腾,峰尖有如小舟,起伏荡漾。作者善于抓住峨眉奇景,用拟人手法,把朝霞满天比为天著霞衣;又把云绕峰头,比为船浮云海,十分形象生动。  (唐音)

  峨眉山双飞桥
  刘光第

  双飞两虹影
  万古一牛心

  双飞桥,在四川乐山县峨眉山清音阁。桥跨“黑龙”、“白龙”两水之间,故名。两水汇合处,有巨石突兀,状如牛心,名“牛心石”。
  上联写桥,谓桥如两道彩虹,比翼双飞于翠微景色之中。下联写石,谓石挺立于二水交汇之处,万古永恒。上联原作“双桥两虹影”,后杨樵谷改为“双飞”,把静态改为动态,使全联更富有神采。  (陈家铨)

  峨眉山报国寺

  秋月朗晴空,五夜山风狮子吼
  菩萨开觉路,千年花雨象王宫

  寺在峨眉山麓,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会宗堂,清康熙更名报国寺,取“报国主恩”之意。寺背靠凤凰坪,左依伏虎山,为入山门户。上联说,秋夜月朗中天,五更的阵阵山风好像佛祖宏亮的声音。五夜,五更。狮子吼,比喻佛音。《传灯录》谓:“释迦牟尼降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下联说,菩萨开导弟子,传经说法,天上曼陀罗花纷纷散落。花雨,《法华经.序品》云,佛祖讲经时天空普降曼陀罗花。象王宫,普贤菩萨骑象,称为大象王菩萨,此指佛教道场。联语将目前景物与佛教历史典故结合起来,使人如置身佛门清净道场之中。  (蒋竹荪)

  峨眉山报国寺方丈室
  于右任

  立身苦被浮名累,
  涉世无如本色难。

  1935年夏,作者游报国寺,见客堂有当时显贵赠方丈果玲的诗幅,觉方丈好名之心未泯,因撰此联以劝。上联谓立身苦被浮名所累,其苦实不堪言。儒家向来重视名声,孔子曾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后出的《孝经.开宗明义章》更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但佛教认为诸法空相,一切世俗的差别、界限,终属虚幻,浮名实不值得去追求,而因追逐浮名带来的烦恼困苦,更成身心之累。下联谓处世最难的是保持本来面目。人生在世,不能不受伦理、道德以及社会习惯等意识形态的制约与束缚。要依自己本来纯净的心志行事,实为不易。联语词句浅近,而含意深远。据说果玲和尚读后,深感愧怍,有所憬悟。  (周艺)

  峨眉山伏虎寺(一)
  王曰曾

  山色溪声,领略几许禅机,过去未来现在
  花香鸟语,普示无边圆觉,碧莲白象青狮

  伏虎寺原名龙神堂,宋时改今名。上联说,山色溪声,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中,可悟到生生灭灭、无有常住的一些禅理。山色溪声,苏东坡有“溪声便是广长舌(佛的说法讲经),山色岂非清净身”的诗句。下联说,在释迦、普贤、文殊座前,花香鸟语,显示着圆满的佛性。碧莲,释迦坐莲台,借指释迦。白象,普贤骑象,借指普贤.青狮.文殊骑狮,借指文殊。圆觉,圆满的佛性。此是禅宗讲悟道之联。禅宗自居教外,单传心印,不立文字,讲究顿悟。常用比喻、隐语或动作来启发人,要人们自己去领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蒋竹荪)

  峨眉山伏虎寺(二)
  赵朴初

  山色千重眉鬓绿
  鸟声一路管弦同

  此为作者7l岁再度游峨眉山时所作。上联写峨眉山千山万壑,翠色扑面而来,似乎要把眉毛鬂角都染黑了。绿,乌亮之色。
  唐李白《怨歌行》:“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鬂。”宋范成大游峨眉山诗有“如今雪鬂应堆绿”句。下联说沿途鸟声婉转,如同奏出清脆悦耳的乐章。联语概括了作者游山所见所闻所感.峨眉山万绿满望、鸟声盈耳,一片生气勃勃,似乎人也鬓发变黑,返老还童。其兴奋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蒋竹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