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云网主页 >> 对联大观 >>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甘肃省

  兰州五泉山大悲殿
  五泉山人

  眼不宜多,眼多则偏,观那人世间困苦颠连,徒增难过
  手尤要少,手少则专,抱我自家的精神念虑,免得乱抓

  大悲殿,在兰州市南的五泉山上,内供千手千眼观音。本联就“千眼千手观音”借题发挥。联的前两句是议论,很有层次。观音菩萨神通无比,所以有千眼千手,然而俗世众生则“眼不宜多”、“手尤要少”。接着由此强调“眼多”“手少”的利害。“观困苦颠连,徒增难过”是“眼多”的害处;“抱精神念虑,免得乱抓”则为“手少”的益处,照应紧密。“人世间”、“自家的”,全体与个体,泾渭分明。联语文辞浅白直率,幽默诙谐,蕴含人生哲理。  (张君宝)

  兰州五泉山清泉寺
  粱章钜

  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峰平槛立
  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

  寺在兰州市南的五泉山上,因有甘露、掏月等五泉得名。山势开阔,一望无际,山上有千佛阁、嘛尼寺、地藏寺、清泉寺、三教洞等。上联写登临佛阁,极目望去,只见长城蜿蜒起伏于众山之上,如同楼阁的栏杆一样高低。排闼,推门而入,宋王安石有“两山排闼送青来”句。紫塞,指长城,秦汉时长城土色皆紫,故称。下联写五大泉水清澈透明,汇入汹涌澎湃、曲曲弯弯的黄河,环绕兰州城奔腾东去。笑出山滚滚,用杜甫“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诗句意,有讽世意,故言“笑”。全联远景与近景结合,景象壮阔,气势宏伟,写出北国的山水特色。  (吴关镛)

  兰州五泉山佛寺戏台

  最好四月天,常听此七级台前,泉声乎?鸟声乎?钟磬声乎?高下悠扬,引我去游仙境里
  偶登三教洞,试看那万家城外,车来者,马来者,杖履来者,贫富贵贱,无不皆在戏场中

  上联写春日台前所闻。用泉水、山鸟、钟磬高下悠扬的声响衬托出佛寺胜景。下联写登高所见。用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景象写出尘世的喧嚣,并由此发出感慨:无论贫富贵贱,人生在世,莫不逢场作戏,从而宣扬了佛家“四人皆空”的思想。全联紧扣特定环境,构思巧妙。上联描绘胜景,下联阐发佛理;上下联所闻所见,又形成鲜明对比,更深化了联语的主题。  (朱迎平)

  兰州伏羲殿
  刘光祖

  河出图,洛出书,万古文明昭日月
  观平天,察乎地,一时法象定乾坤

  伏羲氏是我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伏羲殿,又称人祖殿。河出图,洛出书,《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昭日月,指像日月一样昭明。上联说,伏羲依河图画出八卦,是我国文字的雏形,文明的开端,所以他的功德像日月一样昭明。观乎天,察乎地,《易·系辞下》:“古者包義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法象,《易·系辞上》:“法象莫大乎天地。”法象就是可以效法的最大形象。乾坤,指天地.下联说,仰观俯察的结果,可以确定,天地就是可以效法的最大形象。  (唐音、陈永泉)

  敦煌莫高窟
  曲柏峰

  宝窟重重,千宗法相光天宇
  驼铃隐隐,一路丝绸拓亚欧

  莫高窟亦称千佛洞,在敦煌东南鸣沙山断崖上。从5世纪开凿到14世纪千年中,佛窟建造不衰,至今尚保存者有492窟,2400多身塑像,45000多平方米壁画,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上联写洞内之景。重重叠叠的佛洞,佛教各宗派真理的光辉,照耀天空,点明丰富的佛教文物有极高价值。千宗,概指佛教各宗派,如天台、法华、华严、禅宗、律宗等。法相,佛教语,即真如,指绝对不变的永恒真理。天宇,天空。下联写洞外之景。在隐隐的驼铃声中,开拓了沟通欧亚两洲的丝绸之路,揭示这条路在中国古代交通和文化史上的重大意义,丝绸路,古代中国人民和中亚、西亚、欧洲人民友好往来的通路。西方称中国为产丝绸的国家,故云丝绸路。路有南北两条。北路从敦煌出玉门,经龟兹、疏勒、越葱岭经大宛与南路合于木鹿城,再经安息(伊朗)而达大秦(地中海东部一带)。联语将洞内洞外景物对照结合来写,相得益彰。“重重”“隐隐”等叠字,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唐音)

  敦煌阳关长亭
  王实甫

  悲欢聚散一杯酒
  南北东西万里程

  阳关,在甘肃敦煌县城西的古董滩上,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唐代诗人王维《渭城曲》有“劝君更尽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句,后人以诗意名亭。联语摘自王实甫《西厢记》曲词。上联谓阳关乃古代亲朋故旧设筵饯行之地,人们悲欢离合的复杂感情就蕴含在“一杯酒”之中(中国自古以杯酒饯行)。下联谓杯酒饯行之后,大家从此各分东西,而前面路程还长,更须珍重。联语即景抒情,平白朴质,写出了古往今来人生旅途上的令人伤怀的生离死别事实与无可奈何的心态。  (曹云岐)

  甘谷石作蜀墓
  吴柳堂

  梓里访遗踪,看空庭草碧,荒冢花殷,何处是唐封宋赞
  杏坛亲教泽,听渭水莺啼,陇山鸟语,此中有化雨春风

  石作蜀,字子明,春秋时人,孔子弟子之一。上联抒发探访墓主故居和坟墓而产生的感喟。到墓主的故乡寻访遗迹,只见空庭里碧草繁茂,荒冢上花树殷红,唐人的封赠和宋人的赞颂又在哪里呢?梓里,故乡。殷,暗红色。下联赞颂墓主在边塞地区教化之功。毕竟他是孔门嫡传弟子,请听渭水的莺啼,陇山的鸟语,难道不是受他化雨所熏陶么?杏坛,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处。《庄子·渔父》:“(孔子)休坐乎杏坛之上。”陇山,即六盘山。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后遂以“化雨春风”比喻良好的教育,也用来称颂师长潜移默化的教诲。上联写庭“空”、冢“荒”,颇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之韵致,抒发了怀古人而不见之叹。下联笔锋一转,说石作蜀的教化泽及于渭水之莺,陇山之鸟。联语一箭双雕,既赞扬了石作蜀,也赞扬了孔子。但下联有微瑕,“莺啼”“鸟语”,意思犯复。  (蒋竹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