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挽个人
挽郑成功
爱新觉罗·玄烨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郑成功,福建南安人,明末抗清名将,1661年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62年病逝于台湾。清圣祖康熙以政治家统一祖国的胸怀谋略,撰写此联赞颂郑的功业。上联概括郑成功收复台湾前苦心经营东南的历史。清兵入关后,南明福王布防在江北的吴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四镇总兵心怀二志,致使福王的弘光小朝廷顷刻覆亡。郑屯兵于金门、厦门两岛,先后发兵攻泉州,陷漳浦,袭潮州,取澄海,打广州,并于1659年率水师十万北伐,破温州,下镇江进围南京,兵败后,退守厦门、屯师习武,这就是“敢向东南争半壁”的史实。下联对郑收复台湾的功绩作了评价。南明诸王,即福王、唐王、鲁王、桂王、韩王等相继覆灭,郑1661年率部击溃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始终不向清廷称臣,堪称“孤忠”。联语用对比手法,以“多二心”的“四镇”、“无寸土”的“诸王”来和“敢争东南半壁”、“一隅抗志”的郑成功对比,肯定郑成功对后来全国统一作出的贡献,表示钦慕之情,这是一位有眼光有作为的封建皇帝高人一筹之处. (沈树华)
挽刘统勋
纪昀
岱色苍茫众山小
天容惨淡大星沉
刘统勋,雍正进士,山东诸城人。于乾隆时官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甚为朝廷所重。乾隆38年11月,卒于上朝之舆中。帝闻讯,失声痛哭,亲往吊唁.上联赞其高位。刘是群臣之首,故将他比做五岳之首的泰山。岱,泰山的别称。杜甫《望岳》诗:“岱宗夫如何?”众山小,亦出《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处比喻包括作者在内的群臣。下联写其哀荣。这样一颗大星陨落了,连上天也为之黯然含悲,天容惨淡,喻指乾隆帝闻耗失色、痛哭流涕的情景。“大星沉”喻刘之死。联语善用比喻,把崇敬之意、缅怀之情表达无遗。 (沈树华、施晴东)
挽张师诚
林则徐
感恩知己两兼之,拟今春重谒门庭,谁知一纸音书,竟成绝笔
尽忠补过久已矣,忆平昔双修儒佛,但计卅年宦绩,也合升天
张师诚,字心友,号兰渚,归安(今浙江湖州)人,乾隆进士,历任福建、江西、山西、江苏、安徽等省巡抚。为官清正廉明,著有《省缘室合集》、《拜飏存稿》。早年林则徐曾入张师诚闽抚幕,相从数载,深得张师诚的知遇,在幕中接触到历史掌故及兵、刑、礼、乐等方面的广泛知识,为日后担当重任奠定了基础,故林对张一直以师礼相待。道光十年(183O),张师诚去世,当时在河南布政使任上的林则徐撰此联哀挽。上联首句“感恩知己两兼之”,可见林对张非同一般的关系和铭心不忘的知遇之感。重谒门庭,指林前曾进京朝觐,未能便道探访,本拟今春再登门拜候,不料这年张即逝世,悔恨交集,捧读张的绝笔,悲痛不能自巳。“谁知”“竟”等词表达了林对张深沉的怀念之情。下联“尽忠补过”,指张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任江苏巡抚时,因父病危擅离职守被革职两月,他尽心尽职,以此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而今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回忆他平生本是儒家,又喜研佛学,暂且不管这些,只算他三十年来做官的政绩,也该上升天界了。天界,佛家认为修十善者死后转生天界。这样恰恰符合死者生前信佛的愿望,联语语言朴素,感情真摯动人。 (沈树华、施晴东)
挽李鼎元
吴鼒
百金囊尽扬州死
万里魂归蜀道难
李鼎元,字墨庄,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官兵部主事,著有《师竹斋诗集》。他一生为人正直,久居冷宫,两袖清风,客死扬州时,家人无资扶柩回乡安葬,吴鼒撰此挽联以记其实。上联述其囊中空空,客死扬州;下联哀其死后之魂,难回四川故乡。联语用极省简文字,写出李的清贫与身后的凄凉,形象而富于感染力。 (沈树华)
挽朱筠
纪昀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
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伤悲
朱筠,字竹石,号笥河,曾任清乾隆间翰林院侍读学士,著有《笥河集》,与纪昀交谊深厚,在文苑堪称齐名。其人博闻宏览,好金石文字,精书法,纪昀擅长诗文,故联文说学术各有门庭,平生没有诗词唱和。子,旧时对别人的尊称。朱筠的去世,使纪昀非常悲痛。俥,使。予,我.联中“独”字用得尤为贴切,朱筠去世了,独留下我承担这份悲伤,与前文情同骨肉互为呼应,使人感到情真意切。 (沈树华)
挽钱大昕
粱同书
名在千秋,服郑说经刘杜史
神归一夕,仙人骨相宰官身
钱大昕是清著名史学家、考据学家。号竹汀,江苏嘉定人。乾隆进士,著有《十驾斋养新录》、《廿二史考异》等。本联不作悲泣语,而从学术成就的评价与风度仪表的赞美中写悼念。上联说他的经学业绩可和东汉学者服虔、郑玄相比;史学成就可与唐代史学家刘知幾、杜佑相比.将流传千古。下联赞美他仪表有仙人风骨,宰相器度。“神归”,指去世。 (沈树华)
挽何绍基
俞樾
史馆建佳谟,惜创议未行,三品下庶僚,至今无列传
讲堂刊定本,奈校雠方半,九经中大义,从此付何人
何绍基,清学者,道光进士,工书法,曾任编修、四川学政等职。
上联“史馆建佳谟”,指何任编修时,曾创议编纂三品以下官员列传,但此议被权贵否定。佳谟,美好的计划、设想。下联“讲堂刊定本”,指何晚年为维扬书局校定大字本《十三经注疏》,只完成了《毛诗》,在着手校定《三礼》时,于同治十三年溘然长逝。九经,指《论语》、《左传》、《诗经》、《周礼》、《孝经》、《仪礼》、《孟子》、《礼记》、《春秋》等,其说不一。此联立意新颖,对被挽者不从成功业绩方面落笔,而从功业未竟之两事着墨,一“惜”一“奈”,以反衬手法颂扬何之高尚品格和精深学问,表达了对何去世的惋惜与哀痛之情。 (沈树华)
挽陶澍
卓秉恬
天下大事公可属
江南遗爱民不忘
陶澍,字子霖,号云汀。清代历任要职,在两江总督任上近二十年,以劳瘁逝世于金陵。他在经济上曾进行了一些改革,并主持治理安徽荒政、疏浚吴淞江、浏河水利等一系列实事,在当时颇得民心。上联称他能担当天下大任,赞扬他的才能非凡。属,委托。
范仲淹《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下联颂扬他治理江南的政绩,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遗爱:仁爱遗留于后世。《左传.昭公二十年》:“古之遗爱也。”联语文字质朴,感情真挚,评价得当,概括力强。 (沈树华)
挽莫友芝
曾国藩
京华一见便倾心,当时书肆定交,早钦宿学
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酒尊和泪,来吊诗人
莫友芝,字子偲,号邵亭,贵州独山人。清道光举人,学者,精版本目录学,能诗。本联追怀往事,叙说友情和悲恸哀悼的心情。
莫早年游北京时,在琉璃厂书肆同曾国藩相遇,二人一见倾心,遂定交。宿学,指积学之士。莫曾长期佐曾国藩湘军戎幕,这就是下联所指“江表十年”。江表,古地区名,指长江以南。追思往日友情后,紧接着以“酒尊和泪,来吊诗人”,表达了作者悲恸的心情。酒尊,酒杯。本联行文流畅,追溯往事,如涓涓细流,感情真挚而深厚。 (沈树华)
挽乳母
曾国藩
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本联用韩信“一饭千金”典故作铺垫,寄托对乳母的怀念和哀思。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未达时,漂母见他饥饿,曾给他饭吃,后韩信封为楚王,赐千金报答漂母。乳母的恩情,远远超过漂母,一饭之恩尚不忘,何况曾保护我、带我长大的乳母?她比生母只少十月怀胎,远非千金所能报答。从人情上说,也应伤心地哭泣啊。三年,指三年之丧。作者身为朝廷大员,对乳母感情如此真挚,可谓难能可贵。 (沈树华)
挽关天培
林则徐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竟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凛,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关天培,清末将领,1834年任广东水师提督,支持钦差大臣林则徐的禁烟政策。林则徐被诬害撤职后,他继续训练水师,修筑炮台,曾多次击退英国侵略军的进攻。1841年2月25日英军进攻虎门,琦善拒发援兵,关孤军奋战,壮烈牺牲。林则徐在流放途中撰写此联。上联发问,关天培苦心经营六年的坚固防线是谁毁坏了,以致他孤军作战,鞠躬尽瘁,为国捐躯?长城,古代军事建筑,后用以比喻国家屏障。下联记述评论关天培和参将寿廷章在无援的困境中双双为国尽忠,他们伟大的民族气节,连英军都很钦佩,送回他的遗体时,面部还带着英气。异类,此处指侵略军。坎凛,困顿。归魂,此处代指遗体。联语先用设问法,“问何人忽坏长城”句,锋芒直指琦善以至清王朝,对投降派予以无情的揭露和强烈的谴责;后用反衬法,“闻异类亦钦伟节”句,显示了关天培形象的高大和殉国的壮烈。全联抒发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和对战友的怀念,短短38字,抵得上一首可歌可泣的民族史诗。 (沈树华、曹云岐)
挽魏源
何绍基
烟雨漫湖山,佳壤初封,千古儒林凭吊奠
姓名留宇宙,遗篇在案,几行涕泪点斑斓
魏源,字默深。清道光进士,思想家。鸦片战争以后,深感闭关自守之落后,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有《圣武记》、《海国图志》等行世。去世后葬于杭州南屏山。上联“烟雨漫湖山”,是借细雨濛濛有如烟雾笼罩的西湖风光,来烘托悲哀的吊奠气氛。“佳壤初封”,谓坟墓初筑。张华《博物志.异闻》:“汉滕公(夏侯嬰)薨,求葬东都门外……得石有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遂葬焉”。后因称墓地为佳城。“千古儒林”赞颂了魏源为千秋万代之儒林表率。下联首句化用杜甫《咏怀古迹》“诸葛大名垂宇宙”句意,赞叹魏源英名永存。二、三句进一步表达了悼念之情。“遗篇在案”,意思是其作品仍为人们常留案头。每一触及,不禁潸然泪下。上下联在意思上由远而近,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全联笔力深沉,而在感情表达上又凄婉有致. (俞纪东)
挽钟文■(丞灬)
俞樾
廿四卷补注,为毂梁子功臣,频年手校青编,镂版告成犹及见
六十年耆儒,是乾嘉间宗派,此后我来黄浦,谈经同调更无人
钟文■(丞灬),清道光举人,精于《穀梁》之学,曾主讲上海敬业书院十余年,俞每至上海,必与钟讨论经义。当其六十岁去世时.俞撰此联挽之。上联称颂钟对《穀梁传》的研究,“廿四卷补注”指钟所著《穀梁补注》,此书共廿四卷,阐发《穀梁传》精义,故称其为穀梁子的功臣。他对此书长年手校,付出艰辛的劳动,可慰的是作者亲自看到了此书告成。“青编”,简册,这里指其所著《穀梁补注》。下联首两句称他为学者,指出他的治学属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讲究考据的经学学派。后两句为失去这位学术上的摯友而感到悲戚。
本联着重写钟的学术成就和文友间的友谊,哀而不伤,感情真实。 (沈树华)
挽翠琴
生在百花先,万紫千红齐俯首
春归三月暮,人间天上总消魂
翠琴为清咸丰年间的京师名伶。上联写她的生辰。旧俗以夏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翠琴生于二月十一日,故云“生在百花先”。当此之时,放眼自然界,只见百花竞放,群芳斗艳,万紫干红,垂首枝头,上联的描写,也隐指翠琴容颜美丽,技艺高超,直令群芳俯首。俯首,折服;屈服。下联写她的死日。翠琴死于三月晦日,即三月暮。此时自然界是一片春归花落的残败景象,故云“春归三月暮”,而一代名伶溘然长逝,遂使天上人间不胜其悲。消魂,极度悲伤。联语出句赞其色艺,对句悼其逝世,切题切景,含蓄双关,读之极有韵味。 (沈树华)
挽张之洞
王■(门岂)运
老臣白发,痛矣骑箕,整顿乾坤事粗了
满眼苍生,凄然流涕,徘徊门馆我如何
张之洞,清末大臣,字香涛,河北南皮人。作者曾入张幕,甚受器重。骑箕,《庄子·大宗师》:“乘东维,骑箕尾。”旧传殷王贤相傅说死后升天,化为一星,在箕星、尾星间。后称大臣去世为“骑箕”或“骑箕尾”,整顿乾坤,张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故云。粗了,粗略了结。苍生,指百姓。门馆,门客所居之馆舍。王曾为张幕宾,故云“徘徊门馆我如何”。联语颂死者之政绩,而重在叙知遇之感,言极沉痛,而力避泛泛之词,是其写作成功之处。 (沈树华)
挽陈化成
昔时未读五车书,雅量清心,温如玉,冷如冰,是大将实是大儒,使天下讲道论文人愧死
此日竟成千秋业,忠肝义胆,重于山,坚于石,忘吾身不忘吾主,任世间寡廉鲜耻辈偷生
陈化成是清末著名爱国将领,鸦片战争中在上海吴淞抵抗英军入侵,最后英勇战死。上联以虚写实,写出他在大将行动中显出大儒的品格。“五车书”,典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用“学富五车”形容博学。将军虽为行伍出身,未读过多少书,但他气度不凡,性情平和、人格高洁,其品行是可以令“讲道论文”而不明大义的人惭愧得无地自容的。温如玉,指柔和如玉,出自《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冷如冰,是说冷峻坚定如冰。出《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卫蚧别传》“姜父有冰洁之姿”。下联以实写实,把他忠肝义胆以身殉国的伟业表现出来。陈化成曾表示:“武臣死于疆场,幸也。”(《清史稿》本传)当英军入侵上海时,他率部坚守吴淞,击伤英舰多艘,最后以身殉职。
而两江总督牛鉴战前就曾“虑敌锋不可当”,战争爆发,首先从宝山溃逃,陷陈化成部于孤军作战的困难境地,最终导致上海失守。作者在歌颂陈化成的同时,无情地鞭挞了偷生怕死、“寡廉鲜耻之辈”。重于山,语本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联语采用对照手法,长短参差的句式,活泼流动,用典精当而又不失对仗工整。 (俞纪东)
挽金纤纤
汪宜秋
入梦想从君,鹤背恐嫌凡骨重
遗真添画我,飞仙可要侍儿扶
金纤纤,清代才女,著有《瘦吟楼稿》,早卒。她的好友汪宜秋女士撰写此联挽之。上联意谓我在梦中也想随从你,但又恐怕你乘坐的鹤背负载不起我这个凡人。“鹤背”,出《搜神后记》丁令威驾鹤升天故事,后常用此典讳指死。下联意谓在你的遗像上应将我也画上去,你成了飞仙.可要我做诗儿来扶侍你?本联构思独特,感情真摯。下联末句设问,表达了作者对金深厚而细膩的感情。 (沈树华)
挽(沈葆桢)夫人
沈葆桢
念此身何以酬君,幸死而有知,奉泉下翁姑,依然称意
论全福自应先我,顾事犹未了,看床前儿女,怎不伤心
沈葆桢,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其夫人为林则徐之女,沈任江苏巡抚时夫人去世。本联慰死者,诉悲痛,语语沉痛,感情凄惻。上联称夫人之贤,在九泉之下侍奉翁姑,依然称意。翁姑,丈夫之父母。下联先慰死者(福建旧俗,夫妇以先死者为福),随即泣语连珠,凄然之情,溢于言表。 (沈树华)
挽顾受笙
粱绍壬
矮屋痛长眠,文战呕心,竟尔修文归地下
良宵惊恶耗,月圆撒手,从今赏月怕秋中
顾受笙为作者表兄,九次考举人不中,道光十一年中秋节突然死于考棚中。上联说,低矮的考棚下,考生呕心沥血进行着命运的决战,突然阎王召你作修文郎,就此长眠地下。修文,旧指文人早死。传说晋苏轺死后显形,对其兄说,颜渊、卜商在地下任修文郎。见《太平御览》卷八八三.下联说,美好的夜晚传来心碎的消息,亲人团聚的时辰你却撒手而去,从今以后,叫人怕过中秋节了。恶耗,极不幸的消息。秋中,即中秋,因与上联“地下”相对而倒置。
作者是八股考试的亲历者,感受非常深刻。上联“矮屋”形容考场外貌。“文战呕心”描绘考生奋力拼搏的情景,十分生动。文战,指科举考试。考试结果,多数落马,其表兄不仅九次未中,而因紧张过度,当场“长眠”“地下”,实为惨痛之例。下联“秋中”旧时考试时间在秋天,意谓对科场从此谈虎色变,心怀余悸。“痛”、“惊”、“怕”三字是对死者的哀悼,也是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沈树华)
挽曾朴
吴梅
平生事业鲁男子
半世风流孽海花
曾朴,近代小说家,字孟朴,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一生曾多次从政、兴办实业,但主要成就在小说创作上。本联即从这方面着笔,对曾朴表示悼念。.上联说他毕生事业都反映在他的自传体小说《鲁男子》之中。下联肯定他的小说《孽海花》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孽海花》以影射赛金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艺术上亦具特色,鲁迅称之为“结构工巧,文采斐然”。联语以死者作品名嵌入,与前文自然连贯,竟如天成。 (沈树华)
挽桑调元
沈德潜
文星酒星书星,在天不灭
金管银管斑管,其人可传
桑调元,字伊佐,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雍正进士,官工部主事,为人清正绝俗,晚主泺源书院,有《弢甫集》传世。本联一反挽联端庄悲肃的笔法。上联“文星、酒星、书星”,指明了死者能文嗜酒善书的特长,人虽死了,但文章书法永垂不朽。“星”,用以形容文、酒、书均出类拔萃。下联“金管、银管、斑管”,指用金银装饰笔管的华贵毛笔和用斑竹作管的普通毛笔,这里指笔所抒写的文章书法可以传其人于后世。此联用重言手法,“星”和“管”凡三出,活泼而不轻佻。 (沈树华)
挽张德彝
环游遍东亚西欧,作宇宙大观,如此壮行曾有几
著述奇连篇累牍,阐古今奥秘,斯真名士不虚生
张德彝,汉军镶黄旗人,清末翻译和外交官。他先后游历英、法、比、俄等西方国家。曾任光绪皇帝英文教师,出使英、意、比等国。1870年赴法国时亲睹巴黎公社起义,记入其著作《航海述奇》之中。本联评价他的外交活动和记述海外见闻著作的业绩。上联末句以设问出之,突出了他身历各国的丰富阅历。张除《航海述奇》外,尚有著作多部。故下联以“连篇累牍,阐古今奥秘”,称颂他为一代名士。 (沈树华)
挽邓世昌
爱新觉罗·载湉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戚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清末爱国海军将领,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1887(光绪十三)年赴英国为北洋舰队接收致远号巡洋舰,回国后升副将兼致远舰管带,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率将士英勇作战,虽弹尽舰伤,仍下令加快舰速猛撞敌舰吉野,不幸被鱼雷击中,舰上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当时在位的光绪帝写了这副挽联。上联表达了举国上下对邓世昌牺牲的沉痛哀悼,一个“漫”字,写出了人们的悲伤、惋惜和无可奈何的心情。下联高度评价邓世昌英勇善战,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一个“足”字,极有分量,是对他为国捐躯精神的热烈赞颂。 (沈树华)
挽孙玉声
朱奇
同甫文,放翁诗,耐庵稗史,六十年驰骋坛场,硕果天留惟此老
秦淮雨,隋堤月,西子烟波,廿余载追陪杖履,少微星陨更何人
孙玉声,名家振,别署警梦痴仙,海上漱石生,主编《新闻报》,编辑《申报》、《舆论时报》等,小说《海上繁华梦》为其代表作。上联赞誉孙一生的学术业绩。文风近于南宋文学家陈亮(字同甫),诗歌数量之多比得上南宋大诗人陆游(号放翁),小说之成就如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孙的这些成就,驰骋文坛六十年,无人能及。稗史,通常指闾巷遗闻旧事的记录,这里借指小说。下联倾诉对孙的不尽怀念之情。作者追怀与孙畅游的足迹:雨中(南京)秦淮,月下(扬州)隋堤,以及西子湖边烟水间情景,如今斯人去世,又有何人能这样和我亲近呢?少微,星宫名,属太微垣,共四星。陨,落,这里指去世。联语以历代著名文人与之比拟,又寓情于景,写得意绪缠绵,一往情深。 (沈树华)
挽徐建寅
张之洞
中华化学更有凡人?从此广陵成绝调
今日军资为第一事,痛哉欧冶堕洪炉
徐建寅,江苏无锡人,曾先后在上海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任职,并赴英法德考察造船工业,购置军舰。后调湖北,创办保安火药局,1901年因试制无烟火药爆炸,以身殉职。上联首句以设问出之,接着为徐的去世深表痛惜之情。广陵,广陵散的简称,原为古琴曲名,晋代嵇康善弹此曲,誓不传人,后嵇康为司马昭所害,临刑时弹此曲,并云“广陵散于今绝矣!”后借称人事凋零或事成绝响。下联反映了张重视军事科学技术和当时急需加强国防力量的思想和观点,对徐因火药爆炸去世表达了悲恸之情。欧冶,春秋时欧冶子,善铸剑,这里代指徐建寅。 (沈树华)
挽谭嗣同(一)
康有为
复生不复生矣
有为安有为哉
谭嗣同,字复生,与康有为、梁启超同为晚清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依靠光绪皇帝的权力,发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后遭失败,光绪帝被慈禧幽禁瀛台,新法被废除。康、梁逃亡海外,谭嗣同毅然留在京城,决心以身殉“法”。不久,被捕遇害于北京菜市口。事隔十几年后,康有为在谭嗣同的家乡湖南浏阳县城西门外的烈士祠,题下了这副对联。上联说谭复生,竟然牺牲了,再也不能复生了,“不复生矣”,表达对死者哀痛欲绝的心情。下联说,康有为,倒还活着,但还有什么“作为”呢。抒发了悲观失望的情绪。“安”这里是疑问副词,含有自责之意。正因失去了这位亲密战友,才使我无所作为,这就是两联间的因果关系。而嵌两人之名,如此浑成更属难得。 (延 培)
挽谭嗣同(二)
谭继洵
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
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这是一副父亲挽子联。父为谭继洵,子即谭嗣同。戊戌维新失败,康、梁亡命国外,而谭嗣同则慷慨就义。其父因有此作。谭继洵时任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嗣同牺牲后,谭继洵遭革职。
联语不只是抒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痛之情,而更主要是从国家和历史的角度来悼念烈士。上联写“万国九州”谣言四起,谩骂不断,维新派几无立足之地。从正面描写维新派处境艰难,而从反面却突出了戊戌维新的巨大影响。“百日维新”,时间虽短,而影响却遍及“万国九州”,震撼人心。搞维新,必然有阻力,保守、反动势力是不会拱手退出历史舞台的,岂止是谩骂、诬陷、逮捕,甚至杀头,都会降临身上。作者只提“骂”字。显然是考虑到当时的环境与自己的身份。“无非是骂”,大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气概。这既是代子立言,也是表明自己的心迹,儿子因维新而死,但死得其所,日后责难虽多,我将泰然处之。下联也是正面说烈士昭雪杳杳无期,而反面则传达出作者这样的信念:尽管戊戌维新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但其是非曲直有待历史来加以评判,总有一天,烈士们会获得平反昭雪!“不得而知”是实话,何时昭雪,确难预料。“不得而知”又是反话,因为前面已经明言“昭雪在千秋百世”,这样说实际上是表示不容置疑的意思,加强了语气。此联用语朴实自然,而寓意含蓄深刻,在表达上对仗工巧也是一大特色。上联用“谣风”而不用“谣言”或“谣诼”,一方面形象地说明谣传成风,以见保守反动势力之盛;另一方面则借“风”字与下联“昭雪”之“雪”构成工对。“无非是骂”与“不得而知”,对得也十分自然、工整,前一句显得愤慨激昂,后一句以低沉哀痛之情收束,正切合挽联格式。 (俞纪东)
挽秋瑾
孙中山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秋瑾,浙江绍兴人,近代女革命家。1907年在绍兴主持大通学堂,联络会党和新军,组织光复军,事泄,清政府派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同年7月15日就义。辛亥革命后,绍兴建风雨亭(原名“轩亭”)纪念她,孙中山专程前往祭奠,并撰此联悼念。上联“江户”,日本东京之旧称。矢丹忱,指矢志革命事业。矢,通“誓”。“首赞同盟会”,秋瑾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下联“轩亭”,指绍兴轩亭口,为秋瑾就义处。侠女,秋瑾自号为鉴湖女侠。一个“招”字,写出了缅怀的激情,读来令人有回肠荡气之感。“愧”字,写自愧心情,亦有抱恨革命尚未成功之意。 (沈树华)
挽(彭玉麟)子
彭玉麟
怎能够踏破天门,直到三千界请南斗星、北斗星,益寿延年将簿改
恨不得踢翻地狱,闯入十八重问东岳庙、西岳庙,舍生拼死要儿回
本联表达了彭极其悲恸的尖子心情。上联谓:试想如何才能冲进天宫之门,到上天三千大千世界中请南北二位星神将生死簿中儿子的寿限改做长命百岁。三千界,佛教名词三千大千世界的简称,指释迦牟尼所教化的范围。下联表示要亲自打翻地狱,直闯入十八层中责问东西二岳庙中之神,拼死夺回爱子。作者表示要上天入地,充满浪漫神奇色彩,将失子之痛的慈父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沈树华)
挽徐锡麟
黄兴
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
留一■(扌不)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徐锡麟,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903年游历日本,次年回国加入光复会,1907年与秋瑾约定7月19日在皖浙同时起义,事泄,提前于7月6口在安庆领导巡警学堂学生率先发难,枪杀巡抚恩铭,攻占军械局,与清军激战,弹尽被捕,当晚就义。上联表达了人民对徐锡麟的怀念。登上纪念徐锡麟的百尺楼,环视祖国大好河山,上天如有和人一样的感情,也应理解人们对这位为推翻清统治而捐躯的猛士表示思念。天若有情,语出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句。
思猛士,化用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句。下联赞颂徐锡麟英名永留青史。埋葬烈士的一■(扌不)黄土,与日月一样在人们心中闪着光芒,人都有一死,徐锡麟虽然死去了,但他将名留千古,永垂不朽。“争光日月”,屈原《离骚》:“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人谁不死,化用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诗句。本联气势豪迈,热情赞颂了这位赤胆忠心、义无反顾的革命先烈。一个“独”字,也用得贴切而有气势。 (沈树华)
挽黄遵宪
蒋智由
如此乾坤,待卧龙而不起
正当风雨,失鸡鸣其奈何
黄遵宪,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今梅县)人。近代诗人。曾任驻日、美、英等国外交官,因参加戊戌维新运动,遭弹劾罢官,被遣送回乡。1905年3月28日黄遵宪逝世,当时正处于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辛亥革命爆发前夜,清政府极其腐朽,社会动荡不安。
上联意谓现实如此混乱,像你这样杰出的人才竟不得其用而去世了。卧龙,即三国蜀汉诸葛亮,时称卧龙。这里借指黄遵宪。下联意谓在这黑暗社会中缺乏有识之士,真让人感到无可奈何。风雨、鸡鸣,出《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句,比喻黑暗社会不乏有识之士。联语取譬用典自然贴切,既忧国之危殆,又惜人才之不遇,有史料价值。 (沈树华)
挽冯如
何淡如
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甚难,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
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秋风
冯如,号鼎三,广东恩平人。清光绪时开始研制飞机.他曾在国际飞行竞赛中获第一名,毅然拒绝美国高金聘任,于1911年3月带自制飞机回国。1912年8月25日在广州市郊飞行表演时,失事身亡。本联高度颂扬冯如对飞行科技的贡献和献身精神,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冯如为飞机工艺殉身,比一般为社会献身更难,不管事业成败,冯的献身精神都是可嘉、可喜的。反问句“青冢那堪埋伟士”,谓冷酷无情的青坟亦不忍埋葬烈士,感情的悲痛写得十分深沉.冯葬于广州先烈东路黄花岗,联文以“黄花又见泣秋风”结句,将冯如为事业殉身与七十二烈士为国殉难相提并论,表达了作者对冯如的崇高评价。成固可嘉、败亦可喜,化用苏轼《观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句意。 (沈树华)
挽刀安仁
章炳麟
三字奇冤生竞雪
一腔热血死难消
刀安仁,傣族,云南盈江人,为腾越府干崖(今盈江县弄璋等一带)宣抚司土司,青年时留学印度、日本,加入同盟会。1911年领导腾越起义,任滇西国民军都督府第二都督。后被云南军阀诬以“叛国心”逮捕,解至北京,被袁世凯囚禁,经孙中山、黄兴营救出狱。1913年病逝于北京。上联“三字奇冤”即指此。下联对刀安仁满腔热血投身革命,反遭诬害,身陷牢狱,虽得昭雪,而身心遭受折磨,不久便去世,表示极大的义愤。本联笔力劲健,言词慷慨.控诉和鞭挞了军阀和袁世凯倒行逆施的罪行。 (沈树华)
挽杨守敬
严复
博古四十年,名满寰区,为旧学诸贤后劲
弃尘六阅月,邦犹杌陧,问先生何地埋忧
杨守敬,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词治举人。光绪年间曾作为随员出使日本。后选为黄冈教谕,受张之洞之聘,任两湖书院及勤成、存古学堂讲习。袁世凯也聘为顾问,任参政院参政,旋卒。精地理考证、金石、目录学,工书法。著有《历代舆地图》、《水经注疏》及《晦明轩稿》等书。联语首先对被挽者四十年如一日,潜心博学考古,硕果累累,并为后来的学者奠定基础,给予充分的肯定。下联“先生何地埋忧”一句,不仅赞颂被挽者忧时忧民的爱国精神,而且寄托了作者“六阅月”以来“邦犹杌陧”的不安和忧虑。
阅,经历。“六阅月”,即经过了六个月。“邦犹杌陧”,邦,指国家;杌陧,不安。联语抒发了对一个有学识、有贡献、忧时忧民的学者逝去的沉痛思念之情。语言精炼,评价恰当。 (施绍文、盛国生)
挽葛谦
罗树沧
赤手拯乾坤,壮士西归名不朽
丹心贯日月,珠江东去血横流
葛谦,字诞麟,湖南湘乡人。早年组织湘省光复会,密谋革命。
后留学日本,组织光华会。1904年回国谋刺广西巡抚未遂。1908年与朱执信等人密谋乘光绪、慈禧相继死去之机,在广州发动起义,因失密被捕,子1908年11月20日在珠江天字码头从容就义。
曾参加广州起义的罗树沧撰此联挽之。本联以悲壮豪放的纪实之语,反映了葛谦气贯长虹的革命一生。上联一个“拯”字,下联一个“贯”字,集中概括了葛谦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精神。“壮士西归”和“珠江东去”,大有荆轲“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势。全联慷慨悲歌,气贯长虹,对仗亦颇工整。 (沈树华)
挽林述庆
黄兴
风雨无情,落花满地惊春梦
江山如故,何日重生此霸才
林述庆,字颂亭,福建闽县人,1909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历任镇江都督、临时江宁都督、北伐军临淮司令、总统府军事顾问等职。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遭袁党之忌,在参加袁党的一次宴会时,被毒杀身亡。上联写痛失将才。恨政治风雨无情,摧残得花落满地,竟至惊破春梦,悲而且愤,愤激之情,溢于言表。下联抒忧国之情。感叹国事维艰,霸才难觅。“何日重生”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林之器重,同时也抒发了革命受挫,忧心如焚的爱国感情。 (盛国生)
挽宋教仁(一)
张謇
何人忍贼来君叔
举世谁为鲁仲连
宋教仁,民国时杰出政治家,字遯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
1913年在国会议员选举中,国民党取得多数席位,宋教仁准备以多数党资格组织责任内阁,以制约袁世凯,袁派人将宋刺死于上海。上联痛斥是谁如此忍心虐杀了宋教仁。贼,虐害。来君叔,东汉来歙,字君叔,为人有信义,忧国忘家,在率军入蜀时,被敌方派人刺死。这里借指宋教仁。下联痛惜国家失去了无人能够代替的宋教仁,对宋的死充满惋惜之情。鲁仲连,战国时齐人,善于计谋划策,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这里也代指宋教仁。本联运典贴切,上下联均以设问句出之,更增强了谴责凶手和痛失英才的激愤和力量。 (沈树华、殷有娣)
挽宋教仁(二)
孙中山
三尺剑,万言书,美雨欧风志不磨;天地有正气,豪杰自牢笼,数十年季子舌锋,效庄生索笔
五丈原,一■(扌不)土,卧龙跃马今何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洒几点苌弘血泪,向屈子招魂
上联概括宋教仁一生事业和卓越才华。三尺剑,语本《汉书.高帝纪》“吾以三尺取天下”,洪秀全《剑诗》有“手持三尺定山河”句。这里指宋教仁1904年与黄兴、陈天华等组织华兴会,筹划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万言书,指宋教仁1907年所著《间岛问题》一书,该书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延吉地区的图谋。美雨欧风,指宋主张仿效欧美政体成立责任内阁。“天地有正气”,见文天祥《正气歌》。牢笼,指包罗。《淮南子·本经》:“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季子舌锋,战国时苏秦,字季子,他曾游说六国同盟拒秦。这里借指宋善于言辞的外交才能。庄生,指战国时哲学家庄子。
索笔,指大笔。这里借指宋的精彩文笔。下联对宋的遇害表示沉痛哀悼,并对刺宋主谋者加以谴责。五丈原,古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县南,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病死之地。卧龙,诸葛亮的称号。将宋比做诸葛亮,用以说明他的死是国家和民族的巨大损失。“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见杜甫《梦李白》诗第二首,借指当时京城里达官显要很多,惟独宋遭嫉而死。接着作者用苌弘和屈子两典,写出对宋教仁的赞颂和哀悼。苌弘血泪,指春秋时苌弘大夫无辜被杀,传说其血三年化为碧玉。屈子,战国时受诬而死的楚国诗人屈原。
招魂,古丧礼。本联文意深沉,感情真挚,选用成句和典故均贴切称题,堪称情文并茂之作。 (沈树华)
挽宋教仁(三)
桃源何处寻渔父
博浪翻教刺子房
上联,桃源。指陶渊明笔下由一位渔夫发现的理想社会,即桃花源,可是渔夫不见了,再到哪儿去寻找呢?下联,博浪,指张良结交刺客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耒成的事。张良,字子房,后为汉大臣。本联用典巧极。宋教仁是湖南桃源人,号“渔父”,上联既切地名,又切人名,并用“桃源”表示人们盼望的理想社会。下联将袁世凯比秦始皇,将宋教仁比张良,秦始皇翻过来刺杀张良,直指袁世凯刺宋的罪责,表达了作者的极大的愤懑之情。 (沈树华)
挽黄兴(一)
孙中山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
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黄兴,字克强,湖南长沙人,著名民主革命家。早年在日本拥护孙中山,组成中国同盟会,居协理地位。1907年起,在国內参与或指挥多次起义。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1916年病逝于上海。年仅42岁。上联赞黄兴之全才。汉高祖的谋臣随何、陆贾,不娴武略,武将绛侯周勃、灌婴都缺少文才,而像黄兴这样文章既好,枪法亦精的人物,即使在古人中也难遇到。“随陆无武”两句,见《晋书·刘元海载记》:“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九等:《汉书·古今人表》将人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下联悼黄兴之早逝。历史上伯夷、柳下惠哪个贤,彭祖、殇子哪个长寿?实在说不清楚。
然而仅仅十年的同盟战斗,就奠定了今天这个永久的基业,我,作为后死者的悲伤,怎能忍受?夷,伯夷,商代贤人,传说他曾阻止武王伐纣,后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惠,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名展禽,任士师时三次被黜。对于伯夷等人的贤德,前人曾表示怀疑。彭,彭祖,传说中古代长寿者,活了八百岁。殇,殇子,古代短命者。庄子曾提出异议“(天下)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见《齐物论》)。作者善于用典,援引古事,对比陪衬,几乎毫不费力。上联以汉高祖的人才与黄兴比,是以偏比全,强调黄兴人才之难得;下联从伯夷、彭、殇之事说到今天革命事业,是以虚衬实,突出作为革命者黄兴的建树不凡,联语充分表达了哀挽的主旨。 (蒋竹荪)
挽黄兴(二)
蔡锷
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
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
本联为蔡锷病中所作。上联对黄一生作评价。黄加入同盟会后,曾多次参加武装起义,武昌革命后,先后任革命军总司令、副元帅、讨袁军总司令,故联中说他“以勇健开国”,并能贯彻革命一生。
宁静,安定清静。《文子·上行》:“非宁静无以致远。”下联叙交谊。在讨袁中,蔡锷转战数月,因喉疾从上海赴日就医,此即“送我海上”之本事。1916年黄去世,題耗传至日本,蔡极其悲痛,故联语云“哭君天涯”。九州,为日本第三大岛,这里指日本。联语感情真挚,十分动人。 (沈树华)
挽黄兴(三)
吴恭亨
革满清之命,为成功英雄,续革袁氏之命,为失败英雄,失败旋成功,算我公造因,众人食果
与专制同生,痛过去中国,不与共和同生,怅未来中国,未来将过去,付铜像表德,石柱铭勋
联语以巧妙的构思颂扬了黄兴不凡的一生。上联首先赞扬他在推翻清王朝革命斗争中的卓越贡献,称他为“成功英雄”。接着以他领导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这一史实,称他为“失败英雄”。但这一失败却孕育了后来的成功,一个“旋”字,肯定了二次革命的重大意义。后来革命的成功,是许多革命先驱领导革命的结果,虽然这样的成功,他已享受不到,但活着的人却已享受到了。
下联称颂他忧国忧民的崇高品格。生在专制时代,“痛”恨过去之中国,没能见到共和体制,又“怅”望未来之中国,这一“痛”一“怅”,特别是对未来,反映了他心系天下,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的炽热感情。末以“未来将过去”,指出时代不断前进,人们将铸铜像表彰他崇高的品德,用石柱铭刻他为国家和民族所作出的伟大功勋。本联讲了事物对立面互相转化的辩证法,颇有启发性。又以重言手法,反复运用“革”“命”、“成功”、“失败”、“英雄”、“同生”、“中国”、“过去”、“未来”联词造句,前后呼应,自然生动。 (沈树华)
挽蔡锷(一)
孙中山
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
蔡锷,字松坡,近代军事家。本联以东汉名将班超、马援比拟蔡锷。武昌起义爆发后,蔡领导昆明新军起义,宣布云南独立。故上联说他一生意气激昂,如同汉代任西域都护平定莎车、龟兹等地贵族变乱的班超。袁世凯称帝时,蔡历尽艰险潜回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蔡遂任四川督军。因战事积劳成疾,旋赴日就医,逝于福冈。故下联将他比做汉代任伏波将军、后出征时病死于军中的马援。全联寄托了作者对蔡的赞颂和缅怀。
本联运典衬托兼用,以班超、马援两典衬托蔡锷,甚为贴切。 (沈树华、殷有娣)
挽蔡锷(二)
易顺鼎
万里南天鹏翼,君正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十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这是作者代小凤仙拟的一副挽蔡锷的对联。蔡锷被袁世凯软禁时认识了北京名妓小凤仙,彼此相爱。小凤仙不仅色艺超群,而且明辨是非,爱憎分明,敢作敢为。后袁世凯公然称帝,蔡锷在小凤仙帮助下逃回云南,立即向全国发出了《讨袁檄文》,组成护国军,起兵讨袁,赢得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护国战争的胜利。蔡锷则积劳成疾,客死日本。上联歌颂蔡乃生长在南国的英雄,如同大鹏展翅,正扶摇直上,前程万里,但出于忧国忧民,心力交瘁,不幸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我和他萍水相逢、结下的姻缘,可终成一场空梦。“万里南天鹏翼”两句典出《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下联直承上联而来,我从北地南来,堕入风尘,沦为官妓,正悲身世沦落,却赢得了英雄的赏识,结为知己;我这样一个妓女,也将附骥尾而千秋留芳了。“燕支”,即胭脂,代指妓女。“桃花颜色”,喻指小凤仙。联语文笔典雅精美,感情真挚,评价蔡锷及申述两人关系完全切合各自的身份地位,且能将一己之悲哀与时代之忧患结合起来,使联意得到深化,因此传诵一时,被誉为名联.一说,掩护其潜出北京者是孙中山顾问、澳大利亚驻北京记者端纳。 (延培 张迈)
挽蔡锷(三)
杨度
魂魄异乡归,如今豪杰为神,万里江山空雨泣
东南民力尽,太息疮痍满目,当时成败已沧桑
上联对蔡的去世表示悲泣。异乡,指蔡病逝于日本福冈。杨度曾拥护袁世凯称帝,袁死后杨思想转变,加入国民党,拥护孙中山。联中称蔡为豪杰,反映了他对蔡一生的肯定。“万里江山空雨泣”,极写对死者哀痛之深切,江山本无情,现在亦为死者致哀哭泣,何况人乎!下联一方面反映了杨对国家前途、民众疾苦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杨当时对讨袁战争的保留看法,表现了杨度思想上的局限。疮痍,指创伤,比喻战争带来的民生凋敝。“当时成败”,指蔡领导的讨袁战争。沧桑,沧海变良田,这里指已成往事。
(沈树华)
挽蔡锷(四)
方尔谦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阴谋窃国,把拥护共和、反对帝制的实力派人物蔡锷召至北京加以软禁,蔡洞察到袁企图复辟帝制,只得佯装沉湎于酒色烟花,而袁暗中派来监视蔡锷行动的乐妓小凤仙,深明大义,毅然掩护蔡潜出北京,至云南成立护国军,声讨袁世凯。
蔡死后,方尔谦代小凤仙撰联表示哀悼。上联将蔡比做三国时周瑜,既哭其未能长寿,又隐用“周郎顾曲”之典,表明蔡是她的知音。
下联将蔡比做唐代将军李靖,赞他为英雄。隐用传奇中名妓红拂女离开宰相杨素私奔于李靖的故事,尤为合乎小凤仙身份。本联采用借喻手法,以周瑜、李靖比喻蔡锷,但联中既未出现“犹如”、“好似”之类比喻词,也没有出现蔡锷这个要表达的“本体”,而只说出喻体,更是别有一番意味在其中。 (沈树华)
挽马简香
严笠溪
有官在身,有兄在家,有子在庠,有孙在抱,最怜一束诗笺,一支画笔,一曲歌声,一病入膏盲,一瞬红尘如一梦
我母尔姑,我姐尔配,我女尔媳,我儿尔婿,回忆同塾从师,同坛礼佛,同舟避寇,同心逾手足,同盟白首不同归
上联以四个“有”、“在”,六个“一”组成排比句,详叙死者身份、才华以及美满家庭情景,无奈好景不常,“一瞬红尘如一梦”。庠,古代学校名。膏盲,古代医学称心脏下部为膏,隔膜为盲,后称病极严重,难以治疗为“病入膏盲”。红尘,佛家称人世为红尘。陆游《鹧鸪天》词:“插脚红尘已是颠”.下联以四个“我”、“尔”,六个“同”组成排比句,缕述作者与死者亲密关系,是中表、姐夫、亲家,又是同学、教友、难友,如此至爱亲朋,竟然聚难散易,“同盟白首不同归”。塾,旧时一个家族或私人办的学校。联语虽言一个家庭的真人真事,却反映了旧时人生旅程中普遍存在的“好景不常”、“聚难散易”的缺憾,情词凄侧沉痛,极易引起读者共鸣。 (张 一)
挽王闿运
杨度
旷古圣人稀,能以逍遥传世法
平生帝王学,只今颠沛愧师承
王闿运,字子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清末学者和教育家,著有《湘绮楼诗集·文集》等。杨度为王闿运弟子。上联颂扬老师的道德和行迹。意谓老师是古来少有的圣人,能够用庄子忘怀名利不为物累的逍遥态度待人处世。言下之意是由于这一情况他一生未能建大功立大业。下联责己愧对师教。意谓老师专治帝王之学,可我却没有学习得好,弄到今天这样狼狈的地步,愧对老师的教导。帝王学,清代庄存导等人以《公羊传》微言大义说经,维护封建统治,后来康有为利用它来“托古改制”,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所以称“公羊”学为“帝王学”。颠沛,困苦窘迫。当时作者拥护袁世凯称帝,被明令通缉,逃亡上海,故云颠沛。上联对老师评价过高,并有为老师强为辩解之嫌,但下联则真实反映了作者拥护帝制所尝到的苦果,对错误有所认识,客观上也是对帝王学(公羊学)的一次深刻批判。用语典雅为本联特色。 (沈树华)
挽金玉兰
易顺鼎
玉堂春竟作尾声,者回宣武城南,真个曲终人不见
广陵散今成绝响,若过正阳门外,只余花落水流红
金玉兰,近代北京京剧女演员,颇负时名,家居北京宣武门南,生前在正阳门外一剧场演《玉堂春》时,因染时疫不治而亡。上联实写,记其死事。者,这。下联虚写,赞其舞台艺术。“广陵散”,古琴曲名。《晋书·嵇康传》云,嵇康善弹此曲,誓不传人,后嵇为司马昭所害,临刑时弹此曲,并云《广陵散》于今绝矣!后称事无后继为广陵散。本联上实下虚,颇具衬托相映之妙,上下联末句借用成句相对,流畅而自然。“曲终人不见”,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花落水流红”,出王实甫《西厢记》。 (沈树华)
挽任颐(一)
虚谷
笔无常法,别出新机,君艺称极也
天夺斯人,谁能继起,吾道其衰手
任颐。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末“海上画派”著名画家。本联从绘画艺术着墨,上联概括地评述任在绘画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即技法上打破了前人常规,艺术造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下联痛悼失去这位卓越的画家,惋惜无人能达到他这样的艺术高度,哀叹从此绘画艺术将要衰退了。斯人,此人。道,法则;规律。这里借指绘画艺术。本联采用白描手法,词语朴实,感情真摯。 (沈树华)
挽任颐(二)
吴昌硕
北苑千秋人,汉石隋泥同不朽
西风两行泪,水痕墨气失知音
上联是对任绘画艺术的评价。北苑,南唐宫苑、当时画家董源尝任北苑使,这里借指画坛。汉石隋泥,指汉代石刻和隋代雕塑,在中国美术史上均占重要地位。下联倾诉联作者的感情和哀思。水痕墨气,借指绘画艺术,赋水墨以良知,十分感人。西风,既点明任去世的时令为秋天,又增强了全联悲悼气氛。 (沈树华)
挽白永魁
李纯
壮志效鹏抟,万里扶摇今铩羽
英灵随鹤化,九天苍莽与招魂
本联挽航空学生白永魁。上联写白献身航空事业,在万里长空失事身亡。鹏抟,鹏鸟振翅高飞,这里指驾机飞行。扶摇,形容自下而上。语本《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铩羽,羽毛摧落,这里指失事身亡。下联对白表示悼念。鹤化,典出《搜神后记》所载辽东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辽,本谓成仙,后常作死的代称。招魂,古时一种丧礼,意谓人始死升屋招回其灵魂。本联措词用典,处处贴切航空飞行,对仗亦颇工稳。 (沈树华)
挽沈寿
张謇
真美术专家,称寿于艺,寿不称于名,才士数奇,如是如是
亦学诗女弟,视余犹父,余得视犹子,夫人为恸,丧予丧予
沈寿,女,原名灵芝,江苏吴县人,著名刺绣艺人。沈创仿真绣针法,清末任工商部绣工科总教习,作品曾在世界博览会获奖,有“绣圣”之称.其夫曾将她的作品献给慈禧,获慈禧赞赏,并赐福寿二字,沈得寿字,遂改名沈寿。上联称誉沈刺绣艺术长寿,但痛惜人不长寿。“寿不称于名”,沈卒年仅四十七岁。数奇,命运不好。
如是,像这样。下联悲痛哀悼,也在于澄清视听。民国时,张謇特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附设女工传习所,聘沈为所长,沈至南通,住在张家,张赠沈诗、联,有“要合一池烟水气,长长短短护鸳鸯”句,沈张相恋传闻遂起。联文说沈跟他学诗,他们之间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有如父女。夫人为恸,我为此人伤心。《论语·先进》:“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丧予,要我的命。《论语·先进》:“天丧予,天丧予!”按沈乃有夫之妇,张曾为之筑别室而居,死后又为办丧仪立墓碑,已非一般师生关系。此事至张死后,物议始息。 (沈树华)
挽孙中山(一)
章炳麟
洪以甲子灭,公以乙丑殂,六十年间成败异
生袭中山称,死傍孝陵葬,一匡天下古今同
孙中山,辛亥革命领袖。本联以洪秀全和明太祖朱元璋与孙中山对比。上联“洪”,指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太平天国于1864年失败,这年干支为甲子。“公”,指孙中山,他于1925年病逝,这年干支为乙丑。从太平天国失敗到孙中山逝世,这之间相隔六十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了。因中山陵与明孝陵相近,下联即以明太祖朱元璋衬托孙中山。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孙中山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都是“一匡天下”的杰出人物。联语通过衬托对比,更加突出了孙中山伟大的一生。 (沈树华)
挽孙中山(二)
蔡元培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上联赞扬孙中山伟大的历史功勋,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政府,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制度。“三民五权”,指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学说和以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为基本内容的“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提出的革命纲领和政府组织制度。
下联号召大家继承孙中山未竟的革命事业,团结合作,同心协力,切切实实完成一些实际的事情。这对当时国民党内一些思想上和行动上逐渐背离孙中山革命精神的人,无疑是一种宛转而含蓄的警告。吾侪,我辈。本联对孙中山赞颂允当贴切,对当时政治大局高瞻远瞩,切中时弊。而把孙中山比喻为“自由神”,十分新颖。全联用语通俗又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沈树华)
挽孙中山(三)
杨度
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上联意谓,孙中山立志革命四十年,坚忍一心,为解救人民鞠躬尽瘁,并能宽容和谅解我策划恢复帝制的错误。下联笔锋一转,进行设问,自古成功有几,言外之意天下没有完人,辛亥革命虽已成功,但各地军阀割据,人民陷于涂炭,我为你的去世伤心,但也为革命没有完全成功,人民还在受难而伤心。 (沈树华)
挽罗佩兰
于右任
有灵为我呼杨虎
多难思君吊木兰
罗佩兰,国民党爱国将领杨虎城原配夫人,为人豪迈机智,善骑射,认为“不亲鞍马,非虎城偶”,为杨虎城得力内助,1926年病逝。上联由死者而思及杨虎城,希望她的英灵继续辅佐丈夫。杨虎,明代农民起义军将领,这里借指杨虎城。木兰,文学故事人物,曾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后人视为巾帼英雄。下联是说当此国家多难之时,常常想起你这位女英雄。联语将历史典故和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毫不勉强,而末尾嵌夫妇之名“虎”“兰”两字,尤为佳妙。 (沈树华)
挽杨德群
燕市悲歌,英雄自古忧家国
汨罗烟雨,江上而今哭女媭
1926年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集会天安门,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卖国罪行,会后到执政府请愿,惨遭开枪镇压,死伤约二百人,是为“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中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杨德群,为湖南湘阴人,年仅二十四岁。全联以烈士牺牲处北京和出生地湖南构成对仗。北京为战国时燕都。韩愈有云:“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而荆轲、高渐离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上联即化用旧典,热情赞颂了烈士奋不顾身、英勇牺牲的崇高品格。汨罗江在湖南境内,是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自沉之处。女要为屈原《离骚》中的人物,相传是屈原之姊,这里用以指代烈士。下联活用此典,将烈士的爱国壮举与屈原的爱国精神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人们的悲痛。全联长歌当哭,深沉悲壮,震撼人心。使事用典更增强了联语的历史感。 (朱迎平)
挽李大钊(一)
王麓水
社会历史原空白,你一笔,我一笔,写到悠长无纪极
壮士热血皆鲜红,这几点,那几点,造成全球欠光明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8日被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上联意谓历史是普通人所创造,革命者被军阀杀害。必将载入革命的史册。这样的历史还要继续写下去,革命者绝不会因反动派的屠杀而放弃斗争。下联宣告烈士的血不会白流,它将创造一个光明的世界。全联立意高,目光远,语言通俗直白,很好地表达了对李大钊牺牲的沉痛悼念。 (沈树华)
挽李大钊(二)
杨杏佛
南陈已囚,空教前贤笑后死
北李犹在,哪用吾辈哭先生
本联构思奇特,联语赞颂李大钊的伟大功绩和寄托悼念之情,不是平白直道,而是用衬托暗喻的艺术手法。上联意谓与李大钊一起编《新青年》,最了解李大钊的陈独秀已被囚禁,我来颂扬李大钊的功绩岂不让陈独秀笑话?下联意谓工人运动领袖李立三对李大钊的感情比我深厚,哪里轮得到我来悼念哀哭呢?这样一衬一托,使李大钊形象更为高大,联语哀痛之情更深。 (沈树华)
挽梁启超
杨度
事业本寻常,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梁启超与杨度都是近代史上思想演变比较复杂的人物。梁启超曾随其师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继而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宣传变法。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创办《新民丛报》,宣传君主立宪,受到革命派的抵制。辛亥革命后一度拥护袁世凯,继又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称帝。当时杨度是筹安会的组织者,极力拥袁恢复帝制,袁死后杨思想转变,拥护孙中山,到梁启超去世的1929年,杨度已转变为共产党秘密党员。上联论事业。“事业本寻常”,成败均无足轻重,表面上是对梁启超政治活动失败的辩解,实际上也透露了作者本人拥袁失败的无可奈何、自我解嘲的心情。“胜固欣然”两句,见苏轼《观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下联评文章。“文章久零落”指明清以来八股文的长期统治,使文坛衰败零落,而梁所创造的新文体《新民体》使散文从僵死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成为“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先导。“人皆欲杀”指新文体受当时守旧派顽固派的反对,斥为“旁门左道”“野狐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末句“我独怜才”,说偏偏我就欣赏他卓越的文才。“人皆欲杀”两句化用杜甫《不见》诗,“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撰写挽联一般总难免颂扬语,此联则无一谀词,更巧用古人成句,刻划两人心态,抒写自己性情,情真语真,自是佳构。 (沈树华)
挽曾熙
朱奇
大节比薑斋,千古衡阳两遗老
同归有倦叟,一时海上共招魂
曾熙,字农髯,湖南衡阳人,现代著名书画家,是张大干老师。1930年病逝于上海,朱撰此联挽之,并涉及与曾熙隔一日在上海去世的同乡老友余倦知。上联将曾与衡阳先贤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相比(薑斋,王夫之的号)。下联意谓曾、余几乎同时去世,上海的文人墨客一时共悼之。招魂,旧时一种丧礼,这里借以表示哀悼。本联写作上工巧贴切,感情表达得也十分真挚。 (沈树华)
挽朱自清
许德珩
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
生存五一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斯人
本联高度颂扬朱自清的精神品德。上联说,他从教三十年,不断从时代和青年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他说:“要勇敢地向前走,这不是容易的简单的事.我们年纪大的人也许走得没有年轻人那么快,但是,就是走得慢,也得走,而且赶着走。”下联说,在他一生五十一年的生命中,与反动势力作斗争,始终不懈,追求光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抗日战争后期,他拒绝政府高宫厚禄的收买,在贫病交迫临终前夕,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结句一声“我哭斯人”,十分沉痛,深切地表达了对朱的去世的哀伤心情。“斯”,此。 (沈树华)
挽徐志摩(一)
郁达夫
两卷新诗,廿年老友,相逢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
一声河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曾任北京大学、上海光华大学等校教授,并主编《诗刊》、《新月》,是新月派主要成员之一。郁达夫与徐志摩交谊深厚,1931年11月14日,徐志摩由南京乘飞机去北平(今北京),在山东济南上空失事遇难,郁达夫撰此联哀挽。
上联写徐志摩一生主要贡献以及生者与死者之间的情谊和志趣。
两卷新诗,指徐志摩的诗作《志摩的诗》和《猛虎集》。郁与徐为中学同学,是相交廿年的老友,郁留学日本,徐留学欧美,故联中云“相逢同是天涯”。佳人,这里代指徐志摩,犹云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如今再难相逢了。下联写诗人逝世前后的情景。“一声河满”,语出唐代诗人张祜《河满子》诗“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句,指流泪伤心。齐烟,唐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此处暗指飞机在山东上空失事。今山东一部分地区为战国时齐地。化鹤,典出《搜神后记》: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成仙,化鹤归辽,后常以此比喻人死亡.华表,古时设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等前作标志或装饰用的大柱。这里借指故里。这句意谓徐志摩仙逝,化鹤回归故里。末句化用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句,寄托了郁达夫对徐志摩惨死的悲痛和挚友的深情。 (沈树华)
挽徐志摩(二)
陆小曼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爱与死,是文学永恒的主题。陆小曼作为诗人的遗孀,自己又是一名才女,以联语诉衷曲以慰亡灵,述心志以殉遗爱,真可催人泪下。上联追念五载夫妇恩爱之情,失声哭出“天道复奚论”,哀怨悱惻,无以复加。再诉之以“欲死未能因母老”,直抒胸臆,毫不矫情,其哀痛之殷,尽在情理之中。下联表述余生报夫之志。“遗文编就答君心”,既符合诗人生前宏愿,也是为人妻者力所能及的选择。“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之际,犹能理智如此,作此决断,更令人感受到爱情的力量。惟爱之笃,悲之切,方能为之。 (盛国生)
挽徐志摩(三)
梅兰芳
归神于九霄之间,直看噫籁咸诗,更忆拈花微笑貌
北来无三日不见,已诺为余编剧,谁怜推枕失声时
上联“归神”,指去世。徐志摩死于空难,故云“归神于九霄之间”。噫,呼气、嘘气。籁,古代一种似箫的乐器。噫籟成诗,即吹箫成诗。此句化用梁启超赠徐志摩联中“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句意,徐志摩做诗时喜欢赏花,常在海棠花下做诗,至通宵达旦。“拈花微笑貌”,这是对徐志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亡友的怀念。下联首句,“无三日不见”反映了梅兰芳与徐志摩交谊深厚,徐志摩曾应允为梅兰芳编剧,想到这些,怎不推枕失声、令人悲痛呢?推枕,古代丧礼,以土块作枕,表示极其悲痛。本联情真语挚,虽个别词语对仗欠工,但尚不足为病。 (沈树华)
挽徐志摩(四)
蔡元培
言语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均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到处都有乐土
乘车可死,坐船可死,静卧室中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耳,不必视为畏途
有人认为,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先驱者传统文化的根底都很深,而倡导新文化的态度又十分坚决,这是有道理的.试看此联,堪为典型。蔡元培干脆用大白话写挽联,表现出这位新文化运动健将反对文言、提倡白话的决心。
联语的內容积极、健康,折射着这位新文化运动战士的风采。上联既肯定了诗人的气质、风度及其作品的风格,又宣传了“生活是创作之源”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点。下联则故作达观语,意在冲淡被挽者空中蒙难、英年早逝带来的浓重悲哀,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寄托着作者的哀思。末句又轻轻一转,宣传不必因噎废食、而无所作为,表达厂作者倡导向前看,接受新事物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联语节奏感强,富于韵味。 (盛国生)
挽夏义可
曾籽香
此地自难忘,一别千秋,山上桃花江畔石
君家谁最苦,重洋万里,天涯芳草镜中人
夏义可,挪威工程师,1912年来我国湖南传教,任长沙青年会干事。他热爱体育,曾在世界运动会上获过游泳亚军。在长沙,他常到各校传授体育技能,对推动当年湖南体育发展有一定影响。
后受聘为益阳县立龙洲师范体育教员。1934年5月20日.,率学生于资江石可园上游游泳,不幸死亡。同校教师曾籽香代学校撰此联致挽。上联写龙洲师范全校师生对夏义可的怀念。千秋,千年,一别千秋,犹言一朝永别。桃花,指学校所在地桃花崙。江畔石,指石可园游泳处。龙洲师范师生永远不会忘记这两个地方,表达了对夏义可深厚的感情。下联写他妻子的痛苦。当时夏义可的妻子远在美国,隔着万里重洋。芳草,香草,常用作比喻忠贞的美德,这里借指夏义可忠于爱情的妻子。镜中人,化用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句意,比喻夏义可去世,其妻只能望空怀想了,对其妻的痛苦表示了同情。 (沈树华)
挽刘半农
赵元任
十栽奏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
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
刘半农,名复,江苏江阴人,现代诗人、语言学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曾参加编辑《新青年》。1920年赴英法留学,1925年秋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致力于语言研究。著有《半农杂文》《扬鞭集》《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1934年外出记录方音,收集民歌,途中染病,不幸去世,年仅44岁。上联写作者与刘半农的友谊。十载奏双簧,指赵元任曾为刘半农的诗词谱写了许多歌曲,两人一个写词,一个作曲,故云奏双簧。而今刘半农去世了,所以下文说“无词今后难成曲”。下联写作者对刘半农的哀思。“数人弱一个”,指刘半农发起组织“数人会”,研究国语罗马字和语音、四声实验,如今刘去世了,故云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歌曲名,流传甚广。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刘半农的思念。本联特点在于撷取联作者与刘半农之间关系密切的词句入联,既含义双关而又自然贴切。 (沈树华)
挽聂耳
赵式铭
乐府近凋零,学就连城人已逝
吹台遥怅望,化为精卫客应归
聂耳,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现代作曲家,作有歌曲《大路歌》、《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新的女性》等三十余首。他的这些歌曲,对当时唤起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35年4月取道日本赴苏联学习,7月17日在日本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上联为失去这样一位音乐人才而痛惜。
“乐府”,古代音乐官署,这里代指音乐界。连城,连城璧的省称,这里指聂耳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下联对聂耳表示怀念。吹台,春秋时乐师师旷奏乐之台,这里也代指音乐界。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据说炎帝少女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变为精卫鸟。化为精卫,指聂耳溺水。联用“连城”、“精卫”二典,一颂一悼,均甚贴切。 (沈树华)
挽马隅卿
周作人
月夜看灯才一梦
雨窗欹枕更何人
马隅卿,名廉,生平藏说部颇丰。本联从他生前曾印《清平山堂话本》着墨,赞颂他对士林的功绩。《清平山堂话本》,原名《六十家小说》,明代洪■(木便)编,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六集,每集十篇。今存《雨窗》、《欹枕》两集残本,合为一书,题作《清平山堂话本》。周作人在此联中撷取与《清平山堂话本》有关的词语入联,上联,看灯,借指《长灯》。一梦,借指《醒梦》。全句意为月夜读了你编印的《清平山堂话本》,想不到你这么快就去世了。下联对马隅卿的逝世深表惋惜。今后有谁如此热心来编印《雨窗》、《欹枕》这些珍贵的资料呢?联语用“看灯”、“一梦”、“雨窗”等凄清字眼,寄托了作者无限哀思。 (沈树华)
挽鲁迅(一)
蔡元培
著述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上联赞颂鲁迅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蔡任北大校长时,曾聘鲁迅讲授《中国小说史略》,当时一批反动文人为了诋毀鲁迅文笔犀利的革命文章,说他只有《中国小说史略》还可以,故联文以“最谨严”肯定鲁迅的文学造诣和战斗精神,驳斥对鲁迅的诽谤。以“岂徒”肯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以外的全部著作。下联颂扬鲁迅的革命精神。鲁迅遗嘱第五条“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作空头文学家和美术家”。虽是对儿子的遗嘱,但以“犹沉痛”就包含了鲁迅期望青年们切切实实求知识做学问,不可做有名无实文人的深意。本联措词精当,言简意赅,寓宏议于联语之中。 (沈树华、施晴东)
挽鲁迅(二)
偏偏在战的热望中,鲁迅死了!中华民族要大哭,无产阶级要痛哭,前进作家更是要狂哭
偏偏在降的阴影里,鲁迅死了!帝国主义会暗笑,专制魔王会狠笑,落后文人也许会惨笑
此联为北平风沙文艺社所挽。上联层层递进,用“大哭”“痛哭”“狂哭”从正面表达了苦难的中华民族、战斗的无产阶级、前进的进步作家的莫大悲哀,因为全民要求抗战,鲁迅却不幸逝世。下联写帝国主义、反动政府和落后文人的“暗笑”“狠笑”“惨笑”,因为这批人主张投降,鲁迅之死,使他们暗暗高兴,从反面突出了鲁迅精神的伟大。在写作上用了一连串时排比句,“一哭”“一笑”,爱憎分明,对比强烈。 (沈树华)
挽章炳麟(一)
吴伟楼
经学驾唐宋之上
其人在儒侠之间
章炳麟,曾改名绛,字太炎。浙江余姚人。近代著名革命家、文学家、学者。清末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曾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以种族观点鼓吹反清革命,慷慨沉痛,气势磅礴。诗颇苍劲浑厚。治经宗汉人,好《左氏春秋》,尤精小学,对古汉语特别是音韵文字颇多发明,有《章氏丛书》。太炎先生是国学大师,早年在日本曾创“国学讲习会”,晚年在苏州又创“章氏国学讲习所”。上联讲治学,太炎经学以汉人为宗,认为魏晋尚可师法,因其持论仿佛晚周,至于唐宋,“志不师古”,仅仅玩弄辞藻与章法,实不足取,故云“驾唐宋之上”。下联讲做人。太炎儒心侠胆,有儒家救时济世之志,兼有侠士敢作敢为之风。短短十四字,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极为生动传神。 (盛国生)
挽章炳麟(二)
张元济
无意求官,问天下英雄能不入彀者有几辈
以身试法,为我国言论力争自由之第一人
上联以间代叙,一针见血。入彀,谓弓箭进入射程之内。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篇:“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全句说太炎先生不求名利,而天下人才尽入其掌握,其道德文章为当时社会贤达所推重。留学日本时,鲁迅、许寿裳、钱玄同都是他的学生。下联进一步称颂他为争取言论自由、不畏强暴、披肝沥胆的革命精神。他一生七次被追捕,二次入牢狱(1903年因《苏报》案被囚于上海西牢三年;1913年因反对袁世凯而被幽禁于北京三年),这就是“以身试法”的内容。鲁迅说他尽管如此,“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联语充分的肯定,热烈的讴歌,表达了作者对太炎先生不幸去世的沉痛心情。 (盛国生)
挽张曙
郭沫若
一片血模糊,辫不出哪是父亲,哪是女儿,父女共捐躯,剩有管弦传革命
连年战艰苦,端只为救我国家,救我民族,国民齐努力,誓完抗建慰忠魂
张曙,现代音乐家,与聂耳等齐名,代表作有《洪波曲》等。1938年,张由长沙向重庆转移,途经桂林时,与怀抱女儿俱被敌机炸死。上联描写了张被炸死的惨状。张曙死了,但他创作的歌曲仍继续为革命服务。下联概括当时形势,并誓言要完成抗战和建国的伟大任务来告慰张曙的忠魂。本联语言通俗,感情真挚。 (沈树华)
挽蔡元培
毛泽东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学者。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毛泽东特撰此挽联,称颂其学术地位与崇高精神。蔡任“北大”校长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在学术界影响很大,联文赞颂其为“学界泰斗”。泰斗,《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后用来比喻某一方面负有名望的人。蔡一生坚持进步,五四运动时同情学生爱国斗争,多方营救被捕学生。九·一八事变后,与宋庆龄等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主张抗日救国。他崇高完美的精神和人格,被誉为“人世楷模”,可谓当之无愧。联语言简意赅,贴切不移,既有力度又显得评价分寸恰当。 (沈树华)
挽许地山(一)
端木蕻良
未许落花生大地
不教灵雨洒空山
许地山,笔名落华生,现代作家。曾任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1941年,8月4日病逝于香港。上联嵌许之笔名“落花生”。花落了,从此不能再生长在大地上,对他的死表示哀戚。下联嵌许之著作《空山灵雨》。意谓许结束了写作生涯,为文坛失去许这样的作家深表痛惜。本联在嵌名的同时,还运用两兼手法,“生”既与前两字组成许之笔名“落华生”,又与后两字组成“生大地”;“洒”字把“灵雨”与“空山”组接成义,而又妙语双关,使联语精炼生动。 (沈树华、施晴东)
挽许地山(二)
郁达夫
磋月旦停评,伯牛有疾如斯,灵雨空山,君自涅槃登彼岸
问人间何世,胡马窥江未去,明珠漏网,我为家国惜遗才
上联感叹文坛失去许地山这样一位杰出的作家。“月旦停评”,取汉代许邵的典故。月旦,指每月初一,许邵好品评人物,其评论品题,每月有所变更,称“月旦评”。停评,代指许地山去世,结束了著作生涯。伯牛,冉耕的字,孔子弟子。生重病,孔子去看他,说“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有疾”指许生了重病。灵雨空山,许的散文集名《空山灵雨》,这里借用,寄托联作者对许的哀思。涅槃,为佛教所指的最高境界,后也称僧人逝世为涅槃。彼岸,佛教指超脱生死的境界。许好佛学,故以佛家语入联悼念他。下联痛惜国家失去许这样的人才。当时日军侵华,故联文发出“问人间何世”的感慨。胡马窥江,金兵于宋高宗时两次南侵,窥伺欲渡长江,这里代指日军侵华。明珠漏网,“明珠”代指许,“漏网”喻许去世。本联语意痛切,感情真挚,择典遣词均与许生平紧密相关,可谓贴切不移。 (沈树华)
挽续范亭
毛泽东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邃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续范亭,山西崞县(今原平)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后为国民党将领,抗战时赴延安。1947年9月12日在山西临县病逝,中共中央追认他为正式党员。上联颂扬续范亭在为争取民族解放、阶级翻身革命事业中所作的贡献。西安事变时,他拥护共产党抗日主张,回山西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后又在解放区历任要职,功勋卓著。联文对他在革命事业即将取得胜利之际过早地死去,深表痛惜。胡,何。遽,骤然。下联赞誉他像云水一样纯洁的胸怀和松柏一样的品质气节。1935年,续范亭因痛恨国民党卖国投降政策,在南京中山陵剖腹自杀,遇救未死。联文对革命队伍中失去这样一位高风亮节的典型人物,感到无限的悲恸。本联上下联首两句均运用排句,突出了被挽者的精神品格。上联末句以设问出之,增加了全联的悲痛气氛。 (沈树华、殷有娣)
挽顾鑫山
刘纪文
到处是危机,不一定袍笏登场,人称名角
平生多绝艺,叹此后秦淮冷寂,世渺玄音
石三友《金陵野史》谓,北伐后,南京市长刘纪文整顿秦淮秩序,办艺人训练班,杂耍艺人顾鑫山经常为慈善事业义演,且技艺超群,故名满夫子庙,后顾因伤兵闹事中流弹而亡,刘纪文作此联哀挽。上联称颂顾的杂耍技艺和名望。以“到处是危机”,概括了顾在演出中表现出杂耍艺术惊奇险绝的特色,赞赏他作为杂耍演员,虽不像戏剧演员那样袍笏登场,也能成为名角。笏,古时大臣朝见君王时所执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古装戏剧中常用作道具。下联对失去这样一位身怀绝技的名角表示惋惜。感叹今后南京秦淮一带再没有顾演出时的盛况,从此欣赏不到顾的精湛绝艺了。玄音,微妙之音,这里代指顾的精湛技艺。 (沈树华)
挽庄蕴宽
陈衡哲
知我爱我教我诲我,如海深恩未得报
病离生离远离死离,可怜一诀竟无缘
庄蕴宽,别号思缄,江苏武进人,曾任知府、代理总督等职,1932年病故。庄系陈衡哲舅父,陈幼时深得庄之教诲。联文以重言手法,将作者悲戚哀痛的真实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回顾教诲深恩,未能报答,正欲报答,可惜一别之后,竟永无报答机会,真是抱憾终天。可怜,可惜。李商隐《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席”。诀,永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与其母诀。”缘,机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渠会永无缘”。但本联对仗欠工,不过句中自对,尚可弥补此不足。 (沈树华)
挽郁华
郁达夫
天壤薄王郎,节见穷时,各有清名扬海内
乾坤扶正气,神伤雨夜,好凭血债索辽东
郁华任上海租界内中国法院法官,抗战期间被日伪暗杀,郁达夫遥寄此联。未几,达夫亦死于日寇之手,富阳鹤山之麓有二郁纪念碑。上联首句用《世说新语·贤媛》晋谢道蕴鄙薄丈夫王凝之的典故:“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这里借喻兄弟二人遭到社会上某些人的敌视。次句本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表示二人坚贞不屈。三句说他们各在司法界和文学界有好名声,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下联首句充分肯定郁华之死的意义,次句用雨夜烘托悲伤气氛,三句表达复仇的决心。辽东,指日寇侵犯中国大陆最早占领的东北地区。末句是全联的高潮,可谓化悲痛为力量之豪语。此联句式是常用的,前后分别为五言诗句和七言诗句,中间用四字句。上联三句均仄起,下联三句均平起,音节特别优美。 (陈以鸿)
挽(谢觉哉)堂弟
谢觉哉
性命等于小尘埃,频年苦里愁中,剩下皮囊归昊土
世界若无大改革,自此生而死去,有何趣味在人间
本联是作者早年为一位夭死的穷苦堂弟而写。上联说旧社会劳动人民在苦水中生,在苦水中死,已成无终结的循环。下联指出如不彻底改造旧世界,广大人民就不能摆脱穷苦哀愁的境地。小尘埃,指极细的灰尘。皮囊,比喻人的身体。昊(音hào)土,指天上地下。归昊土,指死去,犹云魂归地府。本联反映了作为革命家改革社会的愿望和胸怀,以穷苦百姓的口语入联,诉愁说苦,谈生述死,从小尘埃跨到大改革,语言满含革命激情。 (沈树华)
挽邹韬奋
郭沫若
瀛谈百代传邹子
信史千秋哭贾生
邹韬奋,江西余江人,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有《韬奋文集》。1944年在上海病逝,中共中央接受其遗书申请,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上联高度评价邹韬奋是历史上杰出的文人。瀛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后指文士海阔天空、滔滔不绝的言谈。“邹子”,战国阴阳家邹衍,提出五德终始说,其语闳大不经,人称“谈天衍”,这里一语双关说邹韬奋在文坛上的卓绝言论与地位。下联哀悼邹韬奋英年早逝。信史,记载可信的史籍。贾生,西汉杰出政论家贾谊,死时年仅33岁,这里也借指邹韬奋,含有痛悼邹去世过早之意。 (沈树华)
挽陶行知
沈钧儒
面对如此世界,正需大家合力撑持,奈何舍我侪遽去
遗下许多事业,皆是吾公一手创造,最难安后死仔肩
陶行知,安徽歙县人,现代教育家。1946年7月25日,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病逝。上联点明当前时代正需人才的特点。用“奈何”一词表示痛惜哀悼之意。我侪,我辈。遽去,骤然离去,这里指病故。下联赞颂其生前功绩。陶推行平民和乡村教育,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为革命培养了众多的人才。联文末句,表示“后死”者当担起继续斗争的责任。仔肩,指责任。联语以浅近的文言表达深刻的道理,正切合陶行知提倡语言大众化的主张。 (沈树华).
挽卢前
易君左
烽火乱离天,一别仓皇,与我只数语匆匆,看苦脸愁眉,小立黄浦江边,带女携儿寻友去
才人坎坷命,半生落拓,从此更前尘寂寂,倘归魂入梦,永忆采蘋桥畔,携风抱雨挟诗来
卢前,原名正绅,字冀野,江苏江宁(今南京)人。近代词曲家吴梅弟子,曾与于右任创办《中兴鼓吹》刊物,宣传抗战。后任南京通志馆馆长。工词曲,对戏曲理论颇有研究。悼念一位朋友,又是一位文友,此联很恰当地把握住了这一角度。上联从往事截取一点,选择了战乱之中,被挽者仓惶避难出走,拖儿带女,与朋友匆匆分手的典型场景,追思两人患难之交的深切。下联则着重纵向综观其一生,突出了被挽者文人才士的身分特征,感叹他为人落拓不拘,终归命途多舛,时运不济,前尘寂寂。他那挟有携风抱雨之势的爽健诗风,将永留记忆之中。联语情意深长,自然真切,如行云流水,对仗亦甚工整。 (盛国生)
挽吴晗
张伯驹
钟宝何存?于今不倒三家店
舞台试看,终古长传一曲歌
吴晗,浙江义乌人。现代史学家,长期从事明史研究,成就卓著。1965年后,他的历史剧《海瑞罢官》和与邓拓、廖沫沙合写的《三家村札记》相继受到“批判”,备受摧残迫害,1969年10月11日逝世。1979年平反。上联首句设间,当年被查抄的钟鼎文物资料在哪里?然而到今天被诬之以罪的“三家村黑店”是倒不了的。钟宝,指钟鼎玉器,喻指被挽者当年被查抄的历史文物资料。下联语意双关。舞台试看,既指戏曲舞台,更指社会舞台。一曲歌,指《海瑞罢官》,它将千古流传,同时也隐含后人将继承吴晗的可贵精神继续前进之意。本联挽而不哀,文字记实,切人切事。 (沈树华)
挽邓拓
唐棣华
三字沉冤千古恨
一■(扌不)忠骨万年香
邓拓,福建福州人,早年加入共产党,著有《燕山夜话》等。因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文革”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上联指邓拓因“三家村”罪名被迫害致死,成为千古沉冤;下联赞颂邓拓一生忠于革命,必将留芳千古。本联以“忠骨”对“沉冤”,以“香”对“恨”,表达了对邓拓的无限敬仰和沉痛哀悼。 (沈树华)
挽孟超
楼适夷
人而鬼也,鞭尸三百贾似道
死犹生乎,悲歌一曲李慧娘
孟超,山东诸城人。现代作家,十年动乱中,因《李慧娘》一剧身遭迫害,于1976年含冤而死。后平反昭雪。本联借用《李慧娘》剧情立意。此剧本事据明瞿佑《剪灯新话﹒绿衣人传》。描写少女李慧娘(贾似道侍妾)与南宋奸相贾似道的生死斗争,李因与裴舜卿相爱,被贾杀害,幽魂不泯,仍然“怨气腾腾三千丈,屈死的冤魂怒满腔”。剧中作为李慧娘冤魂的“鬼”一身正气,表现了真善美;作为人的贾似道,却一身邪气,充满假丑恶。上联以贾似道代指予孟超以政治迫害的人,他们虽以人面出现,其实是鬼,作者发出了要对他们“鞭尸三百”的愤怒之声。下联以李慧娘代指孟超,他虽死犹生,作者怀着悲痛之情,歌颂他有李慧娘一样的可贵品质。读来感情深沉,真挚动人。 (沈树华)
挽言慧珠
许姬传
惊变理玉,洛水神悲生死恨
还巢失凤,游园遥想牡丹亭
言慧珠,北京人,蒙古族。现代著名京剧演员,1966年9月10日在上海被迫害致死。1979年平反昭雪。上联意谓在十年动乱中你含冤致死,连洛神也为你的死而悲痛啊。下联意谓现在你获平反恢复了名誉,但你演出的《牡丹亭》已成为我遥远的怀想了,言下之意不能再睹丰采,表达了作者对言深沉的哀悼和怀念。本联将言生前表演的主要剧目《惊变》、《埋玉》(均《长生殿》剧之一出)、《神》、《生死恨》、《凤还巢》、《游园惊梦》、《牡丹亭》等巧妙连接起来,非常贴切地表达了对言慧珠的哀挽深情。 (沈树华)
挽于右任
朱玖莹
染翰寄情时,堕石奔云,浩荡一生犹此境
遗言藏骨处,高山大月,魂魄千秋恋故乡
于右任,原名伯循,陕西径阳人,老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工于诗词,著有《于右任诗词集》。1949年去台后,长年思念故乡,其遗嘱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之句,希望把他埋在玉山或阿里山最高处,以实现“时时望大陆”的心愿。
上联讴歌逝者豪放的诗风。染翰,犹言写作。染是沾墨的意思,翰是用笔书写的意思。“堕石奔云”,系点化宋苏轼《念奴娇》词“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句意,暗喻于老诗风近于苏体,而其生活也类似此一境界。浩荡,无定貌。南朝梁何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年事已磋跎,生平任浩荡”。下联直书于老曾有遗言埋骨于高山,“时时望大陆”,以至千秋。在六十年代初这一遗志不失为有识之见。高山大月,千秋魂魄,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海峡两岸的每一个中国人,大概都会产生共鸣的。 (盛国生)
挽何其芳
蒋和森
临书挥雪涕,将夜歌重温,恨天遽夺千秋笔
拊掌话红楼,忆燕园初见,使我顿轻万户侯
何其芳,四川万县人,是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夜歌》是他1938至1942年间的新诗集。上联写听到噩耗后,挥泪重读《夜歌》诗集,深恨上天无情,突然夺走了人间彪炳千秋的一支巨笔。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深沉哀伤和崇高评价。下联写回忆。在北大初见何其芳时,两人曾兴致勃勃地共话《红楼梦》,使作者坚定了走学术研究的道路,反映了作者从逝者得到的热情鼓励和深刻教益。燕园,指北京大学。万户侯,汉制,列侯食邑,大者万户,小者五六百户。这里泛指当官。全联将痛惜和忆旧、抒情和记叙融合在一起,显得情真意切。 (朱迎平)
挽茅盾(一)
俞平伯
惊座文章传四海
新民德业播千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作家。1981年病逝于北京。本联从赞颂茅盾的文章、功德立意。茅盾著述等身,有《茅盾文集》十卷,惊座,言其文章不同凡响。在文化活动中,茅盾曾创办文学研究会,并先后主编《小说月报》、《民国日报》、《人民文学》等,为中国新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这些功德和业绩将永传千秋万代。联语概括力甚强,用语准确传神,对仗极工。 (沈树华)
挽茅盾(二)
八千里出生入死,歇浦潮声,珠江蜃气,渝州夕雾,京国朝霞,大笔淋漓,尽化为苍生霖雨
六十年呕心沥血,清明即景,子夜长歌,霜叶情思,白杨礼赞,天才纵横,全都是传世文章
本联犹如一篇名人小传,上联记述茅盾革命足迹。“歇浦潮声”指1921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珠江蜃气,指1925年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渝州夕雾,指1940年在重庆任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京国朝霞,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任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各时期所写文章,笔墨酣畅,如同甘霖雨露教育和感化广大人民。下联列举茅盾名篇巨著。在六十年漫长的文学生涯中,呕心沥血所写的剧本《清明前后》、长篇小说《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和散文《白杨礼赞》,这些作品感情奔放,天才横溢,都是传世的不朽之作。联中措词精炼准确,如“潮声”、“蜃气”、“夕雾”、“朝霞”等,都准确地概括出茅盾历程中几个阶段的政治气候。全联语言颇富文采、对仗工稳有致。 (沈树华)
挽周恩来
有雄才,有伟略,有奇勋,实在有德
无后裔,无偏心,无享受,真正无私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举国悲恸万分,群山垂首默哀,江河放声痛哭。此联是当时太原市群众悬挂在大街上的一副挽联,从正面歌颂周总理的伟大功绩与高尚情操。联语用排比句式,“有”“无”对比,先分后总,节奏强烈,又显得要言不烦而十分贴切自然。 (沈树华)
挽王力
北大中文系
大笔淋漓,茹古含今,生前一代雕龙手
绛帐肃穆,滋兰树蕙,身后三千倚马才
王力,字了一,广西博白人,现代语言学家、学者。他继承中国古代语言学的优良传统,并将国外语言学理论方法运用于汉语研究,著书千万言。上联大意,杰出文辞,详尽透彻,等身著作,融贯古今,生前不愧当代语言学巨匠。“淋漓”,笔墨酣畅,即详尽透彻之意。唐李商隐《韩碑》诗:“濡染大笔何淋漓。”雕龙,指善于文辞。《后汉书·崔駰传》:“崔为文宗,世禅雕龙。”王力教授的书室名“龙虫并雕斋”。下联大意,讲座严肃,气氛和畅,辛勤诱掖,培养学子,身后造就大批专门人才。绛帐,红色帷帐。《后汉书·马融传》:称。滋兰树蕙,栽种培植名花香草。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此喻培养人才。倚马才,《世说新语﹒文学》记袁虎倚马前作露布文,手不辍笔,俄得七纸,绝可观。后以形容才思敏捷。唐吴融《灵池县见早梅》诗:“落笔无非倚马才。”联语先评价学术地位,后称赞教学功绩,对仗精工。 (蒋竹荪)
挽张大千
台静农
八大到今真不死
半千而后又何人
此联借评论清初两画家而赞扬死者的艺术成就。上联谓,八大山人的画,意境灵奇,在今天大千画中还能见其神韵。“八大”,即八大山人。朱耷的号。朱为“清初四高僧”之一。所画山水、花鸟、竹林,着墨不多而生动细致,无景处亦成妙笔,所创意境别具灵秀,对后世写意画派影响甚大。下联谓,龚半千的山水,有谁继承?实际上大千远远超过了他。“半千”,龚贤的字。龚为江苏昆山人,寓居金陵,“金陵八家”之一,工山水,重视写生,用笔层层染渍,浓郁苍润。联语用燕颔格,把人名“大千”二字分别嵌入上下联的第二字,镶嵌自然,不露痕迹。 (商启予)
挽赵超构
郑拾风
落笔爱憎分明,几曾见半根俗骨
处世荣辱淡泊,依然是一介书生
赵超构,笔名林放,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新民晚报》社社长。1992年初因病逝世。新闻工作者的武器是笔,上联即由此入手,引出超构“落笔爱憎分明”的品质。他观察敏锐,见解精辟,文笔幽默犀利,长于数百字一篇的杂文和时评。不论新旧社会,他总是满腔热情地站在广大人民这一边。而对敌人、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他却敢于大声疾呼,予以揭露和抨击;对新中国工作中的失误、社会生活中的弊端,他痛心疾首,敢说真话。因此,他的文章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他始终能坚持真理,从未表现出“半根俗骨”,这正说明了他一身正气,令人敬仰。下联抓住逝者个人生活来写。他不争名利,清正廉洁,严以律己,甘于淡泊,一生不脱书生本色。解放后的四十三年中,他在虹口一所石库门旧式民房里整整住了四十年。此联语言朴实,概括性强。作者善于选取逝者平生最突出两个方面来写,既颂扬了其人的高风亮节,也流露出作者的深切敬意。 (俞纪东)
挽刘火子
郑拾风
热爱人民歌咏自有意,呕心挥写万千行,后继莫忘火子
静观尘世散聚本无常,屈指久违廿二载,泉台又晤金公
刘火子(1911-1990),早年投身左翼文艺运动,曾出版诗集《不死的荣誉》。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而致力于新闻事业,在采访调查中,他曾热情讴歌抗日将士。抗战胜利后,火子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维护民主,伸张正义。十年动乱中,火子曾遭迫害,后已平反昭雪。1978年后,奉调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担任副总编辑,连续主编了八部《中国百科年鉴》,为中国年鉴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上联热情歌颂了刘火子对人民群众的爱心及呕心写作的勤奋,提醒后来者莫忘继承发扬这一美德,可谓语重心长。下联以浪漫主义笔触,描写两位亲如手足的革命同志将在分别22年之后重逢于泉台之下,含蓄地表达了对那个疯狂年代的诅咒以及对于今天大好形势的讴歌。金公,即上海市前副市长金仲华,文革中遭受迫害致死,他是刘火子的妻兄,也是其革命的引路人。全联用语言浅而意深,既赞刘火子创作具有新意,且哀挽之情也表达得深沉而含蓄。 (盛国生)
挽渡河老者
千尺潭水深,杨柳渡头增客泪
两山灯火冷,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联挽渡河老者,遣词选字紧扣梢公的生活环境。你看潭水千尺,灯火两山,渡头杨柳,江上烟波,这些景物都足以勾起人们对一生辛勤迎送过往渡客的渡河老人默默的思念。“增客泪”和“使人愁”,更增加了过渡客人对老梢公去世的深深哀悼。其中“千尺潭水深”,系化用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句,“烟波江上使人愁”,乃用崔颢《黄鹤楼》成句,均自然贴切,文采斐然。 (沈树华)
挽孤魂
谭嗣同
恨血千年,秋后愁闻唱诗鬼
空山片石,苍然如待表阡人
这是一副祭祀历代孤坟“野鬼”的挽联。上联意谓,怨恨的血泪流了千年,到了秋后不忍听闻这些鬼魂倾诉的悲歌。秋后,指农历七月半,旧时民俗,这天家家祭奠祖先,并在郊外祭祀。下联意谓空旷山峦上的片片岩石,苍白地立在那里,犹如等待有人来将它当做历代鬼魂的墓碑。表阡,指墓碑。表阡人,指立墓碑的人。 (沈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