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云网主页 >> 对联大观 >> 《文盲联话》

 

 

《文盲联话·无情篇》

系列之八

 

笑意苍凉 (秋雁南回 对联茶社)

 

一、无情对的起源

    关于无情对的起源,联界有人认为无情对为张之洞首创,持此观点者,多举《清稗类钞·诙谐类》一书中关于张之洞与人互作之“无情对”为证:

木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木已半枯休纵斧
萧何三策定安刘

陶然亭
张之洞

欲解牢愁惟纵酒
兴观群怨不如诗

注:此联尤工,因‘解’与‘观’皆为卦名,‘愁’与‘怨’皆从心部,最妙者则‘牢’字之下为‘牛’,而‘群’字之下为‘羊’,更觉想入非非。①

    以上几副无情对,虽然都是严格完善的无情对,若据此推断无情对始创于张之洞是缺乏说服力的②。事实上,早在这段文字记载之前,由清代楹联大家梁章钜所编著的《巧对录》即有三副“无情对”记载:

一匹天青缎
六味地黄丸

避暑最宜深竹院
伤寒莫妙小柴胡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又字林,号邻,晚号退庵,为清代楹联大师。其于道光二十二年正月辞官,后专事著述,《巧对录》成书于道光己酉年(1848)④,而张之洞(1837—1909),于同治二年(1863年)中进士⑤。由两人生活年代比较来看,梁章钜编写《巧对录》,录载无情对时,张氏才11岁,尚未登第,更无陶然亭宴饮作无情对之事。由此可以推断,无情对并非始创于张之洞,早在梁氏之前,已有无情对存留。上溯无情对起源来看,手头上也只翻查到梁氏《巧对录》内所载的无情对记录文字,再往前追溯,暂无所获,据此,我们只能初步考证无情对始于晚清以前。


二、无情对的定义

    从上面几副最早记录的无情对来看,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有:
1、字词对仗工整;
2、缺乏主题,是一组对句,而非联语;
3、上下句在整体内容上毫无关联,有一种印象意料与实际结果反差极大的“意外”效果。
    综合这些特点来看,即可得出“无情对”的基本定义:
亦名“游离对”、“羊角对”⑥,指的是上下句之间字词对仗工整、平仄相反,而内容背离,以此造成一种让旁人读来有 “幽默倾向” 的“意外效果”的 “一组对句”。


三、无情对的特点和要求

1、整体特点和要求  
一副合格的无情对在整体上要求:
(1)上下句对仗工整、尾字平仄相反,这点是作为对句的基本要求;
(2)上下句在内容上存在非关联性,即内容背离,没有主题,这点是具备无情效果的要求;
『例』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析】此无情对,字字工整,但上下句的句意内容却毫无关联,并且下句也不存在使之与上句产生“有情”关联的歧义,是一副很好的无情对。

(3)风格迥异,对句具有幽默化倾向的意外效果,这点是优化无情效果的要求;
『例』

赐同进士出身
代如夫人洗脚 
  (李次青 对 曾国藩)

【析】出句为所言严肃高贵,一派官腔,下句所对直揭内室生活细节,一句而令人联想起“唯唯诺喏” 的“妻管严”形象,前后对比,令人莞尔,风格形象相去十万八千里。

『又例』

假吾子之有用
真他妈的无聊


【析】此为网络联友大漠孤烟所创,上联为一古语,下联为一句粗口。

(4)出句与对句各自意义要连贯自然,不能为求工整对仗,以辞害义,强作无情;这也是无情对的创作准则;

『例』

五月黄梅天
三星白兰地

国中王亦敬
城小贼不屠


【析】第一组无情对,上下句各自独立成句,读之畅顺,通俗易懂;反之第二组无情对,出句为一唐诗句,而对句既不通俗易懂,所指亦不固定,明显是为对而对,为出句所缚。


四、无情对的作用

    网络内外不少联友对无情对了解不多,多存有偏见,认为无情对,乃雕虫小技,文字游戏,并无实际作用。笔者认为,既然无情对能够产生并逐步发展为越来越多群众、联友喜爱的对联形式,说它没用,肯定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无情对具有一定的实际作用和意义,是它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归纳一下,无情对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交际娱乐
    楹联在清代达到了鼎盛,社会中“天章稠叠,不啻云烂星灿,海内翕然向风”⑦,做对子更和酒令等一样,成为社会交际或娱乐中活跃的辅佐媒介,一时可谓“名公巨卿、鸿儒硕士,品名提赠,涣衍寰区”⑧。而无情对作为楹联中具有逆向思维和幽默化倾向的分支,其本身就具有适宜作为娱乐助兴的优势,自然地活跃于社会交际中,连当时的文人雅士、名公大臣亦不例外。如《清稗类钞·诙谐类》即载有张之洞等清代名流以无情对社交娱乐之文字:
      “张文襄(之洞)早岁登第,名满都门,诗酒宴会无虚日。一日,在陶然亭会饮,张创为无情对,对语甚夥,工力殊敌。如‘木已半枯休纵斧’,张对以‘果然一点不相干’,李莼客侍御慈铭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又如:‘欲解牢愁惟纵酒’,张对以‘兴观群怨不如诗’。此联尤工,因‘解’与‘观’皆为卦名,‘愁’与‘怨’皆从心部,最妙者则‘牢’字之下为‘牛’,而‘群’字之下为‘羊’,更觉想入非非。最后,张以‘陶然亭’三字命作无情对,李芍农侍郎文田曰:‘若要无情,非阁下之姓名莫属矣。’众大笑,盖‘张之洞’也。” ⑨ 

2、锻炼思维 考对敏才
    无情对的创作和应对需要拓开思维,且经常需要用到逆向思维,不失为一种锻炼思维,考试敏才的方法。梁章钜所编著的《巧对录》中即有如下记录:
    有一医士某自夸工于属对。适游达官之门,方以大缎裁衣,因指缎令对曰:“一匹天青缎。”某立应曰:“六味地黄丸。”达官大喜,款之深院,因以“避暑最宜深竹院”七字令对,某立应曰:“伤寒莫妙小柴胡。”正应对间,忽闻风送花香一阵,又以“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十字令对,某即应曰:“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合座皆为抚掌。

3、讽刺抨击时物弊端
    无情对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上下句之间的跳跃度大,往往出人意料,与上句相去千万里。这个特点使无情对与讽刺抨击中常用的“先扬后抑”、“欲扬先抑”手法契合,而且效果更为强烈深刻,非常适合用以讽刺抨击一些弊端陋习。此类无情对有:
『例』

白日放歌需纵酒
黑灯跳舞好揩油
 
      ——讽刺香港某不正当歌舞厅。


徒令上将挥神笔
惯见霸王搭电车

       ——讽刺坐霸王车者


杨三已死无苏丑
李二先生是汉奸

       ——讽刺李鸿章联。

注:杨三,原名杨鸣玉,昆苏名丑;李二,指李鸿章。


五、无情对的创作

(一)、无情对创作的三条经验

    从无情对的实践创作中,笔者得出以下三条经验:
    (1)出句方面:出句中字词的词性、词义越是灵活多变,对句就越有广阔的应对空间,对句的效果就具有更大的让读者感到“意外”的几率;即对句获得“无情效果”的几率与出句字辞词性、词义的灵活性成正比。
『例』

宰相王安石

【析】此无情对出句,在词性上比较灵活多变,字字分析来看:

宰——》作动词,两解:A、“宰杀”、 B、“主管”;作名词,一解:C、古代官名,如“县宰”、“太宰”等
相——》作名词:A、人(或物)的外观、相貌、姿势;B、宰相;C、某些国家的官名,如“外务相”;D、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如“傧相”;
E、象棋中的角色,同“象”;作动词:E、观察、察看,如“相马”;F、辅助,如“吉人天相”。
王——》作名词:A、君主;B、封建社会的最高爵位;C、头子;作形容词:D、大。
安——》作动词:A、使安定、安稳;B、感到满足合适;C、安排;D、安装;E、凭空加上;F、存着、怀着;作形容词:F、安定、安全、安稳、平安;作疑问代词:G、哪里、怎么、如何等。

石——》作名词:A、石头;B、石刻;C、古代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

比较成功的无情对句有:

宰相王安石
开车后挂档

对句为开车的情态动作,应对出句各字释义组合为:AEAAA


宰相王安石
进军太别山

对句为“刘邓大军”事,应对出句各字释义组合为:ABDAA


宰相王安石
将军士守田

对句为象棋以“进士”化解对方的“将军”,应对出句各字释义组合:AEAAA

    由以上分析来看,此无情对出句在字词的词性、词义方面比较灵活多变,作者应对时,可以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度,可以采用多辞格、多义项的借对方法,为对句保留了较大的应对空间。因为出句字词本身包含了多辞格、多义项,读者在第一印象中往往只考虑到与出句本身内容相关的辞格和义项,而不会过多考虑其他,因此,利用多辞格、多义项的借对,往往能使对句出乎读者意料,获得幽默化效果,从而有利于成功对句的出现。
    所以,无情对出句应当要求出句在字词的词性、词义上尽量灵活多变,最好是具备多种词性、词义,为对句留下尽可能广阔的应对空间,则对句出彩的几率较大。
    此外,出句最好在自身句意内容上无歧义,这点同样可以扩大对句的应对空间,有利于成功无情对句的出现。关于此点,笔者一并在下文“(3)整句方面”来谈。

(2)对句方面:从句子结构入手,使对句与出句形成无歧义的结构差异,是造就无情的保证。
    两个句子作为对联放在一起,如果只是对仗工整、平仄相反,而结构不同,那上下联的句意内容肯定是风牛马不相干的,由此必然造成一种无情效果。
『例』

珍妃苹果脸
瑞士葡萄牙

【析】出句“珍妃苹果脸”是省略谓语的主宾结构,对句则是两个国家的并列词组,结构上毫无对应性,也造成内容上的风马牛,大大超出平常的应对观念,让人觉得幽默意外,无情立显。

     所以,从结构差异入手,容易造成内容的不对称、不相干,进而造就无情效果。

『又例』

周末老灌水
日本新加坡

【析】此组无情对创作思路与上同,都改变了句子结构,将对句的整句内容借引到与出句毫不相干的方面去。


(3)整组对句方面:要求上下句无成对歧义;即出句本身无歧义,或上下句不存在同一种倾向的歧义,使整联倾向于有联系、有主题。这点是保证无情对完善的要求,也应当归入无情对的基本特点之一。
   下面将出句与对句有无成对歧义分情况举例分析说明如下:

A、出句无歧异者:
『例』

资治通鉴
物理透镜

【析】此联出句《资治通鉴》为专用书名,一看则知,毫无歧义;下联对句为科学用具,也是直观易懂。全联上下对照,并无使之“有联系成对”的歧义。


B、对句存在与出句有联系成对的歧义:
『例』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析】此组无情对为李东阳上出句所对,作为李东阳会友通报姓名的特殊情景来看是一副合格的无情对,是没有歧义的。但是作为一般的旁读者的来看,此下句与上句却存在着相同方向的歧义关联:“花”可以“放”,“李”亦可以“生”;“庭前”对“阁下”也可以理解为地点状语,由此,下句存在着与出句句意方向相同的歧义,上下句成为了有关联的对句,甚至可以看作是写“花李情态春景”为主题的联语,所以,从普遍性上,此副无情对并非绝对完善。

C、出、对句无相同方向歧义者:
『例』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析】此组无情对,则不存在歧义,因为“砖后”可以作为地点状语,但“石先”无法作地点状语,所以本组对句的上下句并无相同方向上的成对歧义,从普遍性上,是一副经得起推敲的无情对。

(二)无情对创作的其他方法

(1)、广用出句的辞格、释义,尝试采用多辞格、多义项的组合,拓阔无情空间。
『例』

树已半枯休纵斧
萧何三策定安刘

【析】出句为一诗句,对句的“萧”本为姓氏,作者借其为蒿类植物名与“木”相对;何,本为人名,此借其虚字义项与“己”相对;刘,原为姓氏,指汉刘邦,此借其另为古兵器一种的意义,与“斧”对;策,亦取其动词义,与“枯”对。短短七字,借对竟达四处,而且全句自成典故,丝毫不为出句所缚,足见作者博识敏才,令人叹服。

『又例』

夸父追日
美女如云

【析】此组无情对,初看似略有不工,实则字字对工:“夸”与“美”同为动词,借“美”字的“称赞美誉”义项与“夸”成对;“父”与“女”同属亲属人伦类; “如”字,则借其“到”、“前往”此一同表目的性、方向性的动词义项与“追” 对;“日”对“云”同属天文。此联上联为一典故,下联为一成语,上下对比一庄一谐,具有幽默化效果。


(2)、从风格差异入手,造就幽默化的意外效果
『例』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析】出句为一句诗,对句为一句俗语,而且天外飞来,让人意外非常,拍案称绝!

『又例』

假吾子之有用
真他妈的无聊

【析】上联出句为一古语,下联对句为一句俗语,其风格差别之远何止万里!

(3)逆推法,先有对句,而后以对句为基础设一出句,组合而成。
『例』

两台电脑接磁盘
一片冰心在玉壶

【析】此组无情对是先以唐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为基础,然后字字逆推得出上联作为出句求对。

『又例』

太白楼风月
最红宫雪花

【析】出句与对句字字工整对应,余构思此无情对时,先以下句为基础,得出上句,而后以此为出句求对,由出句可以逆推得到对句。注:“太白楼”为安徽名胜,“宫雪花”为香港早年当红女星。


六、无情对的本质

    笔者认为,无情对,是楹联体系中对立性最强的分支。它形式上要求绝对工对;内容上要求绝对隔离;在楹联境界空间效果上要求通过出句与对句强烈对比,进而逼迫、促造出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空间⑨;从艺术手法上它是一种逆向思维,是一种反叛,通过超出常例、意料的反叛来造就一种类似于印象派的强烈效果。无情对无论是从技巧手法、创作思维到艺术效果都从楹联“对立与统一”的本性中发挥到了一个极端,因此,无情对从根本上说,就是楹联的对立极限。


——————————————

附注:
①[清] 梁章钜《巧对录》,北京出版社,卷六。
②常江《对联知识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第90页、91页。
③[清] 梁章钜 等《楹联丛话全编》,北京出版社,第397页。
④《中国人名辞典》
⑤《中国人名辞典》
⑥苍舒《中国对联艺术》,第页
⑦[清] 梁章钜 等 《楹联丛话全编》,北京出版社,第5页。
⑧[清] 梁章钜 等 《楹联丛话全编》,北京出版社,第5页。
⑨《清稗类钞·诙谐类》
⑩[清] 梁章钜《巧对录》,卷六。
⑾见《文盲联话·意境·分析篇》,秋雁南回文学编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