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思想家。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别字公它。山西阳曲人。明亡后,衣朱衣,居土穴中,养母,号朱衣道人,又有真山、浊翁、石道人等别名。康熙中征举博学鸿词,以死拒不应试。特授中书舍人,仍托老病辞归。博通精史诸子和佛学之道,兼工诗文、书画、金石,又精医学。在哲学上公开以“异端”自命。其用佛学解释《庄子》,用训诂诠注《墨子》和《公孙龙子》等,时有新义阐发。目的在于把诸子和六经列于平等地位,提倡“经子不分”,打破儒家正统之见,实开清代子学研究的风气。他反对宋、明人注经的态度和方法:“只在注脚中讨分晓,此之谓钻故纸,此之谓蠹鱼。”并指摘道学家为“奴儒”,为“风痹死尸”。著作有《霜红龛集》、《荀子评注》等。后人辑有《傅青主女科》和《傅青主男科》两书。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万竿逸气争栖凤;
一夜凌云看箨龙。
地占万空皆是水;
亭无一面不当峰。
梧桐月向松中照;
杨柳风来画上行。
圃蕊城萝随点缀;
事来功赴谢玄虚。
无羞无恶,从他们混帐胡涂;
不威不惩,到这里满盘算清。
具觉能圆,是位次即非位次;
去佛不远,有神通原无神通。
日上心红,赤县灵气三剑动;
月来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
读罢楞严,闲听鸟声啼茂竹;
烧残麝脑,静观花影步苍苔。
外道阐提多,设像三身迥茂戾;
众生饥饿苦,慈悲五谷获稔穰。
茶七碗,酒千钟,醉来踏破瑶阶月;
柳三眠,花一梦,兴到倾翻碧玉觞。
侯不得友,王不获臣,自是神仙人物;
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合称有道先生。
果知复性一言,虽四民二氏,俱许入祠谒夫子;
不拜读书二录,即两榜三元,亦虚在世称士人。
阅名山多矣,无如此石凌空,生成的一片袈裟,十方圆盖;
瞻佛像巍然,自有真神出现,修炼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