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澍(1779-1839),湖南安化人,原名含雨,字子霖,号云汀。出生于一山乡穷书生家庭,幼年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近亲皆为劳动者。其名含雨,就是父母希望他长大成人,为民造福,润泽苍生。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他从小勤奋好学,诚信认真。乾隆年间,随父陶必铨就读岳麓书院,父子同窗,刻苦向学,罗典山长“极爱重之”。他深受书院经世致用学风、爱国主义传统和罗典言传身教的影响,以范仲淹为楷模,与著名经世学者严如煜等情同手足,使他确立了以天下为己任,“学者必先立志,志者,气之帅,事业文章皆从此出。尤以刻苦二字为入门着脚之方”,立志成才的夙愿。嘉庆五年(1800年),父子同赴长沙乡试,陶澍高中,其父落榜,终生以授徒为业。嘉庆七年(1802年),陶澍会试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擢升监察御史,户部、吏部给事中。由于他为官清廉,办事精明,曾先后任山西、四川、福建按察使,安徽布政使。道光十年(1831年),官至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统辖苏、皖、赣三省,兼两淮盐政,督办盐务、海运,是清廷掌管东南半壁之重臣。在任期间,剔除盐政积弊,设义仓以救荒年,疏浚吴淞江、浏河以渲汇太湖诸水。1839年6月,积劳成疾,病逝于金陵两江督署,享年62岁。赠太子太保衔,谥文毅,世称陶文毅公。著有《印心石屋诗集》、《印心石屋文集》、《蜀輶日记》、《秦义》、《陶渊明集辑注》等。并主修道光《安徽通志》和《洞庭湖志》,集著有《陶文毅公全集》传世。陶澍从政40余年,有爱国爱民之心,他深入民间,微服私访,在除恶安民、抗灾救灾、兴修水利、整顿财政、治理漕运、倡办海运、革新盐政、整治治安、兴办教育、培养人才等方面作出较大贡献。他为官清正,生活俭朴,敢于伸张正义,扶正压邪,堪称是封建社会里的清官廉吏,且著文赋诗,文学造诣较深,书画兼长,一生手不释卷,为后人留下了不少佳作。魏源称其“为翰林能诗,为御使能言”,深得道光帝信任。1806年丁父忧,主讲湖南澧县澧阳书院。认为“树人如树木”,应有“金石可炼、水滴石穿”的精神,才能办好书院教育。常以车武子“襄萤苦读”、范仲淹“先忧后乐”等典范教育诸生,颇得各方赞誉。为感激母校岳麓书院之培育,修复书院“杉庵”,复刻家藏宋拓“麓山寺碑”嵌杉庵内,在岳麓山建印心石屋碑亭,嵌印心石屋四字碑。在他工作过的地方,民间流传着不少陶澍为官清正,微服私访的故事,《陶澍私访南京》等,作为淮剧的传统保留剧目,在民间百看不厌,常演不衰。
白水至今犹一色;
绿柳到此不三眠。
倚槛苍茫千古事;
过江多少六朝山。
奇石似人花下立;
仙人如鹤竹间来。
溪头细雨流花出;
树外闲云载鹤归。
真人白水生文叔;
名士青山卧武侯。
爱读秦碑兼汉篆;
好寻奇字到名山。
以船为室何妨小;
与石订交不碍奇。
曲槛遥通沧海月;
虚檐不隔泖峰云。
放鹤去寻三岛客;
约梅同醉一壶春。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楼高但任鸟飞过;
窗小先将月送来。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观花。
野烟千叠石在水;
渔唱一声人过桥。
座有酒人刚七子;
院无暑气到三更。
天下士非一乡之士;
人伦师亦百世之师。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无问无声,屈子当年留石鼓;
舟行有幸,鲰生今日访鱼矶。
义气干霄,近指白云开觉路;
威声走海,遥凭赤手挽洪流。
百丈冰帘,自古无人能手卷
一轮月镜,迄今何匠敢行磨。
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
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遗音。
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
仰观俯拾,是日也天朗气清。
文武翌中兴,翩然楚客听吴咏;
循良有先正,谁比云汀继道荣。
云水漫匆匆,半日闲谈僧院竹;
海山还历历,一庵同吃赵州茶。
台接囊萤,如车武子方称学者:
池临洗墨,看范希文何等秀才。
倚树论功名,爽籁流声清涧壑;
在田占利用,甘膏洒润普桑麻。
杯前三尺青蛇,仙会恍游蓬岛路;
笛外一声黄鹤,我来犹记洞庭秋。
谁与共三秋,有江上曹娥,溪边蒋妹;
我来游此地,正湖心月白,门外清风。
海甸涌名山,烟复云回,位业真灵参五岳;
洞天开福地,阳舒阴霅,馨香瑞应启三元。
化雨无私,忆往岁踏雪来过,曾话春风一席;
摩云有志,愿诸生凌霄直上,勿忘灯火三更。
非关貌取前人,有德有言,千载风徽追石室;
但觉神传阿堵,亦模亦范,四时俎豆式金阊。
要什么功名,一个太学生,能使公卿推国士;
亦无多著作,两卷春心阁,长留宇宙作诗人。
父兮生,母兮鞠,俾无父母有父母,此谓民父母;
子言似,孙言续,视犹子孙即子孙,以保我子孙。
卅二色神仙宝光,也似佛、也似儒,出世还入世;
五千言道德真嗣,亦称师、亦称祖,可名非常名。
代裴公称一日主人,风月江山,与此老平分千古;
到石上问三生旧迹,宰官仙佛,想当年定许重来。
妙境快登临,抵许多福地洞天,相对自知招隐乐;
伊人不可见,有无数松风竹籁,我来恍听读书声。
吃惠州饭,和渊明诗,陶云吾云,书就一篇归去好;
判维摩凭,到东坡界,人相我相,笑看二士往来同。
隔秋水一湖耳,看岸花送客,樯燕留人,此境原非异土;
共明月千里兮,记夜醉长沙,晓浮湘水,相逢好话家山。
此间亦有南山,看云欲归夕、鸟倦知还,风景何殊栗里;
在昔曾游东海,忆芳草绿溪、林花夹岸,烟村别似桃源。
细雨肩头滴;
青云足下生。
小子牵牛入户;
状元打马还乡。
谁谓犬能欺得虎;
焉知鱼不化为龙。
红薯包谷蔸根火,这种福老夫享矣;
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小子为之。
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替乾坤增色;
新春雷未动,擂三通鼓,代天地扬威。
附
天下大事公可属;
江南遗爱民不忘。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尹文端厚泽深仁,重见江乡说遗爱;
陈恪勤精心果力,方知楚产信多才。
海涵地负之才,文章博辨,义论雄伟;
春温秋肃之政,动用县解,静专直方。
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溢终凭公论定;
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
旌旆衬扶归,豪杰为神,共仰勋名千古绩;
东南民悼念,甘棠遗爱,同昭德泽百年恩。
节署久宣劳,公尔忘私,尽瘁遽闻歌薤露;
草庐留赐翰,赏延于世,印心好为嗣芸香。
三吴颂遗爱,鲸浪初平,治水行盐,如公皆不朽;
卅载接音尘,鸿泥偶踏,湘间邗上,今我复重来。
八州都督,五柳先生,经济文章,千古心传家学远;
六甲初周,一阳来复,宝贵寿考,百年身受国恩长。
能文翰林、能言御史、能任封疆,赞翊圣化,有真经济才,公论出朝士口;
为国筹运、为民兴利、为我乡里,表彰贤达,得大光明寿,妙法现宰官身。
以宽厚孚民望,以忠信结主知,敬宾朋,体僚属,教育英才,二十年节铖尊严,未改书生面目;
为畿辅急粮储,为东南兴水利,拯灾黎,化枭徒,恤慈孤幼,数千年帲幪荫庇,何殊菩萨心肠。
天赐印心石屋,岂偶然哉,万卷书,五色笔,未从南岳千寻,知他年史馆评论,泰华恒嵩山并峙;
帝嘉于国良臣,而今已矣,百世系,八龄儿,留得西江一脉,到此日哀声传播,泗淮河汉泪同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