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1895-1953),原名寿康。江苏宜兴人。自幼从父学习绘画、书法、篆刻,青年时在上海谋生,业余学习素描,曾短期赴日本学习美术,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赴法国学习美术,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并在西欧各国参观、考察,研究西洋美术。回国后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抗日战争时辗转南洋与印度,举办筹赈画展,支援国内抗战。1948年又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徐悲鸿擅长中国画、油画和素描,在创作上他以“师法造化,寻求真理”为原则,作品多取材现实生活,或借古喻今,寄托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如《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徯我后》、《愚公移山》等。他长于画马和狮、牛、猫、鹰、雀等各种动物,生动传神,各有寓意。在抗日战争期间,以风雨鸡鸣和跃起的雄狮、奔腾的马,表达对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的热望。在创作理论上,徐悲鸿主张改良中国画,他说:“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他提倡写实,反对抄袭;倡导现实主义,反对P.塞尚、H.马蒂斯等人的艺术。他注重素描的严格训练,提倡师法造化,反对因循守旧。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徐悲鸿一生致力美术教育,他重视绘画基本功的训练,提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主动的创造精神,以获全面发展。出版徐悲鸿画集及研究的专著多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独持偏见;
一意孤行。
中立不倚;
隐居放言。
直养无害;
曲能有成。
遗世独立;
御风而行。
一怒定天下;
千秋争是非。
世事有赢拙;
浮云自往返。
其人世无比;
此地名不虚。
静者心多妙;
飘然思不群。
正谊不谋其利;
非学无以广才。
白马秋风塞上;
杏花春雨江南。
勤思于物有济;
力求吾心所安。
三山旧学怀先觉;
一代宗师悲故人。
从古天才皆乐道;
始知真放在精神。
古洞常临光照耀;
苍岩时有凤来仪。
用笔不灵看鹤舞;
行文不序赏花开。
直上中天摘星斗;
欲倾东海洗乾坤。
岂有蛟龙愁失水;
只磨利剑问青天。
言论文章,放之四海皆准;
功勋伟业,长与日月同光。
附
海内共知徐孺子;
前身应是九方皋。
知人育人,先生待我厚矣!宗师遽去,艺术学子齐涕泪;
爱马画马,巨匠挥毫神乎?方皋云亡,九原群驹空长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