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词鉴赏 >> 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

 

 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

 

第四十六讲 杜甫诗(十三)

禹庙空山里 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 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 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 疏凿控三巴

        --禹庙

  严武死后,"东吴万里船"启航了。船过忠州,杜甫登岸参拜禹庙。一座空山,秋风落日,多少苍凉!然而屹立在苍凉中的禹庙,正以其人文意味的丰厚对抗着苍凉。悲壮!参拜悲壮者的心头,是必有热血翻涌的。中华民族的智者仁者勇者,从来视文化传统为命根,而大禹,则以其发扬光大华夏文明而受人景仰。按孔子的说法,禹是"尽力乎沟洫"、"躬耕而有天下"、建立宗庙和朝仪制度的人物。可见禹是凭文治奠定其领袖地位的。凭文治得人心者,是大智者仁者勇者,其功延及后世更深远。杜甫在国难时期、王室才薄的特殊环境,参拜禹庙,自然会发思古之幽情,吐讽今之隽语。试看次联,庭虽空而仍垂橘柚,屋虽古而尚画龙蛇,表面看来,就已令人感到苍凉中仍有活气,萧索里尚有精神。而深入一层看,则史册有记载,橘柚是禹时国势强大周边异族所贡,今天还垂在禹庭,当是在激励后人的雄心吧!而口头的传说,又渲染过大禹把兴风作浪的龙蛇安顿好以便相安无事的"神迹",古屋里画着龙蛇,也当是在劝勉后人妥善处理好矛盾。和一遇衰败便料定中华民族势必完蛋的悲观者不同,杜甫是深信中华民族可以凭藉自己的文化伟力重振雄风的。"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就对着眼前景物,凝想振作的情景。云气,"云从龙",而禹正是龙族,夏人器物多以龙为饰,可证,故云气仍嘘青壁,便是祝福华夏之龙的矫健不减当年。而白沙上江声奔走,那一定是被一位巨灵牵动,要大江服从其意志,只准规规矩矩,不准乱说乱动--不言而喻,那巨灵就是大禹,而大禹则又不过是民族精神的人格化。杜甫的心,那时分明在呼唤着大禹的重生,以其不知疲倦的奋斗精神再干一番改天换地的伟业。杜甫有足够的民族自信心,深知不管当下如何衰败,总有一天会出现旋转乾坤的大英雄的。但是,果真就当下而言,却还未见英雄的影迹。理想和现实距离太大,故心灵备受煎熬。读此诗者应体味出这种煎熬,不是"客观"地点一句"歌颂大禹"便可以交足功课的。
 

城尖径仄旌旆愁 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 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 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 泣血迸空回白头

        --白帝城最高楼
 

  杜甫到达夔州,登上雄踞山巅的白帝城,更登上白帝城的最高楼。其时,他有股郁勃不平之气在心胸间闯荡,既为国家尚未安宁,也为个人的蹉跎漂泊。这股气太奇崛了,以致使他创造了一种拗体的律诗:对仗符合律诗的规范,而句法和声律则不遵守律诗规范。其效果是使诗歌语言不再如别的律诗那样流畅,而变得有如急流之碰撞乱石滩,有时汹涌,有时阻滞,有时腾跃。这样的语言"旋律"恰到好处地展示着杜甫的心灵风暴。反复朗读此诗,我们便会有幸随杜甫登上最高楼,俯瞰天下、历史与人生,顿生苍茫、怪异、焦躁、无奈等混成一团的惘然之感。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翠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白帝
 

  其时,国势虚弱,战乱不止,民生凋敝。但大乱又毕竟已平息。杜甫此时颇?quot;惨胜"之感。他为表达这种特殊的生命体验,调动了许多艺术手段。
 

  首联是不协律的。故意使用不和谐音,增加了白帝城的峭拔感和暴雨景象的奇特感。次联用当句对,使人感到纷繁缭乱,应接不暇。其间,还又双声又叠韵地模拟大雨和急流缠夹的声浪,更以形容词错位法表示江峡之雨非比寻常,直至令人精神恍惚。总之,前四句写出了一种特别暴戾的雨,用以象征一场破坏性极为惨酷的战争。第三联用双拟对,奏出回环优美的旋律,与上半构成强烈对比,衬出极度烦忧之后略抒口气的体验。而末联则是把那稍觉平静的心灵重新扰乱的根由写出来。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孤雁
 

  为了读出这首诗所传达的生命体验,我们拿崔涂一首同名之作比照一下:
 

几行归塞尽 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 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 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 孤飞自可疑

 

  崔作对孤雁的处境、动态和心理活动有很细致的刻划,寄寓了自己独处异乡彷徨无助的危机感,也是篇成功之作。范元实《诗眼》云:
 

  尝爱崔涂《孤雁》诗,云"几行归塞尽"者八句。豫章先生使余读老?quot;孤雁不饮啄"者,然后知崔涂之无奇。
 

  黄庭坚认为崔作比不上杜作,是就生命体验的深广度而言的。"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把一个孤零的小生命扔进无限阔大的云雾里,使悲凉之感充塞长空。相形之下,崔作之暮雨寒塘渚云关月就未免琐细了。"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的生命体验更不是崔作所能比拟,把孤雁描述得形神俱活,更把类似于孤雁的落难漂泊之人的心理活动传达得委曲尽情。中间这四句实在是生命体验最深之处。杜甫显然在布局时已想到要为它们留足空间,因此一开头便突破一般咏物诗"不可说破"的常规,干脆明白地写:"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这两句领起全篇,只起导引作用,并非作者着力处;甚至可以这样说:杜甫有意用这样的平平无奇的句子开头,"禾秆盖珍珠",待人越过普通的"禾秆",忽而看到一颗两颗三颗四颗"珍珠",当是如何的璀璨夺目啊!此外,杜作还以"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作结,这种生命体验又是崔作所无的。杜甫在蜀,其实没几个知心朋友。大而言之,他和李白相似,一生也不会有很多自己认为可以般配的朋友。因此,在杜作里有群鸦作陪衬就是件非常顺理成章的事了。

 

友 好 诤 言

 

  13讲四首杜诗三种不同分析手法:或探索其丰厚"底蕴";或从独特奇谲的声韵着手;或通过比照来显示其凄冷、悲凉境界,而又都是从杜甫忧愤深广的真实生命体验出发,时代、环境、景物、情愫,一 一涉及却又水乳交融,浑然无迹。析《白帝》、《孤雁》最见艺术功力和高超识见。四诗中,有凭吊、有登临(两首)、有咏物,都系杜集中佳作,又都是诗人夔州之行萧索、凄冷、焦灼、彷徨、追求这一复杂心态传神的艺术反映,在古代登临、凭吊题材中也系上乘之作。分析全系自我独到的体悟,不落评家言筌,又都可圈可点,如此用力均衡的篇章,《底蕴》中不多见。兄对《禹庙》文化底蕴的发掘是深刻的,有根据的,这类人文景观中凝附着中华文化的深沉积淀,已成为历史化石。分析中间两联,不排斥想象,但可用暗示手法,不必那么显豁。如能与稼轩《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相比照,发掘得当更深。析拗律能稍稍有点出拗律的一般规律更好。《秋兴》八首,尚须细细评量,下次再谈。
 

文斌  
2002.4.14

 

来源 中华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