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词鉴赏 >> 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

 

 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

 

第六十一讲 杜牧诗(一)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写到骊山地点而用“妃子”一词,已有意让读者把杨贵妃和“烽火戏诸侯”的褒姒串连起来:都是“祸水”。用意不好,而手段却极佳:杨贵妃从文字中走出来了!她延颈盼望,好不容易看到快马穿过重门。用处理国家紧急大事的规格送荔枝,荒唐吧!幸亏“无人知”,这才放心一笑。杜牧以裹着胶皮的铁棒打人,内伤而皮肉珠圆玉润。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盛传安禄山谋反时,玄宗只派几个人去看看,回来说没事,便放心上骊山去玩。杜牧写到“数骑”心里一定在骂:“视同儿戏!”本诗更精彩的是后面,“舞破中原”,中原怎舞得破?深入一想,中原又的确是因“舞”以致“破”的。杜牧在文字上用了一种高级的“嫁接”工夫。拍成电影,就该用叠映了。 

 

万国笙歌醉太平    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    风过重峦下笑声

 

    天下太平,笙歌侍醉,楼殿入云,月光如水,唐玄宗及其左右并无防范安禄山之心。安氏的胡旋舞也真跳出水平,拍子跟不上,大家只好傻哈哈地笑。笑声乘风越过重山普传天下:太平喽!这就不但旋乱了拍子,而且旋乱了人心。杜牧单挑“禄山舞”来写,自有他的道理。 

 

    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    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似业    五陵无树起秋风

 

    广漠长空连孤鸟都隐没了,何等苍茫!苍茫的历史感又多么沉重!同一片苍天底下,英雄的活剧逐一搬演又逐一销沉。且说汉初五帝,定江山,抚万民,拓疆土,如今只剩五堆坟陵。坟陵已无人整治,树木都被砍了。树起秋风已觉悲凉,何况无树!杜牧嘴里说的是汉,心中念的是唐。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清时有味是无能    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乐游原上望昭陵

 

    照字面讲,是说太平盛世了,做官最妙是无能,闲闲静静,时刻欣赏孤云之飘逸,认同僧侣之空灵。然而,杜牧内心肯承认当时是太平盛世么?缔造太平盛世的那人已一入昭陵不出来了。这基本点一变,全诗便须从反面去品出其滋味了:那是有能要装作无能样的悲哀啊!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山,白云生,枫林晚,霜叶红,所有这些意象,假如让一位饱历沧桑的老年人去读,只要他一生有过高远的追求,胸腔里还剩下些旧时热血,和杜牧就会达成生命默契。而即使是青少年去读,也应该读出这是一种志趣与追求,有一种老骥伏枥的精神在,万勿只以“热爱自然”之类“总结”其“主题思想”啊。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明媚绚丽的春光的另一面,是一片迷蒙的烟雨,寺院楼台星罗棋布于其中。那是为山河增色还是给人扫兴?杜牧不直接说出。他只轻笔一点:寺是“南朝”的。而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南朝的王冠接连坠地,人们多归咎于他们崇佛与侈靡。杜牧这一串清词丽句,写出了历史与现实偶然贯穿起来时的感受。 

 

    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    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    鸳鸯相对浴红衣

 

   这诗要害在“无人”两字。“无人”并不是没有会说话会用两条腿直立走路的人,而是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因为“无人”,所以杜牧只好整天看着后池的雨中景色,而且无聊到不得不细致地看。于是看到菱叶如何在浮萍间冒头,看到蔷薇花中黄莺们开的演唱会,看到鸳鸯对浴:它们自忙自的,而且,更可悲的是:它们全都不是“人”。

 

    赠渔父

芦花深泽静垂纶    月夕烟朝几十春 自说孤舟寒水畔    不曾逢着独醒人

 

   渔父说从未见过独醒人,究竟有没有独醒人呢?杜牧以这么高的热情描述渔父,恐怕已藏着一些意思在其中吧?且看那渔父本人,孤舟寒水,月夕烟朝,能几十年的在芦花深泽静垂纶,其文化素养又知道独醒人不易得,很留心去判断,则其品格至少可以用不慕名利去形容,不算独醒也该算独清吧?

 

来源 中华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