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词鉴赏 >> 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

 

 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

 

第六十三讲 杜牧诗(三)

途中一绝

镜中丝发悲来惯    衣上尘痕拂渐难

惆怅江湖钓竿手    却遮西日向长安

 

    百感交集!可做大事的年华,东奔西走,只留得衣尘渐厚。白发徒增,雄心退了,只望一竿钓钩清清闲闲了此残生,命运偏又来开个大玩笑:可以回长安了!回长安,还能做大事么?多年经验使杜牧在路途上已感到长安的阳光特别刺眼。“却遮西日向长安”,多少内涵! 

 

题商山四皓庙一绝

吕氏强梁嗣子柔    我于天性岂恩仇

南军不袒左边袖    四老安刘是灭刘

 

    别人都从扶助太子维护既有秩序的角度表彰“商山四皓”,杜牧偏从事实效果上说出一句让大家吓一跳的话:商山四皓扶助那个无能的太子,险些葬送了汉朝,安定汉朝的实际上是在军队里有崇高威望的周勃。言下之意,倒是像主张皇位继承人也该优选。翻史籍看看中唐以后几个皇帝的作为,便对杜牧的感慨易于认同了。 

 

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馀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什么叫“豆蔻年华”?成语就出自这首诗。杜牧给这位年仅十三四岁的娱乐界女星捧场,着实花了很多心思。豆蔻的比方就很成功,“梢头二月初”的鲜嫩,比“含苞待放”之类显然更有风致。再加上末二句,把天下美女最多的扬州作为底色,以“春风十里”“卷上珠帘”作渲染,来突出此“星”,真是好手段。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绝句一般只宜于铺陈意象,而对艺术规范别有会心的大诗人却往往写出议论名句。“多情却似总无情”就是。当然,一个好汉三个帮,后面的意象有足够支撑力,才使这诗脍炙人口。“笑不成”,要笑而笑不出,心理刻划极深;蜡烛垂泪,即景移情,自然得很。“到天明”一直保持这样的氛围,其间有多少“再坐一会,再坐一会”的心语? 

 

寄远

前山极远碧云合    清夜一声《白雪》微

欲寄相思千里月    溪边残照雨霏霏

 

    清静,幽远,没有一丝尘俗气,在毫不激荡的声色组合中,向往与无奈在时空中弥漫,使人读了直透肺腑。这是一种讲究“神韵”的作品。诗人好像只在描述景物和情态,不发诸如“多情却似总无情”一类的议论,然而那云遮远山、轻微妙韵、溶溶月色、密密溪雨,则形成一种特定的氛围,刚好与诗人要传的情相吻合。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东都放榜未花开    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    却将春色入关来

 

    诗坛有个经验之谈,说忧愁易写,欢欣难写。这首诗写欢欣,颇好,把杜牧自己作为胜利者那种踌躇满志的神态活画出来了。得力的是几个意象。“未花开”,是实录时序:二月;同时暗含未过制策关之意;不过,又只“未”而已,“花”是一定会“开”的。“走马回”,多轻快!“将春色入关”,意气风发,和“酒”一关合,更是多么陶醉啊! 

 

赠终南兰若僧

家在城南杜曲旁    两枝仙桂一时芳

禅师都未知名姓    始觉空门意味长

 

    杜牧难得!难得其清醒。家族显赫,个人一举成名,好不飘然也呵!被禅师一盆冷水浇来,居然能猛醒,深知对名利场上一切“皆不知也”,也是一种值得敬佩的人生态度。这首诗赠给那位洒脱的僧人,表示的是谢意。而这首诗流传下来,却也可以令所有的成功人士作借鉴。 

 

叹花

自是寻春去校迟    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叶成阴子满枝

 

    正如肚子不疼记不起有个肚子一样,不觉惆怅便不会劝自己“不须惆怅”。杜牧惆怅,却仍循圣人之教,“哀而不伤”。诗中第三句有作“如今风摆花狼藉”的,笔者以为和末句接不上榫,尚有花时怎会绿叶成阴子满枝?从感情的浓度说,也是“狂风落尽深红色”更显冲动。 

 

兵部尚书席上作

华堂今日绮筵开    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满座    两行红粉一时回

 

   “席上作”,就是即席创作。只要才气足情绪好,即席创作往往有可观。杜牧这诗就写得神采飞扬。假如读者有点历史兴趣,不妨循此认识一下唐代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和观念。监察御史写出这首诗,表明当时社会并非漠视人性。评杜牧“清狂”,只是评其个性,不是把他列入“批判对象“。

 

来源 中华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