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史话
二二三、荡平两广群魔

    陈炯明被滇、桂联军逐出广州后,就率军盘踞广东东江一带,孙中山北上后,陈炯
明以为有机可乘,乃收集东江南路的土匪,联络闽、赣、湘的军阀,自称救国军总司令,
下辖总指挥林虎、副总指挥洪兆麟、各路总指挥叶举等合共7万人,图犯广州。
    当时广州方面有滇军(杨希闵部)、粤军(许崇智部)、湘军(谭延闿部)、桂军
(刘震寰部)、豫军(樊钟秀部)及朱培德之滇军,还有少数鄂军、晋军和陕军,为数
10余万人合称联军,以杨希闵为联军总司令。
    14年1月15日广州政府决定东征,分三路出兵,以粤军为左翼军,滇军为右翼军,桂
军为惠州攻城军。2月1日改变作战计划,改以粤军为右翼,经海、陆丰直趋潮汕,进攻
洪兆麟防地。以滇军为左翼,经河源、老隆,直趋兴宁、五华,进攻林虎防地。桂军仍
任围攻惠州之责。
    联军组织时,滇、桂军故意漠视黄埔军校的校军,黄浦校军充满革命意识,自扣留
商团军械及编练教导团后,即受滇、桂军的歧视和敌对,因此联军筹组时,他们即以黄
埔校军不堪战斗,毋须参加为理由将其冷冻。
    黄埔同学受到广州各军的歧视,至为激愤,且以不能参加讨伐陈炯明而痛感是奇耻
大辱。当时的校军不过是第一、二、三期同学和教导第一二两团,为数不过3000余人,
饷械既不充足,训练时间又短,而且没有战争经验,但他们气壮山河,毅然决然加入右
翼粤军,当时蒋中正兼任粤军参谋长,即以黄埔军校校长身份担任校军统帅。
    在广东的各路军队,军纪都不好,黄埔校军出发后,一新耳目。他们军纪严明,公
买公卖,士气旺盛,行动神速。14年2月3日出动,5日下午即攻占东莞。沿途受到百姓热
烈欢迎,校军高呼“百姓万岁”。2月11日即将广九路沿线地区完全控制。15日晨克复淡
水。
    黄埔校军收复东莞和淡水后,桂军攻惠州久不下,而滇军亦在增城、博罗之间不进
不退。校军以革命精神独力作战,继续进攻,2月末旬攻占了海、陆丰。
    由于校军追奔逐北,战果丰硕,大遭滇、桂军之忌。杨希闵、刘震寰与陈炯明的部
下林虎勾结,校军洞烛机先,遂与粤军合力夹击林军,造成棉湖大捷,3月23日先后克复
五华、兴宁。同时分兵进驻潮、梅。陈炯明逃往香港,其部下大将洪兆麟率部逃窜闽边,
林虎率部逃窜江西。黄埔校军轰轰烈烈的第一次东征遂告结束。
    正当黄埔师生兴高彩烈地庆祝东征大捷时,突然传来了孙中山在北京病逝的噩耗,
全军将士悲恸万分。孙中山是14年3月12日病逝的,广东省长胡汉民怕这个消息影响校军
士气,所以直至战事结束才通知东征的校军。3月22日蒋中正率全军举行望祭。3月27日
正午蒋中正集合校军于兴宁城东门外以悲恸的语调对全军训话:
    “我们的总理于本月十二日已经在北平病故了。
    总理的逝世是本校、本党最悲哀不幸的一件大事,亦是我们世界人类最大的损失。
总理在日,对于本校的希望和教育的热心,以及他的形容、态度、思想、言论,我们应
静默五分钟。仔细回想一番,以志悼哀。
    总理去年北上时经过本校,要到黄埔对岸鱼珠炮台一带看看我们第一期同学的筑城
工作,他看了回来,在途中对我说:‘我现在进京,将来能否回来?尚不能定,然而我
进京是在奋斗,就是死了也可安心。’我就问:‘总理为何说这些话?’总理又说:
‘我们所提倡的三民主义,将来能够希望实行的,就在你这个陆军军官学校一般学生了。
凡是人总要死的,不过要死得其所,我今天能够看见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官长学生士兵
们如此英勇的精神,就可以继续我的生命,所以我虽死也能安心。’大家听了这一番话,
一定要牢记住,一定要努力奋斗,才不负总理教育大家的一番苦心和希望。以后我们只
有努力继续下去。达到我们主义的成功,才算得是总理的信徒,才算得是中国国民党党
员。
    总理生病的原因,前次我已经讲过了,他的病和他的逝世,全因为主义不能彻底实
行,而且陈炯明叛党以来,已有三年之久了,党员不能除掉这个区区叛逆,所以忧愤成
疾,以至于今日逝世。推本穷源,还是在陈炯明叛逆,使本党不能发展,所以我们必定
要杀叛逆陈炯明,才能泄总理的愤,现在陈炯明的军队虽然被我们打败了一大半,然陈
炯明本人还没有拿到,总是我们主义实行的障碍。望大家以后要更加努力,杀了陈炯明
才能得革命的成功,实行主义才能慰总理的英灵。总理自知此次的病不能好,所以对于
本党的希望,实行三民主义的责任,就在我们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里的官长学生士兵们的
身上,望大家以后更努力奋斗,务要达到实行主义的目的,才算是尽了我们的责任。
    我们黄埔军官学校教导团是将来中国革命军主干的军队,现在已经中外闻名。因为
本军是有进无退的,但自今以往,如有一点失败,或是退后,我们的名誉亦就保持不住
了。如果有一个人退下来,我们全体的名誉就被一个人败坏,这个退却的人就是我们的
公敌,应该处以极刑。还有一句要紧话,我们要时时想着我们的名誉,完全是自己死的
官长弟兄们赐给我们的,他们已死的如何凄惨可怜,我们没死的同志代他们来报仇才行,
切不可因为看见一个同志在阵上打死,我们害怕就退了下来,这种人还能当革命军吗?
还算有志气血性吗?
    这次攻兴宁,我们不足二千五百人,敌人共有一万五千余人,我们能打胜他的原因,
是全在服从官长命令,团结一致,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其次就在遵守军纪,爱护人民,
大家跟着本校长,困苦艰难,打了许多胜仗,这是本校长非常欣慰而且很感激。大家能
够百折不回,始终一致的这样子做下去,不到几时,就可将三民主义实行于广东,再推
而广之于各省、于全国,我们就有享福的日子了。
    我们自黄埔出发到了兴宁,过了千余里的路,打了很多的大仗激战,非常勇敢,非
常耐苦,这是何等精神。还要知道,我们保护人民,就是实行主义,假使总理在此看见
这样情景,一定是非常欣喜,现在总理虽然逝世,他的灵魂在上,也是可以非常欣慰的,
他的灵魂一定会来保护我们的,只要我们努力奋斗,总可不负我们总理的一番苦心。”
    东征大捷后,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乃任命蒋中正兼任潮汕善后督办,办理地
方善后事宜。4月11日蒋中正令校军住梅县。
    滇军杨希闵和桂军刘震寰在第一次东征时并不积极行动,且暗中勾结林虎,不料黄
埔校军以大无畏精神底定东江,滇、桂军对黄埔校军既恨且妒,认为自己联合起来共有
五六万众,兵力远胜校军,因此于5月中旬滇军开始集中广州,潜在白云山、瘦狗岭一带
布防;桂军由东江调赴北江,且有谋攻广州大元帅府的企图。广州大元帅因孙中山去世
后已由胡汉民代理。
    14年5月13日胡汉民派廖仲恺赴汕头,当晚在粤军司令部开军事会议,由许崇智主持,
蒋中正、廖仲恺、朱培德等参加,会中决议放弃潮、梅,立刻回师广州,由蒋中正任总
指挥,全力铲除革命障碍的杨、刘,以巩固革命基地。
    5月21日蒋中正率领党军(即校军)、粤军由潮、梅回师向广州进发。从6月7日至1
4日,作战了一个星期即将滇、桂军完全击溃,广州遂重入革命的怀抱。
    14年8月20日党军正式改称国民革命军,由蒋中正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将原来
的党军第一旅扩充为第一、第二两师,另将收编粤军改组为第三师。第一师师长何应钦,
第二师师长王懋功,第三师师长谭曙卿。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谭延闿,第三军军长朱
培德,第四军军长李济琛,第五军军长李福林,于是革命军由此建立。
    当蒋中正率师由潮、梅回穗讨伐杨、刘的时候,陈炯明残部表示投诚,回驻潮、梅,
但他们并不是真的投诚,所以在14年9月1日再度叛变,进攻留守的粤军,粤军不能抵御,
退回淡水,陈炯明军遂节节西逼,进占普宁、惠州、陆、海丰各县,蹂躏东江。同时勾
结北路的川军熊克武部,由北江进至通州,南路邓本殷进犯肇庆,将会攻广州。广州国
民政府遂下令讨伐,这就是第二次东征。
    9月28日国民政府颁发征讨方略如下:
    (一)东江方面:东征军总指挥蒋中正(以第一、第四两军为基干)。
    (二)北路方面:以鲁涤平为北路警备司令,节制北路驻军。
    (三)南路方面:以第五军军长李福林率属警卫河南。
    (四)广州方面:以第一军第二师师长王懋功兼广州卫戍司令警备广州。并以第三
军军长朱培德为总预备队司令。
    蒋中正率军第二次东征,10月9日围攻惠州城,14日攻克。20日起进攻潮、梅,第一
纵队于11月4日收复潮汕,7日进占饶平。第三纵队于10月28日占领五华,31日克复兴宁,
乘胜肃清梅县、大埔。东江遂告底定。
    两广终于在革命势力日益强大下统一。
    ------------------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前回黄金书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