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词鉴赏 >> 周振甫、冀勤《谈艺录》13

 

周振甫、冀勤《谈艺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六、修辞

  (一)博喻
  (1)
  (黄庭坚)《观王主簿家酴醿》①:“露湿何郎试汤饼②,日烘荀令炷炉香。③”青神注:“诗人咏花,多比美女,山谷赋酴醿,独比美丈夫;见《冷斋夜话》④。李义山诗:‘谢郎衣袖初翻雪⑤,荀令薰炉更换香。’”按引语见《冷斋夜话》卷四,义山一联出《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野客丛书》卷二十亦谓此联为山谷所祖⑥。《冷斋夜话》又引乃叔渊材《海棠》诗⑦:“雨过湿泉浴妃子⑧,露浓汤饼试何郎”,称其意尤佳于山谷之赋酴醿;当是谓兼取美妇人美男子为比也。实则义山《牡丹》云:“锦帏初卷卫夫人⑨,绣被犹堆越鄂君”⑩,早已兼比。(341—342页)
  ①酴醿:即荼縻花,蔷薇科。
  ②何郎:三国魏何晏,字平叔,面白皙,美姿仪,时有傅粉何郎之称。
  ③荀令:三国魏荀彧,字文若,《襄阳记》载:荀令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气不歇,因有留香之说。
  ④《冷斋夜话》:宋释惠洪(原名洪觉范)撰,十卷。
  ⑤谢郎:南朝宋谢庄,美仪容,尝下殿时雪集衣,皇帝以为瑞兆。
  ⑥《野客丛书》:宋王楙撰,三十卷。
  ⑦渊材:宋音乐家彭渊材,释惠洪叔父。时洪觉范奇于诗,郑元佐奇于命,渊材奇于乐,谓新冒三奇。
  ⑧指唐玄宗贵妃杨太真,曾于华清宫(在今陕西临潼县南)之温泉沐浴。
  ⑨用孔子反卫,见海子在锦帏中,以比盛开的花。《典略》:“夫人在锦帷中。”
  ⑩用越鄂君用绣被堆拥着越女,以比喻牡丹之含苞初放。见西汉刘向《说苑•善说》。
  比喻俗谓打比方,在中国诗文中有悠久的传统,《诗经》首篇《关睢》首句即以挚鸟求偶比喻男女间的爱情。这里举引黄庭坚的《观王主簿家酴醿》,咏花以美男子何晏比喻它色白,以荀彧留香比喻它芳香,确实少见。因为一般常见的是以花与女子互相比喻。这一则主要是讲博喻,即用几样东西来喻一种花,李商隐诗在修辞上早已采用这种方法,比如《牡丹》诗的颈联:“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以晋代石崇以蜡烛代薪的富有,比喻牡丹的富贵;以荀令不必用香炉熏香,比喻牡丹的香气,这里他不仅用男性喻花,一反以往用美女喻花,而且同时用两个男性喻一种牡丹。还是这首《牡丹》的首联:“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用南子在锦帏中比喻盛开的牡丹,又用越鄂君以绣被堆拥越女比喻含苞欲放的牡丹,以两种女子的妩媚姿态,比喻牡丹有盛开着的,有欲开的蓓蕾,错落有致,形象十分生动。这里还举引彭渊材的《海棠》诗,一句用杨贵妃出浴之艳丽,喻其娇羞;一句用何晏食汤饼汗出,面色更洁白,喻其色白。并用美女子、美丈夫兼比海棠的姿色,栩栩如生。此外,也有用三种东西作比的,如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部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后面三句,是用烟草、风絮、梅雨三种扰人的事物喻愁,比“载不动”的深重之愁更加愁烦。还有用四种、五种东西作比的,钱先生谓之博喻。
  (2)
  《成唯识论》卷八①:“心所虚妄变现,犹如幻事、阳焰、梦境、镜像、光影、谷响、水月。”则又非十如、八如、六如,而为七如也②。(《钱锺书研究》32页)
  ①《成唯识论》:由护法等十大论师分论,释世亲之三十颂,后由唐玄奘合糅为十卷,是瑜珈一宗的精要。
  ②十如:即十个比喻,《诸法释论》第十二举十喻是: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揵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象、如化。《维摩所说经•方便品》第二说“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于“无常”、“无坚”举十喻是:如聚沫、如泡、如炎、如芭蕉、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浮云、如电。八如:唐译《华严经•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先后两次举八喻是: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如镜中象、如焰、如化。六如:《金刚经》的“六如”流传最广,即:如梦、幻、泡、影、露、电。明代画家唐寅自号六如,本于此。《华严经》鸠摩罗什译本有“六如”,合真谛、玄奘、义净、菩提流支四译本的“如灯、如星、如云”为“九如”。基督教诗将人生脆促,举十多喻,即: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如云、如枝头花、如月下雷、如风中叶、如箭脱弦、如鸟过空等。即喻其短促、无常、永不复返。此处所释据《谈艺录补订》。《成唯识论》将心之虚妄举如七喻。
  博喻是一连运用多种比喻,像佛教的“十如”就是。诗喻与禅喻有不少是相像的,所以古代诗坛尝有“以禅说诗”者,如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明代锺惺、谭元春(《诗归》)等,并以读诗为参禅。但禅与诗终究不同,禅可以借诗以证悟,一悟即可以“得鱼忘筌”,不用喻了。用禅喻来解诗悟,一悟以后不能不用喻,喻成为诗的必要部分,没有喻也就没有诗了。诗悟与禅悟在豁然开窍这一点上有相同之处。譬如释家喻法之生灭不止,或喻人的身体无坚无常,或喻心的虚妄,有如幻、如梦、如影、如泡、如电、如响、如露、如浮云等等。诗家喻人生亦有“人生如梦”,“人生如朝露”(曹操《短歌行》),“人生如过眼姻云”等等说法。西方神秘宗师普罗提纳喻世之空妄,有“梦中境”、“镜中影”、“水中像”的说法;古希腊大诗人平达喻人生有“影之梦”,普洛塔克申解释说:“影已虚弱,影之梦更虚弱于影”,将影与梦重叠起来比喻人生,较释家“如梦”、“如影”的平列比喻,更加有深意,亦“更为警策”。基督教诗文喻人生之脆促,是无坚无常,诗家喻人生危浅“如琉璃”亦喻其脆促,白居易有《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等。因此,无论说“十如”、“八如”、“七如”、“六如”等等,都是比喻一种不长久又不易捕捉的东西,意在叹其玄妙,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之释家、文人的比喻互有发明。以上所讲全部受益于《谈艺录补订》。这类比喻的运用,在今日中国的民间,愈来愈由虚变实,如喻好景不长,是“兔子尾巴”或“秋后蚂蚱”等等。 

  (二)曲喻
  (《随园诗话》)卷五:“孟东野咏吹角云①:‘似开孤月口,能说落星心。’月不闻生口,星忽然有心,穿凿极矣。而东坡赞为奇妙,所谓好恶拂人之性也。”按潘德舆《养一斋诗话》②卷一亦云:“东野闻角诗云云,东坡云:‘今夜闻崔诚老弹晓角,始知此诗之妙。’东坡不喜东野诗,而独喜此二句,异矣。此二句乃幽僻不中理者,东野集中最下之句也。”窃谓句之美恶固不论,若子才所说,则“山头”、“水面”、“石脚”、“河口”等,皆为穿凿。杜老《游道林二寺》咏山谓“重掩肺腑”,《绝句》六首谓“急雨梢溪足,斜晖转树腰”;任蕃题《葛仙井》谓“脉应山心”③;皇甫持正赞顾况为“穿破月胁天心”④,尤当悬为禁忌。又何拘耶。桂未谷《札朴》卷三尝论木以“头”称⑤,盖取义于人。随园不解近取诸身之义,识在经生之下。如宋末朱南杰《学吟•垂虹亭》⑥诗有曰:“天接水腰”;明郁之章《书扇》至曰:“石枯山眼白,霞射水头红”;则真“不中理”耳。且东野此二句见《晓鹤》诗,并非咏角;故有曰:“既非人间韵,枉作人间禽。”东坡误而二君沿之。
  “月口”非谓月有口,乃指口形似月;“星心”非谓星有心,乃指尾形类心。鹤喙牛角皆弯锐近新月,东坡殆因此致误。(242页)
  明汪廷讷《狮吼记》第二十一折陈季常惧内⑦,诨云:“我娘子手不是姜,怎么半月前打的耳巴,至今犹辣。”则由姜之形而引申姜之味。华兹华斯曰⑧:“语已有月眉、月眼矣。复欲以五官百体尽予此等无知无情之物,吾人独不为已身地耶。”诺瓦利斯曰⑨:“比喻之事甚怪。苟喻爱情滋味于甜,则凡属糖之质性相率而附丽焉。”盖每立一譬,可从而旁生侧出,孳乳蕃衍。犹树有本根,家有肇祖然。通乎此意,诗人狡狯,或泰然若假可当真,偏足概全,如义山之“莺啼如有泪”、山谷之“白蚁战酣千里血”是也;或爽然于权难作实,隅不反三,如香山《啄木曲》云:“锥不能解肠结,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是矣。虽从言之路相反,而同归于出奇见巧焉。(344—345页)
  ①孟东野:唐孟郊字。《吹角》当为《晓鹤》。
  ②《养一斋诗话》:清潘德舆撰,十卷。品评《诗经》至清代诗歌的成就、流变。
  ③任蕃:晚唐诗人。
  ④皇甫持正:唐诗人皇甫湜字。
  ⑤桂未谷:清文学家桂馥,字东卉,号未谷,有《札朴》十卷。
  ⑥《学吟》:集名,一卷。
  ⑦汪廷讷:明剧作家。有剧本《狮吼记》二卷。陈季常:宋陈慥  字。其妻性妒,慥宴客有声伎,妻以杖击壁,客遂散。苏轼有诗:“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⑧华兹华斯:十八、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⑨诺瓦利斯:十八世纪末德国浪漫主义诗人。coc2比喻原是一种修辞手段,借彼喻此,或借此喻彼,都是为了形象而委婉地表达思想或感情,增添文采。这里举引两则比喻,一是取义于人,一是以物喻人,均取其部分的相像或相类作比,新奇而绝妙。
  一、孟郊《晓鹤》诗,因月形似口就以“月口”作比;因星形类心,就以“星心”作比。才气横溢的苏轼对此倍加赞赏,而袁枚才分不如,竟指为穿凿,潘德舆更甚,反以为“不中理”。这个看法的分歧,袁氏认为是“人之性”使然,其实这是文艺素养深浅之分。这里举出不少喻例,如“山头”、“水面”、“石脚”、“河口”等,还有杜甫以“肺腑”咏山,称“溪足”、“树腰”,任蕃称“山心”等等,皆是取其部分相像或相类作比,“山头”即山的上端,犹如人头在人体的上端;“树腰”即树的中段,取其类于人的腰部;“溪足”即水流的尽头,犹如人体下端的足。钱先生指出,这都是“近取诸身之义,识在经生之下”,也就是桂馥所说的“木以头称,盖取义于人”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西方也常有人采用,比如这里举出华兹华斯以“月眉”、“月眼”作比,也是以五官百体比喻无知无情之物。李商隐有更为拟人的比喻,如“莺啼如有泪”,“蜡炬成灰泪始干”,黄庭坚亦有“白蚁酣战千里血”等等。这种修辞法的运用,无疑可以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二、另有一种比喻手法,是以无知无情的物比喻人。如这里举引汪廷讷《狮吼记》杂剧,由生姜形象类手,引申出生姜之味,以生姜之辣味喻人手打人之狠毒,曲折至极,又十分恰切。诺瓦利斯以糖之甜味喻爱情滋味等,中外相通,都是引申开来以物喻人。一个比喻的产生,“犹树有本根,家有肇祖”,从旁可以引申出若干奇妙的比喻,比如白居易《啄木曲》里用锥解肠结、线穿泪珠、火销鬓雪作比,便是举一反三、“出奇见巧”的构想。《管锥编•归妹》节里举引英国诗人作儿歌:“针有头而无发,钟有面而无口,引线有眼而不能视”,与白居易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钱先生在《读〈拉奥孔〉》(见《旧文四篇》)一文中讲到佛书上的“分喻”,即以部分相类作比,那么也可以说这两则举出的比喻即是“分喻”的例子。 

  (三)曲喻和双关
  长吉赋物,使之坚,使之锐,余既拈出矣。而其比喻之法,尚有曲折。夫二物相似,故以此喻彼;然彼此相似,只在一端,非为全体。苟全体相似,则物数虽二,物类则一;既属同根,无须比拟。长吉乃往往以一端相似,推而及之于初不相似之他端。余论山谷诗引申《翻译名义集》所谓①:“雪山似象,可长尾牙;满月似面,平添眉目”者也。如《天上谣》云:“银浦流云学水声。”云可比水,皆流动故,此外无似处;而一入长吉笔下,则云如水流,亦如水之流而有声矣。《秦王饮酒》云:“羲和敲日玻璃声。”日比琉璃,皆光明故;而来长吉笔端,则日似玻璃光,亦必具玻璃声矣。同篇云:“劫灰飞尽古今平。”夫劫乃时间中事,平乃空间中事;然劫既有灰,则时间亦如空间之可扫平矣。他如《咏怀》之“春风吹鬓影”,《自昌谷到洛后门》之“石涧冻波声”,《金铜仙人辞汉歌》之“清泪如铅水”,皆类推而更进一层。古人病长吉好奇无理,不可解会,是盖知有木义而未识有锯义耳。(51页)
  《大般涅槃经》②卷五《如来性品》第四之二论“分喻”云:“面貌端正,如月盛满;白象鲜洁,犹如雪山。满月不可即同于面,雪山不可即是白象。”《翻译名义集》卷五第五十三篇申言之曰:“雪山比象,安责尾牙;满月况面,岂有眉目。”即前引《抱朴子》《金楼子》论“锯齿箕舌”之旨③。慎思明辨,说理宜然。至诗人修辞,奇情幻想,则雪山比象,不妨生长尾牙;满月同面,尽可妆成眉目。英国玄学诗派之曲喻④,多属此体。吾国昌黎门下颇喜为之。如昌黎《三星行》之“箕独有神灵,无时停簸扬”;东野《长安羁旅行》之“三旬九过饮,每食惟旧贫”;浪仙《客喜》之“鬓边虽有丝⑤,不堪织寒衣”;玉川《月蚀》之“吾恐天如人⑥,好色即丧明”。而要以玉溪为最擅此,着墨无多,神韵特远。如《天涯》曰:“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认真“啼”字,双关出“泪湿”也;《病中游曲江》曰:“相如未是真消渴⑦,犹放沱江过锦城”,坐实“渴”字,双关出沱江水竭也。《春光》曰:“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执着“绪”字,双关出“百尺长”丝也。他若《交城旧庄感事》曰:“新蒲似笔思投日,芳草如茵忆吐时”⑧,亦用此法,特明而未融耳。山谷固深于小李者⑨。(22页)
  史籍所载弈道“杀”字双关之例,似莫早于《晋书•载记•吕纂传》⑩:“纂尝与鸠摩罗什棋⑾,杀什子,曰:‘斫胡奴头!’罗什曰:‘不斫胡奴头,胡奴斫人头。’吕超小字胡奴,竟以杀纂。”山谷“杀之如弈棋”句倘无“如弈棋”三字斡旋,便是“胡奴斫人头”之“杀”,而非“斫胡奴头”之“杀”矣。(《钱锺书研究》10页)
  ①《翻译名义集》:宋姑苏景德寺僧法云编,二十卷。以经典所用之语分类编列,遇梵语则译为汉语。
  ②《大般涅槃经》:佛经名。分大乘、小乘二经,此乃大乘之《大般涅槃经》,有两本,一种十四卷,一种三十六卷。
  ③《抱朴子》:晋葛洪撰,分内外篇,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
  ④英国玄学诗派:指英国十七世纪玄学诗派,以巧于取譬著名,其宗祖为约翰唐。
  ⑤浪仙:唐代诗人贾岛字。撰有《长江集》十卷。
  ⑥玉川:唐代诗人卢仝,自号玉川子。撰有《玉川子诗集》一卷。
  ⑦相如消渴:指汉代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病,即现代所谓糖尿病。
  ⑧事用汉丙吉教育幼时宣帝,后宣帝立,丙吉倍受恩宠。李商隐因见旧庄芳草成茵,而想到丙吉酒污丞相车茵而不惧,这是诗人自比往昔在幕亦受恩遇。
  ⑨小李:指唐李贺。只活到二十七岁卒。
  ⑩《晋书》:唐房乔等奉敕撰,一百三十一卷,分本纪、志、列传、载记编排。吕纂入《载记》。
  ⑾鸠摩罗什:梁高僧,秦主苻坚使吕光伐龟兹,虏鸠摩罗什至凉,后吕纂与之弈棋。
  曲喻是修辞的又一种手法,比直接比喻曲折。两物相比,仅有一端相似即可作比,余则全靠读者奇情幻想或引申开去,与双关有相通之处,都是用委婉含蓄的比喻烘托,而意思却在言外,须多转个弯,方能理解。
  这里三则举出若干诗例,意在说明曲喻的特点,佛经里称这种比喻为分喻,实际上是同一种修辞手法,仅称谓不同而已。
  一、李贺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他运用比喻的手法纯熟而奇妙,比如他常以一端相似,即作比,以推及不相似的另一端,这里举引了若干诗证,如《天上谣》中的“银浦流云学水声”,将云比水,取其相同的流动状态,则云移如水流,也会像水流发出声音;如《秦王饮酒》中的“羲和敲日玻璃声”,将太阳比玻璃,取其相同的一端,皆明亮有光,玻璃敲之有声,则“羲和敲日”也会发声;又如《咏怀》的“春风吹鬓影”,鬓发长在头的两边,鬓影离不开鬓发,则春风拂面,也就“吹鬓影”;《自昌谷到洛后门》的“石涧冻波声”,将涧比波,取其同出于水,而水冻坚锐有声,则波亦有声;还如《金铜仙人辞汉歌》的“清泪如铅水”,用“如”字,形式上是直接比喻,但若作为明喻便不易解,泪怎么会像铅水,实则是取泪之“清”与铅的青白色相似,泪水与铅水皆有光泽,即作比。古人说李贺“好奇无理”,实是不知有曲喻修辞之妙。
  李贺诗中还喜欢用坚锐硬物作比,如《南园》的“晓月当帘挂玉弓”,将月比玉弓,亦取其形状相似,玉光泽透明,故月必似玉的发亮;又如《十二月乐词》的“夜天如玉砌”,指月照云如玉砌状,形式上是直接比喻,取其相似的明亮,实则是取其冷俊晶莹作比。《谈艺录•长吉字法》专门论李贺的修辞手法,同时讲到西人戈蒂埃作诗文,好用金石作比,并说“诗如宝石精镠,坚不受刃乃佳”,赫贝儿的歌词,爱伦坡的文,波德莱尔的诗,皆喜欢取金石硬物作比。
  二、英国玄学诗派所谓曲喻,与佛经里的所谓分喻,实际上同是一种修辞手法,即两物相比。如雪山比象,这是一般比喻;象有尾牙,因此也比山有尾牙,这是曲喻。用满月比面,这是一般比喻;面有眉目,比月也有眉目,这是曲喻。
  韩愈诗中好用这一种修辞法,如“箕独有神灵,无时停簸扬”,箕星之形似簸箕,簸箕可扬糠,因说箕星有扬糠之用;孟郊的“三旬九过饮,每食惟旧贫”,三十天只有九次饮酒,从饮连到食,所以说“每食”了。贾岛的“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取鬓发变白如丝,丝可以织,所以想到发无丝之用。卢仝“吾恐天如人,好色即丧明”,用天比人,人好色会丧明,联想到天丧明(月蚀)也是好色。李商隐尤好此道,着墨不多,神韵悠远,如“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取莺啼的啼,有啼哭意,因此联想到莺也有泪,能湿到高花;“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取消渴病字面上有消除口渴的双关意义,曲喻能喝干沱江水,但事实上沱江水还是流过锦城,并未因消渴而水竭;“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取心绪即思绪的双关意义,思即丝,引申出“百尺长”的“游丝”。又如《过故城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新蒲似笔思投日,芳草如茵忆吐时”,取蒲草水中飘浮形似毛笔在水中,诗人由笔联想到他当年投笔从戎之事;又取芳草如茵,由茵联想到汉代丙吉所污之丞相车茵,使诗人忆及当年他在幕府中所受的恩遇,这个比喻似嫌生硬。
  三、《晋书•载记•吕纂传》记吕纂与梁高僧鸠摩罗什下棋事,纂杀罗什子(吃棋子)说:“斫胡奴头。”实是指吃掉罗什一个棋子,而罗什说:“不斫胡奴(吕超小字胡奴)头,胡奴斫人头。”是句双关语,一指吃棋子,一指杀人,即吕超将杀吕纂,后来事实正如罗什所言。黄庭坚有句“杀之如弃棋”的“杀”字,则重在杀人,是借用杀棋子作比喻。 

   (四)喻之二柄
  淮南王序《离骚经传》①,称屈原“皭然,泥而不滓”②,太史公《屈原•贾生列传》取其语③。然以莲揣称高洁,实为释氏常谈。《四十二章经》即亦云④:“吾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所污。”宋陆佃《陶山集》⑤卷二《依韵和双头芍药》第六首至云:“若使觉王今识汝,莲花宁复并真如”,盖以兹花为释氏表志矣。苏轼《答王定国》:“谨勿怨谤谗,乃我得道资。淤泥生莲花,粪土出菌芝”;亦如黄诗之用释语。周敦颐《濂溪集》⑥卷八《爱莲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君子者也”;名言传诵,而有拾彼法牙慧之嫌。故牟献《陵阳先生集》⑦卷四《荷花》诗序谓此花“陷于老佛几十载,自托根濂溪,始得侪于道”,诗有云:“唤醒佛土从前梦”。足征道学家严儒释之坊,于取譬之薄物细故,亦复煞费弥缝也。此喻入明渐成妓女之佳称,如梅鼎祚著录妓之有才德者为《青泥莲花记》⑧,钱谦益《列朝诗集》闰四赞王微云⑨:“君子曰:修微青莲亭亭,自拔淤泥。”(参观同卷评杨宛)又《初学集》卷一八《有美一百韵》赞柳如是亦云⑩:“皎洁火中玉,芬芳泥里莲。”道学家必谓莲花重“陷”矣。(《钱锺书研究》8页)
  ①淮南王:汉刘安。
  ②屈原:楚作家屈平字。《离骚》自称名正则,字灵均。皭(jiào  叫);洁白貌。
  ③贾生:汉代作家贾谊。与屈原在《史记》中有合传。
  ④《四十二章经》:佛经之一。后汉摩腾竺法兰共译。
  ⑤《陶山集》:陆佃诗文集,十六卷。
  ⑥《濂溪集》:即《周濂溪先生全集》,宋周敦颐撰,十三卷。
  ⑦《陵阳先生集》:宋牟献(字献之)撰,二十四卷。
  ⑧《青泥莲花记》:明梅鼎祚撰,十三卷。
  ⑨钱谦益:清代作家,辑明诗为《列朝诗集》八十一卷。王微:明代女作家,字修微,自号草衣道人。因父死而为妓,初归茅元仪,晚归许誉卿。
  ⑩《初学集》:钱谦益撰,一百十卷。与《有学集》五十卷同遭禁毁。柳如是:清代名妓,字蘼芜。后归钱谦益为妾。
  这一则讲喻之二柄。同一比喻或有褒意或有贬义,称为二柄。莲生长于污泥之中,然其根仍白皙洁净,其花仍清香淡雅。古往今来,多用以喻人之品质高洁,处污泥而不染,如刘安赞屈原“泥而不滓”,被《史记•屈原列传》中采用。钱先生指出“以莲揣称高洁,实为释氏常谈”,用以“表志”,这是褒义。但入明以后,此喻产生变化,渐渐成了比喻妓女的美称,如《青泥莲花记》一书记载的全是有才德的妓女,书名即称“青泥莲花”,喻其身为下贱,而品质高洁。钱谦益评女作家王微、柳如是,便以“自拨淤泥”、“芬芳泥里莲”赞美之,这已含有贬意了。 

   (五)喻之二柄异边
  《豫章黄先生文集》①卷十六《福州西禅暹老语录序》云:“盖亦如虫蚀木,宾主相当,偶成文尔。”惠洪喻本东坡《次韵吕梁仲屯田》②:“空虚岂敢酬琼玉,枯朽犹能出菌芝”;山谷喻本《大智度论•如是我闻总释论第三》③:“诸外道中,设有好语,如虫食木,偶得成字。”山谷此处以“虫蚀木”为褒词,而《山谷内集》卷八《次韵冕仲考进士试卷》:“少年迷翰墨,无异虫蠹木”,又以为贬词,一喻之两柄也④(吕居仁《东莱先生诗集》⑤卷十一《赠益谦兄弟》:“尔来所为文,宛转虫蛀木”,亦褒词)。(582—583页)
  (黄庭坚)《次韵答斌老病起独游东园》第一首:“莲花生淤泥,可见嗔喜性。”天社注引《维摩经》⑥:“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淤泥,乃生此花。”按是也。《次韵中玉水仙花》第二首:“淤泥解作白莲藕”,天社无注。《赣上食莲有感》:“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天社注亦引《维摩经》。盖前两诗谓花与泥即,后诗谓花与泥离;言各有当,同喻而异边之例也。(322页)
  ①《豫章黄先生文集》: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撰,三十卷。
  ②惠洪喻是指他的《和游谷山》:“我惭衰老亦作诗,譬如菌芝出朽木”(《石门文字禅》卷七),又《题珠上人所蓄诗卷》:“录于文字,未尝有意,遇事而作,多适然耳,譬如枯株,无故蒸出菌芝。”(同上卷二十六)等所用之“菌芝”喻。
  ③《大智度论》:龙树菩萨撰,秦罗什译,百卷。释《大品般若经》者。
  ④二柄:战国时哲学家慎到提出二柄是“威德”,韩非提出的二柄是“刑德”,这里所说二柄不是指此,而是借指同一比喻的或褒或贬。
  ⑤《东莱先生诗集》:宋吕本中(字居仁)撰,二十卷。
  ⑥《维摩经》:佛经《维摩诘所说经》之略称,三卷。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无论明喻(直接比喻)、暗喻(隐喻)皆是只取两个事物的一端(一边)或一点相似作比,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是取西施之美直接比喻;孟郊《晓鹤》:“似开孤月口,能说落星心”,是取口形似月,星形类心的暗比;这两则就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又提出同喻异边和喻之二柄的说法,皆是前人所未道及者。
  一、喻之二柄说。钱先生在《管锥编》论《周易正义》的《归妹》节里,对此有详细论述:“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修辞之学,亟宜拈示。斯多噶派哲人尝曰:‘万物各有二柄’,合采慎到、韩非‘二柄’之称,聊明吾旨,命之‘比喻之二柄’可也。”二柄者,韩非谓刑德,杀戮之为刑,庆赏之为德,亦即赏罚或褒贬的意思。如黄庭坚《福州西禅暹老语录序》之“虫蚀木”喻,虽然句妙,却非独创,出自佛经《大智度论》的“设有好语,如虫食木”,这个“虫食木”是褒词,喻“偶得成字”,而黄庭坚学得此喻,一云“如虫蚀木,宾主相当,偶成文尔”,与佛经原是褒词同义,喻“偶成文尔”;一云“少年迷翰墨,无异虫蠹木”之“虫蠹木”则为贬词,同一个比喻,便有两种极端不同的意义,这就是喻之二柄。又如《管锥编》中举引两例,即王充《论衡•自纪》中的“如衡之平,如鉴之开”,与诸葛亮的《与人书》中的“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皆以秤喻人无私心,对人对事“公平允当”,属褒夸之词。而朱熹的:“这心之正,却如秤一般,未有物时,秤无不平,才把一物在上面,秤便不平了。”(《朱子语类》)与清人周亮工的:“佛氏有‘花友’‘秤友’之喻,花者因时为盛衰,秤者视物为低昂”(《因树屋书影》卷十),皆讥人的趋炎附势,心的不平失正,秤喻又成为贬辞。比喻的二柄,也有用来指同样的事物的,主要是写变化,例如屈原的《离骚》,先是“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其“辟芷”与“秋兰”都是以好的香的草为佩;后来“兰芷变而不芳兮”,便变异其体,失去本性了;再接下去“览察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椒兰香草都已变坏,何况揭车、江离这些香草;最后在香草均已变恶之时,“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惟有自己有琼佩之美了。同是兰蕙一个比喻,在一篇文中始为香草,后变丑恶,由褒至贬,亦为喻之二柄。
  二、同喻异边。即同一个比喻,可以比作多种意义,如月,可取其弯如眼、如眉、如弓,圆如面、如团、如饼,明如镜、如水、如目,等等。黄坚庭《次韵答斌老病起独游东园》有“莲花生淤泥”句,任渊注引佛经,说莲花本性喜欢淤泥,这是花与泥近;另一首《次韵中玉水仙花》有“淤泥解作白莲藕”,也是花与泥近;而《赣上食莲有感》云:“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则将莲与泥分离了。但是无论花近泥或是花离泥,都比喻得当,就是同喻异边。西方文学中同喻异边的例子不少,《谈艺录补订》中例举古希腊诗人称蜗牛为“戴屋者”,英国古小说将埃及妇女“足不出户”比作“蜗牛顶屋,不须臾离”,法、意诗人则用蜗牛讥讽比喻“墨守之自了汉”和“恋家鬼”,中国古时将蜗牛戴屋而行,看作是“曲谨庸懦之象”,如清陆世仪《五虫吟和陆鸿逵》之四《蜗以牛名》云:“引重原从利物称,如君只足戴家行”(《桴亭诗集》),“戴家”即蜗牛。英国十七世纪玄学诗派的宗祖约翰唐善于取譬,称颂“蜗牛戴壳之无往而不自适”。皆取蜗牛作比喻,其中有褒有贬,也有无所谓褒贬的,都是同喻异边的好例子。 

   (六)通感与摹状
  史吴两注①,均局束字面。阳关三叠②,有声无形,非绘事所能传,故曰:“断肠声里无形影。”然龙眠画笔③,写惜别悲歌情状,维妙维肖,观者苦于无声中闻声而肠断,故曰:“画出无声亦断肠。”即听觉补充视觉之理也(参观《管锥编》450页)。但丁诗言石壁上雕刻歌唱队像④,人巧夺天,观赏时自觉眼耳两识相争,一言:“唱声无”,一言:“唱声有”,正抉剖此境。王从之《滹南诗话》⑤卷二云:“东坡题阳关图⑥:‘尤眠独识殷勤处,画出阳关意外声。’予谓可言声外意,不可言意外声也。”东坡语意与山谷同,王氏未解诗旨。曹子建《七启》所谓⑦“造响于无声”,可以断章焉。太白《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云:“寒松萧瑟如有声。”乐天《画竹歌》云:“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介甫《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余作诗》云:“暮气沉舟暗鱼罟,欹眠呕轧如闻橹。”东坡《韩干马十四匹》云:“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放翁《剑南诗稿》卷八十一《曝旧画》云⑧:“翩翩喜鹊如相语,汹汹惊涛觉有声。”楼大防《攻愧集》⑨卷一《题龙眠画骑射抱球戏》云:“静中似有叱咤声,墨淡犹疑锦绣眩。”汤垕《画鉴•高僧试笔图》云⑩:“一僧攘臂挥翰,傍观数士人咨嗟啧啧之态,如闻有声。”攻愧“墨淡”句别写一境,非听觉补充视觉,而视觉自力补充。张彦远《历代名画记》⑾卷二《论画工用榻写》节云:“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郑毅夫《郧溪集》⑿卷十八《记画》云:“纯淡墨画竹树黄雀者,虽墨为之,如具五彩。云僧贯休画。⒀”李曾伯《可斋杂稿》卷三十四《满江红•甲午宜兴赋僧舍墨梅》⒁云:“犹赖有墨池老手,草玄能白。”王元美《弇州四部稿》⒂卷一百三十八《题石田写生册》云:“以浅色淡墨作之。吾家三岁儿一一指呼不误,所谓妙而真者也。‘意足不求颜色似’,语虽俊,似不足为公解嘲。”盖陈简斋《和张规臣水墨梅》第四首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弇州进一解,谓意足自能颜色具,即张彦远之说也。荷马史诗描摹一金盾上⒃,雕镂人物众多,或战阵,或耕耘,有曰:“犁田发土,泥色俨如黑。然此盾固纯金铸也,盖艺妙入神矣。”美学论师赞叹为得未曾有,审美形似之旨已发于此两句中。窃谓攻愧、可斋等诗词断句,正复同耐玩索;墨梅之“草玄能白”,与古希腊人言白粉笔能画出黑人肖像,尤相映成趣。(317—318页)
  ①史:宋代注家史容。此外是指史容为黄庭坚《题阳关图》作注,引白居易“一声一断肠。”吴:宋吴曾。此处是指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七为黄庭坚诗作注,引李商隐《赠歌妓》“断肠声里唱阳关”。
  ②阳关三叠:曲调名。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曲。唱时第三句重叠一下,故白居易《对酒》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进一杯酒’。”三叠是叠第三句,故第三句成为第四声了。
  ③龙眠:宋代画家李公麟,字伯时,归老于龙眠山,因号龙眠居士。
  ④但丁:十三、四世纪意大利诗人,有《神曲》,记梦游地狱、净界、天国三界事,常借用比喻述志。
  ⑤《滹南诗话》:金王若虚(字从之)撰,三卷。
  ⑥《阳关图》•宋李公麟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画的阳关送别图。不少诗人为之题咏。
  ⑦曹子建:三国魏曹植字,曹操之子。
  ⑧放翁:末陆游字。撰有《剑南诗稿》八十五卷。
  ⑨楼大防:宋楼钥字。撰有《攻愧集》一百二十卷。
  ⑩汤垕:元代画论家,有《画鉴》一卷。
  ⑾《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撰,十卷。
  ⑿郑毅夫:宋郑獬字。撰有《郧溪集》三十卷。
  ⒀僧贯休:唐僧,本姓姜,字德隐。
  ⒁《可斋杂稿》:宋李曾伯撰,三十四卷,又续稿八卷,后续稿十二卷。
  ⒂王元美:明王世贞字,号弇州山人。撰有《弇州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续稿二百七卷。
  ⒃荷马史诗:指《伊利亚特》。
  这一则讲一种修辞手法,即能把听觉、视觉沟通起来的通感。
  宋代画家李公麟绘《阳关图》,刻画“惜别悲歌情状,维妙维肖”,故题诗者众。黄庭坚《题阳关图》云:“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送别时咏唱三叠之阳关曲是有声无形的,李公麟画不出声音,所以黄诗说“无形影”、“无声”,即使如此,还是足以令人断肠的,这其中的道理,就是将视觉与听觉沟通起来,产生出的艺术效果。李公麟画出咏歌的形象,给人以视觉感受,虽然没有咏歌的悲声,但可以调动听觉的联想。正如白居易《琵琶行》里写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虽然无声,却起到了有声、甚至胜于有声的作用。钱先生在《管锥编•大音希声》中指出,这种修辞手法就是“以耳识幻感补益眼识实觉”。曹植《七启》所谓“造响于无声”,亦即无声酝响之意,于乐止响息之静中,“方能蓄孕大音”。还是以《琵琶行》为例,白居易写琵琶女弹奏之中“凝绝不通声暂歇”,“此时无声胜有声”,正是在酝大响,所以诗中接着写“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就是于声息乐止之后突然爆发的,如同银瓶乍破般清脆的大音,如水浆之冲激声,如铁骑刀枪之铿锵高亢声,这样的“大音”,白居易无法让人听到,他是以文字描绘的视觉形象,勾起人的听觉联想,以此作为补充。所以说李白《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时,能从“寒松萧瑟”的画面形象上,听到松树因风鼓动而发出的声音“如有声”,也是以视觉形象引起听觉的幻感为之补充的。白居易《画竹歌》的“疑有声”,王安石《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余作诗》的“如闻橹”,苏轼《韩干马十四匹》的“若有声”,陆游《曝旧画》的“觉有声”,楼钥《题龙眠画骑射抱球戏》的“叱咤声”,都是先有画家描绘出的瑟瑟竹林、沉舟撒网、马饮且行、喜鹊惊涛等视觉形象,因为这些形象本身含有声音,诗人自然会以“听觉补充视觉”。而“抱球骑射”、“咨嗟啧啧之态”的画面,诗人不必勾起联想,就会以“视觉自力补充”,从而产生动人的艺术力量。
  王世贞在《题石田写生册》中说:“意足不求颜色似”,所谓意足,即意妙入神,也就是能有沟通人们各种感觉的艺术力量,例如中国的水墨画,全是或浓或淡的墨色,但可以画出动人的雪景,如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图中有群峰耸立,寒林萧瑟,白屋傍山,岸渚汀洲,皑皑白雪,莽苍一片,使水、天、雪、雾构成了一幅凛然寒冷、深远有致的迷人景象,汤垕评说:“见之使人蒸凛”(《画鉴》),就是这幅画产生的艺术力量,它不仅给人一种美感享受,还使人如临其境,使人感到置身于雪天群山寒林之中。范宽靠的不是五颜六色,仅仅是黑白相间的衬托。古希腊人所谓白粉能画黑人肖像是同样的道理,任其相映成趣。 

   (七)仿拟
  (1)
  (黄庭坚)《演雅》云:“络纬何尝省机织,布谷未应勤种播。”天社注但释虫鸟名,并引杜诗:“布谷催春种。”按山谷词意实本《诗•大东》:“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抱朴子》外篇《博喻》有“锯齿不能咀嚼①,箕舌不能别味”一节,《金楼子•立言》篇九下全袭之②,而更加铺比。山谷承人机杼,自成组织,所谓脱胎换骨者也。(6页)
  (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第二首云:“扶风乔木夏阴合,斜谷铃声秋夜深。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青神注引太白诗。按《艇斋诗话》③谓全用乐天诗意:“峡猿亦无意,陇水复何情,为到愁人耳,皆为断肠声”,所谓夺胎换骨也。(18页)
  东坡《东栏梨花》曰:“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放翁《老学庵笔记》论之曰④:“杜牧之有句云:‘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究竟前人已道之句。”余按东坡《海棠》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冯星实《苏诗合法》⑤以为本义山之“酒醒夜阑人散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不知香山《惜牡丹》早云:“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东坡斥徐凝为“恶诗”⑥,而凝自言“一生所遇惟元白”,《翫花》诗第一首云:“一树梨花春向暮,雪枝残处怨风来。明朝渐较无多去,看到黄昏不欲回。”唐人衰飒之语,一入东坡笔下,便尔旖旎缠绵⑦,真所谓点铁成金、脱胎换骨者也。放翁《花时遍游诸家园》云:“常恐夜寒花寂寞,锦茵银烛按凉州”;挦拾临摹,相形见绌,视东坡之于小杜,不如远矣。(120—121页)
  ①《抱朴子》:晋哲学家葛洪(自号抱朴子)撰,分内外篇。
  ②《金楼子》:梁元帝(自号金楼子)撰,六卷。
  ③《艇斋诗话》:宋曾季狸(号艇斋〉撰,一卷。多载江西诗派人的遗闻轶事。
  ④《老学庵笔记》:宋陈游(号放翁)撰,十卷,续笔记二卷。多记见闻及轶事旧典。
  ⑤冯星实:清代注家冯应榴字。取王梅溪、施补之、查初白诸本,合为《苏诗合注》。
  ⑥徐凝:唐代诗人。他在杭州开元寺题牡丹诗,为元白所赏,所以有言“一生所遇惟元白”。《诗话总龟》卷十八:“(苏轼)施入开元寺,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徐凝有《庐山瀑布》:“瀑泉瀑泉千丈直,雷奔入江无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大概苏轼认为“界破”是从孙绰《天台山赋》“瀑布飞流而界道”来的,是有所因袭,不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以称为“恶诗”。
  ⑦旖旎(yǐnǐ倚你):柔和美好之意。
  这三则主要是讲脱胎换骨或点铁成金的修辞方法,也就是修辞的仿拟。钱先生不作空论,而是从任渊、冯应榴为黄庭坚、苏轼诗的误注谈起。
  一、黄庭坚《演雅》里两句,意思是络丝娘(亦称纺织娘)虽名字叫络丝,但并不懂织布;布谷鸟虽名字叫布谷,也不会种谷。钱先生指出,此诗受到《诗经•小雅•大东》的启发。“睆(guān关)彼牵牛,不以服箱”,是说那颗明亮的牵牛星,徒称牵牛而不会拉车;“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yì易)酒浆”,是说南方有簸箕星,徒称簸箕而不能簸扬;北方有斗星,徒称斗而不能舀酒浆。《大东》这种运用比喻的方法,被黄庭坚学到手,变个样儿写进诗里,遂有脱胎换骨之妙。而《金楼子》仿效《抱朴子》的运用比喻,没有经过作者自己的重新组织,而成为抄袭。借鉴前人或他人的作品,能脱胎换骨,加以改造,变成自己的东西,是为高手。
  二、抒情诗亦可以借鉴。比如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诗里写到:“扶风乔木”、“斜谷铃声”,本来都是无情的声音,不体现喜怒哀乐,而他却写“不关情处总伤心”。这个写法正合嵇康所论:“声音以平和为主,而感物无常;心志以所俟为主,应感而发”(《声无哀乐论》),声音的哀乐是由心定的。心愁时,所闻皆哀音,所见皆伤情。黄庭坚把握住了这个根本,所以纵有前人已写过类似诗意,到他笔下也能翻出新词,不做生硬的承袭。
  三、从前人佳句中受到启发,在自己作品中加以运用,这是常有的事。但是有人善于脱胎换骨,如以上举出黄庭坚的两个例子;有人则只是“运古”,不乏蹈袭之嫌,钱先生指出陆游的若干诗句,貌似写景抒情,实则运古袭古,如《题壁庵》:“身并猿鹤为三口,家托烟波作四邻”,本于白居易《解苏州自喜》:“身兼妻子都三口,鹤与琴书共一船”,只在用词遣句上模仿,诗句固然好,功劳却没有陆游的。可见脱胎换骨地借鉴并非易事。这里指出苏轼的诗例,《东栏梨花》将梨花比作雪,唐代诗人杜牧已用这个比喻,喻其白而易谢,意同词同,苏轼未能翻新。而他的《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红妆”、“睡”将花拟人,柄烛欣赏,有着一份柔和缠绵的情意,“只恐”又流露了惜春伤春之感。在他之先李商隐有过“更持红烛赏残花”的名句,也写惜春之意,但持烛赏的是残谢之花,没有将花拟人。在李商隐之前,白居易的《惜牡丹》中早云:“夜惜衰红把火看”,也是怕明天看不到了,而须燃火夜间观赏,句式和词章几乎相同,但苏轼将花拟人化,翻出了新意,融进了感情,所以说是点铁成金。相比之下,陆游的“常恐夜寒花寂寞,锦茵银烛按凉州”,临摹之中仅表达出一份爱花惜花之感,确实逊色。怎样才能学习到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艺术手法,通过这几首诗的比较,似乎不言自明了。
  (2)
  (黄庭坚)《送王郎》云:“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①,赠君以黟川点漆之墨,送君以阳关堕泪之声。②”天社未注句法出处。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九谓仿欧公《奉送原父侍读出守永兴》③:“酌君以荆州鱼枕之蕉,赠君以宣城鼠须之管”等语④。孙奕《示儿编》卷十谓顾况《金珰玉佩歌》云⑤:“赠君金珰大霄之玉佩,金琐禹步之流珠⑥,五岳真君之秘箓,九天文人之宝书”;山谷仿作云云;晁无咎仿作《行路难》云⑦:“赠君珊瑚夜光之角枕,玳瑁明月之雕床,一茧秋蝉之丽穀,百和更生之宝香⑧。”按胡孙二说皆未探本。鲍明远《行路难》第一首云⑨:“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晁作亦名《行路难》。欧黄两诗又皆送人远行,盖均出于此,与顾歌无与。宋赵与时《宾退录》⑩卷四谓黄诗正用鲍体,明谢榛《四溟山人集》⑾卷二十三《诗家直说》及郭子章《豫章诗话》⑿卷三亦谓本鲍诗而加藻润,是矣。(7页)(黄庭坚)《戏答王定国题门两绝句》之二云:“花里雄蜂雌蛱蝶,同时本自不作双。”天社引李义山《柳枝》词云:“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按斯意义山凡两用,《闺情》亦云:“红露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蝶两参差。”窃谓盖汉人旧说。《左传》僖公四年⒀:“风马牛不相及”,服虔注:“牝牡相诱谓之风”⒁《列女传》卷四《齐孤逐女传》⒂:“夫牛鸣而马不应者,异类故也”;《易林》大有之姤云⒃:“殊类异路,心不相慕,牝猭无猳,鳏无室家”;又革之蒙曰:“殊类异路,心不相慕;牝牛牡猳,独无室家”;《论衡•奇怪篇》曰⒄:“牝牡之会,皆见同类之物,精感欲动,乃能授施。若夫牡马见雌牛,雄雀见牝鸡,不相与合者,异类故也。”义山一点换而精彩十倍;冯浩《玉溪生诗详注》于此诗未尝推究本源,徒评以“生涩”二字,天社亦不能求其朔也。(9—10页)
  ①桑落:陕西蒲城产的名酒。湘累:被放逐在湘江上的罪臣,指屈原。他在《离骚》里说:“夕餐秋菊之落英。”
  ②黟川:在安徽。指安徽产的墨,甚黑。阳关:即阳关曲,亦称送别曲。
  ③《苕溪渔隐丛话》:宋胡仔撰,前集六十卷,后集四十卷。分类编排,论诗考义者居多。欧公:宋欧阳修。原父:宋刘敞字。
  ④鱼枕之蕉:用鱼头骨来装饰的似蕉叶的酒杯。鼠须管:用鼠须制的笔。
  ⑤《示儿编》:宋孙奕撰,二十三卷。分总说、经说、文说、诗说、杂记等。顾况:唐诗人。
  ⑥金珰大霄之玉佩:金珰,金饰;大霄,当指大云。金琐禹步之流珠:配上金锁,走道士作法的巫步时用的流珠。
  ⑦晁无咎: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有《鸡肋集》,七十卷。
  ⑧角枕:用角装饰的枕。百和香:多种香料配制成的香。
  ⑨鲍明远:南朝宋作家鲍照字。撰有《鲍参军集》十卷。
  ⑩《宾退录》:宋赵与时撰,十卷。多考证经史,辨析典故,兼及论诗。
  ⑾《四溟山人集》:二十四卷,内含《诗家直说》,即《四溟诗话》。
  ⑿《豫章诗话》:六卷。多论其乡人诗,及诗作于其乡者。
  ⒀《左传》:即《左氏春秋》,相传鲁左丘明撰。
  ⒁服虔:东汉史学家。
  ⒂《列女传》:汉刘尚撰,七卷。
  ⒃《易林》:梁焦延寿(字赣)撰,十六卷。
  ⒄《论衡》:汉代哲学家王充撰,三十卷。
  这里两则讲的是关于仿拟格,是句法和句意的仿拟,前人在造句的方法和造句的含意上,都有不少摹仿,但后人往往不能作探本之论。比如:黄庭坚的《送王郎》,题目已点出是送人远行之作,在即将分手之时,诗人与王郎同饮酒,同泛舟,赠纪念品,唱送别诗,用这样四句排列在一起的排比句法,表达一个送别的意思。宋代的胡仔、孙奕都曾作出探本之论,但均未探出本源。钱先生从晁补之仿作鲍照的《行路难》发现了黄诗句式亦源于鲍照。鲍诗的句法,是一连四句排比,首句用一个动词“奉”字,一个宾词“君”字,然后是美酒、雕琴、羽帐、锦衾,形容词对形容词,名词对名词,虚词对虚词,十分严格的四句排比式,而这种句式现在发现鲍照用得最早。黄庭坚仿作时,在文字上有所润饰,逐句以动词起句,形成“酌”、“泛”、“赠”、“送”四个动词的相对,更觉结构完整。又如黄庭坚《戏答王定国题门两绝句》中,在诗意上采用了层层递进的句法,用雄蜂与雌蝶的对比句,说明异类之异性不能成双的道理,任渊同样没能寻到本源。钱先生指出,李商隐的《闺情》写到“黄蜂紫蝶两参差”,异类互不吸引的意思,但其本源在《左传》“风马牛不相及”、《列女传》“牛鸣而马不应”,异类之故。焦延寿用母牛和公猪不慕,王充用马牛、鸡雀不合,都是说同一个意思。而李商隐的诗,有脱胎换骨之妙,用“黄蜂紫蝶”换去牛马鸡雀,显得格外优美和精彩。
  (3)
  韩致尧《三月》颈联云①:“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静安此联似之。而“一事能狂便少年”,意更深永。谓老成人而“能狂”,即不失为“少年”,即言倘狂态尚犹存,则少年未渠一去不回也。(352页)
  ①韩致尧:唐韩偓字。
  这里讲修辞的仿拟格。王国维《晓步》中的“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仿拟韩偓《三月》一联。但韩偓的一联有伤情意,感叹少年的一去不回。王的一联,言老人而有少年精神,钱先生称为“意更深永”,“少年未渠一去不回也。”